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职院校工业文化与校园文化契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可在专业建设、师资培养以及实训室打造等多方面对接工业文化与校园文化,成都职业技术学院主要通过建立与产业对接的专业集群、建立园区体制机制、成立职教集团、实施“教师双进”制度实现工业文化与校园文化契合。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国家教育部也提出“把工业文化融入职业学校,做到产业文化进教育、工业文化进校园、企业文化进课堂”。只有把工业文化引入高职校园,才能实现专业与产业的结合、企业实践文化与学校实践实训的结合、企业文化与课堂的结合。这为高职院校提供了一个崭新、与时俱进的办学视角。
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主要是由发展先进生产力的企业、行业、高等院校承担。高职教育培养的是面向生产、建设、服务与管理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人才。就人才培养目标而言,它的职业性、技术性、应用性等特点,对学生与就业岗位零距离对接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高职院校不仅要培养具有过硬的专业技能的人才,更要培养主动适应行业和企业文化的专门人才。因此,职业文化的命题成为了高职院校无法也不可能避开的一个重要因数,高职校园文化必须形成职业教育区别于其他教育形式的职业文化。与其说从其他方面去探索与实践高职院校职业文化,不如从工业文化与校园文化有机结合的视角去挖掘,去审视,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成才、成人、就业和创业。
职业教育起源于手工业学徒制,作为一种与社会经济发展联系最为紧密的教育类型,其改革和发展的时代特征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培养生产管理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劳动者。所以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是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而这一目标能否实现,取决于高职院校能否形成符合高职教育本质的育人环境和文化氛围。要从根本上促进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促进能力和文化的有机结合,达到全面发展的目的,就要充分调动各种有利的因素,逐步建立起和谐有序、充满活力的文化氛围,使每一个生活在其中的人都能感受到文化的力量和指引。因此,工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契合是高职院校技能型人才文化内涵培养的关键,是高职院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任何行业、企业都希望招聘到具备德才兼备素质的高职毕业生。一方面,行业、企业要求学生具备扎实够用的专业技术知识,具有专业技能的实际操作能力,还要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沟通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等;另一方面,行业、企业要求学生具有遵规守纪、忠于职守、服从安排的职业品德,还有吃苦耐劳、踏实肯干、主动工作等职业精神。就目前用人单位对高职毕业生的实际需求来看,更加看重的是毕业生具备优良的职业品德和高尚的职业精神。如果高职院校培养出的学生的不能满足行业、企业的实际需要,则无法为用人单位所用,特别是无德的学生还会让企业反感,进而影响学校的社会声誉。而行业、企业的环境则蕴含着企业文化的要求,从某种意义上讲,环境即文化。因此,高职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符合企业需要的能力,更要培养符合企业需要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还要培养学生适应企业文化环境的能力。
工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契合不是行业、企业文化与学校文化的简单相加,也不是简单地用行业与企业文化来替代高职校园文化。它应该是,基于国际先进的高职教育成功经验,高职院校不断总结归纳国内高职教育模式,以文化育人为目标,在“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办学理念指导下,高职校园文化主动吸纳产业、行业和企业文化的精华部分,通过校园文化与产业、行业和企业文化的相互激荡,优化组合,探索设计出一种突显高等职业教育高教性、职业性的育人环境。高职教育催生符合行业和企业需要、具备职业能力和职业品德的学生。因此,要实现高职教育输出人才与行业、企业需求无缝连接,则要求高职院校营造出切实符合高职教育高教性和职业性的教育环境。
(一)产业文化与职教专业相融合,构建职教专业的产业化发展新链条
职业教育起源于手工业学徒制,职教专业的设置与产业的发展密不可分。科学的职教专业设置应该是在对工业产业上下游产业链进行分析和研究的基础上在专业中进行内化,形成职教专业与工业产业链相一致的专业发展链,实现专业的可持续发展。成都职业技术学院在发展中十分注重专业调研,紧密跟进产业发展步伐,及时调整专业结构,让产业文化充分融入专业发展,在专业中践行产业文化,在融合中推进专业发展。如旅游类专业在设置过程中,充分借鉴行业发展的信息,细化专业门类,形成景区、酒店、导游、旅游管理、会展、休闲、涉外等,旅游产业门类齐全,产业文化丰富,专业针对性较强。
(二)实践文化与职教实训相协调,打造基于实践文化的职教实训教学新模式
在学校内部利用资源充分实现虚拟实训,让实践文化进入校园,学生在学习中感受企业氛围,感受实践文化。成都职业技术学院本着服务于学生的理念,在各个分院打造一批“三维仿真”实训教室,让学生在校园中充分感受到企业的氛围,如财经类专业的金融超市、工商类专业的物流实训室、旅游类专业的导游虚拟实训室等。
在校内“三维仿真”实训的基础上,走进企业,融入企业氛围,通过在企业的实习进一步感受企业实践文化。通过学生的社会实践,深入了解社会,激发学生热情,培养学生情商,感受实践文化。
(三)企业文化与教师“双进”互融,培养具有企业文化素养的职教师资新队伍
行业企业专家走进校园,把丰富的工作经验带入课堂,把行业技术标准引入教学,把企业文化融入教室,与职教校园结合,在教学过程中自觉的传播自身的工作价值观,影响职教教师的新的工作价值观的养成。工作价值观既是个体对工作的价值判断,也是群体特别是企业全体职工对工作的共同认识与行为规范,是企业文化的灵魂。
专业教师深入企业,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教师职业素养的养成不仅仅局限在教学过程中,更重要的是在日常的潜移默化中。其实现方式主要是以工业企业文化在校园的铺陈为主,让工业企业文化充分地融入校园,让工业企业文化与职教教师的互溶逐渐成为自觉。
三、成都职业技术学院工业文化与校园文化契合的具体实践
围绕成都现代服务业发展方式的转变,顺应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学院优化调整专业,基本形成与成都现代服务业对接的信息技术、旅游、金融、商贸流通、房地产、医疗服务等6大专业集群,实现专业与产业的充分对接,从而为工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契合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学院与成都市高新区共建“高新区成职软件教育园”,引进了世界500强企业的同方股份、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迈普通信等20家高新技术企业入驻,共同开发产学研合作项目,培训企业员工,相关专业学生均进入企业实习或实训,园区内企业技术骨干进入课堂担任教学工作。同时,与成都软件、互联网、移动通信联盟、智能楼宇、电子商务等行业协会密切合作。园区体制机制的构建为工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融合提供了难得的机会和平台,树立校企文化互动的管理理念,硬性管理与软性管理相结合,吸纳企业的优秀价值观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园区中,作为企业环境的校园文化影响着企业,企业通过在制度、模式等方面效仿校园文化元素,吸收校园文化的养料;通过大力宣传和引进企业的文化元素,展示行业、企业文化,作为校园环境的企业文化对校园,以及校园里的每一个学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园区”中产业、行业、企业文化竞相展示,自觉不自觉地影响着身在园区的每一个体。通过搭建校企、校行交流平台,落实文化互动渠道,从而实现校园文化与工业文化在“园区”模式中实现水乳交融。
学院与成都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共同牵头成立的成都旅游职业教育集团,现有成员单位66家。其中,知名旅游企业32家,包括雅高酒店集团、洲际酒店集团等国际一流的酒店集团公司,也包括成都文旅集团、香港永安旅游集团等区域骨干旅游企业。以学院为龙头的中高职院校主体,以及以成都文旅集团为龙头的旅游企业主体的“双主体”校企管理体制保障了校企文化的有效对接,以成都职业技术学院校园文化和以成都文旅集团为代表的企业文化在旅游职教集团的平台中相互渗透,互相影响。高职校园文化只有与优秀企业文化的相互作用和渗透,对接企业环境,融合产业、行业、企业文化,才能使校园文化建设更好地服务学生成长、服务学生就业、服务学生发展。基于此,旅游职教集团提出了“发单——接单”、统分结合的项目运作机制,通过项目的合作实现文化的互通,通过项目的实施实现校园文化与工业文化的契合。
企业和院校互派教师,实现企业行业专家进校园,学院教师进企业的常态化运作机制,教师进企业、企业专家进课堂的比例逐年提高,学院教师走进企业,为企业带去高职院校独特的校园文化,行业专家走进课堂,为学院带来优秀的企业文化,校园文化与工业文化在教师互派中实现文化的契合。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办学实践中校园文化与工业文化的契合是为了提高高职学生培养质量,是校企合作办学的新态势,同时又是校企合作朝着纵深方向不断推进的新抓手。通过文化契合,缩短了高职毕业生与企业员工素质的差异,培养出既有较高文化素养又有较强的专业实践动手能力的新型技能型人才,进而为高职院校保持优良的发展态势和先进的办学理念提供源源不绝的推动力。
[1]余祖光.把先进工业文化引进职业院校的校园[J].职业技术教育,2010(22).
[2]荀莉.中高职课程衔接研究现状综述[J].职教论坛,2012(13).
[3]余祖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中工业文化对接的研究与实验”系列成果之2:产业文化育人典型案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4]郭健.新加坡职业教育的理念与特色——以南洋理工为例[J].职教前沿,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