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rmal07.8 磅02falsefalsefalseEN-USZH-CNX-NONEMicrosoftInternetExplorer4
中国梦教育引领下的校园文化创新
孙圣勇
(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广州 510635)
摘要:中国梦教育推动我院校园文化创新大见成效。中国梦的提出是在政治学、哲学和国家理论等专业领域的重大创新。在高等教育高速发展的新时代,中国梦教育是推动中国梦伟大实践的现实需要。在大学校园,开展中国梦活动是推动校园文化健康发展的红色抓手。中国梦教育活动效果显著,在破解德育与就业难题等方面成绩喜人。确保中国梦教育实践质量的关键在于坚持锐意创新,主要通过重视校园文化,创新工作思路、活动方式创新,求实求新求是、教育方式创新,体现工作实效、突破活动限制,全面开展工作等方法多管齐下,形成育人合力。
关键词:中国梦;校园文化;教育;经验
作者简介:孙圣勇,1965年生,男,汉族,湖北省公安县人,现供职于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英语资深翻译(正高级职称)、博士学位,主要研究翻译和行政管理,邮编510610。
在我院,中国梦教育蔚然成风。我们抓住重要时间节点,利用多种活动载体,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教育功能,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发愤学习,积聚青春正能量,把中国梦融入思想道德和政治教育之中,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之中,使中国梦深深扎根于广大学生心中。
一、中国梦是政治学、哲学和国家理论的重大创新
中国梦内涵深刻,理论底蕴强劲。一是符合国家理论。国家是从社会中来的。国家是“资本逻辑下影响民生和社会的核心问题[1]”。国家形成的过程充满着国家力量与社会力量的博弈和互动,中国梦产生了一种新型的国家与社会关系,即强国家与强社会型关系。在全球化时代,传统的国家主权受到了严峻的挑战,过去那些被视为国家主权的关税、国内经济政策随着国家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而不得不接受国际贸易规则的约束。全球化导致一些国家开始了国家重构。但是,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全球化并不能改变国家是世界政治基本行为主体的格局,国家作为疆域治理主体的现状也不会改变。国家存在的基本目的不外乎三个:一是安全,安全是国家的首要目的。国家安全“包括军事、经济、科技、生态、文化、社会等方面[2]”。二是秩序。没有秩序就没有国家。三是正义。一个国家只有满足了基本的正义要求后才能获得权威,只有这样,这个国家才能存续下去。国家要长治久安,应该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和精神上的基本需求。国家本身应该具备将自己的意志、目标转化为现实的能力,主要是指中央政府能力,而不是指公共权威的能力,这些能力细分为汲取能力、调控能力、法化能力和强制能力。中国梦的提出正是国家能力的一种新阐释。
二是符合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泱泱中华,历史灿烂,中国梦来源于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伟大实践。中国梦不是空想,而是建立在以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为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础上、一代代中国人的不断实践上。它是必定能够实现的理想。我们知道,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在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中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地位[3]”。因为有了这样扎实的理论基础,所以中国梦能够深刻揭示出人类社会存在的基础和发展的动力是以物质生活资料生产为根本的实践活动、一切社会“问题”都是在实践中发生,解决这些问题也只能通过“改革实践”,而不能停留在“喊破嗓子”上、实践是检验真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等基本规律。
三是符合政治学学理。习近平总书记参观复兴之路展览后提出中国梦彰显了中国的政治智慧。中国人以往追梦,出现了一些负面的现象,如物化生存、精神懈怠,在某些方面表现出大而不强、有面无神、有体无魂。中国梦是公平正义梦。外国媒体评论说中国梦语言朴实,没有倾向性,能促进中国共产党同世界各国其他政党的交流。“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这一论断遵循了人民主权思想,人民主权思想的产生“无疑是人类政治思想史上的重大进步[4]”。“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这一要求就是动员人民政治参与。这一点至关重要。革命若要取得胜利,重要的是“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5]”。所以,人民政治参与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前提。人都要在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社会关系中实现自己的梦想。同样,实现中国梦需要每一个中国人去奋力拼搏。“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这一目标体现了责任原则。中国梦为中国发展的未来描绘了一幅壮丽蓝图,它鞭策共产党人必须为人民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二、中国梦教育是推动中国梦伟大实践的现实需要
大学生肩负着实现中国梦的的历史重任,对他们“进行中国梦教育具有重要意义[6]”。自中国梦提出以来,全国上下都在为了推动中国梦伟大实践而奋发图强,高等院校深入宣传中国梦是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也是高等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义不容辞的使命。这一使命不仅是传授中国梦知识,而是要把大学生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中国梦教育能够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焕发他们实现中国梦的青春激情。中国梦寄托着大学生的梦想,也最能点燃他们为梦想而奋斗的热情。
三、中国梦活动是推动校园文化健康发展的红色抓手
中国梦教育融入校园文化建设需要开展一系列活动。自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国梦以来,我院高度重视宣传和实践“中国梦”。一是举办“我的中国梦”主题学生干部座谈会和“共享水院情,同筑中国梦”新老党员座谈会。座谈会上,学生纷纷表示要牢记总书记指示,立即行动起来,发挥模范作用。二是举办党员毕业生圆梦演讲会和“我的中国梦--致青春”为主题演讲比赛。毕业生预备党员围绕实现“中国梦”,结合自身实际,讲述了进校以来如何创先争优的情况,表达了紧紧跟随党组织的决心。三是举办“青春学雷锋,共筑中国梦”演讲比赛。每一次演讲都是对学生心灵的一次震撼。四是举办“中国梦·青春2014”大型元旦综艺晚会和“经喜嘉年华”文艺晚会。通过手语表演、舞台剧、模特秀、小品、歌舞、魔术等丰富多样的艺术形式,表现了青年学子自立自强、追逐中国梦的热血情怀。晚会一开场,手语表演《中国梦》在歌曲《国家》的烘托下,“描绘”出一幅幅生动的画卷。当灵动的手组合出“中”、“国”、“梦”三个字时,观众们顿时鼓掌欢呼。五是开展主题为“听老党员话,共筑中国梦”的大学生志愿社会实践活动。活动在从化凤院村江埔街中心小学进行。志愿者们激动和热情地聆听了老党员欧阳灼荣爷爷娓娓道来的光荣事迹。欧阳灼荣曾任凤院村村委书记,经历了多场历史性的大战争,如“九一八”事件等等,他曾被许多大学聘请上课,讲述当年战争经历。在与老爷爷交谈的过程中,志愿者们感受到了老党员的满腔热血和对“中国梦”的执着追求,分享了他的幸福与快乐。六是召开以“情系贫困生,共筑中国梦”为主题的贫困生座谈会暨“一元钱爱心基金会”捐赠大会。八是开展以“中国梦•青春行”为主题团日系列活动。中国梦,即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梦。在广大学生中传播“中国梦”的内涵和意义,展示了青年学生的青春智慧与活力。
四、中国梦教育破解德育与就业难题大见成效
近年来,我院外语系遵循大学生成长成才的规律,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核心理念,凸显学生主体地位,推进制度创新,统筹教育资源,推动学生工作改进、创新和发展。我们的《开发大学生创造力 破解德育质量难题》成果,获得第二届全国水利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奖(唯一奖项、不设等级)。此外,我院外语系学生幸福指数得到大大提升,成绩喜人。
一是就业率高。我院外语系学生连续四年就业率为100%,毕业后如果不能就业,哪来幸福可言?
二是事业心强。我院外语系学生双(多)证率达100%,他们认识到如果毕业后参加工作只是迫不得已,需要赚钱谋生,这样的工作就没有多少个人价值实现。只是必须去上班而不是想去上班,他所盼望的,一是薪水,二是放假;如果把工作当事业,可以积累财富,还可以关注权力和声望等。他们开始关心升职,期望从助理升职到业务员、经理、总经理甚至是大老板。
三是使命感强。我院外语系的大多数学生认为幸福的关键是使命感。他们认识到,如果把工作当使命,工作就成了目标。他们不仅看中工资和职位,而且因为他们真心实意地想要做这一工作,动力在于内心深处。工作不再是为人打工。毕业后,他们热情奔放,有充实感。使命感是不能强迫出来的。正如公认的那样,被家长逼迫学法律的人无法在法律中找到快乐;反过来,因为热爱法律而当律师,那么他在履职时,会觉得十分幸福。不同的人做的不同的事里蕴藏着不同的意义,工作目标必须符合自己的价值观和爱好,符合自己的内心愿望,而不是为了满足当时的社会标准,或是迎合周围他人的种种期待。
四是观念理念新。长期以来我院外语系学生遵纪守法,遵守规则,不使用违章电器,他们认识到安全是幸福之本,“皮之不存,毛之焉伏”,从来没有发生过安全事故。
五、中国梦教育实践的成功经验在于坚持锐意创新
我院的中国梦教育之所以取得如此佳绩,是因为我们始终坚持创新。
(一)重视校园文化,创新工作思路
1.我们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坚持每学期组织召开一次校园文化会议,认真领会上级布置的有关校园文化工作的要求,交流工作情况,研究下一阶段的工作。
2.我们平时加强自学,了解国家大事,紧跟时代步伐,使校园文化工作真正做到与时代同步,与大学生同心,与培养“四有”新人同进。
(二)活动方式创新,求实求新求是
1.利用讲话、班会、团活动、黑板报、宣传栏,宣传中国梦。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磨砺意志,陶冶情操,立志成才,报效祖国。
2、充分发挥学生党支部、团总支的作用,切实抓好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带头学习,注重实效,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形成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色与亮点。
(三)教育方式创新,体现工作实效
注重进行调查研究,为中国梦教育建言献策,拾遗补缺。采纳合理化建议,及时改进宣传工作。通过师生互动交流,认真分析存在问题,对完善中国梦教育起到了极大地推动作用。
(四)突破活动限制,全面开展工作
我们开展校园文化品牌活动,精心设计活动项目,通过项目拉动、活动推动、典型带动、全体行动,推动活动品牌化。校园文化品牌活动,成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载体,成为培养学生兴趣、组织策划能力的课堂,鼓励学生通过竞争机制开展校园文化活动。
总的来说,我院高度重视中国梦教育,这一主题教育在我院的教育教学领域大放异彩,广大学生在中国梦的红色校园文化里茁壮成长。
参考文献:
[1]孙承叔.评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国家理论[J].党政干部学刊,2014,(01).
[2]马维野.国家安全·国家利益·新国家安全观[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1,(06).
[3]汪信砚.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及其时代发展[J].红旗文稿,2007,(08).
[4]李寿初.人民主权思想辨析[J].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03).
[5]王康娟,金代健.从政治参与看毛泽东的人民战争思想[J].怀化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6,(06).
[6]周伟.论大学生中国梦教育的意义和途径[J].晋中学院学报,2013,(04).
作者简介:
孙圣勇,男,博士,英语资深翻译(正高级职称),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应用外语系党总支部副书记。
地址:广州市林和东路侨林街51号B305室
邮编:510610
电话:135030548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