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全国高职高专院校书记论坛,今天是:  
首页 论坛简介 通知公告 新闻动态 媒体聚焦 书记视点 论坛资料 联系我们
论坛资料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论坛资料 >> 正文 >>
高职院校全员育人格局构建的研究与探索
2013-12-13 19:10:01   来源于:

高职院校全员育人格局构建的研究与探索

黑龙江农业工程职业学院 李洪才

摘要:高职院校全员育人工作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但由于多年形成的教育思维定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仍然主要局限于辅导员的教育管理,思想政治课教学缺乏实效性,专任教师和行政后勤干部职工在学生德育方面缺乏工作主动性。对育人的概念、主体的理解存在偏差,育人评价机制还不够科学完善,必须从建立完善的制度保障、建设高水平的辅导员队伍、注重任课教师在德育工作中的作用、开展思政课教学改革等方面不断探索,才能真正构建高职院校全员育人格局。

关键词:高职;全员育人;格局构建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再一次摆到了更加突出的位置。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 政治教育的意见》(业界称为“十六号文件”)下发以来,各高校不断强化德育工作,全员育人工作机制逐渐构建和完善,“三育人”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全员育人理念逐步深入人心,成为各高校的普遍共识。全员育人的影响面和覆盖面进一步扩大,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也把思想政治教育摆到了突出的位置。但在工作实践中,全员育人工作还主要停留在宣传层面,学校中仍然存在着固守观念、协调不顺、配合不当等诸多问题。

一、全员育人的内涵

全员育人是“三全育人”(即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一部分,广义上的全员育人是指由学校、家庭、社会、学生组成的“四位一体”的育人机制。一般来讲的全员育人是狭义的概念,指在学校层面,包括辅导员、班主任、党政管理干部、“两课”专业教师、图书馆工作人员、后勤服务人员等都负有育人的职责,形成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机制。

全员育人与“三全育人”,既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又是互相牵连、协调统一的关系。全员育人一方面体现了育人的全面性,另一方面体现了教书、管理、服务和育人的内在统一性,所以说,全员育人也是建立在“三全育人”的基础上的。

概括地说,高校构建全员育人格局,要明晰的根本问题有两个,一个是全员都包括谁(也即“谁来做”)的问题,二是育人怎么育(也即“做什么”)的问题。

二、育人过程存在的问题

从表象上来看,“十六号文件”出台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已经成为各高职院校的重要工作,并且都在热火朝天的组织实施。但是,主要还是集中于辅导员、班主任和学工队伍开展的一些活动,唱“独角戏”的现象还很突出,全员育人的意识没有在“全员”中形成,全员育人的合力并未汇聚到一起,主要集中表现于以下几个方面。

1.辅导员工作形式单一。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干力量,在学生管理、道德修养规范、行为习惯养成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在大部分高职院校中,辅导员群体的政治地位虽有所提升,但作为学校和学生的桥梁和纽带,千根线,一根针,仍然疲于应付各种事务性工作。不能很好的把精力投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缺乏深入的研究和思考,没有把思想道德教育融入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重管理、轻引导,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不丰富、形式单一,没有针对性。思想教育不能深入人心,效果不明显。

2.专任教师仅仅传授课堂知识。专任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学生专业教育,是和学生接触时间最多的教育工作者,从某种程度上讲,学生也更愿意接受专任教师的观念观点。广大教师在岗位上的实践与言传身教,是感染和影响学生行之有效的途径与方法,可以大大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说服力、感召力和凝聚力。教师在课堂上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在现实工作中,学生专业成绩才是教师考核的重点,大部分教职工把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归结为辅导员和学生工作者的工作,对学生思想、行为、心理教育引导漠不关心,行动上被动应付,育人工作不深入、不具体,形成了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实际脱离、思想和行为脱离的不良现象。

3.思政课教学缺乏实效。作为想想政治教育工作主渠道和主阵地,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很大程度上还停留在理论灌输层面上,教材单一,教师照本宣科,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学与实际脱节,不能对社会现实进行科学合理的解释,无法解决学生在学习生活上的困惑与迷茫,对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产生不了影响触动作用,发挥不出思想政治课的实践功能。网络信息化条件下,学生接受各种信息的渠道更加广泛,对教师的课堂教育缺乏信任,思政课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4.行政人员不关心教育。学生除了在课堂上接受专业教育,还经常性的接触招生就业、图书馆、体育馆、食堂等行政后勤工作人员,他们的言行举止、职业道德、工作态度等都会直接或间接对学生产生影响。事实上,行政后勤工作人员主要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几乎不参与任何教学活动的行政干部,对学生教育持事不关己的态度;一类是临时聘用的工作人员,本身政治素质就不高,不仅不能再育人中发挥作用,甚至会起到反作用。

三、原因分析

所谓“全员育人”即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是指学校的教师、干部、职工为了实现育人的目标,在从事自己本职工作的过程中,以一定的形式,对学生进行直接或间接的教育过程。教书、管理、服务是育人的一个整体,是在时间和形式上的有机统一。全员育人,既强调全员的参与,又强调合力的形成。

1.对育人的概念理解存在偏差。所谓育人,应该培养身心和谐且全面发展的人,既不仅仅是传授专业知识,也不仅仅是行为管理,更不仅仅是后勤服务,育人的过程应该是一个感化、熏陶和养成的过程,育人的目标应该是既有较强的专业技能,又有较强的综合素质,同时具有较强社会责任感的全面发展的人才。但就高职学生的培养目标和就业层次上来看,绝大部分毕业生从事的是生产一线的技术工人,很容易造成一种错觉,那就是培养的学生只需掌握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就可以了,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后续发展能力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或者说,口号式的工作取代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

2.对育人的主体理解存在偏差。在学校工作中,育人的主体包含学校的教师、干部、职工,确切的说,凡是在学校工作的人都有育人的责任和功能。多年以来形成的“教书育人”思维,把教书和育人分割成两个部分,人为的划定了两个教育主体。教育实践中,又将教学、行政后勤、学生工作进行了明确的分工,各管一摊的思想使得人们普遍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归结为辅导员或学生工作队伍的工作,把专任教师、行政后勤人员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剥离出来,弱化甚至逃避他们的育人责任。

3.对育人的考核机制存在偏差。量化考核是目前各高校人事考核的主要形式,明确的标准和可操作性是其明显的优势,但缺陷也很突出。量的考核和计量,造成了功利性导向,使教师更加倾向于课时数量、科研成果,使行政后勤人员更加倾向于可见的工作量。由于德育的非显性、不可量化性等原因,一些教师无法或者不肯将精力投入到德育工作中,对学生价值规范、道德教育、思想观念等的引导严重不足。

四、解决的主要途径

要在高职院校中构建全员育人的格局,必须要在全局的高度进行顶层设计,实施“一把手”工程,党政齐抓共管,在政策制定、队伍建设和课程改革诸多方面强化改革和完善,注重全员的意识培养,着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能力水平。把教育工作者的精力吸引到育人工作上,把育人者的能力提升到高水平上,把高水平的育人工作作用到每一个学生身上。

1.建立完善的制度保障。完善有效的全员育人体制,能够规范大家的行为,使德育工作更好地贯穿于教学、科研、管理、后勤等各个环节之中,督促全员育人的全面开展。一是建立德育工作责任制,明确各岗位育人职责,调动学校所有教学单位、职能部门的积极性,发挥全体教师、干部职工的能动性。二是完善德育工作评价机制,坚持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终结评价与过程评价相结合、自主评价与民主评议相结合的原则,从计划总结、育人过程、成果展示、评议评价等四个方面对育人工作进行评价。切实把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情况作为教师和干部任职、职称评定、绩效考核的必要条件,特别是要把辅导员、学生对教师、干部工作的评价作为一个重要方面。

2.建设高水平的辅导员队伍。拥有一支强有力的辅导员队伍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保证,要建立完善辅导员队伍的激励和保障机制。一是要加强辅导员的教育培训,为他们创造条件进行学习和研究。帮助他们提升学历,资助他们立项研究思想教育工作课题,使他们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成为行家,走专业化、专家化的道路。同时,要求辅导员专业化,熟悉本院系的学生专业,了解专业发展趋势和前景,更好把握学生学习和就业心理。二是不断提高辅导员的地位,解决好他们的职务聘任问题,鼓励并支持他们安心本职工作,在政策和待遇方面给予适当倾斜。要把辅导员从应对各种综合部门的繁杂任务中解放出来,赋予辅导员更大的话语权,留给他们更多的进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和实践的时间精力,着力提高辅导员的责任心和工作热情,更好地做好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引路人。

3.注重任课教师在德育工作中的作用。一是要强化教师全员育人意识,在教师中树立“德育为先”的理念,要在全部课程中涵盖育人教育,深入挖掘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在专业课程中渗透社会、伦理、道德、规范等问题。二是要加强教师政治学习,不断提高教师的政治理论素质,三是强化教师师德规范。俄罗斯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在教育中,一切应以教师的人格为依据。”教师在教学中要以严谨的治学态度、高尚的道德准则,良好的精神风貌,端庄的仪表面对学生,时时以身作则,处处为人师表,教育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4.积极开展思政课教学改革。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作用,通过教学内容更新、教学方法改革、实践教学活动设计与组织、多元考核评价体系构建等环节,推进思想政治理论的教学改革,把生硬的道德说教,变成学生乐于接受的渗透式教育和实践教育,提高思想政治理论的吸引力感染力,突出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成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师德高尚、学生爱戴的良师益友,思政课教师必须自觉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对马克思主义要做到真学、真信、真用,才能有育人的底气。

参考文献:

[1]张明菊,范天森.新形势下高校全员育人”的理念与实践探析.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高教版)[J] .2009(11)

[2]杨文明.高职院较全员育人的探索与实践.当代职业教育[J] .2012(6)

[3]史红娇,钟冲.高职院校全员育人实践模式探析.职业教育研究[J] .2013(2)

注: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高校学生工作专项)《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机制建设研究》,项目编号:1252xs409

新闻动态 更多>>
通知公告 更多>>
书记视点 更多>>

指导单位: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 全国高专高专党委书记论坛主任委员会
承办单位:杨凌职业技术学院
联系电话:02987083908 投稿邮箱:gzsjlt@163.com 技术支持:杨凌贝塔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