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全国高职高专院校书记论坛,今天是:  
首页 论坛简介 通知公告 新闻动态 媒体聚焦 书记视点 论坛资料 联系我们
论坛资料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论坛资料 >> 正文 >>
农业类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现状及前景探索
2014-10-28 16:23:56   来源于:

农业类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现状及前景探索

—以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李瑞星

摘要:农业类毕业生素质的提高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决定因素,其发展程度直接影响农业现代化的发展速度。农业类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存在着行业的相对艰苦性、所在地域的集中性、就业的不稳定性、以及创业的随意性的问题。从农业类毕业生就业前景的角度分析,就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就业渠道、职业规划、创业教育等方面,提出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农业现代化;农业类;高职院校毕业生

作者简介:李瑞星,女,古代文学硕士,研究方向: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创业。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就业指导办公室副主任,讲师。电话:15001687768。通讯地址:昌吉市文化东路29号,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办公室电话:0994-6555266 邮编:830011

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公布,把农业科技摆上更加突出位置,提出要加快培养农业科技人才,大力培训农村实用人才等。农业科技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支撑,是突破资源环境约束的必然选择,是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决定力量,具有显著的公共性、基础性、社会性。农业类毕业生是我国大学生人力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加快推进农业科技提供智力支持。农业现代化背景下,发展现代农业的条件更加有利,农业类毕业生素质的提高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决定因素,其发展程度直接影响农业现代化的发展速度。分析和研究农业类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现状、就业前景,探索新形势下农业类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不仅直接关系到学生自身的成长和发展,也关系到农业类院校在市场经济中的生存和发展。

农业类毕业生的就业与其他理工类专业毕业生有着普遍共同的特征,但是,由于专业特性和各种因素的影响,又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农业类毕业生主要指涉及农、林、牧大类的种子、园艺、畜牧兽医等专业毕业生。针对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2011届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同时还对2009、2010届毕业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访谈。

一、农业类毕业生的就业特点

中央一号文件和国务院刚刚发布的《现代农业发展规划》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农业职业教育,加快技能型人才培养,提高培训服务能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解决未来“谁来种田”问题。一边是缺乏技术人才参与农业生产,一边是农业类毕业生的就业存在着行业的相对艰苦性、所在地域的集中性、就业的不稳定性、创业随意性的问题。

(一)行业的相对艰苦性

1.就业去向。针对2011届农业类毕业生的调查显示,有89.4%的毕业生在中小企业就业。新疆自治区《关于2011年自治区应届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的通报》(新人社函[2012]84号)统计,全区在中小企业就业人数占就业人数的46.1%。根据《中国大学生就业》2011年24期数据显示,2011年全国毕业生就业情况统计:非国有企业及灵活就业占70%。农业类毕业生在中小企业工作的比例比新疆自治区2011届毕业生同期数据高43.3%,比全国2011届毕业生同期数据高19.4%。农业类毕业生就业的主渠道为中小型企业,直接面向“三农”开展服务,毕业生需要长年在农村基层工作和生活,环境艰苦。作为农业类高职院校,立足服务“三农”一线,时刻关注农业产业结构、技术结构、劳动力结构、就业结构的现状与发展态势,保障专业设置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在人才培养模式上,提出“专业跟着产业走,教学跟着生产走”,“把专业办到企业、把课堂设在车间”,“双重身份强技能、双重文化强素质”的理念,增强学生对农业专业的认同。学生经过教学实习和毕业实习,对将要从事的工作有了初步的认识,能够正视自己所学的专业,自我定位,选择在中小企业就业。

2.就业岗位。农业类毕业生必须到生产、养殖、营销一线,是由农业行业的性质决定的,一般农林牧企业相对而言,投资小,专业的职位多要求学生有很强的实际操作能力并到基层岗位工作。农业类行业就业岗位会比较辛苦,尤其是毕业前三年。调查数据显示,80%以上的农业类毕业生从事一线技术操作、管理、产品营销等工作,属于劳动密集型,强度大,技术含量不高,劳动工作时间长,工作环境差的就业岗位。目前,农业产业化程度低,集约经营程度低,农副产品商品率低,农业机械化和现代化程度低,生产力水平、技术水平和科学管理水平从根本上限制了对农业类毕业生的需求,农业类毕业生就业环境呈现出单位招不到人,毕业生找不到满意的工作的就业现状。另外,中小型企业的管理机制、激励机制不够健全,企业的内在吸引力不足,导致了毕业生对企业文化认可程度不高,频繁跳槽、继续深造的现象频频发生。

(二)所在地域的集中性

1.选择在经济发达的城市就业。以2011年为例,从就业地域分布上看,86.45%毕业生就业集中在新疆自治区就业。疆内又集中省会城市及省会周边城市就业,其中在乌鲁木齐市、昌吉州、石河子市、克拉玛依市、五家渠市就业的占78.86%;伊犁州、塔城地区、阿勒泰地区、博州就业的占9.77%;阿克苏地区、巴州、哈密地区、吐鲁番地区就业的占7.81%;克州、喀什地区、和田地区的占3.56%。调查数据表明,就业地域成为农业类毕业生就业最看重的择业因素,就业地域的取向呈现出较为明显的集中性特征,他们就业的地域分布广,但更愿意选择在经济发达的城市就业。经济发达的城市就业环境好,能为毕业生提供更多的、更好的就业岗位,能够为毕业生提供高质量的就业服务。

2.选择在行业聚集区域就业。以种子专业为例,有85%以上的毕业生在乌鲁木齐至石河子一带就业。乌鲁木齐至石河子一带是新疆种子行业聚集区域,天山北坡一带气候受山地垂直分布的影响,具有得天独厚制种的条件,先后引来 “长城种业”、“登海种业”、“东亚种业”等全国50强制种企业落户昌吉,成为全疆制种企业最集中、全国50强制种企业最多的地州。近3年来,选择偏远城市和南疆就业的人数在逐年减少。

(三)就业的不稳定性

1.工作的季节性。新疆的气候一年中有半年是冬休季节,农业生产一年是一个周期,整个生产周期在4月上旬到10月中旬。生产期没有休息日,上班时间长,还有半年处于非生产期,毕业生在非生产期内容易观望,跳槽的多。企业为减少人力资源成本,也会减薪裁员。调查结果显示,2010年农业类毕业生半年后有67.3%的人离职,其中53.4%是主动离职。据麦可思调查研究发现,从2011年9月16日至2012年3月13日,被调查2011届已工作的大学毕业生对目前工作的总体满意度为31%。被调查的2011届已工作的大学毕业生中,就职于国有企业的毕业生对工作的满意度最高(49%),其次是中外合资/外资/独资企业(37%)和政府机构/科研事业单位(30%),就职于民营企业/个体的毕业生满意度最低(23%)。工作的稳定性和待遇福利方面的优势,是就职于国有企业的毕业生愿意为之投上“满意票”的原因。[1]反之,就职于民营小企业的毕业生就业单位性质影响毕业生就业满意度,工作的季节性影响就业的满意度,而就业满意度影响就业的稳定性。就业越稳定,就业质量才越高。

2.就业待遇低。

工资待遇是劳动者价值的最直接体现,相关研究还发现收入水平和工资率是吸引劳动力流动的原因,可见收入是就业选择的主要决定因素,是反映就业质量的重要指标。[2]农业类毕业生就业体现出待遇低,工作强度大的特点。调查显示,2011届毕业生平均工资为1430元,农业类毕业生平均工资为1297元。一般技术员、业务员的工资在1000左右,业务员另有业绩提成,中层员工工资在3000元左右,超过5000远的并不多。这也是农业类毕业生工作不稳定的原因之一。

(四)创业的随意性

农业类专业实用性强,创业率高。自主创业项目涉及养殖业、种植业、饲料、种子生产及营销、园林绿化等方面。自主创业有项目小,风险少,实施容易,操作相对简单的便利条件,2011年农业类创业毕业生占毕业生总数的0.8%,新疆毕业生的同期数据为0.24%。

1.忽略营业执照的申领。农业类项目创业一般在较偏远的城郊和农村,创业的多,但正式申领营业执照的少。毕业生长期以来没有申领营业执照的意识,认为创办公司的手续繁琐,需要时间长,条件非常多,往往会忽略营业执照的办理。

2.项目缺乏长期发展规划。由于农业类毕业生创业一部分人是变现型创业,小型养殖、种植户具备廉价的场地和劳动力优势,有便利的条件,但养殖、种植业的利润相对来说很固定,他们一般养殖一批或者种植一季又转手开始做别的项目,不断调整经营方向和产品结构,从中获得新的发展。再则资金、技术和人工成本上的限制,让扩大种植、养殖规模难度较大,要扩大规模,需要资金二三百万,大学生创业者要拿出这笔钱不容易。在这样的竞争环境下,资金有限的初级创业者进入该行业只是生存型创业,目的在于解决就业和生存问题,难以针对一个项目有长远创业发展规划。

二、农业类毕业生的就业前景

2012年中央1号文件突出强调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把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作为“三农”工作的重点和发展现代农业的根本支撑,出台了一系列含金量高、打基础、管长远的政策措施。[3]。虽然农业类毕业生目前总体就业形势不如其他专业,但可以看到,今后几年农业类专业毕业生将会日益走俏,对农业类毕业生的需求将呈上升趋势。

(一)持续增长的就业机会

经济发展状况和劳动力市场状况构成了一个地区的就业环境,如果一个地区能通过经济发展为劳动者提供更多、更好的就业岗位,劳动力市场的发育比较成熟,能够为劳动者提供高质量的就业服务,那么就可以说该地区的就业环境是良好的。[4]

正逢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机遇期。“十二五”时期,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机遇难得,发展现代农业的条件更加有利。一是工业化、城镇化的引领推动作用将更加明显。为农业实现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创造了有利时机;二是政策支持将更加强化。随着我国综合国力和财政实力不断增强,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将进一步加大,支持现代农业发展的物质基础更加牢固。三是外部环境将更加优化。全社会关心农业、关注农村、关爱农民的氛围更加浓厚,形成合力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局面,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创造性将得到进一步激发和释放。在这种条件下,加快农业生产手段、生产方式、经营理念的现代化,突破资源环境的瓶颈,满足工业化和城市化提出的需要。只有实现农牧业现代化,用现代的要素(化肥、农膜、农药、灌溉、良种、农机、电力、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甚至航天航空技术)来替代传统要素,才能提高土地的生产效率以及资源的利用效率,生产出量大,质优的健康农产品,保证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随着城乡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老百姓对农业的需求也出现了多元化的趋向,农业不但要为老百姓提供健康的食品,而且还要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面对这些要求,中国必须实现农牧业现代化。

2.新疆的区域优势。新疆作为农牧业大省,在“十二五”期间将大力发展现代农牧业,着力提升粮食、棉花、现代畜牧业和特色林果业四大产业基地建设的质量效益,加大农业科技支撑力度、大力提高农产品加工转化和市场开拓能力,加快构建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努力打造国家绿色有机农林牧产品生产和精深加工出口基地。新疆水土光热资源得天独厚,发展特色农业优势明显。着力开拓农产品市场。要突出抓好农产品品牌建设,以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为抓手,以评选认定新疆农业名牌产品为推动,强化区域内品牌资源整合,着力打造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发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农产品生产流通中的积极作用,搞好农民专业合作社外销平台建设和品牌培育,推进农超对接、农商对接、农企对接、农校对接。新疆经济座谈会后,国家对新疆的支持力度加大,新疆将建设成为西部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对外开放的前沿地带,目前初步形成了以机电产品、特色林果、农副产品深加工等产业聚集的工业格局,这一格局将会带动特色农业、畜牧业、信息服务业、经济外贸业等领域,形成毕业生就业的巨大潜在市场。

(二)农业科技人才的馈乏期

1.农业经济结构调整对农业类人才的需求专业。我国农业产业结构不断地调整,农业生产目标由主要追求农产品产量增长向突出质量和综合效益转化,向多样化、高品质、生态型发展,使人们的生活质量、生存环境质量不断提高。农业生产方式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集约型转化,农业综合技术成为主要手段,知识型、技术型劳动者将成为农业劳动力主体。农业增长方式由依靠初级产品增产增收向发展畜牧业、加工业转化,大规模地实现转化价值,形成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使农业成为富有活力的现代产业。[5]农业的生产经营方式有了很大转变,对农业人才的需求出现了新的特点:一是畜牧产业的兴起,畜牧类毕业生供不应求;二是餐桌革命,无公害蔬菜、反季节蔬菜和特色蔬菜等丰富了人们的生活,园艺蔬菜类毕业生需求旺盛;三是对生活、居住环境的高品位追求,园林类毕业生年年看好;四是农业机械化的推进,节水农业的兴起,农业工程类毕业生炙手可热;五是农业产业化、农产品深加工能力的加强,食品工程类毕业生前景趋旺;在向农牧业现代化转化的过程中,农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不仅数量大,而且专业繁多,急需各类人才

2.实现农业现代化对农业类人才的需求数量。中央1号文件聚焦农业科技创新,提出“加强教育科技培训,全面造就新型农业农村人才队伍”。随着城镇化、工业化进程加快,我国大量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农村务农人群面临数量萎缩、年龄结构失衡、技术素质堪忧等问题,农业劳动者后继乏人的问题相当严峻。传统农业只要一般性人才就可以从事,但要发展现代农业,必须有高科技人才。农业人才馈乏成为制约新疆农业现代化发展的瓶颈,当今农业技术方面的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只有更多人掌握了这些前沿技术,才能促进农业科技现代化,推动农业科学发展。这就需要涉农专业的人才,特别是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素质高的复合型人才。

据《农村实用人才和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0-2020年)》:农村实用人才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整体素质偏低,示范带动作用不明显;农业科技人才科研创新和成果转化能力不强,高层次人才匮乏,推广队伍作用发挥不充分;人才地域、行业分布不合理,欠发达地区人才严重不足;人才培养开发、评价发现、激励保障机制还不健全;投入不足,工作条件相对艰苦,人才流失严重。扩大人才规模。到2015年,农业科技人才增加到68万人左右,农村实用人才达到1300万人。到2020年,农业科技人才增加到70万人,农村实用人才达到1800万人。改善人才结构。到2020年,农业科技人才中,科研人才学历结构显著改善,高层次创新型人才显著增加,重点领域人才紧缺状况得到有效缓解;推广人才专业素养明显提升,基层推广人才比重稳步提高。农村实用人才素质全面提高,生产型、经营型、技能服务型人才大幅增加,复合型人才大量涌现。[6]中西部地区人才加速成长。到2015年对农业科技人才的需求为5.4万人,对农村实用人才的需求为480万人;到 2020对农业科技人才的需求为7.4万人,对农村实用人才的需求为980万人。农业类专业已成为我国未来就业的十大热门专业之一。

三、农业类高职毕业生就业建议

(一)提升就业能力

就业能力是获得和保持工作的能力。大学生就业能力不单单是指在校期间通过学习或实践获得工作的能力,还应该是包括保持工作,更换工作以及实现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的能力。更是一个社会人长期的职业发展能力。包括了专业能力、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思想能力、思想观念、心理素质,应聘能力等。也是每一个人最完整地实现给自己的生命赋予意义的权利的能力。职业教育一个很重要的办学观念,培养的人一定要德技双馨,自己的素质、品德和机能都要好。农业类大学毕业生要根据市场需求,及时建构自己的就业能力,在平时的学习中着重培养自己良好的职业素养、较强的职业能力、顽强的创业精神,毕业一上岗就能“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受到企业和社会的欢迎。

对企业行业的调查中,企业在实际用人中,职业态度和关键能力(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是首要聘用标准,同时也指出职业态度也是当前高职毕业生主要欠缺的方面。在问卷调研中,89.5%的行业企业人员认为高职毕业生最应具备的能力排名第一的是社会能力;80.3%的行业企业人员认为方法能力排名第二;53.7%的行业企业人员认为职业态度与素养排名第三。排名第四和第五的能力分别为职业专项能力和职业综合能力,分别占受访者的41%和35.4%。[7]这表明行业人员认为高职毕业生最应具备的能力:社会能力、方法能力及职业态度与素养。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学历与学习成绩已不是首选,更多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如人际交往、沟通协调能力、责任心、团队精神和学习能力等,其次是为人处事的态度和他们的品行。凡态度端正,敬业、诚实、虚心好学、工作认真负责的高职生都会被优先录用。

扎根基层一线

农业科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农业类专业高职毕业生是服务“三农”的应用型、实践型人才。农业类专业高职毕业生必须要有扎根到种植、养殖、加工、生产一线的坚定的决心,必须掌握扎实的实践技能。

首先要求毕业生有良好品质。具备艰苦奋斗、吃苦耐劳、任劳任怨、坚忍不拔的基本品质要求,对“三农”要有感情,乐于服务于农民、帮助农民增产增收,改变生活条件和环境,才能得到农民的信任和认可。其次练就较强的农村工作能力。农业类专业高职毕业生从事的生产和经营工作主要在农村社会进行,必须能够了解农村农民需求,能够有交待与农民沟通交流,通过业务工作为农民解决问题,同时有效地组织农民进行生产和开展经营活动。最后具备丰富的工作经验。农业生产受到国家政策、气候环境、市场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工作中的问题,现象纷繁复杂,只具备一般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不足以承担职业岗位工作,积累丰富的工作经历和经验性知识是胜任职业岗位工作的必备条件。

扎根基层一线,一点一滴慢慢积累,才能把理论知识与实践工作经验结合,扎根基层一线,更有利于砺练人的意志,积累工作经验。理论与实践应该相结合才是通向成功的关键,扎根基层一线成为了企业的试金石,企业和社会欢迎有理想、有抱负又能脚踏实地、敢于吃苦、不断进取、敢于到基层一线工作打拼的人才。

早做职业规划

只有经审视的人生才是值得过的。苏格拉底认为,要成为一个真实而完整的人,每一个人必须使他或她的生活与信念置于批判性的自我审视之下。进一步说,只有通过这种我审视的方式,一个人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8]不断地审视自我: 我有哪些人格特质?我的兴趣是什么?哪些东西是我生命中不能缺少的?我最看重什么?我有哪些技能是与众不同的?赖以为生的?职业规划让毕业生知道在生涯道路上,如何不断进行有效的职业决策,能够保持自己行走在正确的职业发展道路上。能从中获得知识和勇气,从而改善生活和工作质量,实现内心最深处的梦想成真。

大学期间的职业规划。精髓在于自己能随时把握目标职业的技能要求和自身所具备的技能水平之间的差距,前者需要我们准备定位并通过各种渠道掌握行业、职业动向。整个高职三年,也可以说成是努力地让自身所具备的技能水平不断向目标职业的技能要求靠拢的过程,有规划,这种靠拢运动的方向会更正确,速度会更快。职业规划将让毕业生获得一种力量,将使他们生活达到更富有意义、更令人满足、更有成效的层次。当然,这一切要建立在每个人对未来职业道路的主动探索,一生都将在思考,这种思考会为进一步生涯探索打开一条新路。

创业大有所为

大学生创业被看作是一种实现充分就业的新方式,受到社会的高度关注和高校的大力支持,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将目光投向创业,变“找饭碗”为“造饭碗”。农业类高职院校培养的是高技能应用型人才,拥有一技之长,如果再有创业知识和技能,选好项目,更容易发展成为一个成功的企业。发展创业教育,引导大学生积极创业,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技能、实践精神和创业能力,是农业类高职院校创新发展、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农业类专业实用性强,自主创业有着更多的便利条件,农业类专业的毕业生所学专业更适合创业。一是建立新型的合作社,涉及养殖、种植等多种农业生产。农业合作社可能承包农民流转的土地,并通过统一农资供应、统一耕作模式、统一技术管理、统一销售,实现了利润回报。二是组建中介服务公司。根据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要求,作为农产品通向市场的桥梁,成为农村“经纪人”。三是成为“农场主”。承包农村荒山荒地,从农民手中集中土地,创建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四是发展生态旅游农庄。将自然环境较好,生产项目多样的农村进行改造,将传统农业与现代科学技术有机结合,可开发出多种农业生产方式并存的符合生态规律的现代生态农业村。展示农田、菜地、果园、林地、水产养殖场、畜牧养殖场、以及花卉、药用植物等生产场地以及村寨、风景、传统文化等自然和人文景观。五是发展观赏农业或者是社区农业。同时兼顾休闲、度假活动的一种观光农业形式,结合有反映农业生产历史、农业生产技术及农业发展方向等方面的展览、宣传,生产场地中有供游人亲手劳动的地方。设置一定的设施与景观,吸引游人前来种菜、品菜、购菜,以达到宣传产品、增加收入的目的。农业类毕业生创业项目从集中在农业,发展到社会各个行业,不仅为自身提供了更宽广的舞台,更为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做出了贡献。毕业生到农村自主创业将成为新的趋势,未来农学类专业毕业生一定能够成为农场主或企业家。


参考文献

[1]麦可思研究.2012.03 总第108期http://tech.mycosresearch.org/PeriodicalInfo/tech.htm

[2] [4]赖德胜主编.2011年中国劳动力市场报告[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1

[3] 韩长赋.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N].农民日报 2012-03-02

[5]于长东,温景文.农业、农村发展对高职高专教育农学类专业人才需求分析[J].高等农业教育.2005年第04期

[6] 农村实用人才和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0-2020年)http://www.agri.gov.cn/V20/SC/jjps/201110/t20111017_2358273.htm

[7]陈鹏.企业用人首要标准被高职生忽视. 中国青年报[N].2012-1-30

[8]罗伯特·保罗·沃尔夫.哲学是什么[M] .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1.5

新闻动态 更多>>
通知公告 更多>>
书记视点 更多>>

指导单位: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 全国高专高专党委书记论坛主任委员会
承办单位:杨凌职业技术学院
联系电话:02987083908 投稿邮箱:gzsjlt@163.com 技术支持:杨凌贝塔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