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4x768
Normal07.8 磅02falsefalsefalseEN-USZH-CNX-NONE在制度建设中涵养高职院校廉洁文化
北京财贸职业学院 胡庆平
摘要:反腐倡廉是古今中外永恒的主题,高校也不例外。作为办学历史不长的高职院校,要洁身自好,从一开始就步入廉洁治校的法治轨道,就要从制度建设抓起,养成依法办学,刚性执行制度的良好习惯,从而使高职院校在发展初期就奠定好廉洁文化的基础,用制度建设起保障高职教育健康发展的廉洁之路。
关键词:高职院校;制度建设;廉洁文化
作者简介:胡庆平,1962年出生;性别:女;民族:汉族;籍贯:河北;职称:
高级政工师;研究方向: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职务:北京财贸职业学院纪
委书记。单位地址:北京市通州区北关大街88号,邮编101101。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反腐败的决心和力度之大前所未有,反腐行动覆盖到全社会各个领域,高校也身在其中。相对普通高校而言,办学历史仅有十余年尚处于发展初期的高职院校,要走好反腐倡廉第一步,学习和借鉴普通高校经验,汲取教训,少走弯路,加强规范管理,奠定好廉洁文化基础则显得尤为重要。
文化作为社会群体普遍认同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这种“根植于内心的修养,无须提醒的自觉”在人们的日常行为中显现出来即是习惯,而习惯的养成是需要引导加以规范的。规范就是约束,制度则是最好的行为约束形式。由此看来,文化既是日常的行为习惯,制度执行便是习惯养成的必然过程,坚决执行制度则是廉洁文化建设的基础和保证。高职院校要做到在发展初期就步入廉洁治校的良性轨道,就要从制度建设和执行抓起,即不退不让,不讲灵活,不能变通,进而促进教职工廉洁习惯的养成,这无疑是高职院校反腐倡廉建设的长期必修课。
一、要把制度的刚性执行当作廉洁治校文化建设的必须
健全而规范的制度体系建设是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它需要长时间的实践摸索,是在无数的经验与教训中凝练优化慢慢沉淀下来的。高职院校即使在这十余年的发展中制度尚不完善,内容也不那么严谨缜密,既没形成体系,也没顶层设计,却也是有行为依据的。在制度建设与制度执行双重任务都十分艰巨的情况下,与制度建设的置顶性、连续性、长期性、复杂性、科学性等特点相比较,制度的执行好像更加简单易行,就是按图索骥地循要求去做。但这看似简单的事情在日常工作中却似乎成了我们的软肋和短板,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变通执行现象成为常态,制度形同虚设不能很好地落实是制约廉洁文化建设的重要因素,纠其原因,与其泛化为制度建设不健全,不如说是制度刚性执行不到位更为准确。
高职院校建设初期,基本建设工程多、资产设备购置多、科研课题项目多、学校发展经费多、运行管理琐事多,项目随意变更、建设工程围标、科研经费变通使用等问题频发,由此引发的腐败问题屡见不鲜。面临新事务、新情况、新问题、新目标,既要循规律、建模式,又要创特色、求发展,步子快、要求高、压力大,时不我待的高职院校只有边学边做边摸索,理顺程序和规范管理的任务十分艰巨,过程也很漫长。但由于办学经验不足,管理上有漏洞,对权力监督的不到位,认真执行制度的习惯还没养成,对反腐倡廉工作重视不够等,使高职院校发展一起步就伴随着管理上的粗放与无序,要么有偏差,要么不作为,要么搞变通,钻空子、找漏洞、不按规矩办事、寻租找利的现象多发,腐败出现问题就在所难免,制约了其健康发展。因为缺少监督、制度执行不够坚决,没有人真的较真儿,真的拿着制度的这把尺子去严格把关,总能找到不执行制度的各种理由而成为常态。因而,要把按规矩办事培养成为一种行为习惯,就要从制度的坚决执行上抓起,以其作为加强廉洁文化建设的起点和突破口。“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万事需由“干”做起,有理论没实践,有制度不执行,只说不做,凡事也只能是“零”。重视和加强制度执行这个薄弱环节是廉洁治校的必须,也是保证高职院院校肌体健康的有效手段,把制度执行这个简单的事情坚决而坚持地做下去就可以收到不简单的效果,廉洁文化也会在习惯培育中逐渐形成。
二、要把弥补高职院校薄弱环节作为培育廉洁文化的着力点
与普通高校相比,尽管高职院校可以有自己的特点和社会站位而不妄自菲薄,但着眼于现实,还要实事求是地自省自警,只有找到不足,才能自觉加压,补足短板,增强实力。
(一)在发展中形成符合高职教育要求的廉洁文化
廉洁文化是高职院校健康发展的基础。无论是升格校还是合并校,都同样面临着廉洁文化重新建构的问题。摒弃过往陋习,将多校不同的习惯融合,同化为符合高职教育要求的廉洁文化,是高职院校在迅速扩张、跨越发展中亟需关注的现实问题。而廉洁文化非显性发挥作用的特点,又是容易被忽视的问题。先进文化的建立是个慢功,不是一蹴而就的,不良文化的改变不是今天做了明天就能见效,是伴随发展不断与时俱进的过程,需要良好行为的长期坚持;文化是行为习惯,是生活工作常态,无论是自己还是身边的人做的不对、不好时,大家已经习以为常地见怪不怪,认为是小事、小节而不在意、忽视或原谅,不会轻易地批评和纠正,由此产生的问题和影响也不会即刻显现出来,极易形成集体无意识而被漠视。渗透于日常工作生活细节的不良习惯改变也是廉洁文化建设需要突破的一个难点。
(二)变急于求成的浮躁风气为严谨务实的内涵式发展
高职院校起步晚,生存压力大,但发展迅速,教职工的思想难以同步跟进,急于求成、急功近利的心态,大步前进、跨越发展的现状,导致了粗放管理和制度不完善、执行不利,同时也造成了心浮气躁、浮夸的风气,此时再以急于求成的心态做事,便会不精细、不严谨。这种弥散于群体、渗透于各环节的浮躁则常以自以为是、不按规矩办事的现象表现出来,使大家误认为是合理、合规的,或视而不见,无所谓;或无奈,集体失语,把习惯当成自然。因而,改变心态,变“急躁”为“务实”是高职院校面临的现实问题,要在快速前进中实现健康、科学、稳步的发展,沉下心来踏实做事是从作风上突破“急于求成”心理难题的第一步,严格执行制度,严谨务实地进行精细化管理则是高职院校当下亟待解决的操作性细节问题,也是堵塞腐败漏洞,促进廉洁治校,保证高职院校肌体健康、良性发展的重大问题。
(三)与教学、科研、发展同步加强廉洁治校建设
高职院校在建设初期,有太多的诸如教学、科研、学生管理、基本建设等亟需当下解决的紧迫问题,都在积极探索着富于高职教育特色的管理模式,加快着基本建设的步伐,推动着高职院校驶向快速发展的轨道。相对于对这些“头等”大事来说,对廉洁治校和预防腐败问题从关注度,到精力和人力上的投入不足,以权力制衡为核心的廉洁制度体系建设相对滞后,现实地形成了反腐倡廉建设从体系设计到目标落实,从制度建设到规范管理上的不到位,与高职院校发展不同步,成为了制约发展的瓶颈。孰不知,人才培养不仅是高校的首要任务,也是一个系统工程,忽视了哪一方,都会因短板效应而掣肘,影响发展质量,衍生出的腐败问题更会对高职院校发展造成“震荡”而贻误战机,欲速则不达。因而,要把廉洁治校放到保障高职院校健康发展的高度上来认识,不仅不可厚彼薄此,还要格外重视,予以积极支持,才能彰显依法治校的决心和魄力,为高职院校的发展发挥好保驾护航的促进作用。
与企业互为发展共同体的高职院校在发展中还应特别注意避免以“赢利”作为评价事业发展的标准,尽管获利也是高职院校发展的副产品。当高职院校用商人的头脑、赢利的目的去办教育,就不可避免地会陷入“重商主义”而被“金钱”所绑架,这既有悖于教育本质,也为腐败滋生提供了温床。因而,正确对待利益与发展的关系是高职院校反腐倡廉建设的重要课题。
三、要通过严格规范管理倾力涵养廉洁文化
制度只有执行,才有生命力。与制度设计和建设相比,制度落实这条腿迈出的步子更需坚实。可以想象,如若在制度的执行过程中不坚守,管理不到位,出现腐败问题就是必然。
(一)用“严格”养成刚性执纪的文化习惯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决不允许“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决不允许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决不允许在贯彻执行中央决策部署上打折扣、做选择、搞变通。” 要建设廉洁文化,就要变“有令则行,有禁则止”的倡导、诫勉和劝告为“有令必行,有禁坚止”的必须,以增强执行制度的力度和严肃性。
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在当下已经成为了不按规矩办事的一种常态。反之,坚决、严格按制度办事却又常被认为死板、不入流的“另类”。我们常把在执行中的“松劲”了、“走歪”了、“变味”了的“变通”当成“灵活”,又把“灵活”演变成“创新”,且这种会变通的灵活技巧运用的越娴熟,得利越多,人们不受约束、随意行事的心理就越被强化,在工作中不断振荡而成为了人们的行为习惯,从逻辑源头就毁坏了制度执行的刚性原则,形成了制度虚设的现象,不按规矩办事不仅在高职院校盛行,俨然还成了当今社会的“主流文化”。
“有制度不执行,比没有制度危害还要大。”因而,对制度的刚性执行应是领导干部最当重视的薄弱环节。制度的坚决执行,是一个困难的过程,却也是培育廉洁文化的过程。只有把挂在墙上、写在纸上的制度落实在每一项工作中,在“管”、“严”、“实”上下功夫,加大制度的“不执”成本,才能提高制度应有的约束力和公信力。
(二)用领导带头的榜样力量推动制度建设
制度能否严格执行,领导是关键。领导干部严格执行制度,不搞特殊化,是无声的榜样,其他人就不能、也不敢突破制度的规范了。领导带头就是要无选择地实实在在去做,要在每个环节、每个方面都示范到位,要转化为切实可行的细则,成为可以对照、可供检验的硬杠杠,让群众学习有模板,监督有标准。
少数人靠觉悟,多数人靠制度。只靠觉悟,一时可行,长期不行;少数人可行,多数人不行。没有制度的刚性约束,觉悟再高,也很难确保人人都能做到、时时都能落实。相对于群众,领导干部是“关键的少数”,就各级领导干部而言,却也是“可观的多数”。因此,领导带头既要有自律,也要有他律。除了既有的规章制度,还要把自律更多地转化为他律。机制、制度建立了,自律就不再是个人的事情,而成为一种规则的强制、公开的倒逼、具体的问责。领导自我约束多一些,就能避免和减少随意性,从而更好地引领和促进廉洁文化建设。
(三)用解读和宣传促进制度的有效执行
工作中发现,对制度不熟悉也是制度不能真正落实的一个重要因素。很多制度制定了就置之一边,领导一般不做强制要求和推进,职能部门少有做认真解读的,教职工也很少主动学习制度,对制度内容不了解,制度不能得到认真落实就成了普遍现象。由此看来,制度再多、再完善、再细化、再可操作,没人知晓也形同虚设。因而,在制度发布时组织专业性的解读和对制度的宣传尤其必要,把制度内容的解释当作学习的过程,当作强化认知的过程,当作提高认识的过程,避免内容误读,减少执行跑偏。这一薄弱环节做强了,制度的要义就能深入人心,在坚决和坚持执行中制度就能以习惯的形式固定下来,逐渐形成廉洁文化。
四、要在坚守廉洁文化中推动高职院校的健康发展
党风廉政建设是党员领导干部共同的责任,只有牢记党的宗旨,遵守党的纪律,在廉洁问题上时刻保持自觉自律、自警自醒,才能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落在实处。
(一)在制度执行中强化底线意识
在制度执行上要建立底线意识。只有心中有底线,才能守的住底线。对不执行制度和在执行制度中打折扣、走样跑偏、讨价还价的,都要以制度的惩戒形式确定下来,严格问责,敢于说不,敢动真格,也是增强制度执行力的有效手段,把“手莫伸,伸手必被捉”的道理变成教职工廉洁行事的工作底线。而底线意识的增强也是要建立在提高工作能力基础上的。高职院校应该通过业务素质培养,不断提高教职工执行制度的能力,增强按规矩、程序办事的意识,养成严谨做事的习惯,做岗位的有能者、有为者、成事者,使自觉守规矩的个人修养变为整体讲规则的组织文化。
(二)在执纪的惩戒中加上道德砝码
秩序井然源于制度体系的完善、有效执行和监督,但同时也要看到道德的约束作用。要使潜在的违法者不仅害怕违规的直接成本,还要承受名誉受到负面影响带来的后果,由此激发起其内心的羞耻感,从而消除试图违规违法的念头,就要把道德因素“请回经济学”,使“荣誉”成为职业和身份是重要维度,与金钱、利益一起考量,成为人们选择行为方式的约束条件。以道德的力量激发对荣誉和责任的重视,比单纯惩戒更有利于制度的刚性执行。
(三)在实践中与时俱进地完善和修正制度
其实,制度的执行过程是制度不断完善与优化的过程,也是廉洁文化积淀的过程。要与时俱进地对制度进行修正,强化顶层设计和权力制衡,突破制度性的腐败,建设“务实管用”的制度是建立现代管理制度体系的内涵要求,既要用理论、政策、原则来统领,更要在可操作性和程序性上下功夫,以更加适应高职院校新形势、新情况、新发展的要求。
当然,也应该看到,囿于制度的滞后性与绝对不完善性,就算是刚性执行制度也不能从根本上避免腐败的发生。但在当下反腐败任务依然艰巨的大环境中,高职院校要在发展初期就走好反腐倡廉第一步,从抓制度建设和刚性执行上抓起,仍然是反腐预腐的一个锐器和涵养廉洁文化的一条必由之路。
参阅资料:
[1]《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2013年1月22日.
[2]《走出腐败高发期》.高波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