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全国高职高专院校书记论坛,今天是:  
首页 论坛简介 通知公告 新闻动态 媒体聚焦 书记视点 论坛资料 联系我们
论坛资料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论坛资料 >> 正文 >>
孝道是做人的底线 ——传统民族文化育人的基本教育
2014-10-27 20:07:13   来源于:

孝道是做人的底线

——传统民族文化育人的基本教育

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 教授 张文斌

【摘 要】基于“孝道”理念为核心,从“人”及“人心”谈起;引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道”及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使“孝道”升华为做人的准则和良心的底线;启迪现代人勿忘“孝道”和如何尽孝。

【关键词】人;人心;良心;孝道;如何尽孝;感悟人生

作者简介:张文斌,男,1956年11月出生于陕西扶风,汉族;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研究生,教授;陕西省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副会长,陕西省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全国首批国防教育专家库成员。研究方向高教管理与人才培养。邮编:710300。

一、从人及人心谈起

1.人从哪里来?

传说:世界上所有动物出生后环境是一样的,都要沿着一条线在爬行中做出自己的选择。若做低级动物需要爬行的路径短,无风险,能轻而易举选择名称属“犬”的动物,不是人;若做高级动物需要冒着很大的风险,甚至不能生存爬行很长的路,经过艰难地选择,才做了人。

2.何之谓人?

从“人”字结构看,一撇一捺仅仅两划,相互支撑起来就是人,如此简单。然而,这一捺很有分寸,捺重了成“入”,捺过了头就不是“人”。从内涵讲,人是一种有思想灵魂、会使用语言、具有复杂的社会组织与发展科技的高级动物。古人认为:人是有历史典籍并能把它当作镜子自省的生灵,而那些没有历史典籍的群族,也可能有语言、会使用工具,但只能算作野蛮的动物,不是人。

3.人还是动物?

人与低级动物的根本区别就是有思维,而彼无。人的思维、自省、修身靠什么?靠心、靠人的道德良心!也就是说做一个人,必须有仁爱之心、忠义之心、礼和之心、睿智之心、诚信之心、孝道之心。

4.人心岂敢倒了?

2014年春晚上有句惊世之语:“人倒了可以扶起来,人心要是倒了就扶不起来了。”这虽是一句小品台词,但它的内涵引起了人们深深地思考,同时也以道德良心的基准拷问着现实生活中的每一个人。

小品《扶不扶》讲的是“老人倒在地上了,到底该不该扶”的热点话题,结论不言而喻。假设真的有一天,人们“良知”“善义”行为都看不见了,那么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还剩下什么?如果那一天我们老了,遇到了不测,人们都投以冷漠的神态,不愿伸出善意之手,等待我们的将会是什么?

所以,一个民族精神不能倒,中华儿女的善良之心不能倒,无论是谁“人倒了都要扶起来”。因为,我们扶起来的不仅仅是某一个人,而是整个民族的善举良心!

二、中华民族以孝道而立

1.“孝”文化源远流长。

2000多年前,孔子曰“仁者爱人”“夫孝,德之本也”[i]“人之行莫大于孝”。他还说:“孝,天之经,地之义,人之行也。”[ii]“孝”文化是儒家学说中特有的一种伦理型做人的文化,随着代代承传和发展,“孝道”已成为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道德之一。

中华民族历来把“孝悌”看得十分重要,孝道已深入人心,根深蒂固。所谓“千万经典,孝义为先”;[iii]“老吾老以及人之老”;[iv]“妻贤夫祸少,子孝父心宽”;[v]“父慈子孝,家庭美好”;“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vi]等等,皆宣扬的是孝义、民族的传统。

中国历史上优秀孝子贤孙很多,如“24孝史”“董永卖身葬父”“香九龄温蓆孝亲”和“花木兰代父从军”等,都是家喻户晓、孝感动天的孝道故事。

2.物欲横流冲淡了“孝”。

在物欲横流的当今,一些人沦为金钱的奴隶,自私自利,认钱不认人。家庭观念淡薄,社会意识缺失,以至于对含辛茹苦养育自己的父母,也缺乏起码的责任感、孝道意识和感恩之心。

有的借故工作忙,从来不想、也不问候年老父母身体生活如何,无“孝道”意识,是只顾自己的白眼狼;

有的视父母为累赘,兄弟姐妹间互相推诿,不愿与老人居住,不肯赡养,是没心没肺的不孝逆子;

有的只看重父母的物业,争抢物权,不管老人生存,甚至流浪街头、冻死饿死,是狼心狗肺的禽兽;

……

3.反哺感恩人之天性。

“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vii]是自然界的范例,更何况人能不如低级动物乎?

《三字经》教诲:“人之初,性本善”。《孝经》明确:“百善孝为先”。“孝”的本质就是“反哺”“感恩”之具体表现。“父母恩重如山”“养子方知父母恩”。为人子女必须意识到承担家庭的责任,这种责任就是尽“孝道”。

人人都为父母生,人人都有老之时。人老了失去生存能力,子女们从精神上、生活上多多关爱和体贴,是尽天之经、地之义的孝道,绝不能因儿女不孝让父母留下终生的遗憾。

4.法规明文孝道的责任。

《宪法》规定:“禁止虐待老人、妇女和儿童”;

《婚姻法》规定:“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时,无劳动能力的或生活困难的父母,有要求子女付给赡养费的权利”;

《刑法》规定:“对于年老、年幼、患病或者其他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人,负有抚养义务而拒绝抚养,情节恶劣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管制”;

《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规定:“家庭成员应当关心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不得忽视、冷落老年人。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家庭成员,应当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年人。”

履行法律是为人儿女的责任、义务,尽孝更是儿女义善的机会、幸福的享受。

5.社会呼唤“孝道”不能丢。

上海市原政协副主席石祝三等15位老同志致信党中央和国务院,殷切希望我们的社会大力提倡和弘扬中华民族的“孝道”精神[viii]

他们认为,中华民族的“孝道”被世界赞誉,它凝聚了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动力,是5000年民族文化传承的骄傲。自从社会提倡独生子女开始,多个长辈围着小“皇帝”转,孩子自觉不自觉成了家庭的中心。他们成人了,摆在社会面前的严酷现实是,屡见不鲜的“逆子”事故让人触目惊心。

究其原因是因孝道教育的缺位,致使人性良知的泯灭。如果再不大讲特讲“孝道”,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将有可能从我们这一代人手里丢失。

三、孝道是做人的准则

1.“孝”的基本含义。

东汉时,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讲,“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他认为“孝”字是由“老”字省去右下角的形体,增添“子”字组合而成的一个会意字。这“孝”字本身,表述的就是老人与子女相互依靠、不可分离的关系。

从结构上看,“老”在上,“子”在下,人老了,必须依靠子女的臂膀才能站立起来;或者说人老了只有依靠子女背负着、搀扶着才能生存。

从内涵上看,尽“孝”就是“善事父母”,人老了总有不方便的地方(从老省),为人子女(从子),就必须承担起养老的责任(子承老也),做善事父母者。

不难悟出,古人造字的本意,使“孝”字的形义与“善事父母”的会意完全吻合。尽孝就是子女对父母的一种善行,是晚辈在处理与长辈关系时应具有的道德品质和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

2.“道”是宇宙本真。

“道”字上边是“首”,下边坐了个“走”字车,会意“从头开始行走”。但是,去哪儿、怎么走?必须寻其“道”,沿“道”行。

“道”,基本词义是路,方向,途径;法则、规律。按《易经》“一阴一阳谓之道”意思,道是宇宙万物变化的起点,是宇宙的本源。

老子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ix],万物化生都是出于它的运动和变化,包括人生哲学和修养方法的原理,也包括做人、做事以及人类社会运行的规律。

3.“孝道”做人的准则。

曾子说:“民之本教曰孝……夫仁者,仁此者也;义者,义此者也;忠者,忠此者也;信者,信此者也;礼者,礼此者也;行者,行此者也,强者,强此者也”[x]。即讲求仁爱的人,只有通过孝道才能体现仁爱;讲求仁义的人,只有通过孝道才能掌握适宜的程度;讲求忠的人,只有通过孝道才能真正合乎忠的要求;讲求信的人,只有通过孝道才能合乎真正的信实;讲求礼的人,只有通过孝道才能对礼有真正的体会;讲求强大的人,只有通过孝道才能真正表现出坚强。因此孝道是为人处事的准则。

①没有孝心就不会有爱心。曾子的《孝经》言[xi]:评论人一定先根据他对亲人的态度,然后再推及到他对一般人的态度。热爱自己亲人的人,一般不会厌恶别人,尊敬自己亲人的人,一般不会怠慢别人,孝心和爱心是一致的,孝心也是最基本的爱心。对父母没有孝心的人,不可能对他人有爱心。当今独生子女时代,父母极度付出养大的“皇帝”,扪心自问为父母做过什么?是否经常问候、写信、打电话?某些大学生给父母常发的短信仅两个字,爸(妈):“钱”!不得不引起社会的深思?

②没有孝心就不会有责任心。孝心是一种责任心,尽孝是做人的基本责任。那些为人不孝的“逆子”,能有社会责任吗?成功企业以“孝道”为用人基本条件、选拔任用干部考察个人“孝道”表现,实质是在考察社会责任心。试想一个缺乏“孝心”的管理者,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吗?陈毅元帅是我党的好干部,也是“孝子”的楷模。1962年回家探望重病的母亲,亲手为母亲洗尿布,见母亲面有难色时他深情地说:“娘,我小的时候,您不知为我洗过多少次尿布、尿裤。今天,就是洗上10条、20条,也报答不了您的养育之恩啊!”[xii]

③孝心是检验人格的标准。孔子曰:“孝,德之本也”。父母是我们的生命之源,是人生的启蒙老师,是天下最疼爱儿女的人。没有父母的养育,谁都难以成人。乌鸦知反哺、羊羔知跪乳,不孝何为人?不尽孝道,又有何德可言?无德岂能成合格之人。因此,“孝心”是“考试”,是测验人格的标准。

④孝心是社会赋予的责任。礼记·大学》中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中国成功人士追求的目标。我国有近5亿个家庭,它是社会的细胞,家庭好社会才能好,社会好才能天下平。试想,一个不注重个人修养,没有“孝心”的人,对父母不孝,家庭关系都处理不好,还能“治国”“平天下”吗?所以,一个没有“孝心”的社会,是不可能和谐的社会,一个没有“孝心”的儿女,不可能成为对社会有益的人。所以说,孝心是为建立和谐家庭、和谐社会及“治国、平天下”社会赋予每个人的责任。

⑤尽孝就是养生、养心、养性、养行。现代人们很注重身心健康,其实尽“孝道”是最好的养生、养心、养性、养行。2012年北大原校长周其凤跪拜老母九十岁生日;2005年春晚冯巩、朱军的小品《谈笑人生》;2011年贾平凹在《陕西老年报》发表的“行孝应当早”短文;自己的亲身经历等等,使我深深的感悟到,无论是谁有成就,一是归功于父母如何做人做事的成功教育;二是离不开在尽“孝道”中感悟到如何做人、养生、养心、养性、养行的真谛。

四、如何尽孝道

1.有孝道的意识。

坦丁曾说:“世上只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便是父母的呼唤。”如果说杰出人物推动了世界,那是因为他们的父母推动了他们。深深的父母之爱,是儿女永恒的信心和力量。不论年龄多大、职位多高,只有在父母的膝下,才会感觉到自己是个孩子、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为养育我们父母受尽了千辛万苦,父情比山高,母恩比海深。做一个尽孝的人,必须“常怀感恩之心、常思尽孝之道、常做尽孝之事”。一个人感恩父母的行为唯有一个字能概括,那就是“孝”。

2.孝顺不可等待。

一位哲人说:“你们回去把老人当成自己的孩子对待吧,他们多么需要呵护。”当父母年老多病之日,天天期盼儿女之时,有人总说:“现代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山大,抽不出时间。”可你想了没有,人生短短几十载,能和生养、疼爱自己的父母一起度过的时光又有多少?无论官做得再大、钱挣得再多,失去了陪伴父母的机会,见到的是父母的灵柩,那种“子欲养而亲不在”的悲痛、迷茫、懊悔,只能是欲哭无泪,后悔终身。所以说“孝”是稍纵即逝的眷恋、是无法重现的快乐、是一失千古的往事、是享受幸福的机遇、是万古长存的美德。

3.尽孝从小事做起。

人心是杆秤,“孝顺”是定盘星。任何人眼下的善待老人,其实就是善待自己的未来。常带着爱人子女回家;节假日尽量与父母共度;亲手给父母做饭;定期给父母打电话;陪父母看老电影;支持单身父母再婚;教父母学会上网;常为父母拍拍照;支持父母的业余爱好;带父母去旅行或故地重游;和父母一起锻炼身体; 对父母的爱要说出口; 打开父母的心结;常跟父母做交心的沟通;仔细聆听父母的往事;适当参与父母的活动;陪父母拜访他们的老朋友;带父母参观自己工作的地方;父母的零花钱不能少;为父母购买合适的保险;为父母举办生日宴会;定期带父母做体检。还有主动给爸妈倒杯水、捶捶背、洗洗头、洗洗脚、洗衣服、剪指甲、父母亲节日买朵花等等。其实父母是最容易得到满足的,正如歌里唱的那样:“常回家看看,老人不图儿女为家做多大贡献,哪怕只帮爸妈刷刷筷子洗洗碗”,足以让老人家得到安慰。

4.做一个至孝。

孔子曰:“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xiii]就是说一个人行孝尽孝一是要孝顺父母;二是要热爱国家;三是要奉献社会。

①小孝——养父母之身。父母年龄大了,不离不弃,物质上尽力满足生活需求,尽到了衣食住行等赡养责任,这是最基本的孝,是小孝。

②中孝——养父母之心。孔子说:“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xiv]就是说父母老了,只重物的供养,不敬不顺,那和养狗养马有和区别?在物质尽力满足时,常回家看看,重视对父母精神陪伴和心灵的赡养,尽到了关爱父母的孝,就是中孝。

③大孝——养父母之志。曾子认为:“事君不忠,非孝也,莅官不敬,非孝也!”[xv]拿现在话讲,忠于国家,热爱人民是孝的重要组成部分。父母希望子女努力奋斗,成为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实现父母的期盼。正如《孝经》所云:“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即由儿女做出的成就,让社会肯定父母对子女教育培养的结果,尽到了养父母之志的孝,这才是大孝。

④至孝——养父母之慧。孔子说:“人老时戒之在得。”[xvi]人老了最容易患得患失,常常处于苦闷不乐的情绪中。子女要适时开导,告诉父母钱够花就好;家产万贯也是一日三餐;房子再大躺下去就是一张床;高兴是一天,不高兴还是一天。尽力让父母学会舍与得,领悟圣人的智慧,高高兴兴、快快乐乐、自由自在安度晚年。子女尽到了这种圆满的孝,就是至孝。

家家有老人,人人都会老。今天你是父母的儿女,明天你就是儿女的父母。敬老孝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做人的良心底线。为人子女,我们一定要尽到自己的孝道,使父母和天下的老人在精神上尽量愉悦开心;在经济上生活无忧;在志向上实现希望,在度晚年中幸福圆满!

参考文献


[i]《孝经》开宗明义章第一;

[ii]《孝经》三才章第七;

[iii]《健康心灵》 古训《增广贤文》 第18期,2009年06月;

[iv]出自:《孟子·梁惠王上》;

[v]出自:《名贤集》《昔时贤文》《增广昔时贤文》;

[vi]出自清·朱用纯《朱柏庐治家格言》;

[vii]出自(明)《增广贤文》;

[viii]2006年12月30日《弘扬中华民族的孝道精神》

[ix]出自老子的《道德经》第四十二章;

[x]出自《大戴礼记。曾子大孝》;

[xi]《孝经》天子章第二;

[xi]百度文库《以孝道为本·与感恩同行》;

[xii]同ⅰ;

[xiii]出自《论语·为政》;

[xiv]出自《曾子大孝》;

[xv]出自《论语·季氏篇》。

新闻动态 更多>>
通知公告 更多>>
书记视点 更多>>

指导单位: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 全国高专高专党委书记论坛主任委员会
承办单位:杨凌职业技术学院
联系电话:02987083908 投稿邮箱:gzsjlt@163.com 技术支持:杨凌贝塔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