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 云南 昆明 650033)
[摘 要] 按照党的十八大总体部署,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需要强大人才的保障。当前,我国的改革进入到了深水区和攻坚期,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需要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的坚强支撑。技能型人才和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主体是职业教育,因此,培养数以千万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人才,是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加快我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转变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 经济发展方式 经济结构 技能型人才 高技能型人才
作者介绍:任婉玲,女,(1966—),汉,四川雅安人,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教授,法学硕士,学校高职研究所副所长,主要从事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与研究。单位邮编:65033
2014年6月23日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就加快职业教育发展作出重要指示: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大青年打开通往成功成才大门的重要途径,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必须高度重视、加快发展。
奇迹”,从一定意义上,中国模式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应归功于人口红利因素——依靠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充足廉价的劳动力大军,中国才得以一步步缔造辉煌与繁荣。近年来持续不断的“用工荒”现象,不断映证中国的“人口红利”已经走到了枯竭的边缘。按照党的十八大总体部署,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需要强大人才的保障。当前,我国的改革进入到了深水区和攻坚期,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需要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的坚强支撑。“调结构、转方式”的关键在于着力提高人力资本和劳动者素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努力将我国人口多的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丰富的优势,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经济发展倒逼我们必须培养、造就一支数以亿计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队伍,是应对人口红利枯竭的挑战,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重要支撑。
技能型人才是指在生产和服务等领域岗位一线,掌握专门知识和技术,具备一定的操作技能,并在工作实践中能够运用自己的技术和能力进行实际操作的人员,主要包括优秀的中专中技毕业生以及取得技工、技师及相应水平的人员。他们是我国人才队伍的组成部分,是技术工人队伍的骨干。
高技能人才是在生产和服务一线从业者中,掌握精深专门知识和具备精湛操作技能,能手脑并用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包括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高技能人才是近年来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出现的一个概念,是相对于初、中级技能人才和一定历史时期而言的,它强调的是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素质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是职业技能,它是高技能人才所应具备的最基本素质。包括:掌握基本的职业技能操作方法和操作规范,并达到上岗所要求的熟练程度(一般以取得职业资格证书为准);树立基本的职业意识,形成与职业或岗位相对应的较完备、合理的专业知识结构等。其衡量尺度一般遵从国家制定的相关职业标准。具备这一层次的素质,可保证高技能型人才在既定的工作岗位上胜任工作,也使毕业生在社会为其提供相应岗位时能顺利就业。
第二是职场应变能力。职场应变能力就是指高技能型人才灵活、适时应对职场要求变化的能力。它包括:及时把握特定职业在职场中的发展趋势和最新动态的能力;自主学习新的职业技能的能力;掌握最先进的相关职业理念和操作方法的能力;扩大知识面,形成更全面的具有延伸性知识结构的能力。具备这一层次的素质可使这类人才不仅成功就业,而且在必要时能顺利转岗或再就业,甚至赢得更新更好的职位,实现在职场上的进退自如。
第三是专业创新能力,高技能型人才同样需要具备创新能力,其内涵主要包括:不断发现现存事物的缺陷,不断找出新问题的能力;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工作的需要提出创造性的设想的能力,并能够具体实践、操作和开发;进一步扩大知识面,以适应其创新的各种要求的能力。具备这一层次的素质,可使高技能型人才在职业生涯中工作能力得到更大提升,并把握创业的机会,实现由单纯谋职到自身事业获得发展的重大转折。
习近平同志指出:“我们要立足国情,根据条件变化,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调整经济结构,加快全面深化改革步伐,……。”当前,“调结构、转方式”,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定不移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同时发展必须是遵循经济规律的科学发展,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国民经济中的突出问题和深层次矛盾,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从根本上讲,就是要把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料消耗、依赖于廉价劳动力,以环境和资源消耗为代价,转变到提高劳动力的素质,提高科学技术进步的水平,提高我们的管理水平上来。
(一)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的重要途径——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
目前我国正处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历史上比较快速的阶段,由此带来的变化主要有:
其次,随着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不断加快,各种新兴产业,如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新能源、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产业不断出现;随着以改善民主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不断推进,与教育、医疗卫生、劳动就业、社会保障、科技、文化、体育、社区建设、旅游、人口与计划生育等相关的新兴的社会事业不断涌现,新兴产业、新兴的社会事业对人才结构、规模和素养提出了新要求。
产业结构的变化必然影响职业结构。产业结构的变化对职业结构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整个社会的从业人员当中,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三个产业的就业人口分布发生了重大变化,随着服务经济的发展、第三产业的发展,从业人员当中第三产业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我国第三产业在就业中已经发挥了主渠道的作用。第三产业是服务业,现代服务业包括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它们对从业人员的知识能力要求、技能要求与工业化社会相比有了很大提升。
伴随着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各种新兴产业、新兴社会事业不断出现,产生了大量的新的工种、产生了大量的高技能人才需求岗位。与此相关的主要职业和关键岗位是我们严重缺乏的;而对这些新的技能岗位的管理,也是缺乏的。因此,当前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对技能型人才、特别是对高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不断增长,对简单劳动力和具有低生产技能的工人、工业者的需求相应减少。目前,中国就业难的问题主要是结构性的就业困难,即求职者的能力、素质,与经济社会的发展、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等创造出的岗位不适应。
总之,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离不开大批高技能人才的支撑。培养一大批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的技能型人才和高端技能型人才,优化国家人才队伍结构,是充分发挥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实现劳动者充分就业,从根本上缓解“用工荒”与“就业难”的根本出路,也是我国当前迎接人口红利消失的挑战,告别“人口红利”时代,走向“人才红利”时代,实现从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的转变、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转变的必然选择。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转方式、调结构、促发展,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强烈。适应未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技能型人才必须具备以下基本的能力素质:
随着经济发展方式和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产品、工艺、流程也在不断转型升级,各种各样的劳动、技术、产品都在随之发生变化,这个变化的最大特点,就是和现代信息技术的结合。所有智能型产品都要和现在的信息技术、和电脑、和网络联系。凡是想在未来社会生活当中有发展,在未来社会进程中有竞争力,必须和现代信息技术相联系。所有不能和现代信息技术相联系的产品终将退出历史舞台,这就决定了我们的劳动技术人员都必须掌握现代信息技术。20年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了“功能性文盲”的概念。功能性文盲,指的是受过一定传统教育,会基本的读、写、算,却不能识别现代信息符号及图表,无法利用现代化生活设施的来处理某些日常生活、工作事务的人。不能使用电脑,不能利用网络,不能使用现代信息技术,这就和现代社会生活相隔离。因此,适应经济发展方式和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需要的高技能人才,必须掌握现代信息技术。
高端技能人才的很重要的素养不是掌握一门技术,而是了解一门技术和技能的发展。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更新速度不断加快,所有的技能、所有的技术、所有的知识、所有的管理方法、所有的制度都是在不断变化发展的,尤其是电脑技术、工程技术、文化艺术、传播技术等,发展变化的速度非常快。因此,适应经济发展方式和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需要的高技能人才,要能够与时俱进,及时认识、掌握技术的变化,要具备不断接受现代最新的技术熏陶,跟最新技术结合的能力。
现代社会新兴产业、新兴行业的诞生,有一个新变化,就是技术性和人性的高度统一,这又是对高技能人才素质的新要求,或者说这是高技术人才的必要条件之一。高端技能人才除了要有一技之长,还需要有深厚的文化基础。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如何避免发达国家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所遭遇的人与环境以及人与社会之间的不和谐,已经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必须面对和亟须解决的问题,也是适应、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高端技能人才应该肩负起的历史责任。只有具备了一定的政治理论修养、伦理道德修养、文明礼仪修养、历史和哲学修养、文学艺术修养等,才能做到对人类文明、对社会进步、对人的发展有必要的理解能力,才能够正确地处理自身与环境、自身与社会、自身与文化等方面的关系。而这又需要有相当深厚的基础文化知识。这不仅是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同时也是个人不断提升自我、完善自我、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和前提。
(三)顺势应变的能力,不断学习的意识和学习能力
现代社会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中,主要表现在技术手段,生产模式的变动性和劳动者的职业流动性,高端技能人才应具备顺势应变的能力。除具备一定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就业创业能力以及综合职业素养外,还应具备自我发展的能力,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
现代社会知识不断发展,也是终身学习的社会,任何人都不可能不需要学习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有一些专家做了大致分析和统计,统计结果表明,人一生所获得的知识、技能,其中80%左右是在离开学校教育以后,是在他的生活、生产中掌握,一定意义上有说明了走上社会以后学习的重要性。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学校是基础,高技能人才的继续成长则一定是在职岗位上,在职岗位上继续学习非常重要。高技能人才还必须具有不断学习的意识和学习能力。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对技能型人才、特别是对高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不断增长,技能型人才和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主体是职业教育,因此,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水准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一大批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的具有文化基础的高端技能人才,是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加快我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的转变的必由之路。
[1]鲁昕 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水准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服务国家发展方式转变和现代产业体系建设, 2011年12月15日在《第二期高职院校领导干部专题研修班》的讲话,中国高职高专教育网.
[2]鲁昕 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 系统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在高等职业教育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战略研讨班的讲话, 中国高职高专教育网.
[3]袁振国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与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研究,管理观察,2012年第1期.
[5]陈瑾 周波 更重要的是培养高端技术型人才,成都日报,2011-09-23.
[7]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 国发〔2014〕19号
[8]崔广才.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J].中国农业教育,2006,(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