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全国高职高专院校书记论坛,今天是:  
首页 论坛简介 通知公告 新闻动态 媒体聚焦 书记视点 论坛资料 联系我们
论坛资料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论坛资料 >> 正文 >>
新形势下加强高职院校学生流动党员管理教育的思考
2013-12-13 19:49:53   来源于:

新形势下加强高职院校学生流动党员管理教育的思考

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张国刚

摘要:高职院校学生流动党员数量多、分散性强、管理难度大,是带有普遍性的工作难题。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以“书记项目”为契机,注意区分类别,整合校地企多种资源,创新党组织设置模式,开展特色活动,形成了一些积极的做法。

关键词:大学生 流动党员 管理教育

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带来了学生党员的普遍流动。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党委结合高校抓基层党建创新“书记项目”,不断改进学生流动党员管理教育,进行了一些积极的探索和实践。

一、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学生流动党员的基本背景

1、高职院校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决定了学生党员流动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当前,以技能训练为核心,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已成为职业技术教育人才培养的基本模式。①在这种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下,所有学生在校期间均需参与校外顶岗实习实训,时间一般长达一年,部分学生因工作需要,时间可能更长。学生党员流动由个别行为逐步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同时,由于交通行业企业的工作性质,学生流动党员呈现数量多、分散性强、流动频率高等特点,给管理教育工作带来了较大难度。

2、某些临时性活动也造成了高职院校学生党员流动。除了日常教育教学活动,其他工作也会带来学生党员的流动。有的是常规性的社会实践活动,如“五一”、“十一” “春运”等节假日期间的客运站、地铁交通指引服务,志愿者驿站的志愿服务。有的是参与广州市一些重大活动,例如广州亚运会、广州市“一奖两会”的志愿服务活动等。

3、高校毕业生暂缓就业政策也带来了学生党员流动。为了缓解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教育部制定了一系列宽松的就业政策,允许毕业生暂缓就业,期限两年,组织关系仍保留在原就读的高校。这一批学生党员没有参加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也难以正常参加组织生活,管理教育缺位。由于各种原因,还有相当数量的学生党员两年以后组织关系仍保留在学校,常年累积下来,这批流动党员也为数不少。

4、党员管理教育的一般办法与高职院校学生党员流动党员管理教育不太适应。《关于进一步加强党员组织关系管理的意见》(中组发[2004]10号)中规定:“党员外出地点或工作单位相对固定,外出时间6个月以上的,一般应当开具中国共产党党员组织关系介绍信;外出时间6个月及6个月以内的,一般应当开具中国共产党党员证明信。外出地点、时间不确定的,一般应当持有中国共产党流动党员活动证。短期外出开会、参观、学习、实习、考察等,时间3个月及3个月以内,无需证明党员身份的,可不开具党员组织关系凭证。”对于外出时间6个月以上的,《意见》明确规定了流入地党组织对流动党员的管理教育责任,但是由于各种原因目前难以落实到位。同时,大学生外出流动不同于一般党员,即使将组织关系转入流入地党组织,或参加流入地党组织的有关活动,教育管理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也会受到影响。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学生流动党员管理教育责任仍在高职院校。

二、高职院校学生流动党员党建工作的基本要求

1、加强学生流动党员教育管理,保持教育管理的连续性,增强归属感。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党员经常性教育的意见》强调党员经常性教育是党的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对无正当理由不参加党员集体教育活动的,要给予严肃批评;长期不改的,要按照党章和有关规定给予组织处理。按照党章规定,党员如果没有正当理由,连续六个月不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或不交纳党费,或不做党分配的工作,就被认为是自行脱党。这是党的组织原则对党员的基本要求。在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下,由于学校、地方、企业在党员教育管理上缺乏有效衔接,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难以纳入流入地党组织教育管理的整体工作中②,学校也难以依靠单方面力量实施有效管理,流动党员成为事实上的“隐身党员”和“口袋党员”。学生党员教育的连续性受到影响,大部分学生党员不能正常过组织生活,不能按时缴纳党费,预备党员转正考察缺乏有效工作机制,党员的党性观念、组织观念和光荣感、归属感缺失。

2、加强学生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推动工作发展。学生党员外出实习实训、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活动,具有学生和社会人的双重身份,任务更艰巨、责任更重大。学生党员不仅要加强自我教育和管理,还需要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承担组织任务,通过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带动其他同学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3、加强学生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扩大党组织覆盖面的途径和方法。《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党组织工作条例》规定,学生党支部可以按年级或院系设置,学生中正式党员达到3人以上的班级应及时成立学生党支部。同时各高校积极探索完善基层党组织设置形式,改变以前按照行政架构来建立党组织的方式,瞄准学生需求,在学生宿舍、学生社团以及项目团队等最活跃、最具创新能力的组织单元中设立党的组织、加强党的建设和发挥党组织作用。通过创新和优化基层党组织设置形式,推进基层党组织全面覆盖,保证党组织有效地教育管理服务党员。

三、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的主要做法

1、区分类别,创新党组织设置模式,增加覆盖面。

根据学生流动党员呈现的特点,通过调研,摸清流动党员数量、分布、组织活动情况,与流入地单位加强沟通,明确工作意向。在此基础上,根据流入地单位属性和党员分布及数量,区分不同类别,提出了跨二级学院组建、行业内部组建、地区联合组建、项目临时组建、网络组建等五种党组织设置模式。同时,把成立党支部与流动党员之家、党小组结合起来,把组织教育和自我管理结合起来。通过这些举措,增加了组织覆盖面。2012年,通过与流入地企业、社区开展结对子、支部共建、独立组建等形式,新建广州市高速公路营运分公司流动党支部、广州市天河区元岗街道办流动党员之家、花都志愿者驿站党支部、长春一汽大众顶岗实习项目临时党支部等29个流入地党支部、流动党员之家、党小组,辐射带动70余家党员流入地单位、社区的基层党建工作。

2、整合校地企多种资源,统筹协调各种力量,增强流动党员管理教育的实效性。

学生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难点在于加强学校与流入地的工作衔接,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通过主动参与、合力共建,增强管理教育的实效性。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党委通过多种途径,统筹协调,调动校地企多方积极性。首先,发挥二级学院优势,各二级学院办学历史、校友资源、专业特点、校企合作对象和合作方式各具特色,流动党员的流入地性质和数量也存在较大差异,各二级学院结合自己的特点和优势,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其次,围绕互利共赢,调动企业能动性。加强与行业、企业、社区的沟通与联系,通过座谈会、茶话会等形式进行面对面交流,促进流入地单位与学生流动党员的相互了解,流动党员敢于亮身份,出思路,成为单位业务骨干和项目活动负责人,学生“下得去、吃得苦、留得住、用得上”,提高了企业效益,调动了企业参与流动党员管理教育的积极性。再次,整合社区力量,把支部建在项目上,参与城市公共交通、大型活动、社区管理,加强学校与社区良性互动,提高社会公共服务水平,共建美丽家园。2012年,通过“书记项目”推动,我院与广东交通集团检测中心、广州市地下铁道总公司等20多家大型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在广州市天河区元岗社区、花都区骏威社区等多个社区建立了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在统筹协调各种力量的基础上,尊重学生流动党员的真实意愿和合理诉求,不断改进教育管理方式方法。一是变结果管理为过程管理、变静态管理为动态管理、变单独管理为协同管理;二是针对学生流动党员的特点,采用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以小型、分散、网络方式,定期组织座谈会、茶话会等多种方式开展活动;三是增进服务功能,建立健全关心、帮助学生流动党员增长才干、就业创业、晋职晋升的渠道和有效途径,把管理、教育与服务学生结合起来。通过这些举措,增强了管理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围绕中心工作,开展特色活动,提高了党组织和党员的社会影响力,推动工作发展。

通过“书记项目”抓基层党建创新,加强流动党员管理教育,把党建工作与校友工作、就业工作结合起来,围绕学院中心工作,促进人才培养、加强社会服务、发挥育人功能,促进了学院事业发展。一是通过建立流动党员之家,聘请老党员、老校友作为“区域性流动党员负责人”,搭建“校友聚会”平台,有力推动了校友工作和大学生就业工作。例如江门市建设三路是汽车销售服务公司的聚集地,附近有校友20多人,其中党员12名,通过成立党员流动之家,联接江门庆铃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江门华通丰田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江门合宝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等9家公司,2012年提供就业岗位11个,顶岗实习岗位45个。二是发挥志愿服务的育人功能和社会影响力,扩大学院社会知名度和美誉度。在志愿者驿站和社区服务基地设立流动党组织,培养骨干,增强受教育、做贡献、长才干的效果,志愿服务活动受到流入地周边群众的普遍欢迎。把支部建在项目上,主动承担和圆满完成各项社会重大活动,得到广州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广州地铁等有关单位的好评,认为他们展示了中国当代青年良好的精神风貌和综合素质,在全国乃至在全世界面前为广州赢得了新的荣光。2012年10月,广东卫视《今日关注》栏目组,对我院学生地铁志愿者代表进行了专访,在社会上和大学生当中引起了积极反响。

参考文献:

[1]中共广东省委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决定 粤发[2006]21号

[2]《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深化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有关问题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2]19号)

新闻动态 更多>>
通知公告 更多>>
书记视点 更多>>

指导单位: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 全国高专高专党委书记论坛主任委员会
承办单位:杨凌职业技术学院
联系电话:02987083908 投稿邮箱:gzsjlt@163.com 技术支持:杨凌贝塔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