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融入高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的路径探析
北京财贸职业学院 吕晓梅
摘要:本文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学目标出发,探寻“中国梦”融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的实现路径:用“中国梦”共同理想强化理想信念教育,用中国精神贯穿爱国主义教育,用个人幸福梦与职业成才梦助力人生观教育,用实现“中国梦”的精神力量支撑道德观教育,用“中国梦”的内在要求和现实需要充实拓展法治观教育,从而增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的时代感、针对性和实效性。
关键词:“中国梦”;“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内容
作者简介:吕晓梅,女,汉族,北京财贸职业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部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单位地址:北京市通州区北关大街88号,邮编101101。
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提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2013年,他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的讲话中系统阐发了这个思想,在出访俄罗斯、非洲国家和出席亚洲博鳌论坛等讲话中又进一步作了论述。根据习近平总书记及其他中央领导同志的论述,概括起来,“中国梦”的主要内容包括三个方面:第一,“中国梦”的目标内容是什么?就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体来说体现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第二,“中国梦”的主体是谁?“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第三,“中国梦”如何实现?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主题的“中国梦”,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重要成果,用一种形象生动、易于普及和识记的方式,表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奋斗目标、根本目的和实现条件,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典范,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中国特色,具有强大的精神感召力和凝聚力。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承担着帮助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并指导实际行动的重要任务,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环节。“中国梦”与党的十八大精神一脉相承,把“中国梦”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既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契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简称“基础课”)作为一门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立志、树德和做人道理、提高思想道德和法律素养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引导大学生树立共同理想信念,不负历史责任、担起时代使命,凝心聚力实现伟大的“中国梦”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一、用“中国梦”共同理想强化理想信念教育
对大学生进行科学的理想信念教育,是“基础课”的重要使命。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没有理想信念,就会导致精神上“缺钙”。“中国梦”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也是大学生应该牢固树立的远大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党带领人民历经千辛万苦找到的实现中国梦的正确道路,也是大学生应该牢固确立的人生信念。当代中国社会的共同理想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这一共同理想与个人理想不是互不相关,更不是对立冲突,而是一个相互联系、有机统一的整体。“基础课”就是要帮助大学生树立实现“中国梦”的远大理想,坚定为“中国梦”奋斗的崇高信念,在为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的过程中实现个人理想。
厘清个人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关系是强化理想信念教育的重中之重。二者的关系可以从四个方面来理解:第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反映着每个社会成员的个人理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现代化国家的蓝图,对接着“更好的教育”、“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的群众期盼。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个人理想的实现提供意义和价值标准。在实现民族复兴的征程中,唯有将个人之梦寄托于国家之梦、民族之梦,梦想才有成真的可能。追求人生幸福、实现人生价值,必须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保持一致。第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实现过程为个人理想的实现提供必要的客观条件。个人理想的实现必须依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实现过程为个人理想的实现提供机会、舞台和资源。第四,个人理想的实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实现的重要前提和必备条件。个人梦想可能千差万别,但在实现国家梦想的征程上,有了每个人的共同“给力”,才有国家社会的不断前行,才能让更多人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国家理想和个人理想相互激荡,中国的发展才能迸发巨大活力。
二、用中国精神贯穿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强大精神动力。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爱国主义优良传统,弘扬中国精神,做一个忠诚的爱国者,是对当代大学生的基本要求,也是“基础课”的重要任务。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关键是弘扬中国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二者相辅相成、相融相生,统一于中华民族的精神品格之中。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贯穿于中华民族精神形成与发展的全过程,渗透于中华民族精神的所有领域,是把中华民族团结在一起的精神力量。近代以来,我国青年不懈追求的美好梦想,始终与振兴中华的历史进程紧密相联。在革命战争年代,广大青年满怀革命理想,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冲锋陷阵、抛洒热血。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广大青年响应党的号召,向困难进军,向荒原进军,保卫祖国,建设祖国,在新中国的广阔天地忘我劳动、艰苦创业。在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广大青年发出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时代强音,为祖国繁荣富强开拓奋进、锐意创新。
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孕育和形成了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它继承了中华民族革故鼎新的传统,体现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要求。青年是社会上最富活力、最具创造性的群体,理应走在创新创造前列。广大青年要有敢为人先的锐气,勇于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敢于上下求索、开拓进取,树立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超越前人的雄心壮志。要有逢山开路、遇河架桥的意志,为了创新创造而百折不挠、勇往直前。要有探索真知、求真务实的态度,在立足本职的创新创造中不断积累经验、取得成果。
大学生作为青年人的杰出代表,理应成为中国精神的传播者和弘扬者,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人民,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坚定跟着党走中国道路。
三、用“中国梦”的“人民性”内涵助力人生观教育
“基础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科学人生观教育的任务,包括人生幸福观、成才观的教育。“中国梦”不仅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之梦,也是“人民幸福”之梦,包含着每个中国人的幸福之梦、发展之梦。就大学生个体而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也是个人事业成功、价值实现的过程,是人生幸福梦与职业成才梦的统一。
人生目的是人生观的核心。实现每个人自由全面的发展是对人生目的这一人生根本问题的认识和回答,也正是人生幸福梦与职业成才梦的出发点和归宿。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内涵着“人民幸福”的要求,就是要实现每个人自由全面的发展,就是要实现人生幸福梦与职业成才梦。但人生幸福与职业成才不仅是在一定程度上追求物质利益,更重要的是将个人梦想融入到实现“中国梦”的征程中,找到人生的目的和归属,在精神层面指引个人的奋斗方向。
人生态度是人生观的重要内容。人生之路有坦途也有陡坡,有平川也有险滩,有直道也有弯路。大学生在追逐人生幸福梦和职业成才梦的过程中,在面临机遇、困难和挑战时,要历练宠辱不惊的心理素质,坚定百折不挠的进取意志,保持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变挫折为动力,用从挫折中吸取的教训启迪人生,使人生获得升华和超越。有了这样的人生态度,我们就能满怀信心,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为任何干扰所惑,勇于攻坚克难,敢于迎难而上,打开中国发展新局面,可望而可及的“中国梦”就一定能实现。
人生价值为人生目的和人生态度的选择提供根据。劳动以及通过劳动对社会和他人作出的贡献,是社会评价一个人人生价值的普遍标准。大学生要想实现自己的人生幸福梦与职业成才梦,让人生出彩,首先要靠自己的辛勤劳动。无数人生成功的事实表明,青年时代,选择吃苦也就选择了收获,选择奉献也就选择了高尚。青年时期多经历一点摔打、挫折、考验,有利于走好一生的路。大学生应该把学习作为首要任务,树立梦想从学习开始、事业靠本领成就的观念,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用勤劳的双手、一流的业绩和对国家、对社会、对人民的贡献成就属于自己的人生精彩。大学生只有进行了激情奋斗的青春,只有进行了顽强拼搏的青春,只有为人民作出了奉献的青春,才会留下充实、温暖、持久、无悔的青春回忆。
四、用实现“中国梦”的精神力量支撑道德观教育
大学时期是人生道德意识形成、发展和成熟的一个重要阶段,培养大学生的思想道德观念主要由“基础课”来承担。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做一个知荣辱、讲道德的人,是“中国梦”对青年的迫切要求,也是大学生自身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
精神的力量是无穷的,道德的力量也是无穷的。长期以来,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全社会不断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培育时代新风,弘扬真善美,传播正能量,激励中华儿女崇德向善、见贤思齐,鼓励全社会积善成德、明德惟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起强大的精神力量和有力的道德支撑[1]。
一个民族的文明素养很大程度上体现在青年一代的道德水准和精神风貌上。大学生作为青年一代的杰出代表,要把正确的道德认知、自觉的道德养成、积极的道德实践紧密结合起来,自觉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带头倡导良好社会风气。要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自觉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积极倡导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加强个人品德修养。要牢记“从善如登,从恶如崩”的道理,始终保持良好的道德品质、健康的生活情趣。要倡导社会文明新风,带头学雷锋,积极参加志愿服务,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热诚关爱他人,多做扶贫济困、扶弱助残的实事好事,以实际行动促进社会进步。要勇敢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
五、用“中国梦”的内在要求和现实需要充实拓展法治观教育
“中国梦”不仅是经济富强梦、政治民主梦、文化繁荣梦、社会和谐梦、生态文明梦,也是法治社会梦[2]。“基础课”承担着帮助大学生领会社会主义法律精神,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重要任务。
法治社会是每个人追求公平正义、自由和尊严之梦想的真正保障,是实现“中国梦”的内在要求。到2011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国家各项事业发展纳入到法制化轨道,为“中国梦”的实现奠定制度基础。宪法是立国之基、政治之本,也是“中国梦”的合法性基础。我国宪法确定了党的领导原则,规定“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中国梦”也是在坚持党的领导下人民意志、人民利益、人民愿望的集合体。 “中国梦”所体现的党的领导、依法治国、公平正义、执法为民等内在要求,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不谋而合。
法治社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中国梦”的现实需要。“中国梦”的实现离不开生产力的高度发达,离不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力发展,而市场经济本质上是法治经济,就是要倡导用法治思维和法律手段解决市场经济发展中的问题,通过立法、执法和司法以及法律服务使市场经济在法治的轨道上健康有序发展。让法治社会为“中国梦”的实现提供有利的社会条件,用法治为“中国梦”的实现保驾护航。
[1]深入开展学习宣传道德模范活动为实现中国梦凝聚有力道德支撑[N].法治日报,2013-9-27(1).
[2]熊若愚.中国梦的十个梦[N].学习时报,2013-4-8(3).
参考文献
[1]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年8月.
[2]用实干托起“中国梦”[N].人民日报,2012-11-30(1).
[3]复兴之路启示之一至之五[N].人民日报,2012-12-1(1)-2012-12-5(1).
[4]人民日报评论员.同心共筑中国梦(九篇)[N].人民日报,2013-03-19(1)-2013-03-29(1).
[5]任仲平.筑就民族复兴的“中国梦”[N].人民日报,2013-04-01(1).
[6]中央党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中国梦”:内涵•路径•保障[N].人民日报,2013-01-04(7).
[7]习近平: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05-04(1).
[8]深入开展学习宣传道德模范活动为实现中国梦凝聚有力道德支撑[N].法治日报,2013-9-27(1).
[9]熊若愚.中国梦的十个梦[N].学习时报,2013-4-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