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全国高职高专院校书记论坛,今天是:  
首页 论坛简介 通知公告 新闻动态 媒体聚焦 书记视点 论坛资料 联系我们
论坛资料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论坛资料 >> 正文 >>
加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提高 高职学生人文素养
2014-10-28 18:56:06   来源于:

加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提高

高职学生人文素养

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海刚

摘要: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于提高大学生人文素养,培养高素质人才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本文通过具体院校分析,探讨了高职院校通过课堂教学渗透、讲座、阅读经典、参观实践等途径,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方法途径,并就此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传统文化;大学生;人文素养

作者简介:海刚,出生于1968年7月,男,回族,新疆奇台县人,就职于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人文分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体系的构建,元明清散曲研究,邮编:831100

大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是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智育和德育的重要内容。其目的,就是要促进大学生知识、能力和人格的培养与发展。加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于提高大学生人文素养,培养高素质人才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一)有助于激发大学生的爱国情怀。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强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引导大学生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中,在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进步中汲取营养,培养爱国情怀。”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爱国历来被看做一种大节。“当仁不让”、“舍生取义”,崇尚气节,讲求情操,培养了中国人的正义感和是非感,形成了民族的浩然正气。因此,在大学生的素质教育中加入中国传统文化的相关内容,将会激发大学生的爱国热情,帮助其树立为祖国振兴而发奋读书的正确观念;对于扭转盲目媚外、拜金主义等错误观念无疑也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

(二)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所共同具有的稳定的心理素质和精神品格,是一个民族特有的精神风貌,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而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有着内在的联系和一致性。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积极、进步、合理的内容或因素,体现、弘扬着民族精神的内容,而民族精神则是传统文化的精髓。五千年的灿烂文化,始终是维系全体中国人的精神纽带,各族儿女都对她怀有十分深厚的感情。因此,弘扬传统文化,对于加强国内各民族的团结具有重要意义。在现阶段,面对世界范围内相互激荡的各种思想文化和复杂敏感的民族形势,培育和弘扬大学生民族精神已经成为高校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能够为培养大学生的民族精神提供一个有效的途径和载体。

(三)有助于塑造大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

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在历史上逐渐形成的,具有承前启后、推陈出新的社会规范。中国传统文化中健康合理的伦理道德思想,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在素质教育中渗透中国古代的优秀道德传统,必然会对大学生的思想、意识、行为模式产生积极的影响。同时,良好的道德品质还是保持健康心理状态、塑造优秀人格的前提。“德润身,心广体胖”(《大学》)精辟地表达了道德修养对身心健康的促进作用。儒家要求,“君子忧道不忧贫。重义轻利,见利思义,义然后取”,故道德修养有助于使人在义利问题上保持心态平衡;“君子不忧不惧”(《论语·颜渊》),道德修养能促进个体的内心世界与外部适应行为的一致性,而无内心矛盾正是心理健康的重要特征之一。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不仅可以帮助大学生提高思想道德修养,还有助于他们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

(四)有助于锻炼大学生的应用能力。

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可以察古以鉴今,彰往而知来,能够加深大学生对祖国历史的理解,为解决当前及未来的问题提供借鉴和参考。只要善于寻求,大学生定能从中得到多方面的启发。

(五)有助于改善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中国传统文化十分重视与人合作能力的培养,重视向他人的学习,并把他人的品行作为镜子来对照自己。如: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中国传统社会的各个阶层,都表现出谦虚谨慎的优秀品质,注重尊重他人,规劝人们应当“兼爱”、“非攻”,认为人和人之间的交往要“和而不同”等。因此,文化素质教育中应加强大学生合作精神培养,强调团队精神、协作精神及谦让意识。在人际交往中,正确对待他人的优点和缺点,“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要“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这些对于当代大学生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培养良好的人际交往的能力都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六)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

为了在竞争中求得发展,大学生更需要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才能做到领先于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要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中……”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不仅来源于对问题的深入钻研,也得益于深厚的基础知识和宽广的知识面。中华民族改革创新的精神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之一。春秋战国时代齐国管仲的改革、商鞅的变法,近代资产阶级的维新运动等,都向世人展示了中国人丰富的改革思维和创新能力。中国博大而精深的传统文化,为学生提供了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上的参考,提供了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深厚的文化背景,更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提供了生动的案例说明。

二、学院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探索

(一)课堂教学中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课堂教学是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因此,要充分重视课堂教学的作用,努力做到学生学习传统文化与教师引导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有机结合。

学校保证公共必修课和公共选修课程的教学时数,开设《应用文写作》、《高等数学》等必修课和《中国传统文化》、《美术欣赏》、《音乐欣赏》、《书法鉴赏》、《文学欣赏》、《影视欣赏》、《西域诗文赏析》、《新疆历史文化》等二十余门选修课程。

2006年起,海刚、杨谨瑜、樊洁三位老师组成教学团队,开设《中国传统文化》选修课程,该课程成为选修课程中的热门课程,受到学生青睐。教学以仁爱、尊生等传统美德教育为重点,让学生领悟传统文化精华,弘扬传统美德,激励传统民族精神,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型人才。王芳、李祺老师在讲授选修课程《文学欣赏》时,注重挖掘作家、作品折射出的民族精神。书法是中华民族传统审美文化的缩影,其特有的线条表现和所追求的凝练、筋骨、神韵等艺术风格,深深打动着欣赏者的心灵。纵观古今一些书法家,其道德、节操、胸襟、人品极其高尚豁达,故其书法格调也就自然不凡。如王羲之风度高远,故其书神韵飘逸;欧阳询貌寒严正,故其书有正人执法之态;颜真卿忠义大节,故其书端庄雄伟。这些书法家皆以人品学养见胜,故其书流芳千古。相反,历史上有些书者,如蔡京、秦桧、严嵩之流,爵位虽尊显,书法水平虽高,可惜人品低劣,大节已亏,故为后人所唾弃。吴克煜老师主讲《书法欣赏》课程,适时把上面的例子穿插在技巧训练中进行介绍,从而让学生明白学书做人的道理,并时刻检点自己,促使组织纪律性的转变。

(二)组织专家学者进行与传统文化相关的人文讲座。

文化讲座的形式更轻松随意,利于学生接受。近年来,先后邀请詹万生教授、海滨博士到校做讲座,特别是先后两次邀请2011年评选出的中国十大孝子王凯、王锐兄弟到学校来讲座,引起学生巨大反响。学校人文社科教师也开设面向专业学生、分院学生、全校学生三个范围的人文素质讲座。

(三)开设道德讲堂。

2014年3月10日,学院下发了《关于在全院开展“道德讲堂”建设工作的通知》,要求在三个校区全面开展道德讲堂活动,通过进一步规范讲堂建设,不断将道德讲堂活动引向深入。学生以德育活动课为载体,以班级为单位,由各分院自行组织,达到全覆盖。5月15日下午的道德讲堂,受到前来观摩的农科社区、绿洲路街道的有关负责人的高度评价。活动参会者一起咏唱了《公民道德歌》;朗诵了两段经典古文;讲述了学校教师鲜血大王乌买尔、全国优秀教师丑武江的动人事迹;柳旭伟和李翀老师分别谈了感受,并重温了教师誓词;最后大家相互送了祝福。

(四)阅读经典。

中华文化经典凝聚着中华民族高超的智慧和伟大的精神,具有丰富的内涵、深邃的思想。传统文化思想教育就是要让学生在理解古典书籍过程中去自觉地感受和体验其中的人格精神,使这种人格精神对其产生潜在而深远的影响。2013年4月,学校下发了《关于开展中华经典诵读系列活动的通知》,各分院积极响应。图书馆、人文分院在全院学生中举办了读书节活动,人文分院教师为学生列出读书目录,举办讲座。学生会、社团联合会以及班级纷纷组织开展了国学讲座、经典诵读、征文比赛、知识竞赛等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寓教于乐,提高了学生的思想修养,陶冶了性情品德。体育教学部的王建军老师,在担任每一届班主任时,都要求班级学生人人熟背《弟子规》,并邀请文学教研室老师进班讲解。

(五)参观感悟。

新疆有浓郁的历史文化积淀,学校通过组织学生参观林则徐纪念馆、军垦博物馆、和田玉博览馆等,让学生切实感受和了解我国古老的文明历程。

(六)营造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良好校园环境。

校园环境的人文氛围,对大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人文素质教育环境,是实现高校人文素质教育引导和文化启迪的主要途径。学校从儒家经典中掇菁撷华,给每栋楼宇命名,如“弘毅楼”、“守仁”楼等,还将二十四孝图的部分内容上到专栏张贴,将儒家经典语录上墙。让传统文化教育成为一种无处不在的气息,成为学生学习生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潜移默化地对学生产生影响。

三、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对策分析

(一)努力提高传统教育的实效性,使其对大学生的人文素质、道德修养产生切实作用。

在开设课程和举办讲座时要注意做到三结合:

第一、要把传统文化教育和思政教育结合起来。毛泽东同志在1940年撰写的《新民主主义论》中就明确指出,“中国共产主义者对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应用也是这样,必须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完全地恰当地统一起来,就是说,和民族的特点相结合,经过一定的民族形式,才有用处,决不能主观地公式地应用它”。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在中国的大地上迅速传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与中国人天然所具有的大同理念、“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的思想密切相关,而这些思想本身就具有原始的、朴素的、空想社会主义的色彩,使中国人能够在心理和感情上接受科学社会主义。鉴于此,我们在大学开展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也要和传统文化教育结合起来,以达到相互促进的效果。

第二、要把传统教育与新时代学生的特点相结合。现在我们面这一代大学生有着他们独特的生存背景,也形成了一定的性格,他们在成长中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影响很深,眼界和知识面更广。针对这样的一代大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更有必要,同时在开展教育的过程中也必须把传统文化与他们的性格特征、自身需求联系起来。

第三、传统教育要与今天的社会现实相结合。脱离开现实社会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很难找到价值归宿,也必然让学生丧失兴趣。所以要注意在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过程中要结合现实中的新问题,不断挖掘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

(二)创造学习传统文化的大环境。

一味依赖课堂教学还是不够的,只有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校园活动和丰富的图书音像资源才能使得学生更好的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进一步热爱传统文化。各高校可以根据自己专业设置的特点,采取一些具体举措,如成立与传统文化相关的学生社团,定期举办宣传传统文化的讲座,在图书馆开设专门的与传统文化相关的图书角图书区等等。只有把课堂讲的传统文化的内容和学生的课余生活结合起来,才能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三)不断的利用新资源新技术新形式进行传统文化教育。

开设课程、举办讲座、引导学生阅读相关图书资料三种方式都属于传统的教育方式。在目前的高校里,一些利用计算机网络、电子通讯技术等新形式的教育手段更受到学生的认可和欢迎。比如在校园网中开设专门的领域提供给学生与传统文化相关的文字资料和音像资料;鼓励相关教师开设博客,提供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流传统文化知识的平台等等。

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民族取之不尽的宝贵财富,是培育栋梁用之不竭的玉液琼浆。中国传统文化包含的优秀精神成果,对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培育仍然有着重要的现实价值。

参考文献

[1]黄小平.关于传统文化的缺失对大学生的影响及其对策[j].教育与职业,2010(23).

[2]李宗霖,司见南,岳冬青.中国传统文化与高校素质教育[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6).

[3]罗继全,朱鹰屏.论传统文化在高校人文素质教育中的作用,[j]咸宁学院学报,2008,(2).

新闻动态 更多>>
通知公告 更多>>
书记视点 更多>>

指导单位: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 全国高专高专党委书记论坛主任委员会
承办单位:杨凌职业技术学院
联系电话:02987083908 投稿邮箱:gzsjlt@163.com 技术支持:杨凌贝塔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