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全国高职高专院校书记论坛,今天是:  
首页 论坛简介 通知公告 新闻动态 媒体聚焦 书记视点 论坛资料 联系我们
论坛资料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论坛资料 >> 正文 >>
高职高专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2014-10-28 16:13:07   来源于:

高职高专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以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航汽学院为例

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 徐红亮

摘要:为了研究如何提高高职高专大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以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航汽学院为例,通过分析总结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实施案例,提出完善制度保障,积极宣传引导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结合所学专业特点与课程教学引导学生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组建各层级科技创新团队为学生创新活动提供人员保障等措施,对高职高专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能起到较大的促进作用,可以提高大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锻炼他们的组织管理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关键词:高职高专;创新能力;培养

作者简介:徐红亮,1986年生,男,汉族,甘肃庆阳人,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航汽学院学工办主任,讲师,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主要从事学生社团管理、科技创新教育研究工作,邮政编码300350。

高职高专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重要平台,是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延伸,是大学生学习科技知识,增强科技意识,培养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科技创新活动的蓬勃开展不仅可以丰富校园文化活动,也可提高大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锻炼他们的组织管理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1]。为了适应国家对高职院校培养创新型职业技术人才的要求,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航空航天与汽车学院不断深入探索与实践高职高专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工作。

一、加强学习,充分认识开展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作用

在高职高专学生中开展科技创新教育就是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技能、创新人格,是学校开展综合能力培养的第二课堂,是延伸与补充课堂学习的良好途径[1]。完善的科技创新活动可以培养高职高专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慎思笃学的职业素养,激发求知兴趣;开阔视野,加深对所学专业的了解,培养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自己的就业竞争力,为将来立业、创业打下坚实的基础,实现自我发展;对建设优良的学风、形成良好的科技创新校园氛围起到巨大推动作用[2]。为此,科技创新活动不仅是学生管理工作主要内容,而且是全面开展各项工作的主线。一直以来,航汽学院基本形成了以科技创新活动为第二课堂主线的素质教育工作局面,围绕思想育人、实践育人、服务育人的工作体系已经全面形成,航汽学院探索与实践了大量具有特色品牌的高职高专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工作。

二、完善制度保障,深入宣传,积极引导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

科技创新活动要想求得学生的积极参与,就要做好制度保障,深入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的宣传教育工作,最广泛的引导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航空航天与汽车学院学生操行评定办法》是用来考核学生在大学期间的整体表现,是学生管理工作的主要文件,也是指导学生进行职业规划、大学生活规划的重要文件。为了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院不断修订和完善该办法,重点突出了学生参与学术活动和科技创新活动的附加分值,从而引导更多的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同时,科技协会及专业社团建立了自己的官方网站,宣传报道相关的科技创新活动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另外,学院通过宣传海报、讲座、报告会、校园网等方式,对科技创新活动先进个人及团队进行宣传表彰,张贴光荣榜,树立优秀典型,将作品进行各种形式的展示,激发学生参加科技创新活动的兴趣。

三、结合实际,积极开展富有专业特点的科技创新活动

科技创新活动是航汽学院培养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措施,是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的主要内容。三年来,在航汽学院创新工作领导小组的统筹安排下,学院学工办与各系通力协作,创新组织模式,广泛开展科技创新活动。

(一)与专业相结合,构建科技创新活动的新形式

航汽学院现有汽车、航空、航天三个系共九个专业。学院班子统筹安排,学工办与3个教学系充分协作,建立了系主任、专业老师、学工办老师、企业名师深入其中的学生第二课堂--科技创新活动组织模式,创建品牌科技创新活动,始终做到人人有选择的科技创新活动,人人可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的良好局面。

(二)与课堂相结合,延伸课堂教学内容

我院注重科技创新活动与专业相结合,开展的各项科技创新活动与专业学习密切联系,成为专业学习的延伸与实践。科技创新活动内容根据不同的面向对象,各有侧重,一要做到基本知识的普及,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目的;二要做到基本技能提高,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为目的;完全将专业课程内容融入到科技创新活动,例如,汽车发动机拆装大赛的科技活动项目与发动机构造等课程教学内容紧密相关;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的科技创新活动项目与机械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紧密相关等。

(三)与时代相结合,设计多层次创新教育模式

根据大学生能力和素质的不同,统筹普及、大众与精英培养模式,多层次开展与设计高职高专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第一层次是普及科技创新活动的教育模式,是适合最广泛参与的科技创新项目,起到普及科技创新活动的作用,如学术论坛、讲座、科技前沿报告会等。第二层次是科技创新教育的大众教育模式,即开展具备某一项专业技能的竞赛活动,如飞机发动机拆装大赛、航模飞行大赛等,在其中挑选培训优秀学生,然后参加更高层次的比赛,起到促进学生个人进步,学院稳步发展的作用。第三层次是科技创新教育的精英教育模式,这一部分学生潜心向学,具备较强的综合素质和创造力,鼓励他们加入到老师的科研项目中,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项目分析、处理、总结等工作,全面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技能、创新人格[3]

(四)跨专业、跨年级相结合,提高科技创新活动质量

在科技创新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实行组长负责制自由组队形式,引导学生跨专业、跨年级相结合组建团队。通过团队组建的形式,可以培养我院学生从不同视角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可开阔学生视野,加深学生专业学习,培养良好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就业竞争能力;实现良好的传、帮、带作用,促进学生交流活动心得,分析总结提高科技创新活动,为下次活动的举办积累经验。促进学员学风建设,营造良好科技创新氛围,提高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质量。

四、组建科技创新团队,为科技创新活动保驾护航

为了持续、长效开展科技创新活动,需要组建科技创新团队为活动保驾护航。三年来,在我院班子的统筹安排下,学工办建设了一批服务于科技创新活动的学生团队,聘请了高水平的专业指导老师团队,组建了科技创新型知名企业队伍,为科技创新活动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人员和组织保障。

(一)创建学习型、服务型学生科技创新团队

航汽学院结合自己的专业特点,成立了学工办直接领导的科技协会,并引导协会成立了10个具有专业特色的创新俱乐部、创新社团、科技竞赛团队、学生科技项目科研团队,众多品牌科技创新活动在他们的组织下顺利开展。例如,“朋途汽车俱乐部”是根据汽车专业的特点而建立的;“生产线科技创新社团”是根据机电专业特点而建立的;“恋天航模社”是根据飞机制造专业特点而建立的。与此同时,学工办积极指导创新团队自主学习、自主服务,完善组织需要。引导这些科技创新组织承办学院的创新项目,自主开展活动,以提升社团的组织协调能力。例如朋途汽车俱乐部承办了“汽车发动机大赛”、“汽车营销大赛”;生产线科技创新社团承办了 “生产线装调大赛”、“PLC程序设计大赛”;航模社承办了“航模飞行表扬”、“航模制作训练营”等活动。

(二)选聘高水平的专业指导老师团队

活动的开展离不开专业指导老师团队的指导,他们应当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良好的职业技能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为此,航汽院组建了4支专业指导老师团队,为科技创新活动服务。第一团队负责航汽学院科技创新活动的整体统筹安排。第二团队负责具体指导科技创新活动如何开展。第三团队负责为学生提供实验实训场地。第四团队负责社团日常活动开展与指导。这四支团队做为核心智慧平台为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服务。

(三)组建科技创新型知名企业队伍

科技创新活动离不开真实的生产环境,只有与真实生产环境紧密联系,科技创新活动才会有持续、长效的可能[4]。因此,既有经验又有资金保障的知名企业参与技能大赛是必要的。航汽学院组建了航空机电集团、庞大集团、力神公司、全华时代公司等一大批科技创新型知名企业参与科技创新活动,这些企业也将他们需要解决的一些难题、前沿的问题带到活动中来,希望学生们在比赛过程中能帮助解决或者提供解决的思路。而我们的学生不仅在比赛过程中接触了实际生产环境,提升了创新实践能力,也在思考、解决这类问题的过程中学会了自主学习、开阔了视野,学会了创新性思维,从而锻炼自己,强化自己创新意识,培养自己创新能力。

五、实施效果

航汽学院通过探索与实践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工作,建立思想育人、实践育人、服务育人的科技创新体系,完善科技创新活动管理措施等,深入开展高职高专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效。近三年来,航汽学院师生积极申报校级科技创新项目37项,学生社团参研教师科研课题12项;参加的全国技能大赛中,荣获3项国家一等奖、7项二等奖、11项三等奖,共荣获四十余项省部级以上奖项。通过航汽学院全体师生的不懈努力探索与实践,学生科技创新实践能力不断增强,创新意识稳步提高,创新思维逐步形成,毕业生素质得到广泛赞誉,达到了全面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何文秋,袁媛.关于大学生科技竞赛与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与研究[J].资治文摘(管理版),2010,(2):121-123.

[2]应金萍,应晓红.高职学生工作对接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路径研究[J].职教论坛,2013,(13):78-81.

[3]邢娣凤.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路径选择[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4):86-88.

[4]宋之帅,赵金华.探索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2010,(5):142-145.

新闻动态 更多>>
通知公告 更多>>
书记视点 更多>>

指导单位: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 全国高专高专党委书记论坛主任委员会
承办单位:杨凌职业技术学院
联系电话:02987083908 投稿邮箱:gzsjlt@163.com 技术支持:杨凌贝塔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