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没有从通常的宏观角度来就督查督办的原则、方法、机制进行描述,而是从中微观角度分析了高职院校五个多元化特色对督查督办工作的影响,面临的四个主要问题,提出了正确处理好三个关系和实现三个共振的策略。最终明确了高职院校的督查督办工作表面看是对工作项目的落实进程与成果的督查,而对办学方向和办学理念的坚守才是督查督办工作的真谛的观点。
[作者简介] 高喆(1974--),男,汉族,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办公室、院长办公室主任,高级工程师,硕士,在自动化工程领域和教育教学管理方面取得过多个奖项。
督查督办是令个体或者组织的既定目标推进并达到预期效果的最有效工具之一,其使用甚至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秦汉时期,随着现代管理理论的构建,其制度、流程、机制也在不断改革和完善。督查督办职能通常设置在一个组织的信息流转核心部门,对应到高职院校就是党委办公室、校长办公室。督查督办的程序也在实践中取得了大多数组织的共识,包括但不限于资讯收集、拟办、立项、通知、跟踪、催办、督办、结项、反馈、归档等步骤。而运行机制则根据组织的性质不同、面向的群体不同、核心目标的不同、项目进展的阶段不同甚至领导者的实践经验不同而各具特色。
2014年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从服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升院校治理能力、促进就业创业、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等多个角度对职业教育的发展做出了部署。职业院校办学主体多元、教育教学方式多元、师生结构与技能要求多元、国际标准多元的特点,决定了督查督办工作在机构与职责、方式与方法上要有鲜明的职教特色,需要从理顺调研、促进、服务三个关系上入手,采用信访、信息化、项目管理三个共振的办法,才能真正发挥好这把“尚方宝剑”的作用,达到为职业院校核心工作保驾护航的效果。
高职院校与普通高校最重要的区别在于“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普通高等院校的学科概念在高职院校以专业组群的形式体现,其“知行合一,德技双馨”的产教融合特性决定了高职院校教育教学软硬件建设、教学实施的过程、教学主体等具有多元化的特性,这也直接影响了督查督办的设计与实施。
1.专业组群建设主体的多元化决定了督查督办对象的多元化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宗旨,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则是高职院校的立校之本。高职院校的专业组群规划和专业设置,只有紧紧围绕区域经济发展的重心适时调整,与产业、企业深度合作,结合生产和服务一线的实际技术技能需求共建专业,产业一线实践成果与学校教育教学紧密结合,共同开发教材和实验实训课程,这样培养出的学生才具备现代产业技术技能的需求。学校以教育教学为核心工作,专业建设更是核心中的核心,是高职院校竞争力的关键。督查督办工作不仅应从管、学、教和保障等方面开展督查督办,更应该注重从产教融合共建专业角度,对内面向二级学院,对外面向合作企业,内外结合面向合作效果开展多元化的督查督办。
2.教育教学方式的多元化决定了督查督办内容的多元化
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过程具有鲜明的理实结合特点,教学过程通常是在教、学、做一体化实训室完成的。行动导向、项目引导、任务驱动等教学方法被普遍采用,即使是文科类课程也尽量采取情境化教学方式,以达到学之能用的目标。因此,对于教育教学全过程的管理,就不仅仅是督学部门能够完整覆盖的了,实验实训设备的维护保养程度与其使用率指标、实验实训设备的先进性、学校整体实验实训资源的共享率、校外实训基地的使用状况、实践操作所面临的安全风险等涉及学校整体教学质量的关键点,都应纳入校级督查督办范围,做到“依托微观成果,督查中观实施,把好宏观大局”。
3.“双师型”和“双证书”决定了督查督办深度的多元化
高职院校的师资要求是“双师型”,必须具备教师资格和行业资格“双证书”,其选拔和培养过程是以国家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项目为范例的一套完备的体系。高职院校的教师除了承担课堂教学任务,还要参与到行业、企业的技术改造研究以及带领学生做一些小发明、小创造,还要利用假期到企业参与一线生产或研发以保证所教授的课程能够跟得上产业升级的节奏,学生毕业同样要取得“双证书”。不同的专业建设的起始点和周期不同,发展阶段不同,对师生的教与学的要求程度自然也有所区别,学校层面的督查督办就不能仅仅局限于某个专业培养方案是否完成了,而是要多部门协同深入督查,不搞“一刀切”,不搞“同质化”,不同专业分层督查,才能真正推动教育教学工作科学推进。
全国招生的高职院校生源基本素质的差别是比较明显的,但是本着“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原则,以分层培养、专长培养、选学与双学历培养等方式确保人人成才,这才是学校的终极目标。生源的多民族化也是国家推动中西部发展战略的表现之一,生活习惯、思维习惯、语言难关、就业取向等综合因素,必然要有一套创新思路、行之有效的教育教学体系作保障。留学生教育也是我国职业教育走出国门、对外输出教育理念的显著成果,文化的融合与专业的培养亦需互信慎行。面临多元的学生,对价值观和专业能力的培养都要求督查督办工作形式多样化,实现以人为本的全覆盖。
从美国的社区学院到澳大利亚的继续教育学院,从奥地利的“双轨制”到德国的“双元制”,世界职业教育的经验成果映衬出行业与学校融合的职业标准的权威性。国内高职院校不仅要借助以德国的IHK为代表的行业认证标准来提高学生的国际竞争力,更需要在借鉴的前提下结合中国特色开发适应现代职教体系和国民经济发展的认证标准,最终应将其打造为国际上能够认可甚至通行的职业标准。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和外企订单班等人才培养项目,首先就要符合国际标准;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人才培养,应该在符合国内标准的同时探索国际标准的对接,督查督办所把握的方向和标准也要求能够具备“自适应”能力才能有成效。
2014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昭示了高等职业教育与高等学术教育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政策上实现了立交互通,开创了职业教育新纪元。虽然在加大政府投入、鼓励行业企业深度参与办学方面有了明确的部署,但是政府、行业、企业、学校的工作职能集于学校一身的局面还会持续一段时期,超负荷的工作量加之各高职院校的内部治理体系也是参差不齐,决定了督查督办工作还会面临很多困难。
1.机构职责与人员配备不科学,不利于督查督办工作广泛深入开展
督查机构通常设立在办公室下设一个部门,兼职的情况多于专职,人手配备也难以保证上边所介绍的各种多元督查。督查督办的信息来源广泛,以管理层会议、文件和领导交办为主要信息来源,内部资源共享机制不健全也是造成督查缺乏针对性和盲目督查的原因。
2.责权利不对等是督查督办工作“硬”不起来的根本原因
督查督办机构负责人通常都是高职院校的中层干部,主管领导一般是班子成员中的副职,在考核体系上会受到不同层级同事的评价牵制。遇到事业心、责任感不强的班子成员及其分管的部门,即使工作没有按预期完成,督查督办部门通常也只能催促,以免成为考核评价体系的牺牲品。
有些院校的督查督办部门虽然有了机制保障,可以不怕“得罪人”,但是却不注重调查研究,不顾事件进程变化,只要书面结果,以压制和强令推动工作,导致基层工作要么违背科学规律也要完成,要么谎报、瞒报以达到免责目的,偏离了督查督办工作的初衷。
部门间的协同配合是推动工作项目开展的关键因素,项目通常跨部门甚至跨领域,项目负责人如果无权或无力控制项目进程,则需要借助学校督查督办部门的力量,形成了学校层面给海量项目打工的局面,既不能契合项目的专业性,又消耗了大量人力物力。
专业组群对接产业的动态发展决定了督查督办的内涵在不断更新,既有教育教学实施过程的督查,也要有实验实训条件建设与使用的督查;既要有内部年度重点工作任务的督查,还要有与行业企业合作的深度督查;既要有对既定项目的跟踪督查,又要有对广大师生关心的焦点问题的动态立项和督查。多元多层次与运行机制所面临的问题和困难也需要阶段性的采取创新的手段来克服,因此要确保处理好三个关系,实现三个共振。
督查督办的主要任务就是在工作开展过程中发现问题,协助和指导分析问题,建议和督促解决问题。只有对学校战略规划与实施措施了如指掌,对部门职责和落实情况心中有数,才能抓住重点、难点开展督查督办工作。首先,从机构设置和职责界定角度来讲,督查督办队伍应该与政策研究、公文流转和文秘法规职能相融合,可以是多岗多责,并建立内部分享机制,确保督查督办工作人员全面掌握学校发展的一手信息;其次,要持续深入工作一线调研,以“调查研究直通车、解决问题站站停”的思想做指导,才能及时发现问题,推动工作;再次,调查研究过程中要科学区分个人问题与普遍问题、短期问题与中长期问题、阶段性问题与根源性问题,用科学的态度做好分析与建议;最后,要确保调查研究的深入扎实,切忌以重点工作任务分解表做书面报送,陷入只有调度没有调研的怪圈。
督查督办工作技巧可以借鉴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经验,例如当师生在着力达到基础教学目标的进程中,就要暂缓更高层次的目标督查,协助一线重点突破难关后,再协助开展导师制项目研发、创新创业等高层次目标,切忌眉毛胡子一把抓,这样才能做到帮忙不添乱。因此,督查督办工作人员要深谙管理之道,准确把握各部门的发展阶段,理解飞跃需要靠量的积累到质的转变,要坚持“实字当头、效字为先”,以可持续的促进而不是外强中干的跃进来保证学校内涵建设的质量。
“做督查不是做警察”,自上而下的既定工作目标督查是服务校学校工作部署的方式,自下而上的调研建议性督查是服务各部门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的方式,其核心在于理顺关系、化解矛盾、整合资源、谏言献策。督查督办的服务特性不是体现在督查结果上,而是体现在工作推动的全过程中。因此,必须树立督查督办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不以钦差大臣自居,也不能以老好人作风不作为。同时,还应该将督查督办工作人员设定为直接向院校一把手负责,化解督查督办过程中左右为难的局面。
信访作为督查督办工作的重要信息来源,可采用校领导接待日、书记校长信箱、网贴巡检的主动方式,也可采用接待来访、书面信访等其他方式。信访信息来源是调查研究获取信息的有效补充,且通常是矛盾集中点或爆发点,这就要求督查督办队伍具有较高的政治敏感性和应急处理能力,有效甄别信访的重要性和紧急程度,掌握预处理的基本技巧使矛盾不再进一步激化,再按照既定程序开展解题的督查工作。
要最大程度上降低督查督办过程对基层正常工作的干扰,就要求与信息化工作有效对接。无论是学生基础数据还是教育教学过程情况,无论是学校基础建设还是党的工作开展,所有部门的工作过程均可以数字化实时录入,这就形成了学校的大数据。所有的督查督办工作项目,除了涉密部分外,均可以实时采集部门工作开展自行录入的阶段性成果作为依据,更可贵的是可以通过决策系统消灭信息孤岛,挖掘数据间的逻辑关系,对各项目的阶段性指标实现反馈,为领导决策提供自动督查督办工具,在不打扰基层工作的前提下就可以实现可视化决策。
一直以来,各个组织均存在着督查督办工作只有专门的部门和人员才能开展的误区,项目管理模式为解开这一困局提供了更加科学的路径。项目管理机制是为了达到“做正确的事,正确地做事,获取正确的结果”而采取的科学管理手段,组织架构、时间表、路线图和预决算是核心要素,其中组织架构就责权利进行了明确。项目管理下的工作进程要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督查督办这把尚方宝剑是所有项目牵头部门或项目负责人的工具,项目内督查督办与项目内部考核评价奖惩体系是因果相连的,只有这样才能激活工作项目的内动力。而当学校层面对该项目所做的督查督办结果不满意的时候,实质上已经是项目负责人的内部督查工作不利的体现了。成熟的督查督办系统,必然是舍得也要敢于放权给工作项目负责人。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多元工作模式下的督查督办工作要在深刻理解职业院校办学特色的基础上,防止以是否做了或是否达到预期结果为唯一的目标依据,督查督办要的不仅仅是完成了没有,完成了多少,更是完成的质量如何,完成的过程是否科学。可以说,督查督办的艺术是一个高职院校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动力。最终我们会发现,高职院校的督查督办工作,表面看是对工作项目的落实进程与成果的督查,而对办学方向和办学理念的坚守才是督查督办工作的真谛。
[1]周旭,戴照力.做好高校办公室督查督办工作的理论思考[J].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0(6):66-69.
[2]胡勇,朱俊.高职院校督查督办职能的执行方式研究[J].大学教育,2012,1(2):29-30.
[3]郑安阳 都基辉.建立健全高校办公室督查督办工作体制机制的探索与研究[J].管理方略,2012,2:4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