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全国高职高专院校书记论坛,今天是:  
首页 论坛简介 通知公告 新闻动态 媒体聚焦 书记视点 论坛资料 联系我们
论坛资料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论坛资料 >> 正文 >>
基于素质教育培养理念下的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构建
2014-10-28 09:46:03   来源于:

基于素质教育培养理念下的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构建

——以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彭友

摘 要:随着创业教育的深入推进,高校在不断探索创业教育的新途径。通过十多年的实践,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逐步形成了基于素质教育的创业教育培养理念,探索出融专业教育、创业教育、素质教育为一体的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并在实践中不断突破和创新,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为高职院校的大学生创业教育提供了可供借鉴的模式。

关键词:素质教育;创业教育;体系

大学生创业教育始于1998年,清华科技创业者协会率先在国内引入MIT创业竞赛模式,并成功举办首届创业计划大赛。1999年,在全面推进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教育部发布了《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出“加强对教师和学生的创业教育,采取措施鼓励他们自主创办高新技术企业”的重要方针。为全面推进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和创新能力,做出了重要的战略部署。2002年,教育部进一步将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九所高校确定为开展创业教育的试点院校,正式开始探索在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的发展之路。

我校作为江苏省教育厅首批大学生创业教育示范校和首批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的“双示范”高职院校,早在2002年就启动了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探索与实践工作。结合知识经济时代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现实需求,以及社会和经济结构调整时期人才需求的客观变化,在我校广泛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工作,不仅增强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而且促进了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充分就业。通过十余年的系统实践,确立了基于素质培养的大学生创业教育理念,深化了创业教育融于专业人才培养全过程的实施路径和举措。实现了由“创业技能培养”向“创业素质培养”的转变,为高职院校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提供了新的思维方式和实践模式。2011年,学校在总结多年来开展创业教育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为了进一步开拓创业教育的新局面,将“大学生创业素质教育体系建设”列入学校的国家示范(骨干)高职院校建设项目,从建设国家示范(骨干)高职院校的高度,对十二五期间学校的大学生创业教育工作进行了全新的顶层设计。

一、以理论创新为突破,重新定位大学生创业教育内涵

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的认识,决定了大学生创业教育在高校教育教学中的定位和模式。长期以来,在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工作中,存在“创业教育与专业教学”割裂的现象,这一现象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高校对创业教育资源投入的不足。资源投入不足又进一步阻碍了创业教育的发展,从而形成了创业教育的恶性循环。如何打破这一闭环,必须重新审视和定位大学生创业教育,树立起专业教育、创业教育和素质教育三者有机融合的、全新的大学生创业教育观。

1、确立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观念

追溯创业教育的起源,创业教育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最早提出的。198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北京召开了“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会议提出未来的人应该有三本“教育护照”:一是学术性的,二是职业性的,三是证明一个人事业心和开拓能力的。在此基础上,会议提出了“enterprise education”的概念,被译为“创业教育”。[1]从创业教育这一本源来看,创业教育不应该仅仅是创业技能培养式的MBA教育,而应当是使学生“能独立思考和协同工作”,“能将传统或当地的知识和技能与先进的科学技术结合以产生创造力”,最终目标应该是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以提升,学生在岗位工作和发展的竞争力更优,甚至“不再仅仅是求职者,而首先将成为工作岗位的创造者”。从这个意义上讲,创业教育不应该是脱离于专业教育的教育,而是在专业教育的基础上,引导受教育者树立创业意识,培养创业能力,帮助受教育者做好实现理想的知识技能与综合素质准备。

2、确立专业教育与素质教育融合的观念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素质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2]因此,我们不能脱离专业教育谈素质教育。没有坚实的专业基础知识,没有过硬的专业技能,没有高尚的品德,空谈素质教育,这样培养出来的大学生本身就是不健全的。

3、确立创业教育与素质教育融合的观念

素质教育观念已经在高等教育工作者中得到普遍认同,并成为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指导思想。但是,我们应该正确理解和解读素质教育。首先,素质教育是分层次。不同的培养层次,对学生素质培养的要求是不一样的。小学与中学、中学与高中、高中与大学,甚至高职与本科之间,不同职业岗位之间,对学生的素质培养目标和要求是有差异的;其次,素质教育是发展的。不同的历史时期和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对学生素质的要求也不一样。如计算机应用能力,现在已经成为学生的一种基本素质。同样,创业教育也是高等教育在新时期的必然要求,是在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对学生个体发展提出的新要求,是契合了社会发展要求和市场发展变化的必然选择。

因此,无论是专业教育,还是创业教育,都与素质教育休戚相关。专业教育、创业教育和素质教育,三者紧密联系,密不可分。作为高等教育工作者,必须树立起正确的创业教育观,将三者有机融合,最终才能实现素质教育的终极目标。

二、以素质教育为统领,系统构建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

(一)多层面嵌入 打通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通道

1、创业教育课程纳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2012年,教育部印发了《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试行)》的通知,要求在本科院校开设《创业基础》课程。正式确立了创业教育在高等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从第二课堂走向了第一课堂,具有里程碑的意义。而在实践上,我校早在2002年就在江苏省内高职院校中率先开设大学生创业素质教育通识必修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创业实务》,并将其纳入到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012年开始,结合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国家示范(骨干)高职院校“大学生创业素质教育体系项目”建设的需要,整合学校创业教育骨干师资力量,对教材进行了新一轮的修订。采用模块化、互动性、活动导入的设计开发思路,对原有教材进行系统化的改编升级。2013年9月,完成必修课教材的开发和出版工作。新编《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教材分为职业生涯基础、就业技巧与岗位发展和创业实务三大主题,共计12个项目35个模块。

2014年,组织创业素质教育通识课程教材开发团队,编写《新生入学教材》,并将创业教育模块写入新生入学教材,实现了新生入学教育课程化,系统开展对新生的创业启蒙教育。

2、嵌入式模块贯穿专业教育全过程

嵌入式模块,即是将专业课程教学中的知识点与创业素质教育中的能力点进行对接,通过标准的模块设计,以2-3个学时为教学设计单元,用标准的嵌入式模块替代原有专业教学中某课程单元知识点的教学,从而实现专业教学与创业教育的融合。通过这种形式,改变了长期以来创业教育游离于专业教学之外的普遍现象。目前,已经开发完成时间管理、沟通技巧、危机管理、市场调查、成本测算、思维导图等20多个标准模块,服务于12个专业86门专业课程教学的需要。通过这样一种模式,将创业教育深度融入于专业教学之中,激发了学生在接受专业教育的同时,主动结合专业设计创业项目,开展创业实践活动。

3、本土化认证体系强化专业创业人才培养

为了探索和鼓励学生积极从事基于专业的创业实践活动,在引入传统的KAB、SYB等创业培训项目的同时,对项目课程进行了本土化的改造,形成了具有商贸和现代服务业领域特色的12门创业培训课程。这12门课程有机分为核心型课程、基础型课程、实务型课程和工具型课程四类,同时也构成了该校“青年创业能力重塑”认证资格体系,分别对应“青年创业能力重塑”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见图1)。获得青年创业能力重塑合格证书二级以上的培训学员是进入学校创业基地实践的必要条件。目前,获得青年创业能力重塑一级证书的达到2000余名,二级以上证书的达到500余名,入园创业团队数达到80余个,600余名学生从中得到创业实践机会。

(二)政校企共舞 构筑专业实习与创业实践基地

无论是服务于专业教学,还是服务于大学生创业实践活动,实践基地建设一直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我校的基地建设始于2002年。经过10余年的持续建设,现已形成“一体两翼三区”的发展格局。基地占地面积270亩,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入园企业117家,覆盖4大专业群、12个商贸类专业,每批次可提供600多个学生创业实战岗位,全年可接纳近10万人次的大学生专业实习和创业实践。创业实践基地的建设,带动了地方政府的政策和资金支持,也拉动了入园企业的投资热情。近年来,江宁区政府先后发布政策扶持批文达到16件、扶持资金1497万元,入园企业直接设备投入4680余万元。2013年被教育部和科技部认定为全国大学生科技创业实习基地。

基地建设的成果得益于学校始终坚持走政行校企“合作共建、合作共管、合作共育、合作共赢”的建设发展思路。以基地建设为平台,有机契合政行校企四方利益,完美完成了一支“人才培育—企业受益—助推区域经济发展”的集体舞。通过基地建设,吸引企业入园;企业利用基地周边高校的人力资源和高校的智力资源,助推企业发展。同时又为高校提供了丰富的专业实习和创业实践岗位,促进了高校专业建设,提升了人才培养质量;地方政府得益于基地建设的成效,促进了区域产业结构的优化、提档和升级,进一步调动了政府对基地资源的投入和政策的扶持。从而形成了良性发展的基地建设闭环。

通过不断提升创业基地的建设水平和层次,融通了政行校企四方的资金、政策、服务、人力、智力等资源,形成综合型的“创业工场”,为校内外的大学生专业实习和创业实践提供了孵化、激励、培训、拓展和永续经营的一体化平台。

(三)师导生创 重构教学师资和创业师资角色

所谓“师导生创”,其实就是确立了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师”和“生”的双主体地位,同时也明确了“师”的作用在于“导”,“生”的定位在于“创”。在这一过程中,如果缺少教师的主体地位,学生的创业选择就是一种带有某种盲目性的自发行为,成功的概率很低,或者说学生在岗位上迈向成功的路会很长;如果缺少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则又失去了创业教育的意义。师导生创模式,不仅为高职院校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提供了全新的操作模式,同时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对学生的个体发展提出了更高的目标。

为了进一步探索和实践基于专业素质培养理念下的大学生创业教育,学校进一步创新“师导生创”模式。即依托学校科技园,在园区内建立了一批法人化、企业化、项目化、实体化、专业化的工作室项目。如,心点工作室项目、E婴翻译社、热淘电子商务工作室、柒玖捌设计工作室、中旅南京社经贸分部等。通过这些工作室项目的实体化运营,将真实的工作项目融入到专业教学之中,教师在完成专业教学的同时,指导学生完成真实的工作项目,让学生感受真实职场环境下的创业氛围。这种形式赋予了“师导生创”模式新的内涵,也将基于专业培养的创业教育真正植根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在专业教学中鼓励学生充分参与到工作室项目运营的同时,学校鼓励学生自主创设与专业紧密相关的创业项目,通过基地快速服务通道,帮助学生进行工商注册,建立法人化、实体化运作的创业项目,在学校统一配备的创业导师的指导下,自主开展创业实践活动。

(四)多平台拓展 拓宽学校师生的国际化视野

为了推动学校创业型、开放型、国际型高职院校的建设,培养具备专业技能、创业素质和国际化视野的复合型人才,学校不断加强平台建设,为师生构建起多样化的创业素质拓展通道。目前,已经与美国、荷兰、韩国、新加坡、澳大利亚、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近20所高校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近三年,通过研修、游学、教师专题培训等形式,累计派出287人次的教师赴海(境)外学习,其中创业教育师资100%具有海(境)外“三创”专题教育培训的经历;累计257名的学生参加了海(境)外高校的“三创”专题游学或研修活动。同时,接受来自韩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高校85人次来校专题学习学校创业素质教育课程;接受38名来自韩国、越南、印度尼西亚等国家的留学生来校进行专业技能教育。

2013年,以该校国际教育学院为试点,开始启动“卓越书院”建设。以“追求卓越、面向世界”为目标,通过实施文化走廊工程、卓越书屋工程和卓越沁心工程,打造励志空间、学习空间和交流空间,构建“1+1”模式的五大活动体系,系统推进了学校的国际化、创业型人才培养的改革与实践。目前,已经有367名同学通过了国际职业资格认证。

三、以学生成长为目标,全面服务于大学生的成长

高等教育肩负着为社会培养人才的重任。长期以来,国内职业教育一直致力探索和实践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新模式。从我校的实践看,将专业教育、创业教育和素质教育三者有机协同和统一起来,以平台建设为纽带,强化平台服务教学、服务人才培养、服务实习实训、服务创业就业的功能,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技能,学校的专业教育才更具活力,学生的就业创业才更具竞争力。

通过十余年创业教育的实践,我们深刻体会到,创业教育最终仍应是服务于“学生”的成长。创业教育的持久生命力是融入于专业教学、始发于专业实践、根植于专业教育。也只有基于专业素质培养的大学生创业教育,才是更富有持久生命力和创新力的创业教育模式。

参考文献:

[1]倪师军 曹俊兴 邓斌. 关于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及创业教育的思考[J]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2)

[2]战弋 孙伟.素质教育、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之间的关系及三者协调发展[J].理工高教研究.2008(12)

新闻动态 更多>>
通知公告 更多>>
书记视点 更多>>

指导单位: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 全国高专高专党委书记论坛主任委员会
承办单位:杨凌职业技术学院
联系电话:02987083908 投稿邮箱:gzsjlt@163.com 技术支持:杨凌贝塔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