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全国高职高专院校书记论坛,今天是:  
首页 论坛简介 通知公告 新闻动态 媒体聚焦 书记视点 论坛资料 联系我们
论坛资料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论坛资料 >> 正文 >>
地方发展战略与汽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与实践
2014-10-28 16:14:52   来源于:

地方发展战略与汽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与实践

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 翟秀军

摘要:随着汽车技术的高速发展和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长,汽车后市场人才需求紧缺,对汽车服务类人才的要求,特别是对汽车检测、维修技术类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原有的专业结构和专业标准要适应新的变化。本文在国内外学者研究的基础上,依据学院汽车专业建设历程,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调研思路与方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具体目标、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建设的主要方面等层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对多年来所做工作和成效进行了总结,同时也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的措施。对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汽车技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成效;

作者简介:翟秀军,1964年出生,女,汉族,籍贯天津市,现就职于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航空航天与汽车学院,副教授职称,工学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汽车电器系统、全车故障诊断等。邮政编码:300350

汽车是我国的支柱产业。随着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长,汽车后市场人才需求紧缺,各级、各类院校纷纷开办汽车服务类专业,培养服务汽车后市场的各级、各类人才,解决了人才需求量的问题。随着汽车技术的高速发展,对汽车服务类人才的要求,特别是对汽车检测、维修技术类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用人单位,汽车服务业人才结构不合理,水平参差不齐;在职业教育内部,由于生源素质下降,原有的专业结构和专业标准不能适应新的变化,产生了诸多问题,如:教学内容滞后,学校专业教学还没有完全结合用人单位的实际需要,与职业资格证书结合不够紧密等。

我校作为中国和德国、日本、西班牙政府间最大的职业教育合作项目,多年来坚持以国际合作为依托,以校企合作为支撑,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己任,逐步发展形成了以制造业专业组群为核心、以制造类服务业专业组群为支撑的专业布局,建设了一批高水平实训基地,强化了制造业和制造类服务业的专业优势,建立了开放的教育格局和成熟的校企合作培养体系。同时,作为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立项建设单位,于2010年初通过验收并获得优秀成绩。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组群建于2005年,我校的示范校建设为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组群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同时,也对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多年来,我校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组群项目组进行了地方发展战略与汽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和实践,为社会培养了大量的汽车维修服务人才。该专业办学条件优越,办学特色明显,拥有了比较大的社会知名度以及良好的社会声誉。

职业教育必须为经济发展服务,为此在学校的统一要求下,项目组于2005年2月开始,开展了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组群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调研。

一、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组群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调研基本思路与方法

1.调研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充分尊重行业用人单位对生产与服务一线应用型人才的客观要求,结合本专业毕业生从业现状和职业生涯发展的需求,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岗位群的需要和职业标准为依据,把握用人单位对本专业的需求,明确专业培养目标,探索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的教学改革新思路和新方案。

2.调研基本思路和方法

为使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规格凸现职业教育的针对性、实践性和先进性,与用人单位需求实现“零距离”对接,通过紧紧依靠行业、企业,深入与本专业联系较为紧密的行业协会、企业和兄弟学校等单位沟通,从而能从宏观上把握行业、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及职业学校人才培养的现状。在此基础上确定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组群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思路和建议。

调研内容:包括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对应行业的人才结构现状、专业发展趋势、人才需求状况、岗位对从业人员知识及能力的要求、相应的职业资格等。

调研方式:书面问卷、个别面谈、电话访谈、座谈会、文献检索、网站查阅等。

调研范围:天津地区汽车维修企业、行业主管部门等。

调研对象:汽车维修企业的一线工人、技术主管、车间主任、营销人员,以及用人单位人力资源负责人等。

调研过程:信息采集——信息归纳——信息分析——改革建议——专题论证——信息补充——改革建议定稿。

二、经过调研确定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具体目标如下:

1、以服务汽车后市场为宗旨,以职业能力为主线,以全面的素质为目标,科学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建设中充分发挥企业参与作用,与企业一起共商人才培养方案、共讨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共享师资、共建实训基地、共研课题,力争用2年时间完成专业核心课程建设,编写与生产实际相结合的校本教材。

2、以“工学结合”为目标,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职业岗位工作任务和能力要求为依据重构汽车类专业群课程体系;以工作任务为导向,以项目为驱动进行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采用“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模式。

3、校企合作,多渠道筹措资金,建成一个融教学、科研、生产、技术服务为一体的汽车维修实训基地。强化生产性实训,力争使综合岗位技能实训、生产性实训项目占整个实训项目的比例达80%以上,积极开展技术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技术研发工作,服务行业发展和地方经济建设。

4、建设一支适应高职教育发展要求的优秀教学团队。加强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队伍培养,优化团队“双师”结构,积极吸引行业、企业技术专家和能工巧匠充实到教师队伍中,力争教师中“双师”素质的教师达到90%以上。

5、扩大对外服务范围,发挥示范作用。在师资培训、在职职工培训、社会化考评、职工技能比赛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对同类学校起到一定示范和辐射作用。

三、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建设的主要方面及所做工作和成效

1、以职业能力为目标,修订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从2008年开始,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开始制订并实施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项目化教学人才培养方案,确定了以职业能力、关键能力、创新能力为核心的培养目标,构建了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项目化课程体系。该方案课程体系着力构建四个平台:第一平台为综合素质平台,目的是为学生日后持续发展提供潜力;第二平台为职业能力平台,目的是让学生掌握专业关键能力;第三平台是岗位技能平台,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岗位典型技能,为实现零距离就业打下基础。第四平台是职业拓展平台,目的是让学生掌握专业拓展能力。

到2014年,汽车系通过对天津市及周边其他地区100多家汽车服务企业进行的人力资源现状和人才需求调查,分析汽车服务行业就业岗位、岗位技能、职业能力,结合“奔驰订单班”教学经验,成功修订了“综合素质+职业能力+岗位技能+职业拓展”的人才培养方案。引入课程群的概念,把全部课程根据能力培养要求分为公共基础课程群、职业能力课程群、职业技能课程群和职业拓展课程群,加强学生基本素质、专业基本技能和岗位技能的培养。

职业能力课程群注重培养学生基本职业素质,突出职业道德、就业指导教学的地位。职业能力课程群中设置了10门项目化课程,采用理实一体化的项目化教学,切实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

职业技能课程群与职业能力课程群相呼应,每一个职业能力课程都对应有相应的职业技能课程。职业技能课程群注重培养学生典型岗位技能,以岗位需求设置课程,进行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项目化教学,实现现场教学、工学交替,并且根据汽车技术的发展,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

2、校企合作,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1)推进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 与企业合作开办订单班,整个教学活动都是围绕着企业需求而展开,让用人单位直接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培养目标明确,如“奔驰订单班”,就是针对庞大汽车奔驰4S店培养汽车营销及售后服务人才而设定的。订单班从培养计划制定、学员选拔、专业教学、顶岗实习到就业等各个环节都得到了企业的鼎力配合与支持。这一系列校企合作的订单班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2)探索与实践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 通过与校外实习基地的密切合作,推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学生在学校完成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两个平台的学习后,利用暑假到企业进行实践锻炼,然后回到学校进行职业岗位典型技能的培养,最后一学期再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最后回学校进行技能考核,从而实践了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

(3)采用“1+1+0.25+0.75”分段学习模式 学生第一学年在学校学习基本理论与素质课,搭建专业的文化素质平台;第二学年在校学习本专业核心课,构筑专业基本能力;第三学年第一学期的前半学期在校内仿真实训基地学习本专业职业岗位技能课程和实训,形成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第一学期的后半学期和第二学期在企业顶岗实习。

(4)推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教学模式 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工学结合的课程,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制订项目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采取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教学模式,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

3、注重教师教学能力培养, “双师素质”师资队伍建设成效显著

为了满足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的要求,汽车工程系与企业深度合作进行“双师素质”师资队伍建设。通过开展技术服务,提高教师职业能力;通过开展技术研究,提升教师技术水平;通过组织教师参加培训,使教师建立正确的教学理念;通过教学改革,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经过不断努力,形成了一支职业能力扎实、教学能力精湛、组织能力较强的具有“双师素质”的教师队伍。目前,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教学团队共有专兼职教师26人,参加下企业实践教师20人次,出国参加汽车专业技术培训教师15人次,国内参加汽车专业技术培训教师20人次,双师比例结构超过90%。 团队中现有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1人,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学术水平不断提高,近三年教师独立主持了4项课题研究,主参编各类教材3本,发表论文10篇。

4、改善实训条件,注重学生岗位技能的培养

(1)以项目化教学为抓手,初步建成具有职业氛围的校内实训基地。为加强高职专业实践教学和专业技能训练,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已全面开展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项目化教学,开设项目化课程,根据职业岗位工作任务和能力的要求,设置学习任务,进行项目训练。实训分组数、设备完好率均以项目化教学要求。实训室课外对学生实行开放管理,并有专任教师进行辅导,学生训练的主动性强,学生实践技能明显提高。为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学院与企业一道,不断加大投入,改善专业实训条件,先后投入共1000万元,建成了中德——亚龙汽车技术综合实训中心(整车电气实训区、底盘新技术实训区、变速器拆装实训区、发动机故障诊断实训区、发动机拆装运行实训区、发动机拆装实训区)、整车商务实训中心、整车检测与维护综合实训中心、汽车虚拟技术实训中心、汽车电器实训室、汽车电控实训室等4个实训中心,5个教学做一体化教室的校内实训基地,成为汽车系教学、科研、技能鉴定和技术服务中心。

(2)以技能鉴定为抓手,开发了一系列培训项目

我院是天津市具有汽车行业职业资格技能鉴定资质的单位,近几年,先后开发了“旧机动车评估”、“汽车销售顾问”、“汽车维修工”等多个培训项目。并成立了以专业教师为主有校外实训基地技术专家参加的培训项目开发小组,编写出了一套贴合生产实际的培训项目校本教材。

(3)校企合作,建立了一批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 汽车类专业在办学过程中,与周边地区的企事业单位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办学,建立了校外实习基地,开展企业专业技术员培训,订单式培养汽车维修人员,为提高汽车类专业人才质量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使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有了保证。

校外实习基地主要有:庞大汽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天津一汽夏利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天津机电浩物总公司、天津一路发汽车服务有限公司、天津圣威科技有限公司

5、积极推进课程改革,课程及教材建设有所突破

为满足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教学团队继续推进课程建设与改革,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充实教学资源。与企业深度合作,进行人才需求调查。聘请行业专家,对各专业岗位工作任务和能力要求进行分析,构建课程体系,共同进行核心课程开发。2010年《汽车单片机技术》被评为市级精品课程。

利用大众、丰田等企业的培训教材,结合学院的实际,组织教师与企业专家一同进行教材开发和建设,编写了《发动机拆装》、《发电机电控系统维修》、《汽车电器维修》、《汽车空调及车身电器维修》等多门切合生产实际工学结合课程的校本教材。

近几年来,教师积极参与了国家规划教材和高职专业课程教材编写,主编了教材2部,作为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项目成果,翟秀军老师主编的教材《汽车电工电子技术》、卢建源老师主编的教材《汽车机械识图》已由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出版。

6、人才培养硕果累累

人才培养模式经过多年改革和实践,毕业生的质量得到了切实的提高。在2009、2010年天津高职院校在校生汽车维修行业技能大赛中,我院毕业生取得了第二、三等奖的好成绩;在2014年天津高职院校在校生汽车营销师技能大赛中,我院获得了一等奖,同年在全国高职院校在校生汽车营销师技能大赛中,我院获得了二等奖。我校汽车专业毕业生职业能力突出,就业能力强,已成为天津及周边地区汽车销售、维修、保险企业的首选,年平均就业率达95%以上。

7、社会服务能力明显提高,示范辐射作用明显加强

经过校企合作,我院人才培养质量明显提高的同时,社会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参与了大量的社会服务,为社会进行汽车维修工中高级、旧机动车评估师、汽车营销师培训和资格考核等500多人次,承担国培中职师资培训共计100余人次。目前,该专业在教学条件和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模式创新、教育教学改革以及对外服务等方面均已达到既定目标,对同类学校起到了一定示范和辐射作用。

四、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组群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仍然存在着以下问题:

1、实训条件建设与工学结合教学模式教学要求还有差距 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基本保证了项目化教学的需要,但与工学结合教学模式教学要求还有差距。今后将加强仿真实训基地环境建设,营造工厂的职业氛围,逐渐引入企业化的管理模式,并且根据汽车技术的发展,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

2、教师的教学能力与项目化教学的要求还有差距 人才培养的关键在教师,学生职业能力的高低与教师的职业能力有着密切的联系。目前专任教师多数并无企业工作的背景或经历,虽然具有现代职业教育理念,但职业能力不够强,不能完全肩负起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重任。今后将进一步采取“校企联合培养”、“从企业引进”、“对外服务”等方式对教师进行“双师”素质的培养。

3、教学管理和评价体系有待完善 教学管理和评价体系还没有以学生为主体,突出能力培养的效果。目前要尽快制订一套与项目化教学相适应的教学管理制度,突出对学生能力评价的地位,有利于推进课程改革和专业建设。

4、课程和教学资源库建设有待加强 职业技术教育在教学内容上应注重职业的生产过程和实际要求,强调专业教学内容与职业岗位需求的针对性,以职业岗位的需求确定教学内容。目前只编写了部分项目化教材,教学资源库建设还有待加强,同时应加强岗位综合技能课程的建设。

参考文献:

[1]陈解放.合作教育的理论及其在中国的实践——学习与工作相结合教育模

式研究[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

[2]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

[3]陈启强.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中的校企合作[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大学硕士论文,2008.

[4]王凡.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开创校企合作双赢局面[EB/OL].中国职业培训与技能鉴定服务网,2008.

[5]邓逢根.高职院校校企多元化合作的研究和实践[D].南宁:广西大学硕士论文,2008.

[6]张文全.校企联合培养现代汽车工程技术人才[J].河北交通科技,2008,(3).

[7]李大卫、张兴会、王义智、董刚.中外职业技术教育——中外合著[M].天津大学出版社,2010.12.

[8]张森林.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实践研究[J].《教育大视野》,2009(4)

新闻动态 更多>>
通知公告 更多>>
书记视点 更多>>

指导单位: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 全国高专高专党委书记论坛主任委员会
承办单位:杨凌职业技术学院
联系电话:02987083908 投稿邮箱:gzsjlt@163.com 技术支持:杨凌贝塔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