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全国高职高专院校书记论坛,今天是:  
首页 论坛简介 通知公告 新闻动态 媒体聚焦 书记视点 论坛资料 联系我们
论坛资料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论坛资料 >> 正文 >>
依据基本职能对高校进行分类和定位
2014-10-28 09:46:51   来源于:

依据基本职能对高校进行分类和定位

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姜英俊

摘要:高校无社会需求的毕业生供给严重过剩和社会所需要的适用人才严重短缺,造成大批毕业生就业难和用人单位招聘难共存的尴尬局面,报露出高校办学定位不准、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严重脱节等问题。严酷的现实警示高校必须重新审视和调整自己的办学定位,使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对接,从而解决就业难与招聘难共存的局面。

关键词:高校;分类;定位;调整

作者简介:姜英俊,1961年生,男,汉族,籍贯:黑龙江肇源,工作单位: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职称:教授,学位:学士,研究方向:教育学

2014年是中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创新高的一年,高校应届毕业生达730万人,就业压力明显增大,大学生就业前所未有地艰难。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很多,但是其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高校定位不准确,培养的毕业生不符合、不适应用人市场需要。这个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高校专业的设置和相应招聘、招收这些专业的大学生的人数,跟市场需求不一致。有一些专业可能市场上根本就没有这个需求,而恰恰它进去的人又比较多。其次就是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和适应市场的能力和观念,不适合社会需求。高校现在主要是重知识培养,轻能力的训练,所以有学历没能力,有文凭没水平这种情况还是或多或少的存在。

目前高校办学模式趋同,几乎所有的学校都比照学术研究型目标培养人才,普遍存在着沿袭传统教育模式、教育管理以及教学方法的现象,培养的毕业生与社会需求相脱节,以至人才市场出现人才短缺与人才过剩并存的尴尬局面,这既不利于学校自身的发展,又使各类学校职能相互重叠,造成极大的浪费。所以说我国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迫切需要对中国现行的高等教育做出科学合理的分类和定位,以满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等教育的需要。

一、高校的分类与定位

高校的分类与定位决定着高校的发展方向和发展前途,对于高校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分类与定位是高校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顶层设计的重要内容。目前,就我国普通高校定位情况来看,存在许多问题,已经影响到国家完善的高等教育体系的构建,尤其是高校类型定位存在的问题尤为突出。其根源是发自于不合适的学校类型分类标准。

从分类的逻辑上说根据不同的需要可以用不同的标准分类。为了不同的需要按不同的标准来分类都是可以的和必要的。但是高校的存在前提是它所承担的社会职能,所以高校分类与定位的基本依据也应当是高校的社会职能。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四个主要社会职能中,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但是高等学校的基本职能是培养各层次专门人才,那我们就应该根据高等学校的这一基本职能来划分高校才合理。也就是说高校分类所依据的主要标准应该是人才的培养类型而不只是科研规模的大小、管理体制或办学形式等。

从社会经济发展的根本要求来说社会分工对高校培养人才类型的要求是高等学校类型划分和科学定位的最终依据。高校的定位与发展既必须遵循教育内在发展规律的要求又必须遵循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外部关系规律的要求。对于高校来说合理的分类应当是以经济社会现代化建设和发展的人才结构为依据。

二、高校的基本社会职能

高校的举办是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的,这是它的根本目的和宗旨。一般来说,高校主要有四项基本社会职能,即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文化传承创新。人才培养是高校的核心工作;科学研究是高校的重要职能,也是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服务社会是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功能的延伸,文化传承创新是高校重要使命。高校的这四大功能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促进,但是又有相对的独立性。

这四项基本职能对于每一所高校是不是不论它的历史长短、规模大小、层次高低都同等重要呢?譬如说985的院校和三本的院校或高职院校都以同样的方式对待这四项基本职能呢?答案显而易见是否定的。

首先人才培养是高校的核心工作,对于所有的高校这一条都是对的。问题是是不是所有的院校都不加分别地按同一标准同一类型朝“高大全”的方向培养人才?造成毕业生趋同性增大而差异性缩小,与经济社会发展对各级各类人才需求的丰富性形成尖锐的矛盾,高校有效的人才供给远远小于社会的需求,而无效的毕业生供给却大得惊人。

事实上,人才的多样性和层次性决定了高校的多样性和层次性,不同层次的高校不可能齐头并进也没有这个必要。各高校在谋划发展的过程中一定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有所为有所不为。必须给自己准确定位,不能好高骛远,不能盲目攀比,贪大求洋。

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是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也是高校的重要职能,但这一职能不是脱离人才培养而独立存在。科学研究只是培养人才的重要方法和基本手段,高校要通过科学研究为国家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科学研究之所以是高校的重要活动,是因为它能够对教学进行及时补充和更新。

高校通过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服务社会。高校服务社会的方式更多的是间接的而少部分是直接的,服务社会的功能主要通过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来实现。同时还要看到,服务社会不等于一味满足社会需求,高校还肩负着社会批评的功能。对于高校而言,社会服务和社会批评是同一功能的不同方面。在实践中,应将二者结合起来,以更好地发挥高校服务社会、引领社会的功能。

文化传承创新也是大学的重要职责和必然使命。高校是优秀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和思想文化创新的重要源泉。高校通过文化的继承、传播和创造,促进受教育者的社会化、个性化、文明化,从而塑造健全的人、完善的人。高等教育通过扬弃旧义、创立新知,并传播到社会、延续至后代,不断培育崇尚科学、追求真理的思想观念,推动先进文化建设。大学文化渗透在教学、科研和校园生活的各个方面,是广大师生员工团结进步的重要精神支撑。

三、高校分类与定位的依据

在考虑高校分类与定位的依据是什么时,我们必须首先认清高校分类与定位的原则和目的。高校分类与定位的目的无非是在正确和科学的分类和定位指导下让高校更好地发挥它的社会职能。根据这一根本目的高校分类与定位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第一、“需求”原则,就是说高校所做的事情、所培养的人才必须是有社会所需求的。这种需求必须是真实的,而不是臆想出来。规格、数量、质量、功能是与实际需要相一致的,而不是似是而非的。

第二、“可能性”原则,就是说即使有了需求,你有没有那个条件和能力去满足这种需求。

第三、“经济性”原则,就是说需求有了,你也可以满足这种需求,但是你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有竞争优势吗?譬如说别人以1元的投入可以做到的事情你要2元才能做到,你不会有市场的。

第四、“人文性”原则,人文就是人类文化中的先进部分和核心部分,即先进的价值观及其规范。人文,即重视人的文化。人文的核心是“人”,以人为本,关心人,爱护人,尊重人,以损害他人的利益换取自己得利是反人文的。人文性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人类关怀、生命关怀。人是衡量一切的尺度,人权是天赋的,生来具有的,不可剥夺,也不可代替的。人文性要求承认人的价值,尊重人的个人利益,包括物质的利益和精神的利益。

第五、“生态性”原则,人永远不能割断自身同自然的联系,人与自然之间必须和谐相处、协调发展。人也是超自然的、社会性的、实践性的存在,社会是人类生活的共同体,人与社会的关系实际上也是人与人的关系。人是社会的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只有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才能促进社会和谐有序的发展。人的生态性,要求自我与他人、人与外部世界之间能够建立起一种内在的和谐关系,正确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以及人自我身心的关系,实现自然生态平衡协调、社会生态和谐有序、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最终达成人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和精神属性的完美统一。

在对高校进行分类和定位时这五项原则都要遵循,既不能违背也不能偏离,也不能片面地理解或片面地遵循,而必须是完整地准确地遵循,这样才能保证分类和定位的科学合理,真正发挥好高校各自的社会职能。

四、高校分类与定位的现状

我国高校仍然坚持原有的精英教育的办学体制和培养思路,把培养科技研发型和高端应用型人才定为自己的目标,伴随着扩招带来的教育资源短缺,也使其精英人才培养的质量难以保证。随着高校毕业生人数剧增,毕业生就业存在重心下移的趋势,普通高校毕业生中有相当大的部分不得不到基层第一线从事技术性较强的应用工作,但受其在校时培养目标的限制,往往难以胜任第一线的工作。而高等职业院校大部分由原中专学校升格而成,注重其进入高等教育体系后的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的提高,容易忽视其原有的实用型人才培养的特色和优势,在人才培养定位上出现向普通高等院校靠拢的现象,难以培养出社会所急需的技术型和高技能型人才。

世界一流高校就是研究型高校的思想盛行。在这种思想推动下,一些学校盲目地提出建设研究型高校的目标,把大量的人财物投向科研工作,同时引入以科学研究为核心的量化评价指标体系,高校的重心逐渐倒向科学研究,最根本的教书育人功能反而被忽略。几乎所有的高校都往研究型高校靠,都想成为世界一流,这样做可能吗?有必要吗?符合中国的国情吗?显然既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更不符合国情,这种局面必须纠正。

我国从事科学研究的人员数量以及基础研究成果,都处于世界领先的位置,但是,基础研究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科技创新能力比较低,工业竞争力排名更低。说明在我国人才结构中,科研型人才力量相对较强,而应用型人才力量比较薄弱。据美国麦肯锡公司的统计,中国大陆年轻工程师中,相当一部分只是纸上谈兵,而没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我国目前出现了学术型、高端技术型人才数量上相对过剩,而应用技术型人才严重短缺的局面。今后十多年,我国仍将处于工业化进程中,大量需要的是技术型和高技能型人才。

五、我国高校的应有分类与定位

人才从大的方面划分无非为两大类,一类是致力于科学发现、新技术开发的人才,我们称之为科技研发人才;另一类是致力于现有技术的掌握和应用的人才,我们称之为应用技术人才。科学发现有大有小,但都是对于世界的新的认识,是对未知世界的探索和揭秘,是对知识宝库的丰富;技术开发有难有易、有大有小,但都是利用从研究和实际经验中获得的现有知识,为生产新的产品、装置,建立新的工艺和系统而进行实质性的改进工作。科技研发者所从事的是创造性的。根据他们实际从事的工作性质科技研发人才还可以划分为科学研究人才和技术开发人才。现有技术有高端的也有低端的、有复杂的也有简单的,应用技术人才就是在掌握了有关技术后把它们用于生产或生活之中。根据所掌握技术的复杂性这类人才还可以划分为高端应用技术人才和一般应用技术人才。

这两大类四小类人才之间他们的地位和作用是可变的,但却是相对稳定的。从高校定位和培养人才的角度看则是更加稳定的,或者说基本不变的。对于高校来说,只有保持人才类型的稳定,才能确定人才培养的标准,也才能培养出相应的合格可用人才。

既然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类型已经确定,那么高校的分类和定位就应当依据这些类型,即从大的方面划分应当是科技研发型高校和应用技术性高校。属于第一类的在高校总体中应当是占少数,所以可以不再进行划分,属于第二类的在高校总体中应当占大多数,所以可以进一步划分为高端技术应用性高校和一般技术应用型高校。

基于社会基本职能的高校分类与定位

科技研发型

新闻动态 更多>>
通知公告 更多>>
书记视点 更多>>

指导单位: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 全国高专高专党委书记论坛主任委员会
承办单位:杨凌职业技术学院
联系电话:02987083908 投稿邮箱:gzsjlt@163.com 技术支持:杨凌贝塔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