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全国高职高专院校书记论坛,今天是:  
首页 论坛简介 通知公告 新闻动态 媒体聚焦 书记视点 论坛资料 联系我们
论坛资料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论坛资料 >> 正文 >>
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 若干思考
2014-10-28 19:40:02   来源于:

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 若干思考

山西省财政税务专科学校 贾明建

〔摘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当前,关键是要科学把握核心价值观精髓,不断增强认知自觉、宣传自觉、行动自觉;探寻核心价值观着力点,不断着力落细到位、落小到位、落实到位;建构核心价值观实现机制,不断健全教育机制、保障机制、长效机制;探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展规律,不断研究实践性、创新性、兼容性。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核心价值观的精神价值和实践意义,才能充分发挥核心价值观“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培育;践行;核心价值观;若干思考

〔作者简介〕贾明建(1962—),男,汉族,山西临汾人,山西省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党委书记,山西省哲学学会副会长、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太原 03002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马克思主义价值观基本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本特征的体现,是当代社会广大人民群众的价值需求和价值理想。当前,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键在于找准着力点,探求新路径,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走上科学发展的轨道。

一、要科学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精髓,不断增强认知自觉、宣传自觉、行动自觉“三个自觉”

科学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精髓,不断增强核心价值观的认知自觉、宣传自觉、行动自觉,是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的前提和基础。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三个倡导”的新论断既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和内涵的科学论证,也是对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现实着力点的科学揭示。其中,“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目标,在核心价值观中居于最高层次,具有统领作用。“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是对未来社会的科学描述,是党的核心价值理念。“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个人行为层面的价值准则,是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和评价公民道德行为选择的基本价值标准。应该说,只有搞清楚核心价值观这些科学内涵和关系,才能够真正把握核心价值观真谛和精髓,也才能为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奠定坚实的思想认识基础。

(一)增强认知自觉是把握核心价值观精髓的重要前提

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认知自觉首当其中。习近平同志在河北调研时就曾强调,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着力增强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①]。这里,思想自觉应该源自认知自觉,源自学习教育。马克思主义认为,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行动。我们只有通过对核心价值观的研究学习,真正搞清楚传统文化的发展脉络、价值理念和道德规范,搞清楚传统文化与核心价值观的内在关联和发展脉络,才能够对核心价值观的历史渊源和民族情怀有一个正确认识,才能够对核心价值观的丰富内容和科学价值有一个正确判断,也才能真正增强内心认同和认知自觉,为进一步践行核心价值观奠定基础,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最佳效果。

(二)增强宣传自觉是把握核心价值观精髓的必要环节

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宣传自觉十分关键。因为核心价值观作为意识形态的东西,具有一定的理论性、抽象性,只有通过具体生动的话语表达,才能使其理论精髓被广大群众所理解、所掌握、所运用。因此,我们要不断增强主动宣传的自觉意识,找准宣传教育与人们思想道德情感的契合点,寻求准确表达核心价值观的话语形式,力争在宣传教育群众的具体方式方法上有创新、有突破。列宁曾经指出,马克思主义原则决不在背诵词句的多少,而在于促进群众的组织和主动性。只有真正使核心价值观理论和基本要求,转化成广大群众践行核心价值观的自觉行动,才能够使宣传对理论的“灌输作用”得到有效体现。

(三)增强行动自觉是把握核心价值观精髓的实践要求

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行动自觉最为重要。马克思主义历来认为,“一个行动比一打纲领还重要。”只有在掌握核心价值观精髓、提高思想自觉的基础上,把核心价值观基本要求变成人们的自觉践行,才能使核心价值观走出人们的思想意识形态,外化为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立足核心价值观的实践养成,积极探索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的着力点、突破口和新路径,为全社会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奠定良好基础。

二、要科学探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力点,不断着力落细到位、落小到位、落实到位“三个到位”

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当务之急就是要科学探寻核心价值观着力点,并以新的着力点为支撑,逐步推开核心价值观全方位培育和践行。当前,探寻核心价值观着力点,应按照习近平同志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提出的“落细、落小、落实”的新要求,在“落细、落小、落实”“三个到位”上下功夫。

(一)“落细”是核心价值观建设的内在要求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②]。“落细”,就是从细易之事做起,慎密思考,细心为之,成就大事。就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而言,就是要着眼于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全局,着手于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细节,细化目标,细化要求,细化责任。要本着由易到难、由近及远的原则,使核心价值观践行从人们自身做起、从具体行为入手,逐步把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变成每个公民日常工作生活的基本遵循和行为准则,进而增强核心价值观的自觉践行能力。

(二)“落小”是核心价值观建设的基本要求

“有形之类,大必起于小”[③]。“落小”,就是不能“大而无当”,而是要大处着眼、合理布局,小处着手、巧妙解决。具体到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就是要通过教育引导,使人们真实感受到,核心价值观就在现实中,就在自己身边,时时离不开,刻刻有显现;就是要通过对各种崇德向善感人事迹的传播,让人们真实地感到小故事寓含深道理,真正从一点一滴事情做起,从每一件小事入手做起,全力弘扬真善美,广泛传播正能量,并逐步养成坚守正道、敬业奉献、虔诚勤勉等良好的行为操守和道德规范。坚持“落小到位”,还须防止“忽微”倾向。有些人对核心价值观须从小抓起总不以为然,认为是小题大做;还有些人总一味埋怨“世风日下,人心不在”,而又不知道“积于忽微”。只有从思想理念上解决好这个认识问题,才能真正确保“落小到位”,才能在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中做到“防微杜渐。”

()“落实”是核心价值观建设的最终目的

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关键是“落实”,目的也是“落实”。只有达“实”,价值观才能“显现”。如果没有载体,没有“显现”,核心价值观践行只能流于形式。列宁曾尖锐地指出,马克思主义者可能犯的最大的最致命的错误就是把空谈当作事实。这一点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为此,刘云山同志曾提出,如果离开实际生活和工作去搞道德实践活动,不管口号提得再响,活动规模再大,最后只能是空对空[④]。这就要求我们,践行核心价值观务必要立足实效,力戒空谈。一要贴近实际接地气,要让人们感到践行核心价值观就在身边,就在生活中,就在言行中。二要具体践行对象化,要让人们感到践行价值观不是“抽象难行”,而是“具体可为”,只要“虚功实做”,就可以逐步践行、落到实处。三是人人可为广泛化,要让不同地域、不同行业的人们都感到可理解、可操作,在不同地域、不同行业以不同方式践行核心价值观,从而形成推动践行核心价值观的强大“合力”。

三、要科学建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机制,不断健全教育机制、保障机制、长效机制“三大机制”

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必须建构科学合理的实现机制。机制是规范人们行为、调整人们关系的规则体系,具有着较强的约束功能、导向功能和激励功能。践行核心价值观与建构实现机制是一种互动关系,科学的核心价值观有利于实现机制的建构,完善的实现机制又有利于核心价值观的发展。当前,关键是要突出抓好教育机制、保障机制、长效机制“三大机制”的科学建构。

(一)教育机制是建构核心价值观的根本性机制

教育机制是教育现象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运行的机制,它包括教育的层次机制、形式机制和功能机制“三种基本类型”。发挥教育机制在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作用,关键是要抓好国民教育机制和党员干部培训教育机制建设。要通过核心价值观教育,真正使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内化”为人们的品质,“外化”为人们的行动。

首先,要建立科学的国民教育机制,把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要清醒地看到,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是一个长期的任务,需要一个持续的过程。只有从青少年抓起,从学校教育抓起,抓好青少年可塑阶段的价值观形成,才能筑牢青少年理想信念的根基,打牢核心价值观的基础。所以,必须把青少年价值观教育摆在突出位置,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核心价值观纳入到国民教育的总体规划,贯穿于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技术教育、成人教育各类教育领域,落实到教育教学和管理服务的各个环节,全面覆盖各类学校和受教育者。在国民教育中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还要注意适应青少年身心特点和成长规律,不断完善核心价值观教育方法,逐步深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构建大中小学有机衔接的德育课程体系和教材体系等,切实推动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另外,要尽快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全力打造家庭、社会与学校携手育人的社会氛围。

其次,要建立科学的党员干部培训教育机制,把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纳入党员干部培训教育全过程。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党员干部肩负着重要的“引领带动”作用。这既是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也是党员干部必备的品质要求。党的基本性质,决定了每个党员必须具有崇高的理想追求、坚定的政治信念、先进的思想觉悟、坚强的组织观念、必备的科学文化知识和高尚的道德情操。而这些优良品质,只有在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中才能得到提升和发展。因此,必须把核心价值观作为党员干部培训教育的主要任务,纳入党员干部培训教育的全过程,通过建立健全规范的党员干部培训教育机制,制定科学有效的核心价值观教育规划,使党员干部正确把握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内涵,身体力行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带头保持良好的思想道德情操,始终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高地”,认真解决好理想信念和思想作风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以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保障机制是建构核心价值观的规范性机制

保障机制是为管理活动提供物质和精神条件的机制。健全核心价值观保障机制,就是要按照中央提出的“注重政策保障、制度规范、法律约束相衔接,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人们生产生活和精神世界”[⑤]

首先,要建立政策保障机制,确保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落实到社会经济发展实践中。要结合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科学确立社会经济发展目标和发展规划,研究出台经济社会政策和重大改革措施。要立足经济行为和价值导向有机统一、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机统一的原则,构建科学合理的政策保障机制,尽快形成有利于践行核心价值观的良好政策导向、利益机制,实现市场经济和道德建设的有机统一和良性互动。要建立健全相应的政策评估和纠偏机制,防止出现背离核心价值观的经济社会政策。

其次,要建立法律约束机制,把核心价值观贯穿到依法治国、依法执政和依法行政的实践中,落实到我国立法、执法、司法、普法和依法治理的各个方面,用法律权威确保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这里,要着重解决好“三个问题”。一是提高执法意识问题。要增强法治人员践行核心价值观的行为自觉,严格按照核心价值观基本要求执法履职,切实做到厉行法治、严格执法、公正司法,自觉捍卫宪法和法律尊严,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二是完善法律规章问题。要重新审核和制定符合核心价值观精神要求的相关法律法规,尤其是要注重把核心价值观相关要求上升为具体的法律规定,发挥好法律在核心价值观上的规范、引导、保障和促进作用。三是加强法制宣传问题。要按照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培育建构新的法治文化和法治精神,进一步增强全社会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意识,尽快形成有利于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的良好法治环境。

再次,要建立社会治理机制,把核心价值观融入制度建设和治理工作中。建构社会治理机制,要着力于建立健全诉求表达机制、利益协调机制、矛盾调制机制、权益保障机制等,实现治理效能与道德提升的相互作用、相互促进,最大限度地在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中增进社会和谐。

(三)长效机制是建构核心价值观的发展性机制

长效机制是长期保证制度正常运行并发挥预期功能的制度体系。把握长效机制,关键是“长效”,一是要有比较规范、稳定、配套的制度体系;二是要有推动其正常运行的“动力源”。这也是完善和发展核心价值观机制的内在要求和必要措施。

首先,要在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规范、稳定、配套的理论体系和制度体系上下功夫。“长效化”是为了“常态化”,而不是“固态化”。中央关于现阶段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体系及制度体系,是科学的、规范的、配套的,但其本身也是随着时间、条件的变化而不断丰富发展和完善的。这就要求我们,一方面要按照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的理论要求和制度要求,结合社会、工作和生活发展需求,在“规范、稳定、配套”六个字上下功夫,不断建构常态化、科学化发展的良好机制,确保其规范、稳定、配套发展。另一方面,要立足于改革开放和时代发展不断丰富、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体系和制度体系。这才是建构核心价值观长效机制的大思路。

其次,要在推动核心价值观理论体系和制度体系的“动力源”上下功夫,即在“推动和监督”“运行”上下功夫。就“积极推动”来说,一方面源于内心的认同、使命的要求,这是完全凭借党性觉悟的一种自觉,叫“内在驱动”。另一方面,应该建立科学的考评激励机制,这是“外在驱动”。要本着严谨求实、分类实施、公开公正、群众满意的考评原则,建立科学可行的践行核心价值观“考评体系”,制定科学的奖惩标准,建构科学的奖惩机制,逐步形成人们对践行核心价值观的荣誉感、价值感,形成对违背核心价值观行为的鞭挞。就“有效监督”来说,就是要尽快建立健全核心价值观的监督制约机制,要着眼于源头监督制约,设计和制定科学严密的监督制约机制,使监督关口前移,确保核心价值观基本要求规范运行。要着力健全党内监督制约各项制度,要结合党内民主监督等有关制度,制定执行核心价值观规范要求的新制度,确保党员干部带头遵守规章制度。还要注意发挥群众对执行核心价值观的监督作用,不断提高群众的监督意识和水平,确保群众监督权利的行使。另外,要重视舆论监督和网络监督,健全舆情和网络的举报和管理机制,真正使核心价值观践行置于“阳光监督”之下。

四、要科学探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展规律,不断研究实践性、创新性、兼容性“三大特性”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对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和理论概括,具有着丰富的内涵和发展特性,只有深入研究其实践性、创新性和兼容性等特点,才能从根本上了解和把握其发展规律。

(一)实践性是核心价值观发展的本质特性

实践性是核心价值观的本质特征。核心价值观来源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和改革开放的实践,也必然要成长于社会经济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实践,壮大于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

首先,要以实践性思维研究核心价值观发展问题。推进核心价值观发展,关键要坚持实践性思维。马克思主义认为,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坚持实践性思维,就是要以实践主体价值选择为起点,以实践路径不断开拓为过程,以实践客体合理变化为目的。只有运用实践性思维这一科学思维方式推进核心价值观,才能突出实践性和发展性,才能以实践自觉来推进和加快核心价值观的发展。

其次,要在社会经济和精神文明建设实践中推进核心价值观发展。源于社会经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生动实践的核心价值观,只有在改革开放大潮的新一轮创新发展中,才能被赋予新的特点、新的内涵、新的生命。离开改革开放和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核心价值观只能成为“空中楼阁”。所以,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必须在社会经济发展中从政策导向和利益机制上求协调,必须在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从思想内涵和方式创新上求实效,既充分发挥核心价值观在制定社会经济政策和精神文明规范中的指导作用,又不断在社会经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实践中使其理论体系更趋丰富、更趋完善。只有这样,核心价值观才能呈现出强大的生命力。

再次,要在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中推进核心价值观发展。马克思主义认为,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随着历史活动的深入,必将是群众队伍的扩大。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在于实践,更在于广大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改革开放以来,广大人民群众开展了很多践行核心价值观的活动,并创造出许多践行主流价值观的载体。只有牢固树立人民群众是实践核心价值观主体的理念,充分发扬广大人民群众在实现核心价值观活动中的主导作用,不断扩大人民群众践行核心价值观的参与面,才能打牢践行核心价值观的深厚社会基础。因此,要不断推新核心价值观的实践载体,不断赋予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等新的内涵,不断强化和引深广大人民群众对践行核心价值观意义的理解和兴趣,增强践行核心价值观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人民更便于和乐于参加践行核心价值观,从而坚持不懈地推动实践养成,推动核心价值观蓬勃发展。

(二)创新性是核心价值观发展的内在特性

创新性是核心价值观的又一大特征,也是核心价值观具有无限生机活力的根本所在。

首先,要用创新性思维推进核心价值观不断提升。创新性思维是人们在创造具有独特性成果过程中对事物的认知活动,是主动性和创见性思维。创新思维专家郎加明在《创新的奥秘》中谈到:“对于创新来说,方法就是新的世界,最重要的不是知识,而是思路。”坚持创新性思维,就是要坚持在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思维和方法”的创新。就是说,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思维方式必须具有创新性,其具体的方式方法也必须具有创新性。因为,核心价值观作为党在新时期倡导的基本理论、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的最新凝练,其形成和发展无不渗透和凝聚着创新的鲜明特点,只有保持了创新这一内在动力,才能确保其生机和活力。

其次,要用创新性思路推进核心价值观新发展。创新性思路,主要体现在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路径和方式的创新。一是在培育方法上力求有创新。要在坚持以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哲学、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等多学科,加强对核心价值观丰富内涵和精神实质的研究和阐述,使核心价值观精髓更加贴近群众、贴近实际,更好地融入社会生活、走进群众心灵。二是在践行方式上力求有创新。要科学把握人们对核心价值观的认识是一个动态过程的认同规律,注重理论灌输和实践养成的有机结合,创新践行核心价值观的活动载体和形式手段,搭建群众便于参与的新平台,开辟群众乐于参与新渠道,营造践行核心价值观的新氛围。

(三)兼容性是核心价值观发展的特殊属性

兼容性是核心价值观的又一鲜明特点,也是核心价值观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穿透力的原因所在。

首先,要站在哲学的辩证的思维高度看待和把握核心价值观的兼容性。所谓兼容性,从哲学的角度讲,亦称包容性,是事物按特定轨道发展过程中对有利于自身发展诸多因素的吸收和容纳。而所谓核心价值观的兼容性,则是指核心价值观作为当代先进的价值理念,既传承民族价值观之精华,又把握未来价值观之发展,既重视民族价值观之特质,又汲取世界先进价值观之内容。核心价值观的兼容能力越强,就越有超强的生命力,就越能保持生机和活力。中国历代思想家大都主张“海纳百川、兼收并蓄”,尤其是毛泽东同志“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思想,使中国文化在“兼收并蓄”中被赋予了强大生命力。我们研究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及其规律,决不能忽视了这个重要问题。

其次,坚持核心价值观理论的兼容性和包容性,要突出在“凝聚力”和“穿透力”上做文章。就“增强凝聚力”来说,就是要继续总结和提炼中国传统文化和价值理念,使核心价值观植根于肥沃的民族文化土壤之中,广泛吸收营养,打牢民族基础。同时,要坚持面向时代,在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构筑精神家园、增强人民精神力量、构建主流价值文化等过程中,不断增添活力,发展壮大。只有既汲取中华民族文化精髓,又回应当代中国社会现实问题,我们的核心价值观才能真正被广大人民群众所认同、所接受、所践行。“汲取精髓”和“回应现实”二者不可缺失。就“增强穿透力”来说,就是要重视核心价值观的世界性、开放性,增强核心价值观的国际认同力、竞争力、影响力。当今社会,全球化时代规定并强化了世界的相互依存,呼唤并推动着价值共识的建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具有鲜明开放特质的先进价值观,既是世界先进价值理念和思想的融入和升华,也需在世界全新的文化体系建构中,不断提升核心价值观的民族特色,展示核心价值观的全球品质,增强核心价值观的世界影响。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十八大报告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表述,展示了它面向全人类的兼容性、包容性和面向全世界的开放性、发展性。唯有如此,当代核心价值观才能更具有生命力、吸引力。

总之,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非易事,需要在科学把握其精髓内涵、探寻其着力点、建构其实现机制、探索其发展规律的过程中,不断循序渐进,不断丰富发展。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价值和实践意义,才能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十八大报告文件起草组.十八大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N].人民日报,2013-12-24(01).

[3]中央编译局.列宁全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9.(20):240.

[4]慎海雄.弘扬核心价值观: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OL].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4-03/10/c_119700031.htm,2014-3-10.

[5]中央编译局.列宁全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32):45.

[6]刘云山.着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求是,2014,2.

[7]李建华.分层次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N].光明日报,2013-1-28.


[①]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7月11日至12日在实在调研指导河北省第一批教育实践活动时讲话。

[②]出自老子《道德经.第六十三章》

[③]出自韩非子《韩非子.喻老》

[④]刘云山2014年1月4日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座谈会上的讲话。

[⑤]中共中央《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

新闻动态 更多>>
通知公告 更多>>
书记视点 更多>>

指导单位: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 全国高专高专党委书记论坛主任委员会
承办单位:杨凌职业技术学院
联系电话:02987083908 投稿邮箱:gzsjlt@163.com 技术支持:杨凌贝塔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