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等双元制课程和应用科研是企业与应用技术大学在校企合作上最主要的形式,也是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之间的成功培训模式。企业在双元制课程中与学校共同制定课程计划,还要深入理解每个教学环节的目标与意义,能够为每个理论环节提供匹配度非常高的实践资源。联邦政府制定的一系列对应用技术大学的资助路线和支持政策为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信心与热情提供了全面的保障。
作者简介:徐纯、1983年、女、汉、天津、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馆员、硕士、职业教育研究、300000。
2012年德国联邦职业教育研究所对应用技术大学的校企合作情况展开分析,调研了280家参与合作的企业,调查数据显示高等双元制课程是企业最热衷与应用技术大学建立深度校企合作的主要形式。高等双元制课程因企业的加盟而更具有吸引力,它为企业内部的专业人员(例如师傅、技术工人、工长)或某个地区的劳动力打通了晋升的通道。在参与职业教育的企业中逐渐形成了这样一种说法“应用技术大学的双元制课程相比企业管理层接受的职业继续教育更有说服力”。
调查数据显示,与应用技术大学合作的企业,其参与热情与培训人员掌握学习成果的程度有密切联系。四分之一的企业明确表示更愿意吸收具有充分实践经验的应用技术大学毕业生。因为更多的企业意识到需要用更先进的工艺技术来保证自身未来的可持续发展。企业希望通过与应用技术大学更为有效的深度合作,来保证实践培训的质量。此外从经济的角度企业也可获得较好的利益。经过这些企业对新入职员工的测评,拥有较强实践能力的应用技术大学毕业生,三分之二都得到了企业全面的认可,企业认为这些学生相比“传统职业教育第二阶段毕业的学生”更具竞争力,对企业更具价值。由此可见,企业已经不再单独满足于员工的实践能力,他们还需要员工能够运用扎实深入的理论基础来应对各自岗位上复杂多变的难题,并具备独立设计、实施及团队合作的能力,能够带领企业实现创造创新,而德国传统的双元制职业教育已经无法满足企业对高新技术人才的要求。尽管高等双元制课程尚未在德国全面地发展起来,但已成为对企业招聘选拔技术人才最具吸引力的条件。
德国高等双元制课程是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培训在高等教育领域内的新探索。早在上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德国社会经济结构的调整,单纯以职业技能为目标的人才培养模式已明显不能适应新兴的科技创新为支撑的服务类企业的用人需求,代之而来的是既有扎实全面的专业知识、又具有丰富的职业经验,和持续创新能力的人才受到市场普遍欢迎。正是看到高等教育中更需要注入职业实践的元素,应用技术大学成为后来开设高等双元制课程最多的高等教育院校。由于应用技术大学加大建设力度关注科研创新与企业技术转化间的联系,因此吸引了很多企业其中不乏知名企业不断加入到联合培养高新技术人才的办学合作中。
给予学生更多的实践资源、如何将企业的职业元素植入到高等教育中从而激发更多的火花是所有企业在校企合作中的核心目标。在应用技术大学双元制课程的设置中企业关注如何在传授理论知识的过程中融合相匹配的实践教学。企业将超过三分之一的投资用于实现建立理论教育的实践教学形式。
从2009年至2012年,主要集中于大型企业对高等双元制课程的资助。企业每年花费在每名高等双元制学生的费用为14577欧元,其中包括学生的培训工资、应用技术大学相关人员经费、企业派出指导教师的费用。而对中小型企业而言承担以上费用存在较大困难。对于工业、建筑等行业参与高等双元制课程合作的三分之二都为大中型企业。联邦职业教育研究所在一项对280家高等双元制合作企业的调研报告中显示,77%的企业认为参与校企合作最大的激励因素是培养学生的课程是否非常贴近实践。排在第二位的影响因素是能够录用最适合企业发展的员工。还有很多企业表示希望能够更多地参与到高校的课程设置中。
为了鼓励应用技术大学与企业联合开展应用研究,培养未来工程师的研究能力与实践能力,德国联邦教育与科研部专门设立了针对应用技术大学的科研资助路线。2005年至2012年,资助项目财政预算从1005万欧元增幅至4007万欧元,上涨了4倍之多。2006年至2011年,有超过110所应用技术大学共计参与了800余个科研资助计划,获得成果收益1亿7500万欧元。
“应用技术大学的科学研究”资助路线,设立了针对不同领域的资助项目,覆盖了工程科学、自然科学与经济学等三大领域。70%的资助项目来源于工程学领域,15%为自然科学与经济学领域。例如推进应用技术大学与企业相互合作的FhprofUnt项目、支持培养工程师科研能力的青年工程师项目,帮助学校组建科研水平较高的青年科研团队。SILQUA-FH项目是为提高老龄化社会的生活质量而开展的社会创新项目,为FH在社会公共服务与健康领域提供了一系列研发项目。为了更好地配合气候、环境与能源领域的可持续发展,BMBF推出了ProfilNT专业技术项目,使FH与其他科研机构共同承担地区创新技术与工艺、生命科学的研发项目中。
FhprofUnt项目通过推动校企合作,促进科技创新在企业的技术转化。主要的合作伙伴多为自身不具备研发能力的中小型企业,参加该资助项目的前提是应用技术大学需要选择至少一家这样的企业开展合作。一些综合性大学与非综合大学之外的科研机构也会共同参与到某些项目的研发合作中。
三 德国应用技术大学校企合作激励因素分析政府支持,多方保证
政府在应用技术大学的校企合作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例如通过启动不同类型的合作项目,将应用技术大学(FH)及多方(欧盟、联邦政府、州政府、企业、综合性大学、基金会、科学研究会)聚集起来搭建互通互联的桥梁。在政府政策、资金的支持下,有着丰富专业技术经验的教授带领校内科研团队,集中智慧、利用理论基础实现企业的技术创新互为激励、互为促进。
成为应用技术大学的教授首先需要具备的条件是要有多年的企业管理经验。知识与技术转化因其教授私人与非正式的途径多年来形成对中小型企业的偏爱,这一特征对应用技术大学与区域经济建立相互高度信任的合作关系、企业与学院教授间建立信任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推动创新的中小型企业在日趋尖锐的国际市场竞争中对稳固市场与创造就业机会起着重要作用。而德国的应用技术大学通过唤醒并引导中小型企业的提高创新创造能力,稳定了地区经济的优势、发展地区经济的特色。
应用技术大学的科研将学校的课程与教学紧密地契合起来,建立各个学院及跨学院的教研中心,突出各分院的重点特色、将合作企业的生产研发需求融入到实践教学中,学生不仅可以对理论知识有更加深入的体会,还可以亲自参与到技术转化的开发过程,亲自看到技术转化在企业实际生产中的价值体现。另外教师可以就一些热点问题展开一系列的课题研究项目或作为学生毕业设计研究的题目。另一方面FH内成立的应用研究所(IAF)通过聚焦校内重点专业领域,用跨学科的研究方法启动科研项目,将教学、基础研究与技术转化融为一体。学校还与企业开展订单式科研,围绕产品与生产流程为核心,开发新的生产理念与解决方案,由此衍生出许多专利技术及其他创新成果,为企业未来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扎实的保障。
我国一段时间内曾把高校分成几类,例如教学型大学、研究型大学等。以前高职被分类为教学型大学。虽然高职是专科层次的教育,但是它依然是大学,具有大学的职能。大学具有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四大职能。高职院校培养的不应仅仅是生产一线的劳动者,而是培养一线上的杰出人才。几年来高职战线一直在论证一种不可替代性,在人才培养上我们需要思考的是我们的学校是否培养了战线上不可替代的杰出人才。这一要求对于已经发展到一定程度的高职院校应该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以前的教育是批量生产,在阶梯教室上课,教师缺乏,教学质量差强人意。后来随着思想意识及办学实力的提高,高职教育提出了要给学生更多的选择,根据条件、基础分层教学,提供超市式的教学。再进一步可以提供一些个性化的教学,不是学生来选,而是根据学生的特点、需求和潜质来组织你的资源,使他在学校能够更坦诚地获得培养和进步提高。我们高职的杰出人才是否也可以按照这个特点来培养?而只有通过有效的校企合作才能够帮助学生在不脱离实际的实践课程中锻造出自身的独一无二。多年来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有名而无实,其内涵建设一定是长时间以来的核心工作。
[1]Insititut der deutschen Wirtschaft Köln(Hrsg.).Bildungsinvestitionen der Wirtschaft 2012. Köln:Stifterverband für die Deutsche Wissenschaft,2013
[2] Wissenschaftsrat(Hrsg.).Empfehlungen zur Rolle der Fachhochschulen im Hochschulsystem.Berlin:Wissenschaftsrat,2010.7
[3]Bundesministerium für Bildung und Forschung(Hrsg.).Forschung an Fachhochschulen.Bonn:BMBF,2006
[3]Bundesministerium für Bildung und Forschung(Hrsg.).Forschungslandkarte Fachhochschulen.Bonn.BMBF,2004
[4] Stefanie Heiden(Hrsg.).Fachhochschulen als ideale Forschungspartener für KMU.2010.11
[5]Bundesministerium für Bildung und Forschung(Hrsg.).Innovative Lösungen für Wirtschaft und Gesellschaft.Bonn.BMBF,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