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近年来,大学生身体健康问题越来越被社会所关注,因此,许多高校组织学生参加了大学生平安保险。本文结合我校实际情况,针对目前大学生平安保险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谈了几点自己的看法。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由于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大学生平安保险(以下简称学平险)至今已走过近70年的历程。虽然在不同阶段,学平险的称谓和内容大同小异,但根本目的和出发点一致。下面,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谈谈自己工作中的一孔之见。
大学生学平险是专为在校大学生设计的带有公益性质的险种,具有保费低、保障高的特点,可以使大学生在生病住院或发生意外事故后得到更充足、更全面的赔偿,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保障。学平险包括死亡、残疾给付保险,住院医疗保险和意外伤害保险。学生及家长有权自主选择是否购买学平险。任何单位和个人均无权强制学生购买学平险。学平险与其它商业保险及大学生医保,居民医保等没有冲突。
目前,我国仅有保监会于2003年发布的《保监会关于学生平安保险有关事项的公告》(保监会公告第53号)等规定,以及一些针对中小学生的规定和试行意见,对大学生平安保险的法规不够健全,存在政策漏洞。
根据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吴妙诗等人2011年调查结果显示,北京高校大学生的风险防范意识并不高,学生普遍认为校园里风险事故出现的概率较低,而且校方有能力也有义务保证在校大学生的安全;高校风险教育开展较少。所以,部分学生对购买学平险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在实际操作中,我校每年9月和10月是学生购买保险的高峰时间,经过沟通,保险公司最终仍未在学校做宣传。加上社会上对学平险宣传少,相当部分学生不清楚学平险的保障范围、保险额度等内容,因此,有学生在生病住院或者受伤后根本想不到理赔。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吴妙诗等人2011年调查结果还显示,对保险内容的不了解成为大学生不购买学平险的主要原因
保险公司在实际的营销过程中,绝大部分采用的都是学校代办的方式,保险公司及其业务员不会向投保的学生说明和解释相关条款,就更不用说责任免除条款了。
曾有学校出现过以下情况:学生投保时,保险人没有做相关条款的说明和解释,也没有要求学生就相关健康情况作答或填表,结果出险后发现学生有既往病史,就以带病投保为由拒绝赔付。
由于保险公司未能全面履行职责,却利用自己专业上的优势拒绝赔偿,因而极大的损坏了作为被保险人的学生的利益。
在我校学生的保单上,保险公司写有“该被保险人的次免赔额”.“该被保险人的赔付比例”等字样,但并未写明这些金额具体是多少或者依据是什么。我校一学生因牙齿被摔坏到医院进行治疗并安装义齿,保单上只是写了矫形、洗牙、洁齿几种情况,保险人不承担给付保险金的责任,但他安装义齿的费用也未能赔付。
目前,各高校学平险的保险金额、赔付比例等一般都是全校统一的,但不同年级不同专业学生承受的风险存在差异。比如我校机械工程学院,实习生比大一及大二年级的学生发生意外的可能性大,但这三个年级学生享受的学平险保障却是一样的。
当今社会,看病贵,看病难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学生没有工资收入,一旦患病住院或者受到重大外伤,保险金额在昂贵的医疗费用面前完全是杯水车薪。特别是经济困难的学生,一旦患上重病或者是遭遇重大外伤,就可能会雪上加霜,完全无法应对。
对于住院的学生,学平险一般只能在其出院后才能进行理赔,但这高额医疗费用对于贫困生来说还是存在相当大的经济压力,不少学生因此而感到为难。
保险公司及相关部门应当通过媒体、网络、制作宣传海报等途径向大学生宣传学平险,增近学生对学平险的了解,提高学生的保险意识,让学生充分了解参加学平险的好处。政府亦可彻底放开,让保险公司的竞争更加强烈,以促进保险公司更好地宣传学平险。我校学生三年只需缴纳180元钱,最高可获高达10000元意外医疗保障及20000元疾病住院保障。
高校可开设健康教育课程,提供讲座、海报、心理咨询等,让学生了解卫生保健知识;为学生提供体检等服务;强化体育的功能,改善健身设施,预防伤病发生,将事故对学生的伤害降至最低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