您好,欢迎光临全国高职高专院校书记论坛,今天是:  
首页 论坛简介 通知公告 新闻动态 媒体聚焦 书记视点 论坛资料 联系我们
书记视点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书记视点 >> 正文 >>
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邢平均:实施多层次文化融合 推动校园文化创新发展
2012-10-17 00:00:00   来源于:

实施多层次文化融合推动校园文化创新发展

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 邢平均

在经济市场化、网络信息化、文化多元化、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今天,大学不仅是知识的神圣殿堂,更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要在多元化的社会中保持旺盛活力,充分发挥好对人才培养的导向、激励和潜移默化的品质优化作用,就必须走出“围墙”,主动寻求与社会发展的结合点,加强校园文化与城市文化、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校园文化与职业文化的广泛融合,形成校园与社会互动网络,开创校园文化创新发展的新局面。下面根据我院文化建设的实践谈一点儿体会,权作引玉之砖。

一、校园文化与城市文化融合,丰富校园文化内涵

“地方大学地方办,地方大学为地方”。地方大学办学的目标和宗旨,就是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校园文化与城市文化的互动,是高职教育服务地方的必然要求,也是高职教育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的必由之路。

一是以唐山的历史文化丰富校园文化的历史底蕴。唐山文化底蕴丰厚,人杰地灵。“不食周粟”、“老马识途”、戚继光“改斗”等历史典故都发生在这里。享誉世界的文学巨匠、《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祖籍在唐山丰润。坐落在唐山遵化的清东陵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建筑体系最完整的皇家陵寝,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唐山是“中国近代工业摇篮”和“中国北方瓷都”。这里诞生了“中国五个第一”,即第一座现代化煤井、第一条标准轨铁路、第一台蒸汽机车、第一袋机制水泥和第一件卫生陶瓷。通过唐山文化进课堂、知名专家搞讲座、校园内部办展览等形式,对唐山历史文化知识的普及和宣传,提升校园文化历史内涵,提高全院师生人文素养。

二是以弘扬唐山的红色文化和抗震文化丰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内容。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先驱、中国共产党主要创始人之一李大钊的家乡在唐山乐亭县。唐山人民勤劳智慧,坚韧不拔,富于创造精神。在长期革命和建设中,铸就了“钢肩担道义”的大钊精神、开滦矿工“特别能战斗”精神、西铺“穷棒子”精神、沙石峪“当代愚公精神”、“公而忘私、患难与共、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抗震精神、新时代形成的“感恩、博爱、开放、超越”唐山人文精神。通过潜移默化的红色文化和抗震文化的宣传教育,广大师生传承了艰苦奋斗、奋发图强的优良传统,培育了“负重奋进、执着创新”的学院精神。

三是以引进唐山民间民俗文化丰富校园文化内涵。唐山民间文化丰富多彩,品类繁多。在民间有秧歌、跑旱船、高跷、抬杆、等30多种艺术表演形式。有泥塑、绘画、剪纸、刺绣等多种古老民间艺术。有花会、庙会等多样性群众文化活动。唐山是中国评剧的发源地,评剧、皮影、乐亭大鼓被誉为“冀东三枝花”,在国内外有着广泛的影响。中国评剧主要创始人成兆才出生在唐山滦南县。通过不定期在校园开展民间民俗文化活动,既丰富了校园文化的内涵,又加强了民间非物质文化的传承。

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融合,彰显校园文化特色

校园文化是以终极价值关怀为核心的人文精神文化,其出发点是人的发展,其核心和实质是超功利主义的。企业文化是以规章制度和物质现象为载体的管理文化和经济文化,更多体现的是对员工群体的规范、整合、凝聚和激励功能。校园文化是一种以育人为核心的教育文化,而企业文化更具有目的性和方向性。利用校企文化的互补性,充分吸收知名企业的优秀文化,通过嫁接、移植、融合,彰显校园文化特色,对高职学生的成才和发展尤为重要。为推进校企文化融合,我们主要采取了三种方式:

一是“校企一体”,以组织融合促进文化融合。学院利用行政和市场机制,先后接收了14个企业,经过教育化改造,转化成为与专业对接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有效缓解了校企合作“一头热”,工学结合“两层皮”的矛盾和问题。“前校后厂”式的校园布局,使师生与企业生产人员的交流实现了常态化。

二是“引企入校”,强化企业文化氛围。引企入校是在产权不发生转移的前提下,将相关企业引入学校,以满足专业发展和实践教学需要。为了建设动车组技术和模具技术专业,学院将华城模具有限公司整企引入,该公司投入400多万元与学院共建了动车组配件车间,使学生近距离感受到了先进的产业文化。2010年引入金方圆骨质瓷有限公司,与陶瓷艺术专业师生紧密合作,先后获14项陶瓷外观设计专利,并将一批颇具创意的作品转化为产品,促进了区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三是探索在校外合作企业共建“学习岛”。为适应学生顶岗实习和企业职工培训的需要,学院与合作企业普林亿威公司等共同投资,在企业车间探索建设“学习岛”,实现了校企深度融合,促进了人才培养质量和企业员工素能的双提升。

三、校园文化与职业文化融合,塑造校园文化个性

高职教育是一种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将学生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融合于就业之中,这就决定了校园文化建设必须围绕着高职学生成长发展的内在需求,着力构建自己的文化特色。具体地讲,应该紧紧围绕“职业”这一本质特征,将职业特征、职业技能、职业道德及职业所需的人文素质等因素融入校园文化中,塑造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个性。为了推进校园文化与职业文化的融合,提升校园文化的亲和力、影响力和感染力,我们主要采取了四项措施。

首先,成立企业专家咨询委员会。在坚持“党委领导、院长负责、专家治学、民主管理”治理结构的基础上,大胆进行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创新,成立了企业专家咨询委员会,依据服务面向下设装备制造、陶瓷艺术和港口物流三个工作组,分别对相关专业进行宏观指导。该委员会的主要职能是,除每年组织一次专业建设工作评估外,还要对学院的办学方向、专业设置、培养目标、各理事单位之间的合作(以校企合作为重点)得出评价结论,以此作为监督、指导和咨询的依据。

其次,成立由企业技术专家和专业带头人组成的专业建设委员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组织典型职业工作任务分析、构建专业课程体系、开发专业核心课程和工学结合的特色教材、指导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等;根据专业建设规划、人才培养规格和教学质量标准,对教学执行情况和效果进行监督和评价;研究在人才培养中出现的重要问题,探讨解决方案。

再次,实施专业教学标准对接职业资格认证。为了促进专业文化与职业文化的融合,我们强化了“双证书”制度,要求毕业生必须获得相关的高级职业资格证书。目前,我院已有25个专业教学标准与46种职业资格证书实现对接,较好地适应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实现社会发展目标、人才培养目标和学习者发展目标的融通。我院设置了就业指导中心,实施全程职业指导,在招生过程中帮助学生和家长合理选择专业,为双证融通创造了条件。通过职业资格鉴定,将常模参照评价改为标准参照评价,可确保毕业生达到工作岗位要求。目前,我院骨干专业高级职业资格证书获得率达到94%以上。

第四,以“企业化”管理理念创新学生工作模式。2009年,我院机械系综合实训中心按照“企业化”管理理念,积极探索以“整理、整顿、清扫、清洁、节约、安全、素养”为主要内容的“7S”管理,从工具使用及摆放、设备操作及保养、场地定置与管理以及服饰穿戴与要领等,在细微处培育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素养。在生产性实训基地开展的项目教学中,训练内容不仅按照企业真实任务设定,而且生产组织也同样模拟真实的企业设置了“技术组长”“工艺员”“操作员”等不同角色。“技术组长”召集项目小组成员布置一天的“工作”任务,同时强调安全注意事项,“工作”结束进行考核评比,对项目完成情况进行总结、点评。通过实施企业化管理,工作效率提高了,实习成本降低了,安全事故减少了。目前,学院已经将“7S”管理模式应用到宿舍、食堂和教室等学生日常生活管理之中,取得了良好效果。

通过兼容吸收城市文化、企业文化和职业文化等各种文化成分而形成的校园文化形态,有效提升了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在全国普通高校信息技术创新大赛(NOC)中,我院代表队连年获奖;在“自动生产线调试项目”中获得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团体二等奖;“机械部件创新设计与制造”和“机器人技术应用”两个项目双双获奖。

新闻动态 更多>>
通知公告 更多>>
书记视点 更多>>

指导单位: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 全国高专高专党委书记论坛主任委员会
承办单位:杨凌职业技术学院
联系电话:02987083908 投稿邮箱:gzsjlt@163.com 技术支持:杨凌贝塔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