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rmal07.8 磅02falsefalsefalseEN-USZH-CNX-NONE
谈多元文化背景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青海省畜牧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系 刘海萍
摘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着大学生价值困惑,认识局限等困境,为此高校必需直面多元化,抓住文化大发展的机遇,努力构建社会主义校园文化,实现中华民族文化的伟大复兴。
关键词:高校;校园文化;多元文化
作者简介:刘海萍(1973年生),女,藏族,籍贯青海省,工作于青海省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农业经济管理系,助理讲师,邮编810000
文化是一定社会的经济和政治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积淀和产物。大学的本质是对文化的传承、研究、融合和创新,这就决定了高校应高度重视校园文化的建设。教育部、团中央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文化建设中特别强调,高等学校、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对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具有十分重要意义。高校在构建校园文化中要自觉承载历史赋予使命,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创造社会主义文化的新繁荣。
一、高校校园文化对大学生的重要性
高校校园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在特定的校园环境中创造的与社会和时代密切相关,又具有校园特色的生存环境、人文氛围和校园精神。它能够通过一定的文化环境和精神氛围使大学生受到熏陶,实现其在思想观念、行为准则、价值取向上的成熟,实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新的时期下,构建社会主义校园文化对高校育人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大学生作为现代化建设的高素质人才,只有具备了良好的思想品德,才能为祖国的繁荣和社会发展做出贡献,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会陶冶学生的心智和情操,良好的、高雅的校园文化会给大学生带来无形的感染力,潜移默化地熏陶学生。同时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荣辱观的形成
有赖于校园文化的启迪。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荣辱观是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基础和前提,也是大学生成功的必要因素。大学生理想信念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长期的学习和努力实践的过程,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和荣辱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正在对理想信念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重要阶段,校园文化中的优秀文化,会以一种春风化雨的形式影响大学生,引领他们不断进步、健康成才。同时高雅、健康的校园文化还有利于大学生创新意识、团队精神和竞争意识的培养。
二、高校校园文化建设面临的困境
当前,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促使了主流文化与非主流文化的碰撞与交融,使大学校园文化面临多元选择,在多元文化的冲突中,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任重道远。
(一)存在价值冲突的困惑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完善和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人们在价值观、道德观以及生活方式等方面发生着深刻变化。高校面对不同社会制度的竞争、不同价值观念的相互碰撞、不同生活方式的相互影响,一部分师生的价值取向逐步趋向于功利化和实用化。不少学生由于缺乏对西方文化的判断、选择和认同,缺乏对民族文化的理解、接纳,缺乏对丰富文化资源选择的能力和跨文化交流的能力,产生迷惘困惑。这使他们价值取向发生了偏移,先己的意识、享受的意识强了,校园文化建设在价值冲突中面临困惑。
(二)存在着对校园文化建设认识的局限
有的高校没有把校园文化建设放在整体办学方向和培养目标的大背景下来运作,只把校园文化建设看作教育教学活动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甚至把校园文化建设等同于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或者等同于学生业余活动的开展,从而使校园文化建设局限在学生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层次上。有的高校将校园文化建设简单地归结为开展校园文娱活动,认为不断地搞各种文体活动就可以,而这些活动看似轰轰烈烈,实则往往缺乏教育内涵,不能对学生产生很好的教育效果。有的高校甚至把校园文化建设等同于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一味强调发展娱乐文化。
(三)存在重表层文化、轻深层文化建设的倾向
校园表层文化是校园文化的外在标志,建设校园表层文化不是目的,而是手段。但是,有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着表面化倾向,跟着文件走,跟着感觉走,跟着月亮走,上有布置,下有行动,没有从学校实际出发,没有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缺乏一种精神实质,缺少校园文化特色,不能进行长期积淀,导致重表层文化,轻深层文化的现象。
三、高校校园文化建设面临困境的原因
21世纪世界变化的一个重要趋势:一方面,多元文化是文化发展、繁荣的表征,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历史必然;另一方面,文化成了一个舞台,各种政治的、意识形态的力量都在这个舞台上较量,在多元文化的碰撞中,文化力量的强弱已经成为国际竞争的重要因素。在多元文化的背景下,面对不断涌现形形色色的、陌生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面对多元文化对高校校园文化的影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明显缺乏主动应对这一情况的内容,如何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在多元文化的氛围中找到自己的支点,这已成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一)西方文化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影响当代中国存在的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文化,这是文化的主核心,是主流文化。但是西方文化对我国文化影响逐步增强。面对西方文化浪潮的汹涌涌人,由于缺乏必要的判别能力,有些人便开始对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进行批判和解构,表现出对马克思主义信仰不坚定、对社会主义事业和共产党领导信心不足,造成价值观真空化,真正被伪装成为先进文化的个人本位主义、利己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所替代,追求另类,追求时尚的极端个性成为大学一景。有的学生对西方文化充满猎奇心理和新鲜感觉,出于一种普遍存在的大学生本能的逆反心理,他们甚至片面地否定本民族文化,而对西方文化一味推崇,常常来不及消化,就全盘吸收。多元文化背景下,中外学生同校、东西方文化交融,在日常的生活、学习、行为以及对事物的看待等方面表现为价值取向、价值判断的多元化,一些西方私利的、享乐的价值取向极大地冲击着学生的道德观、生活观、交往观,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大学生价值判断的扭曲。在这种文化语境中,如何正确吸收西方文化中科学的成份,如何正确处理主流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关系,并形成融合多种文化的校园文化,这是校园文化建设面临的一大考验。
(二)传统文化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影响
在中国,传统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在、深刻而持久的。两千多年来,儒家文化起着支配我们民族政治、思想、伦理、道德的作用。传统文化中既有精华也有糟粕,大量的精华一直激励着我们民族的强大与发展,但也有因循守旧固步自封中庸等落后的一面与现代文化形成尖锐的矛盾和冲突。在学生中有一部分人存在全盘否定传统的民族虚无主义倾向,将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也一并舍弃。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许多经济活动和经济领域都超越了现实国家疆域范围,使得国家主权地位受到挑战,从而使一些人淡漠了国家意识和爱国情感,消解了民族身份,失去对传统的认同感,这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面临的一大难题。
(三)大众文化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影响
大众文化以搞笑、逗乐、感官刺激和视觉化冲击等形式使人们休闲和放松,使人们消费文化像消费商品一样轻松自在。大众文化有利于大学生追求个性解放、彰显自我,在一定程度上丰富和满足了他们的精神文化需要;但大众文化作为丧失对深刻内涵的追求为代价的快餐式文化,使得大学生们放弃了对理性层面的思考,使他们在沉浸于感官体验的消费中日益低俗化、世俗化,并表现为行为和成功观念上的功利性。在大学校园中,各种冠以商品品牌名号的选美、歌手大赛等时尚活动为当代大学生所推崇,大量追星族盲目崇拜的浮躁文化,歌星、影星、球星为首的明星文化充斥校园,使部分学生从外形装扮到言行举止,甚至性格气质,无不刻意追捧。类似现象非常明显显示学生中受大众文化影响而产生的浮躁心理,彰显出他们的文化取向已明显背离严肃文化,这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棘手问题。
(四)非主流文化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影响
高校一些非主流校园文化,表现有宿舍文化、课桌文化、服饰文化、网络文化、新新人类语言文化等。这些非主流文化的传播和盛行一方面给校园注入激情,另一方面消极影响不可低估。非主流文化的消极因素使许多尚未形成稳定价值评价体系的大学生难以适应,甚至难免出现了一些不明是非、不知荣辱、不辨善恶、不分美丑的情形。这些校园文化主旋律中不和谐的音符,是校园文化建设中不得不面对的事情。
四、构建社会主义校园文化的途径
高校要建立一种崇尚变革、与时俱进、和谐发展的社会主义校园文化,这种校园文化应该是以社会主义文化为中心,以民族文化为底蕴,以外来优秀文化为补充,并以充分体现人文内涵为价值取向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高雅的校园文化。
(一)坦然直面文化多元
文化的多元化是一种必然,也是一种必要。随着全球化的推进步伐,不同地区、国家、不同民族的文化交流必然加强,不同文化出现在同一时空是我们必然要面对的一种局面。由于先天的环境和条件不同,每种文化都有体现其特征的思维和行为模式。每一种文化都有其合理内核,来构成文化的生命力和张力。在大学校园里,无论本土文化还是外来文化,也无论是传统文化还是多样的非主流文化,都有它存在的价值和空间,不能用主流文化去替代它、排斥它、挤占它。文化失去了它的丰富性和多样性而都成了一个面孔、一种声音,必然是一种走向没落的文化,因为缺少新元素的融入,文化发展也必然成为空话。面对文化的多元化格局,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主流文化与非主流文化的冲撞与融合,意识形态领域的渗透与争夺,我们应该持有尊重和承认文化多元化的态度,倡导一种理念,使各种文化相互学习和借鉴,互为补充和吸收,融合为一体。要开阔学生的文化视野,让他们了解、鉴赏世界文化的起源、发展及精神实质,通过引导,培养跨文化意识,让学生不仅具有对本民族文化的深刻理解以及由此而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认同意识,而且具有对所有文化的尊重、宽容与接纳的意识。注重对学生跨文化情感的熏陶,使学生既不沉醉于本民族文化而盲目排外,也不羡慕其他民族文化而崇洋媚外,养成自尊、自爱、平等、开放、互尊的文化态度。
(二)不断强化主流文化意识
构建校园和谐文化、倡导和促进多元文化融合共生的前提是社会主义主流文化的核心不能丢。我国当今的主流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吸取中华民族和世界优秀文化遗产的、为人民服务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掌握科学的方法论,增强理性思维和自觉精神。要深入持久地开展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集体主义为原则的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防止和克服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
(三)注重借鉴非主流文化
要注重借鉴西方文化中合理的成分,强化文化兼容性建设。虽然中华民族的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但我们不拒绝外来先进文化。校园文化建设更要有世界性眼光和广博的胸怀,对世界先进文明成果进行认真研究和积极借鉴。高校要通过开设西方文化、西方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相关课程,介绍西方文化的基本知识,使大学生正确认识西方文化,并借鉴、吸收其中的科学成分,通过借鉴西方文化,使我们的学生既具有世界眼光与国际意识,又具有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既懂得本民族的价值规范体系,又能融入世界优秀文化之中。
(四)大力倡导高品位校园文化
大学生喜欢流行文化,紧跟文化潮流,不是因为它的思想性,而是因为它更贴近大学生自己的感觉接受方式,更能快餐式地满足自己对娱乐文化的需求和口味。学校可以通过选修课、讲座、论坛等形式,对一些文化现象、文化视点展开讨论和剖析,提高大学生的文化判断力,让他们明白并非所有流行的文化现象都值得效仿。
学校要大力提倡格调高雅、高品位的精品文化,把严肃性、理论性、思想性强的文化艺术引进校园,发挥精品文化的潜在教育力量,以特有的方式教育影响大学生的思想情感,道德情操。通过鲜明的文化理念、系列的文化活动,培育一种反映时代要求、积极向上、符合青年思想价值观念的文化环境。学术氛围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特有的一种文化氛围,高校要形成学术文化氛围。建立大学生科技活动中心和大学生科研基金会,把大学生科研和科技文化活动视为校园文化活动的/龙头,让大学生们在科研和科技活动中开展科技制作、科技发明、科技咨询和科技演讲等活动中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把内外课堂相联系,使学生开拓思路、丰富知识、激发创新意识,培养实践能力,以良好的适应能力去应对瞬息万变的知识经济社会。
参考文献:
[1]刘振怡。试论高校校园文化的定在性和开放性[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2):11。
[2]郑友军。德育视野下的校园文化建设[J]。当代教育论坛,2006(1):86。
[3]陆飞霜。和谐校园文化探微[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