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全国高职高专院校书记论坛,今天是:  
首页 论坛简介 通知公告 新闻动态 媒体聚焦 书记视点 论坛资料 联系我们
论坛资料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论坛资料 >> 正文 >>
学校归属感与高职校园文化建设
2014-10-28 18:51:58   来源于:

Normal07.8 磅02falsefalsefalseEN-USZH-CNX-NONEMicrosoftInternetExplorer4

学校归属感与高职校园文化建设

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 魏战刚

摘要:高等职业教育为社会培养了大批一线的技能型人才,解决了许多学生求学和就业的问题,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许多学生却对自己就读的高职院校归属感不高。培育和提高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学校归属感十分必要,必须多路径出发,形成合力。本文分析了学校归属感与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辩证关系,从高职校园文化建设角度提出学校归属感培育的实战策略。

关键词:学校归属感;高等职业院校;文化建设

作者简介:魏战刚,1978年出生,男,汉族,陕西户县人,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讲师,硕士研究生,从事高校德育教学与研究,河北承德市,06700

一、缘起

学校归属感,指学生对自己所就读的学校在思想上、感情上和心理上的认同和投入,愿意承担作为学校一员的各项责任和义务,及乐于参与学校活动【1】。研究表明,学生以学校为骄傲,对学校的归属感越强,学习的动力就越足,各种活动参与也越积极;反之,学生对学校没有什么归属感,容易出现学业不佳、逃课和辍学等现象。教育学家熊丙奇坦言,这些年,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不断推进,高校学生对母校的感情确实存在越来越淡的趋势【2】。这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和学业成长是不利的,对于高校自身凝聚力和各项事业的推进也是不利的,需要我们认真对待和深入研究。调查数据表明,与本科生相比,高职高专学生学校归属感更低。基于此严峻现状,本文将分析高职学生学校归属感培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从高职校园文化建设角度提出学校归属感培育的实战策略,切实提高高职学生的学校归属感。

二、学校归属感培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面对高职学生学校归属感偏低的事实,作为高等职业教育工作者,我们不能坐视不理。因为,良好的学校归属感是集体凝聚力和向心力的基础,是社会稳定和高校自身发展的基石,也为学生个体提供精神家园和心灵归宿,赋予他们安全感和成就感。我们要充分认识培育学校归属感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多措并举,努力提高高职学生的学校归属感水平。

(一)提高学校归属感水平有利于高职学生成长成才

学生对学校建立较高的归属感能够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有利于学生成长成长。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表明,人们除了生理需要等低层次需要外,还有自我实现、归属与爱等高层次需要。需要得不到满足,就会出现各种消极心理,对自身学习和工作缺乏激情,责任感不够,不爱社交和人际往来,兴趣爱好匮乏,时间长了,严重影响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我们尊重和关爱学生,营造民主和谐的氛围,保护和重视学生的利益,学生的需求得到满足,就会感受到集体的温暖,正确认识自己,珍视集体荣誉,形成健康的人格,以积极的心态看待人和事。学生对学校的归属感越强,参与教学和校园活动的热情就越高,有利于促进了学业成绩的提高和综合素质的提升。

(二)提高学校归属感水平有利于增强学校的凝聚力,推进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

良好的学校归属感促进了学生成长成才,也能增强学校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研究表明,个体对群体归属感与群体对个体的归属感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认可自己是集体的一分子,在学校得到了肯定和赞许,学生就会对学校产生强烈的荣誉感,响应号召,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类活动,为实现学校的目标而努力,从而推动学校的前进与发展。反之,若学生不喜欢不认可自己的母校,对学校的归属感低,他们就会游离于学校的各项活动和发展之外,不利于学校各方面工作的开展和进一步发展。

(三)提高学校归属感水平有利于提升学校的社会美誉度

学生对母校归属感较高,就会把学校和自己拴住一起,真正把“今天我以母校为荣,明天母校以我为荣”当成自己的座右铭,和母校同呼吸共命运,在各种场合维护母校的声誉。即使毕业,学生会继续保留对母校的眷恋之情,关心母校发展,为学校的建设出谋划策,出钱出力,一些杰出的校友会首先想到招聘学弟学妹,为学校提高了就业率,提升了美誉度,成为学校发展的有力支持者。社会评价和社会声誉的提高对高职高专院校至关重要,而社会对高校的评价很大程度上来自在校学生和毕业生对母校的评价,学生对学校的归属感高,自然对母校的评价高,成为学校良好社会口碑建立的免费宣传员。

三、学校归属感与校园文化建设

提高学生的学校归属感是一个系统工程,不能一蹴而就,毕竟影响学校归属感的因素很多,错综复杂。因此,我们要从宏观社会因素、高职院校自身问题、学生个人的问题三个维度,综合考量社会对高职学校的认可度,高职学校实力提升(物质条件、文化软实力、师资队伍、社会声誉、办学类型、就业实力等),学生个体差异(如性格差异、年级差异、是否担任学生干部、自信心差异等),多管齐下,从多路径出发,形成合力,构建起立体化培育机制。以下,我们将重点探讨校园文化与学校归属感问题,即怎样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实现文化育人,环境育人,从而提高高职学生的学校归属感。

校园文化是高校软实力的重要体现,主要指高校长期形成的办学理念、校风、校训等精神性内容。校园文化具有开放性、渗透性等特征,在学校内部,它影响师生的价值选择、思维品质、精神面貌、道德情感、行为模式;在学校外部,一个高校的校园文化表现出该大学的形象气质、个性特征和理想追求。高校的校园文化对学生有强大的渗透和辐射作用,是让学生对学校产生归属感的关键一环。【3】一些知名学府以其浑厚的校园文化影响了一代又一代师生,让学生对母校产生了浓厚的感情和深深的归属感,如以“兼容并包”为核心的北大校园文化,以“行胜于言”为核心的清华校园文化,以“允公允能”为核心的南开校园文化。重视校园文化建设,知名学府的作法值得高等职业院校学习和借鉴。目前,高等职业学院校园文化建设现状令人担忧,因为生源竞争日益激烈,许多高职院校为了生存和发展,把主要精力集中在校园基建、招生等工作中,忽视校园文化建设,导致学生感受不到大学的氛围,精神家园迷失,课外生活枯燥,难以建立对学校的归属感。我们要努力抓好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切实培育和提高学生的归属感。

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高学生的归属感

(一)不断深化校史文化研究

文化非一日建成,学校发展过程中积淀的校史资料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进行爱校教育,培养学生自豪感和学校归属感的最佳教材。高职院校要不断深化校史校情研究,充分挖掘校史中的人和事,用学校的历史传统来感召学生,用校史中的奋斗精神激励学生,让学生领略到学校的办学底蕴。在日常教育和管理中,增加校史校情教育内容,比如组织新生和家长参观校史馆,组织校史知识有奖问答等活动,在校园的建筑和橱窗中悬挂张贴校史资料,向学生介绍和通报学校发展历史、发展现状和未来前景,让学生认识到自己是学校发展长河中的一滴水,校荣我荣,校耻我耻。

(二)积极挖掘校友文化资源

校友资源是高职院校一笔重要的精神财富,具有榜样示范力量,是我们培育在校生学校归属感不能忽略的因素。校友拥有的诸如公关、信息等资源成为学校建设与发展的重要人脉资源。校友长于斯学于斯的自然属性,使得高职学生对学长们特别容易产生兴趣,校友丰富的社会阅历及人生体验,是在校大学生的活教材。尤其是杰出校友,他们的成就与品格,他们毕业后依然心系母校的所作所为,对在校学生具有强烈的影响和导向作用。因此,高职院校要积极挖掘校友资源,可以举办校友节活动,举办校友文化论坛,邀请校友动员自己单位来母校招聘,通过网页橱窗讲座等方式向学生们展示各行各业校友的良好表现,开设学生与校友的交流平台,让校友的成就引导学生形成强烈的意识:只要我努力,我也会和学长们一样优秀。要让学生明白,要想让社会认可自己认可学校,取决于一届又一届的在校生和毕业生在社会上的表现,学校未来的声誉由过去、今天和未来的学生共同塑造,自己是和学校紧紧绑在一起的。

(三)狠抓校风教风和学风建设

校风教风和学风是学校软实力的核心要素,是一所高校精神文化的关键所在,能够创造出一种潜伏的、弥漫和浸染于整个校园的精神氛围,贯穿体现在学校各项工作、活动和人际关系中。三风建设至关重要,然而遗憾的是,许多高职院校是新近升格的学校,举办高等教育时间短,对高等教育规律认识不深,生源压力大,办学资金不足,导致办学功利化倾向严重,宽进宽出,校风抓的不实,教风抓的不够,学风抓的不力,教育降格到只以训练人掌握生产技能、为谋求职业做准备的层次。教师只教工具性知识,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则简单应付课业,全面素质培养和独立学习习惯受到影响和抑制。实际上,高职学生作为相对成熟的个体,其喜怒哀乐主要不是与吃喝玩乐相联系,而是与人际交往、尊重等高级心理活动相联系【4】。进入大学之初,学生们就期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关心和尊重,成为学校一员,可以说他们是想融入这个大集体的。初时归属需要与后来低归属感的落差值得我们反思。鉴于此,高职院校要切实抓好校风教风学风建设。在校风建设方面,学校各个层面要形成合力,营造健康向上正气和谐的风尚;在教风方面,管理人员和教师要尊重学生,提高服务育人和教书育人的专业技能;在学风方面,要多管齐下,赏罚分明。健康向上的校风对学生的心理和行为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管理人员和教师专业素养和亲切作风会让学生对学校产生自然的好感,严明的学风使得学生学有所获,生活充实,激发他们主动融入校园的期望和行动。校风教风学风建设不但对高职学生学校归属感的培育至关重要,甚至会影响学生以什么样的形态看待社会。

(四)导入企业文化,体现职业院校特质

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学校的最大区别就在于其鲜明的职业导向,是为各类企事业单位培养一线技能人才。培养学生的归属感,我们要充分加强学生对职业院校这个显著特征的认知,通过各种方式增强学生对高等职业教育的自豪感,使他们内心接受这个理念:条条大路通罗马,做一名优秀的蓝领也是成功人士。基于此,高职院校要处处体现职业特征,有效导入企业文化,在高职校园文化建设中,融入企业文化精神。可以安排师生对行业文化和企业文化进行调研;在理论教学中,强化专业知识与企业文化的联系;校园活动中,利用各种机会阐释企业文化,邀请企业家和文化工作者到学校进行专题讲座,介绍企业文化,摆放橱窗,展示相关行业的发展,展示相关企业的厂景厂貌、文化成果、生产流程、用人标准等,形象地把企业文化引入校园【5】;深度开展产学研合作,在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双师结构团队建设、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等方面花大力气下大功夫,真正让学生得实惠,提高职业素养。

(五)构建覆盖大多数学生的课外活动文化体系

学校归属感的一个重要特征在于其产生与学生在学校中的付出息息相关。学生在学校中的付出多,用情深,其归属体验就深刻,与学校的联结也紧密。为此,应设法让学生参与到课外的各种活动中来,参与到学校建设、制度建设和争取荣誉的角色行为中来。遗憾的是,目前高职院校的课外学生活动有向精英化方向发展的趋势,组织和参与各类课外活动多是能说会道能歌善舞的“活动家”,没有涵盖大部分学生,旁观者众、宅宿舍者多,高职高专学校归属感自然上不去了。鉴于此,高职院校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整合各种活动资源,从科技活动、学习竞赛活动、文艺活动、学生社团建设等多角度出发,关注大多数学生的课外活动需求,构建起覆盖大多数学生的课外活动文化体系。课外活动文化体系覆盖的人越多,受益的学生就越多,更多的高职学生会在活动中找到自己努力的方向,在集体活动中成长,这种经历有利于增强学生在学校的个人地位及自我角色认同。

总而言之,高职学生学校归属感是可以慢慢培养的,只要我们苦练内功,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高软实力,让学生真切体味到学校的魅力,实在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就会有更多学生增强对母校的感情,不断提高集体荣誉感和学校归属感。

[参考文献]

[1]包克冰 徐琴美.学校归属感与学生发展的探索研究[J].心理学探新,2006,(2):51-54.

[2]郑晓茹 陆卫群.浅谈高校学生学校归属感的问题[J].南方论坛,2012,(8):60-62.

[3]彭正霞 浦伟.校园文化满意度对学生归属感的影响分析[J].理工高教研究,2007,(3):45-48.

[4]徐坤英.大学生学校归属感的培育[J].人才开发,2010,(12):42-45.

[5]王玉栋 师寸丽 王俊香.对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2,(2):26-27.

新闻动态 更多>>
通知公告 更多>>
书记视点 更多>>

指导单位: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 全国高专高专党委书记论坛主任委员会
承办单位:杨凌职业技术学院
联系电话:02987083908 投稿邮箱:gzsjlt@163.com 技术支持:杨凌贝塔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