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全国高职高专院校书记论坛,今天是:  
首页 论坛简介 通知公告 新闻动态 媒体聚焦 书记视点 论坛资料 联系我们
论坛资料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论坛资料 >> 正文 >>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契入点研究——生涯辅导视角
2014-10-27 19:38:42   来源于: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契入点研究——生涯辅导视角

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刁翔正

摘要:今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生涯辅导教育,已经在各个方面相辅相成渐进融合。但融合的契入点上还存在不同程度的弱化。为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以及形成全面的择业观和就业观,借鉴西方国家价值观教育的经验,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要抓好传播途径、接受度、内化路径三个环节。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涯辅导

作者简介:刁翔正,1973年生,男,汉族,籍贯江苏镇江,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法学硕士,研究方向:职业指导、思政教育,联系地址:南京江宁区龙眠大道180号,211168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在生涯辅导中主导性欠缺

文化多元和价值多样作为社会转型期的典型特征,在当今的社会表现比较突出,冲击着大学生价值观的塑造和形成。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生涯规划,有相当数量的大学生以“更关注更突出自我”作为生涯规划的核心,忽视社会发展需要。因此,抓住大学生生涯辅导的契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施有效的引导显得尤为关键。

1.目标导向上,国内学者偏重依据西方的生涯辅导理论,而忽视我国的市场成熟度和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程度,也忽视东西部经济发展的差异,辅导学生强调个体价值的实现,依赖测量工具,欠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教育主线。

2.内容上,施教者重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方案的框架和细节,但忽视帮助学生建立科学有效的职业价值观。

3.过程上,职业生涯辅导更多由专业教师引领,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由思政教师实施,作为教育的两个体系,虽然有融合,但融合程度比较有限,尤其是缺乏全程化和全员化的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

二、西方社会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启迪

西方国家,在传播各自国家的核心价值观方面,都各具特色。这些国家,正是借助自身的核心价值理念,发挥着整合人心、维系国家、保障社会秩序的作用,而这种具有强大凝聚力的作用,又是在整个社会各方都予以认同的共同价值理念基础上得以形成。

为了使我国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真正起到凝聚价值共识的作用,很有必要借鉴西方成功的做法,提高我国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实效性。

(一)核心价值类思想性课程设置

西方国家通过课程的科学设置来达到预设的教育目标,实现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载道作用”和“渗透作用”,主要是通过两种形式:“显著课程”、“隐蔽课程”[1]。

“显著课程”就是指通常意义上的核心价值教育类的正规课程[2]。在美国,大学进行核心价值教育的主要渠道是德育课程,国内称之为通识课程,例如哈佛大学的道德理性类课程,就是“讨论有关选择和价值观方面的重要问题,因为其在人们生活中不断出现,目的在于探索理性的道德和政治抉择方法,共12门课程”[3]。法国的教育计划规定:“公民思想品德教育始终是学校一项‘不能回避’和‘义不容辞’的任务”,在学校开设了“共和国公民的伦理与道德课程”,其目标“在于使每个人获得自由和负有责任,在于培养集体观念,使每个公民成为有教养的人”[4]。

“隐蔽课程”,是指综合教学内容,并以不同教学主题为题材,间接的、全面的,实施对各门课程的渗透性教育。例如加拿大多伦多大学,不主张进行明显倾向性的说教、灌输,主要从宏观上来指导教材的编写,强调指导按照双重原则:价值和科学。主张教材内容的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相统一;国家意识形态、相关价值渗透与自然知识、社会知识的传授相统一。但实施微观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和教育思想则是以尊重个人的身心特点和发展需求为原则来安排,坚持以价值“中立”的姿态,而赋予学生较大的思考空间,以实现学生在自主掌握知识的同时,符合社会要求的道德观念被潜移默化地形成。

(二)具有潜藏性的教育方式

所谓潜藏性教育,其实质就是指“在宏观主导下,教育者隐藏教育目的,借助社会实践,间接地使受教育者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影响的教育过程”[5]。从表达方式来看,世界各国的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虽然不同,但在实施核心价值教育时,都拒绝采用直接的方式,而是使用多种嵌入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载体,来传播其国家的核心价值。如美国把培育和宣扬“自由、民主、人权”等价值观念作为国家战略,法国以“自由、平等、博爱”作为国家核心价值观。

多样化的教育途径包括:其一,利用“大众文化”产品 (人文社会科学著作、影视、报刊等)进行渗透教育;其二,利用校园文化活动进行感性教育(学校和课堂的气氛、教师的形象、规章制度、舆论导向等);其三,通过种类众多的校外实践活动,来实现对核心价值理念的强化。

(三)指导大学生选择的自主性

美国教育家弗莱克斯纳在《美国的、英国的、德国的大学》一书中阐述了他的现代大学理想,“他认为不管社会如何变化,大学的主要任务不会有多大的变化,学者和科学家应主要关注四大目标:‘(1)知识和思想的保存,(2)知识和思想的解释,(3)探寻真理,(4)训练青年人成为将继起的工作者’”[6]。

在这一理想指引下,美国各大学可以根据不同的发展历史和各异的条件,自主选择核心课程,自主决定大学自身的教育理念,以及人才培养目标,如通识教育课,尽可能安排小班授课,选派一流的师资,尽量避免大班化和流程式教育。更具特色的是,核心价值理念教育,以众多领域和方面来体现,学生只要在这些类似课程中,每一阶段选修一定数量的课程即可,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提供了非常大的自由选择空间。

三、把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契入点

蕴涵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本身是一种社会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其变迁过程包含三阶段:传播、接受和内化。加强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必然要抓好传播途径、接受度、内化路径三个环节。

(一)积极探索核心价值观传播途径

文化传播需要载体,借助大学生最关心的就业问题,发挥生涯规划的承前启后作用,以高校思想政治课、专业课、管理服务、教师、校园文化等为主要传播路径来实现。

1.发挥思想政治课主渠道作用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及其精神实质渗透到课程体系中,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引导大学生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择业观,在夯实思想理论基础的前提下,树立明确的职业理想,将个人志向与国家利益、社会需要有机结合起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正确对待理想和现实、个人与社会矛盾,同时确立自己的职业目标。

2.发挥专业课教学育人的功能

培养专业技能人才是专业教学的目标,同时,要加强专业课程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内容挖掘,努力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备课、研讨、教学、实训和答疑等个教学环节,让学习者感受到其中不懈努力的精神、兢兢业业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

3.发挥教育者模范作用

所有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的教师都要自觉学习和深入思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注重言传身教的模范作用的发挥。高校班主任、辅导员处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第一线,承担着组织者和协调者的职责,更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研究,领会内涵并带头实践,对广大学生实施常态化的教育指导,从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开展工作。学校应该加强对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的心理知识培训,让他们对大学生的心理状况有全面的了解,具备足够的职业生涯规划知识,从而更好地辅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设计。

4.把握校园文化建设的主旋律

社会环境具有较强的育人功效,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应根植于细致分析学生职业生涯设计的特点和要求的土壤上,结合不同学生群体的实际需要,把学校办学积淀下来的办学理念、学校精神、校风教风学风及传统文化等共同构成的校园文化,通过形式多样、丰富多彩、富有创新精神的校园活动在学生中加以传承。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融入校风、教风和学风的建设,充分利用重要节日、重大事件、校园电台、宣传栏、校园网等,倡导中华优良传统文化,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大学生的精神支柱。团委、学工处和院系应充分开展征文、演讲、知识竞赛等宣传形式,宣扬和传播先进文化,以塑造大学生的美好心灵,大力营造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氛围。

(二)准确把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度

教育对象对教育内容的认同度,决定着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

1.大学生自身把握认同度

生活态度、接受能力和发展需求,是大学生选择教育信息的标准。施教者忽视了解、掌握和研究不同阶段大学生的认知水平、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心理特征,无视他们的生活态度,超越他们的接受能力,不能满足他们发展的需求,而一味灌输、流程式授课,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然兴趣不高,也不会积极追求,这必然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成效。只有把握教育的普遍规律,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精神和创新精神,运用适当的方式方法予以展现,并主动引导大学生去理解、接受和信服,并努力践行,价值观教育才能收到成效。

2.培养大学生的主体能力

主体能力,是受教者在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时,能主动顺应对自己的思想道德实际发展的推动作用,从而使自身得以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能力。包括判断、选择和践履能力。以人为本是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基本原则和理念,在教育过程中,引导和发挥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重视大学生主体能力的展现 ,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落脚点。

3.防止和克服不良影响

首先,施教者要防止和克服急于求成的浮躁心态。避免短期内波浪式展开宣传攻势,用简单的开会、读文件、搞应急活动等形式,期盼能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在大学生心中扎下根。其次,施教者要克服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知识化。理论灌输不同于一种知识的传播和讲授,其后果将导致理论与丰富的现实生活相脱节,大学生将无法对核心价值观产生自觉追求。第三,施教者要防止和克服明显的政治说教倾向。多元化的时代浪潮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现实中对比鲜明的,恰恰是对物质利益的追求和对政治意识形态的漠视态度。施教者的简单说教,一般会避而不谈甚至排斥正当利益,仅限于空谈政治价值,将会造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游离于人的发展之外。如此说教,社会思潮的引领也会排斥主流意识形态。

(三)完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化路径

1.将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契入职业观念教育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精髓,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解放思想,就是要鼓励和引导大学生,敢于走出适合自己的职业发展道路,冲破传统观念束缚,兼顾国家和个人利益。实事求是,施教者不能拘泥于西方职业发展理论,应引导学生从就业形势出发,从自身所在的院校和专业出发,从生态环境出发,区别就业选择的多寡情况,在择业、就业和创业三种选择中作出有利于自身的选择。与时俱进,就是引导大学生,从事物都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角度出发,分析评估各行各业的职业前景,以不断修正自身的职业选择。

2.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契入职业理想教育

首先,社会理想是个人理想的参照。社会和历史环境的状况,决定个人的职业适应状态。行业与职业的兴衰更替,大背景是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变化,个人在确立自身的职业理想时,重点是择世所需。其次,个人理想要以社会现实为基础,十八大报告中指出了我党奋斗的 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所以大学生在确立个人理想时,要根据当前就业形势和实际个人条件,既有现实目标,又要有长远考虑。

3.将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契入职业精神教育

①以改革创新为核心,以爱国主义为最高标准。大学生从事任何职业,首当其冲要具备服务祖国的意识,为祖国奉献的精神;改革创新重在培养创新型人才,关键是创新思维的培养。

②培养敢闯敢干的斗志,以团结合作为共同准则 。职业生涯的过程,就是克服艰难险阻,挑战自我不断提升的过程,既要具备拼闯的信念和勇气,更要学习求同存异和合作协同,这是行业和职业都必须遵守的共同准则。

③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强调勤奋自强。生涯辅导可以帮助大学生建立相适应的发展目标和路径,只有艰苦风斗方能踏实做好本职工作,只有勤奋自强方能立足岗位安身立命。

4.将社会主义荣辱观契入职业价值观教育

确立衡量个体价值的最基本标准,应该是对个体国家、社会和人民的贡献度。应该帮助大学生改变过于关注个人发展,而忽视社会和用人单位需求的价值取向;同时也要改变片面强调用人单位是否符合自己职业规划的职业决策标准。在当代的中国,大学生要想尽快融入社会,得到价值认可和团队认可,必须具备为国家为民族无私奉献的责任担当和道义承诺精神,如此才能有广阔天地,并大有作为。

参考文献:

[1][2]胡立法,戴玉琴,唐春干.西方大学社会核心价值教育范式的特征论析[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1(11):9-14.

[3]朱晓刚.美国名校通识教育的价值导向[J].高等教育管理,2008(6):52-58.

[4]李义军.西方国家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几个特点[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5(7):70-72.

[5]胡恒钊.西方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特点及其借鉴意义[J].学术论坛,2010(5):71-74.

[6] Abraham Flexner.Universities:American,English,Ger-

man[M].New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68:6.

[7]陈成文.社会学[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78-79.

[8]方伟,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与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融合[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2(12):57-62.

新闻动态 更多>>
通知公告 更多>>
书记视点 更多>>

指导单位: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 全国高专高专党委书记论坛主任委员会
承办单位:杨凌职业技术学院
联系电话:02987083908 投稿邮箱:gzsjlt@163.com 技术支持:杨凌贝塔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