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是高职高专院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可靠保障。高职高专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是一个开放、复杂的系统,本文运用系统论的协同理论分析高职高专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系统,提出了在协同创新的基础上整合相关要素和资源的思路,有利于进一步提高高职高专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和科学性。
作者简介:莫俊峰,出生于1976年,男,汉族,籍贯安徽,工作单位: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副教授,法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单位地址:北京市通州区北关大街88号,邮政编码101101。
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加强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是高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现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的可靠保障。高职高专院校是我国高校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为国家培养数以亿计在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要使命。高职高专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是一个开放、复杂的系统,具有很强的协同性和实践性。本文以系统论的协同理论为视角,对高职高专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系统各要素及其相互关系进行分析,探讨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协同创新实践及其应注意的问题。
协同论又称“协同学”,是德国著名物理学家哈肯(Haken)于20世纪70年代在其著作《系统论》中提出的一种新型理论,旨在研究不同事物的共同特征及其协同机理,是系统科学理论的重要分支。哈肯认为,协同是复杂系统本身所固有的自组织能力,是形成系统有序结构的内部作用力,并统一解决了系统从无序转变为有序的过程。[1]协同效应是指在复杂的大系统中,各子系统的协同行为产生的超越各要素自身的单独作用,从而形成整个系统的统一作用与联合作用,产生外部正效应。所谓协同创新是指多方主体通过知识、资源、行动、绩效等方面的整合,以及在互惠知识分享,资源优化配置,行动最优同步,系统的匹配度方面的互动,实现创新要素的系统优化和合作创新的过程。[2]协同创新的主要特征有两点:一是整合性,即创新的生态系统是各种要素的有机整合,而不是简单相加,其存在方式、目标、功能都表现出统一的整体性;二是动态性,创新的生态系统是不断动态变化的。很显然,协同创新是一个“沟通——协调——合作——协同”的过程。
协同创新思想可以在马克思主义的分工与协作理论中找到理论溯源。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批判》中指出,“一个民族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最明显地表现于该民族分工的发展程度。任何新的生产力,只要它不是迄今已知的生产力单纯的量的扩大(例如开垦土地),都可以引起分工的进一步发展。”[3]与此同时,“劳动生产力是由多种情况决定的,其中包括:工人的平均熟练程度、科学的发展水平和它在工艺上应用的程度,生产过程的社会结合,生产资料的规模和效能以及自然条件”。[4]这里的“生产过程的社会结合”就包含有社会分工与协作、协同创新的思想,马克思将其与科学技术相提并论,作为决定劳动生产力水平高低的重要因素。马克思系统阐述了分工与协作能够提高社会经济效应,从而能够创造新的生产力的原理。“协作引起的生产力的变化,不仅是通过协作提高了个人生产力,而且是创造了一种生产力,这种生产力本身必然是集体力。”[5]“劳动工具的专门化,局部工人的形成以及局部工人在总机构中的分组和结合,造成了社会生产过程的质的划分和量的比例,从而创立了社会劳动的一定组织,这样就同时发展了新的社会劳动力。”[6]在《资本论》的《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中,马克思比较集中地论述了社会分工与协作创造新生产力的原理。他指出,人类的社会分工与协作不仅推动了劳动生产力的发展,而且推动企业组织形式的发展。[7]深刻领会马克思关于分工与协作的理论,有助于我们进一步认识在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中协同创新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结合协同创新思想,高职高专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协同创新是指高职高专院校紧紧围绕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不断打破现有的各种要素(资源)壁垒,创新各种要素(资源)的组合方式和作用途径,以达到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系统整体创新和实现最优效果的过程。
当前,协同创新正成为国家提高科技竞争力和综合经济实力的重要途径。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协同创新是高职高专院校适应新形势新要求,运用新知识新理论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探索。结合当前实际,笔者认为高职高专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协同创新主要做好以下两方面的工作:一方面,要协调好内部各子系统(例如党务、教学、学工、后勤等)之间的相互关系;另一方面,协同一切影响系统发展的外部因素(例如企业与行业、政府与社区、家庭与社会等),以谋求系统发挥最大程度效用。
当前,围绕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目标,高职高专校内系统的协同创新主要在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工作环境以及工作内容三个子系统间展开。
高职高专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队伍是指日常工作中从事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有关的专兼职人员,主要有党务工作者、党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教师、学生处、团委、就业指导中心、心理咨询中心以及各系院(部)二级单位的学生工作人员、辅导员老师和班主任。当前,高职高专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队伍总体来说还是处于条块分割的状态,相互间的沟通、协作较少。由于对各自业务工作规律、上级政策的把握程度不同,往往出现对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的轻重缓急理解不同,有时甚至还会出现相互矛盾、互相抵触的情形。做好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协同,就是要求大家加强沟通和协调,围绕具体的工作目标和任务,整合力量和资源,一致行动,形成协同创新的工作格局。
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环境是指在高职高专院校日常工作中形成的从事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的相关环境,包括硬件环境和软件环境。硬件环境方面具体有从事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的校园文化基础设施(图书馆、自习室、心理咨询室、社团活动室等)、信息化教育教学环境(电脑、网络、校园广播电视等)、主题教育活动场所(学生活动中心、实习实践基地、创业产业园等)以及其他必要的硬件设施。软件环境方面具体可包括学校党政领导班子的重视程度、学校校园文化氛围、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制度以及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方面的经验积累等等。做好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环境协同就是要围绕学校的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目标,在整合校园环境软、硬两个方面的育人资源,做好顶层设计,既要展现整体环境的协调统一,又要体现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的精细化水平,以实现全方位环境育人的效果。
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内容是指高职高专院校围绕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目标和任务开展的党员发展、党员和党组织作用发挥、党校培训、党团活动、“三观”教育、心理辅导以及主题教育实践等。目前,高职高专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内容上有很多交叉重叠之处,缺乏统筹和协调,没有形成合力。做好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内容的协同,就是要认真审视当前开展的各类活动,加强沟通和研讨,规范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内容,既要考虑内容的独立性和创新性,又要考虑内容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整合资源,优化结构,减少简单重复,多创品牌特色,增强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围绕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目标的实现,高职高专院校需要加强与学校密切联系的企业与行业、政府与社区、家庭与社会等校外系统的协同。
“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是高职高专院校不同于普通高校的普遍特征。高职高专以培养在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目标,这决定了高职高专院校与企业、行业的“天然”联系,注重产、学、研、用协作是高等职业教育的应有之义。就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而言,企业与行业对于职业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社会责任,是育人“双主体”之一;企业与行业的管理经验是高职高专院校在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中要学习和创新发展的重要内容;企业与行业的选人、用人理念和标准是高职高专院校在人才培养和学生就业过程中必须考虑的问题;企业与行业文化是高职高专院校进行职业素养教育、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素材。加强与企业与行业要素的协同,就是在“校企合作、产学融合”过程中,充分认识到协同的重要性,充分利用各自拥有的资源,在校企之间实现知识、技能、信息的流动,共建平台,优势互补,共享协同创新的成果。
高职高专院校“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目标突出了学校人才培养与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的联系。在发展过程中,高职高专院校必须与服务区域的政府、社区建立紧密的联系,在人才培养、社会服务、产学融合等方面加强与政府、社区的协同与合作。就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而言,高职高专院校要一切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以解决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为导向,积极主动政府、社区党团组织和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立联系,搭建协同平台,谋求区校之间的协同创新发展。
加强与家庭与社会的关系是学校实现全面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加强与家庭与社会因素的协同对于高职高专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具有特殊的意义。与西方发达国家职业教育提前分流不同,目前我国高职高专绝大多数学生是经过高考筛选不能进入本科院校而来的,他们“被动”接受职业教育,在教育过程中很多人出现各种学习、生活、心理方面的问题。为了确保每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必须加强与学生家长的联系与合作。与此同时,实行“3+2”中五年制高职还招收了大量中职生,因其尚未成年,必须与其监护人和家庭保持联系与合作。此外,目前全社会都十分关注职业教育的发展,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了很多诸如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社会教育资源,高职高专院校要加强与家庭与社会因素的协同,积极联络,整合资源,共同维护学生的成长发展权益,实现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协同创新。
三、高职高专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协同创新的实践与思考
目前,高职高专院校关于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协同创新总体上还处于探索阶段。以解决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实际问题为导向,在学生党建、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社会实践、职业素养教育、就业与创业指导等方面都进行了一些协同创新的实践探索。例如,有些院校将学生党建作为一个子系统,围绕学生党建工作目标,加强校内外各种资源和要素的整合,取得良好的协同创新效果。具体做法是:针对高职高专学制短,学生在校时间少特点,围绕学生党员发展和党支部先锋模范作用发挥,由党委组织部门牵头,在校内整合了党组织、党校、学工部、团委、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的力量,从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培养、党校培训、团组织推优发展和学生党员教育与管理等环节进行梳理,合理规划,校内各相关部门分工协作,共同行动,规范学生党员发展的问题;在校外,由学校牵头整合学生顶岗实习企业、社区、实习带队导师、学生自组织、网络等力量,以党组织“结对共建”、“党员进社区”、校企联合临时党支部、网上党支部等协同方式,解决了学生党员校外实习期间的教育与管理问题,实现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协同创新。又如,将大学生社会实践作为一个子系统,把思想政治理论教研部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学生寒暑假社会实践、学生下企业顶岗实习、学工部贫困学生勤工俭学、党委宣传部师生社会实践的宣传报道等相关要素整合起来,充分考虑教师的主导性、学生的主体性和企业的实践性,加强校内外各要素和资源的整合,统一部署,协同合作,展现大学生社会实践在高职高专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二)高职高专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协同创新应注意的问题
根据协同创新理论分析和实践经验,做好高职高专院校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协同创新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建立战略协同:对协同创新的内涵和意义要有统一认识。高职高专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涉及部门、人员较多,协作方的数量较多。为了确保协同创新的效果,协作方要在价值观念及认知上对协同创新的内涵与特征有统一的认识。在具体过程中,协作各方要建立相应的共同愿景,这样才能在战略层面建立协同,实现协同创新的目的。
2.建立资源协同:破除壁垒,形成资源配置最优化。协同创新是协作各方以其资源共享或优势互补为前提的。在知识、资源、行动、绩效等方面的整合过程中,资源协同是协同创新的核心。高职高专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中协作各方目标是统一的,但具体任务和分工不同,所掌握的的资源和工作方式也不同。资源协同表面上是协作各方资源的得与失,实际上是在一个系统内的资源共享或优势互补的实现过程,从工作角度来说,破除了部门条块分割的壁垒,形成资源配置最优化。
3.建立组织协同:搭建平台,形成统一行动协调各方的机制。在协同创新的实现过程中,组织协同是关键一环。协作各方知识和资源的简单叠加不能产生协同创新,协作各方的简单重复劳动也不能产生协同创新。建立组织协同,需围绕一个协作各方共同面对的问题,从解决问题的需求入手,搭建各种协作平台,形成统一行动的规范和制度,创新工作运行模式和工作机制。
创新活动是一个通过知识与技术产生、发展和不断地转移进化,并借助不同生产要素组合来实现其价值的复杂过程。协同合作是协同创新必要的基础性条件。在协同创新的理论框架中,战略协同、资源协同与组织协同是三个带有标志性的协同形态。三者互为条件,相互制约又相互促进,是三位一体、辩证统一的关系,其中战略协同是协同创新发展的基础,资源协同是协同创新的核心,组织协同是协同创新工作的保证。
新世纪以来我国职业教育取得了长足发展,2014年我国共有职业院校1.36万所,其中高等职业院校1321所,在校生总人数打到2940万人。高职高专院校是我国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教育规模还是教育质量,都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就。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协同创新对于高职高专院校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具有重要意义。伴随着人们对高职高专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规律认识不断深入,高职高专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将会更具有针对性、实效性和创新性,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将会在更高层次上进行协同创新,有力支持高职高专的科学化发展。
[1]哈肯.协同学[M].徐锡申等译,北京:原子能出版社,1984年版,第260页.
[2]邵云飞等.高校协同创新平台的构建研究[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12年(第14卷)第4期,第79页.
[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8页.
[4]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53页.
[5]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362页.
[6]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403页.
[7]洪银兴等,《<资本论>的现代解析》,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54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