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对青年坚定崇高理想信念的
动力引领研究
喻永均
(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 401331)
摘 要:中国梦的实现,离不开有崇高理想信念的青年。在快速变化的时代,青年崇高理想信念迷失是当代中国最大的危机之一,中国梦作为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共同愿景,最重要的使命之一就是为青年坚定崇高理想信念输入源源不断的动力,同时为青年追求崇高理想提供路径、制度和环境的支持与保障。
关键词:中国梦;青年;崇高理想信念;动力引领
作者简介:喻永均(1978-),男,重庆忠县人,法学硕士,副教授,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思政部主任,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在2013年五四青年节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梦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也是青年一代应该牢固树立的远大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党带领人民历经千辛万苦找到的实现中国梦的正确道路,也是广大青年应该牢固确立的人生信念。”中华民族的崛起主要是青年的崛起,当代青年在中国梦的引领和指导下,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是当代青年成就事业、开创未来的精神支柱和前进动力。在快速变化的中国,青年在各种思潮影响下理想动摇、信念迷失的现象比较严重,不同的国家和制度对青年心智的争夺异常激烈,中国梦的重要使命之一便是对当代青年的理想信念进行引领,并为青年追求崇高理想提供路径、制度、环境等方面的支持和保障。
一、当代青年理想信念迷失是中国当前最大的危机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种变化是物质财富爆发性的增长带来中国社会的大变迁。现实巨大的变化和多元文化的融入,极大地冲击着青年的思想,影响着他们的心灵世界。在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经济的迅猛发展致使金钱从工具理性变成大多数人的价值追求,加之社会发展和文化建设的相对滞后,致使曾经倡导和坚守的崇高理想信念,在现实和时代的冲击下显得苍白无力,当代青年崇高理想的动摇缺乏、信念系统的迷失现象日益严重。造成当代青年面临这种困境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方面:
(一)西方意识形态的渗透不断加剧
在世界竞争与发展的格局中,各国在文化软实力的竞争与较量从来就没有停止过。瓦解一个国家青年的理想信念是摧毁一个社会制度最佳突破口,“敌对势力要搞乱一个社会,颠覆一个政权,往往是先从意识形态领域打开突破口,先从搞乱人们的思想下手”[1],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将争取青年、占领青年的心智定为国家战略,并利用他们在科技、经济、学术上的巨大优势,利用他们对从互联网、大众传媒、文化产业的垄断地位,以扩展价值观为核心,积极宣扬并输出西方自由、民主、人权观,全方面地渗透和影响青年的理想信念。正如美国前总统尼克松所认为的那样,“苏东国家对社会主义制度的放弃,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他们推行意识形态渗透而结出的和平演变之果”[2]。近年来,西方国家更是抓住中国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夸大中国的阴暗面,肆意攻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制度,动摇中国人特别是当代青年对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共同理想的信心,动摇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进入新的世纪,美国等国家利用他们在文化和大众传播上的优势,不断加大对我国青年的宣传和渗透力度,特别是互联网的兴起和发展,成为他们传播西方意识形态、丑化社会主义中国的最主要渠道。西方国家在推行他们的民主制度、精英文化、生活方式时,对西方意识形态和政治制度进行巧妙包装,总是披上一件温情脉脉的人性外衣,更容易占领青年的心智,加剧了中国青年理想信念的疑惑、动摇。
(二)中国社会现实因素的直接影响
理想信念虽然是心灵世界的核心,但理想信念又与现实世界紧密相连。存在决定意识永远都是不变的真理,“意识在任何时候都只能是被意识到了的存在,而人们的存在就是他们的现实生活过程”[3],每一个时代青年的理想信念总是随着社会存在的改变而改变,当代青年也不例外。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在改革开放中不断前进的中国显示出蓬勃生机和活力。中国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与经济配套的社会、政治、文化改革相对滞缓,带来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失衡,两极分化严重,贪污腐败频发,社会丑恶现象层出不穷,社会公正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理想信念可以超越现实,但又源于现实,它不仅受到时代条件的制约,而且紧随时代的发展而向前发展。我们不难看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势头良好,但社会主义国家整体发展低迷,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政治、科技、文化方面对全球的影响居于领导地位。再加上中国社会在转型过程中面临很多突出问题和消极现象,如党内严重的腐败问题是对正面宣传的崇高理想信念的背离,有毒食品屡禁不止,假冒伪劣产品长期肆掠,假文凭假论文频频曝光,环境污染严重影响人民的身体健康,道德底线被一次次冲破……这些活生生的社会现实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反讽,自然会动摇广大青年的崇高理想信念,甚至让他们产生“社会主义不如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中国不如西方国家”的想法,从而产生思想上的苦闷、理想追求的转向、政治信仰的转移。事实胜于雄辩,在现实社会中存在的形形色色的不正当行为是当前青年坚定崇高理想信念的最大挑战。
(三)现实理想信念教育的僵化泛化
理想信念教育是当前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是青年树立和坚定崇高理想信念的起点和基础。革命战争年代起,中国共产党就十分重视对青年崇高理想信念的教育,正是当年有效的崇高理想信念教育,无数坚守崇高理想信念的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中国人民创造出一个又一个惊天奇迹。基于这样的一个优秀的传统和习惯,在社会发展的各阶段和各教育层面,我们都十分重视青年的崇高理想信念教育。但在二十一世纪的新时代,这种全方位覆盖的崇高理想信念教育却收效甚微,影响不大,经不起社会各种思潮的冲击和时间的考验。造成这种状态的主要原因是我们对青年崇高理想信念的教育过于老套,极为僵化和泛化,没有与时俱进,没能走进青年心坎,引起青年的情感共鸣和内心向往。
崇高理想信念教育僵化和泛化的现象较为严重,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首先,在崇高理想信念教育过程中对于时代性的把握不够。我们已经处于新的发展时代,可是高校对于崇高理想信念的教育缺乏时代性和差异性,有时候甚至还停留在革命时代,我们要求青年要树立的崇高理想是要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但是,共产主义到底是什么样子,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觉得抽象而不可触摸,自然就不会引起强烈的认同、共鸣和想往。由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化和模式化,语言比较抽象,传播形式枯燥而单一,除了理论功底非常深厚的青年外,对一般青年来说,教科书上讲解和推崇的崇高理想信念、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内容他们消化和理解起来是有一定的难度的。其次,在崇高理想信念教育过程中,对青年主体性的发挥重视不够。当代青年思维活跃,知识丰富,是具有独立人格的个体,他们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并非消极被动接受的客体,而是能够对教育内容进行能动性的价值评价和价值选择的活生生的生命主体。在长期的实践中,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却忽视了这种主体性和能动性,崇高理想信念教育常常采取的是灌输式教育方式,照本宣科,僵化生硬,“假话”、“大话”、“空话”、“套话”连篇,忽视了作为教育对象的青年的思想感受、情感倾向,造成青年对所教育内容的厌烦和疲惫。并且,高校中的部分教师在崇高理想信念教育中,缺乏宽领域的生活体验,不能将高深理论与鲜活的社会实际结合起来,深入浅出地讲解,而是将崇高理想信念教育停留在宣传口号和政治说教上,导致青年产生抵触和逆反心理,深深地影响了青年认同、树立、坚定崇高理想信念。
二、中国梦是引领当代青年崇高理想信念的原动力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持续繁荣,需要有整个国家和民族的共同理想,需要营造一个国民都向往和认同的愿景。美国的持续繁荣靠的是无数美国公民美国梦的实现。从一九四九年建国以来,虽然我们一直有自己的共同理想,但这个共同理想由于过于高远、不接地气,大多数中国人觉得与自己关系不大,因此很难产生内心深处的共鸣,更难产生积极追求与行动的热情。中国梦的提出顺应了时代的呼唤,化解了中国人特别是当代青年在追求个人理想和社会共同理想上的分裂和困惑,弥合了本不应该产生的冲突,降低了情感认同的内耗。国家层面的共同理想自然成为引领当代青年确立崇高理想信念源源不断的动力。
(一)中国梦是个人理想和国家梦想的统一
二十一世纪的中国梦,首先是国家强盛、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之梦,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梦,这是当代中国人的集体梦想和共同愿景。这个集体梦想和共同愿景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可以触摸,与当代的时代精神相契合,能充分、有效地吸引人的注意力,走入中国人特别是思想活跃的当代青年的心里,为青年人所接受和认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强大并不仅仅是经济的繁荣,一个国家根本的力量也不是政府的无所不能,一个国家经受住长时间考验,脊梁和血脉里的强大恰恰是这个国家公民的成熟和理性,是每一个公民胸怀崇高理想信念,是每一个公民个人的强大。因此,习近平同志提出“中国梦首先是人民的梦”,既是指将人民的幸福列为中国梦最重要的衡量指标,更是注解中国国家的强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每个中国人坚守理想、坚定信念、不懈奋斗,是对当代青年发出的最强烈召唤。在这样一个日新月异的时代,中国梦成为青年充满激情的个人理想和崇高的国家梦想的统一体,激励无数青年通过努力奋斗来成就自己,实现个人理想,同时报效国家,实现国家梦想。
(二)中国梦是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的统一
马克思曾说,“人类的一切奋斗,都与利益有关”[4]。青年崇高理想信念的坚定性,坚守时间的长短,除了青年的自身修养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看这个理想能否满足青年的利益追求。因为青年是正常的社会人,在社会中担当多种角色,需要在追求理想的过程中完成各种角色的社会担当和责任。
崇高理想的可贵,在于崇高理想的目的并不仅仅只是为了追求短期利益和个人利益,而是追求更长远的利益、更大范围的集体利益。但作为人,大多数人有绕不开的短期利益,当个人的短期利益与崇高理想发生冲突的时候,青年通常面临着要么放弃理想、获得眼前利益,要么坚守理想、牺牲自我利益,这样一个两难而痛苦的境地。在当前这个快速发展的社会,要坚守自己的崇高理想倍加珍贵,也倍感艰难。可以说,当代青年在大学时期绝大部分是充满理想的,其中不乏有崇高理想和抱负,大部分在后来的时光中选择放弃崇高理想,向残酷的社会现实妥协,非常重要的原因在于我们过去所提倡的共同理想,不能最好的平衡长期利益和短期利益的关系、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时常让人处于一种非此即彼的矛盾状态,最后让坚守崇高理想信念的人,反而与时代的趋势和潮流格格不入,处于尴尬状况和不合时宜,最终倒向了短期利益获得者的阵营中。中国梦的提出顺应这个时代的要求,化解了长期利益和短期利益的冲突、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的冲突,让青年在追求崇高理想的过程中分享利益,在获得利益的同时能够坚守崇高理想,处于一种圆满、和谐的奋斗状态。
(三)中国梦是物质丰富和精神追求的统一
中国梦是国家富强梦,是当代青年追求幸福生活的梦想。几十年来,中国青年为了自己和国家的理想,一直在向西方不停地追赶,想在物质文明和科学技术上赶上西方的步伐,拥抱现代物质文明。经过几代人的积累,中国虽然仍然属于发展中国家,但中国今天的进步除了无与伦比的经济增长速度、极为丰富的物质享受外,更需要物质基础上坚实的精神追求。毛泽东同志曾强调:人是要有点精神的。中国梦除了是富强梦之外,更是一个民族精神强大之梦。邓小平同志也讲过“一个民族要有自己的精神”[5],民族精神是国家强大的决定性因素。中华文明之所以成为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过文明,依靠的是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所孕育的生生不息的中华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意志、品格和气概,是这个族群的共有精神气质,她不断地影响和浇灌着每一代人,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表现。在当前民族宗教纷争不断的形势下,加强中华民族大文化的认同,弘扬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伟大的民族精神,对于当代青年坚定崇高理想信念尤为重要。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精神也是与时俱进的,今天中国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需要当代青年既努力追求物质和功名,同时将精神的成长和丰盈融入自己的理想信念中,既追求物质生活,又高扬道德的旗帜,既追求外在的成功,又不断促进自己内心的强大和精神的成长。
(四)中国梦是文化复兴和经济繁荣的统一
中国梦是既是经济发达、政治清明、繁荣富强之梦,更是中国文化复兴之梦。在全球多元文化不断碰撞、各大文明相互激荡的过程中,国家与国家之间、各个民族之间的竞争更多地体现在文化影响力上。中国经济经过一路凯歌的高速发展,已经进入了经济大国的行列,但中国还不是真正的经济强国,在全球的政治经济事务中发挥的影响力与中国这种政治经济大国的地位不很相称。重要的原因就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把发展的焦点和重心放在了经济量的增长上面,而淡化、忽略了发展和繁荣民族文化,导致了在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方面存在“一手硬”、“一手软”的不平衡状态。由于缺乏优秀文化的浇灌和熏陶,很多中国人在经济交流交往过程中的行为让国际社会困惑,得不到足够的尊重。长久以来,中华民族正是通过兼容并包的中华文化,塑造了无数幸福而又令人尊重的中国人,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当今时代,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更加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地熔铸在民族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中。中国梦所倡导的国家强大之梦、民族复兴之梦、人民幸福之梦,都要依靠文化复兴之梦来支撑和完成。
中华民族的文化复兴之梦,将引领和要求这一时代的青年在与现代文明与时俱进、不断吸收外来文化时,要重视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人的根,是中国人的精神血脉,是中国人的共同记忆。近几百年来,世界在西方主流价值观和文化引领下,科技经济获得空前发展,但也带来一系列问题:环境恶化、战乱不断、南北差距,气候变异等。世界的长远发展也需要注入中华文化中的求同存异、兼容并包、和平发展、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等文化基因,为未来找到一条发展新路。这需要当代青年在奋斗过程中要接过文化传承的火炬,进一步让中国文化在世界发挥更大的影响力,为和谐世界的发展作出自己新的更大贡献。
中国梦的实现需要硬实力的支撑,必须进一步发展和增强经济、科技和军事等实力,并且在质的方面有所提高。同时,在世界经济政治交往活动中,中国必须在价值观、文化引领、政治制度等软实力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这两种力量相互影响、相互支撑,没有绝对的界限。这种状态将引领无数当代青年在经济发展、新兴科技领域高瞻远瞩、有所作为,同时引领他们在政治制度改革、文化繁荣、价值追求方面有更长远的眼光、更宽广的思维和更能担当的胸怀。
三、中国梦是当代青年理想信念实现的根本保障
美国梦给了每一个美国人机会均等的机会,只要努力奋斗,就可以实现自己的梦想。中国梦对当代青年理想信念的引领,最为重要的是让每一个中国人,特别是青年通过创业就业的持续奋斗,实现自己追求成功事业和幸福生活的梦想。中国梦就是要打造一个机会均等的自由竞争社会,一个公共秩序良好的社会,一个公正廉明的政府,一个生态良好的环境,一个道德优良的民族。这些都是当代青年实现远大理想的保障。对于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中国,中国梦在道路、制度、环境上,对于当代青年崇高理想信念的实现,可以说将要起到根本性的支持和保障作用。
(一)中国梦为青年理想信念的实现提供路径支持
青年的理想信念能否实现,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中国传统知识分子向来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情怀,可以说是脚踏实地和胸怀远大理想的统一体。青年对理想信念的坚定程度和实现状态既受到共同理想的制约,也受到国家所选择的政治道路的影响。如果选择一个封闭狭窄的发展路径,青年实现崇高理想的几率自然降低;反之,国家发展道路正确、发展势头良好,就能为更多的青年实现崇高理想信念提供方向和路径上的支持。
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辉煌成就彰显出中国道路的优越性, 中国这种渐进式的高效率改革模式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呈现出蓬勃的生机。当前,我们也要认识到,中国发展路径是在借鉴中外发展模式的基础上逐渐摸索出来的,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梦想只有依靠坚守中国道路、持续推动中国改革。可以说,中国梦所指示的正确的中国道路为当代青年树立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提供了可以触摸的路径支持,在国家民族复兴的这条路上,将引领无数的青年沿着正确的道路追求和实现自己的梦想。
(二)中国梦为青年理想信念的实现提供制度保障
虽然每一个青年都有可能追求甚至坚守自己的理想,但崇高理想的实现既取决于每一个追梦人坚定的意志和持续的努力,也取决于国家制度所孕育出来的大环境。所谓好的制度可以让坏人变好,坏的制度可以让好人变坏。习近平同志一再强调:中国梦是人民的梦,在中国梦的范围内,每一个中国人都有出彩的机会。中国人甚至特别是怀揣崇高理想的青年能否在未来的中国出彩出色、实现理想、大展宏图,在于中国梦引导的中国改革,能否带来整个国家制度对追求崇高理想追求的支持和保障。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实现了持续的发展,但由于对金钱、物欲的过分追求,社会呈现出庸俗化、世俗化、现实化的倾向,资本和权力畅通无阻,追求金钱和利益的人获得社会的认同和尊重,追求远大理想的人往往处处碰壁、困难重重,在无能为力的社会现实面前,很多的青年惊呼“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从而导致高远的理想被不断地疏离甚至抛弃,当代青年被迫成为现实主义的一代。
任何一个国家,拥有一大批不懈追求远大理想的青年,才是社会持续进步的原动力。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6]当前,中国梦的重头戏就是在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框架下全方位地深化改革。明确中国改革的目标是合理高效的制度安排,这样的战略决策必将为当代青年理想信念的实现提供制度保障。
(三)中国梦为青年理想信念的实现提供现实社会土壤
长期以来,由于政府和市场过于强大,导致中国民间社会发育不成熟,形成了一个过分市场化的社会。在这个社会里面,资本和权力大行其道,不断压缩社会空间,形成了金钱能主宰一切的不良社会风气。我们欣喜地看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改革灵魂就是既要划清市场和政府的界限,又要理清政府和社会的边界,因为“一个健全的社会一定是政府承担公平责任和社会自我治理充满活力的状态”[7]。因此,在医疗、教育、养老等民生问题上,政府应该承担保证公平的责任,不应该完全下放给市场;要花大力气建设一个健全的法治社会,在法律框架内把很多社会自我管理的职能给予社会组织,促进民间社会的发展和成熟;要对超出法律底线的违法行为进行严厉惩处,必须守住社会的基本底线。这样,每一个人、每一个家庭的中国梦都能通过自己持续的奋斗实现,中国梦打造的公平而充满活力的社会就能为青年远大理想的实现提供肥沃的现实土壤,为每一个有志青年向上攀登搭建可靠的阶梯。这样的中国梦才会真正变成每一个中国人的梦,每一个青年的崇高理想就会在奋斗中变成现实。中国梦与拥有崇高理想信念的青年相互成全,共生共长。
有梦想才有希望,青年有崇高的理想信念,这个国家的未来才有希望。在中国梦的召唤和引领下,无数青年不断坚定与时代同步的崇高理想信念,为自己、为社会、为国家努力奋斗,他们汇聚成气势磅礴的中国力量,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时代潮流中完成属于这个时代的复兴使命,终将一个又一个中国梦不断地变成现实。
参考文献:
[1]《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第318页.
[2]辛灿,《西方政界要人谈和平演变》,新华出版社,1989年版,第147页.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2页.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286页.
[5]《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思想政治工作》,学习出版社,2000年版,第138页.
[6]《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学习辅导百问》,党建读物出版社、学习出版社,2013年版,第2页.
[7]《郎咸平说改革如何在出发》,郎咸平著,东方出版社,2014年版,第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