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职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的互动与融合,对于高职学生的成长成才、就业创业具有积极的意义。本文总结了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探索校企文化互动融合的主要举措及实践成效,从体系化推进、项目化带动、基地化实施、统筹化管理、物质化保障五个方面,对基于校企文化互动融合的高职思想政治教育进行了实践探索。
近年来凸显的大学生就业问题,使许多高校注意到了学生进入工作岗位之后所产生的种种不适应倾向,如频繁跳槽、职业素养较低、情绪抑郁、对企业对家庭乃至对社会产生怨愤情绪等。当前我国的高职教育正朝向更加规范、有序的健康道路发展,然而,新形势下的高职学生对企业文化的适应能力方面,依然存在教育上的缺失。不少学者提出,要帮助学生提升对企业文化、企业运作方面的认识水平,帮助学生尽快尽早适应企业氛围、融入工作。
作为专门培养适应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高职教育,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互动融合具有重要意义。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我们要从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互动融合入手,强化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底蕴、内涵和氛围,将职业特征、职业技术、职业道德及职业所需的人文素质等因素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使学生通过校园文化的熏陶,在毕业后能迅速适应现代企业的管理理念和方法,认同企业文化精神,自然地融入企业,从而促进高职学生优质就业。
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互动与融合,使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不仅具有人文气质,更加兼备职业素养,对高职学生的成长与成才、就业与创业具有积极的意义。
高职学生通过接触企业以及企业文化,能够亲身体会到企业与企业、企业人才与人才之间激烈竞争的现实;能够亲身感受到优秀企业文化中企业哲学、企业精神尤其是经营理念中的积极进取和竞争意识;切身感受到专业知识、技能在企业的生产经营中所发挥的巨大作用;充分体验到企业的竞争压力与职业责任,清醒认识到没有一技之长的高职学生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是很难有“立足之地”的。由此能够自觉地树立强烈的危机感、严肃的使命感和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激发起学习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内在动机,增强学习的目的性和成才的自觉性,更加端正学习态度,加倍珍惜学习机会,努力提高学习成绩。
企业文化作为一种新型的管理理论,其体现在生产经营管理中的精髓如“质量第一”、“信誉为本”、“顾客至上”等理念,要求人们具有质量意识、效益观念、团结协作精神和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这种理念能促进人的发展,使人格素质得以全面提高。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互动融合,能促使高职学生透过企业管理文化,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和对社会的认同感,有利于对不同文化和多元社会的认识与理解,帮助高职学生形成个人的价值观,这种价值观包括深思熟虑的社会价值体系和社会责任感,有利于进一步塑造高职学生良好品德,实现春风化雨般的思想政治教育新举措。
高职学生的职业规划与未来职业岗位联系紧密,但部分学生在入学时对专业的选择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存在着“想干什么”、“能干什么”、“为什么干这个”等问题的困惑。因此,尽早进行职业生涯的规划,对学习和今后事业的发展是十分必要的。然而高职院校的职业指导工作普遍处于自我探索阶段,一般都是采用统一的、固定的指导模式来引导学生进行职业规划。校企文化的互动融合有利于学生对社会职业发展及企业文化的了解,使学生能够感受到企业的经营管理、文化特点、行业和职业特性,切身体会社会和经济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变化,清楚自己应该树立什么样的就业观念和应掌握什么样的职业技能,以及怎样通过具体的工作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为职业生涯规划打下坚实的基础。
高职学生除了具备必要的专业技能和心理健康素质外,还应具有爱岗敬业、恪尽职守的职业意识,严谨负责、一丝不苟的职业纪律,顾全大局、团结协作的合作精神。这种职业素养仅仅通过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是无法形成的,而要通过一定的职业文化氛围来陶冶。高职学生通过积极参加校企文化互动融合为载体的活动,能够从中体会到企业创新开拓的难度,体味员工的精神状态和意志力,认识到许多企业的发展史,就是活生生的艰苦创业史;在进行技能训练的过程中,学生通过感受、模拟、安装、维护、制作等多项活动,能够养成良好严谨的职业习惯,同时深化对职业岗位的感情;此外,校企文化互动融合有利于营造层次多样的人文文化,让学生在校园文化生活中逐渐感受和了解,潜移默化地规范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从而构建良好的职业行为导向。
当前高职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社会家庭为他们营造了良好的生活和学习环境,几乎没有吃苦的精神和体验,缺乏纪律意识和责任意识,心理承受力差。高职教育不仅要教会学生必要的知识和技能,还要培养学生适应社会、企业,并在社会、企业中生存和发展的能力。校企文化的互动融合为学生提供了更多深入企业、了解企业的机会,感受企业严格钢性的管理和近于苛刻的纪律要求,有效地锻炼和培养他们的生存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通过企业文化环境的创设,培养学生关注企业的主动性,使学生自觉去了解企业的方方面面,在实践活动中修德砺能,知行合一,主动调整心态、重新进行自我定位,提高他们毕业后到企业的适应能力,缩短就业后适应企业岗位的时间,较快完成从“学生”到“企业员工”的角色转换。
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传承福建船政学堂“厂校一体”的办学模式及“人才为本、科技与人文相结合”的办学理念,深度联手合作企业,致力于形成“企业文化导入—校园文化建设—人才培养”三者良性互动。
1、以主题活动为抓手,搭建校企文化交流平台。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积极实施“先进企业文化进校园”主题活动,并致力于研究和应用船政学堂的职业教育思想,将多元化的文化理念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如,在团学活动中邀请移动公司、丰田公司、盛辉物流等企业联合主办或赞助校园文化活动,开展如团队素质训练、模拟职业面试、技术创新竞赛、大学生创业“金点子”大赛等渗透企业文化元素的主题活动;学院与中国电信福州分公司共建“福建省首家校园翼机通工程”,并签订了校企业信息化建设战略合作协议,通过近两年的建设,该项目已成为中国电信在数字化校园运用的样板工程,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以实践基地为载体,实现校企文化“联姻”。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重视实践基地建设,通过建设复合型生产性校内实训基地、引进企业仿真环境、企业文化,和聘请企业能工巧匠到校内上专业技能课、在校外上职业素质课等措施,践行了“为学习而工作和为工作而学习”的学生实训理念。学院积极开辟并建立相对稳定的实习实训基地,不断探索“校内外结合,校内实验系列化,校外实习实务化,实习单位基地化”的方针。目前校外实训基地数达到209个,能满足各专业学生半年以上顶岗实习的需要。此外,各专业建设的生产性实验实训基地都产生了良好的效益。
3、以营造氛围为途径,促进高职学生就业“零距离”。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在校园文化建设中不断营造职业氛围,构建多层次、多样化、多元化的全方位校园文化格局,使校园与企业联合互动,促使学生学习优秀企业的先进理念,学习企业为客户服务的服务体系,与企业形成更多的共同语言;将学生学习场所空间扩大到车间、实验室、实训基地,形成实践操作的职业氛围;开展贴近企业的比赛活动,让学生感受模拟企业生产第一线的环境氛围;通过校企文化的互动融合,学生毕业后可迅速转换角色,适应企业环境。
1、形成高职特色的校园文化。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前身校——福建船政学堂作为我国第一所高等实业学堂,其“厂校一体、工学结合”的办学模式和强调“实践历练”的育人理念对当今的高职教育改革有着很强的借鉴意义。我们致力于形成以船政文化和企业文化为核心的高职校园文化体系,对丰富与发展高职校园文化具有很强的现实借鉴意义。
2、提高就业率。近年来,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学生综合素质、特别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明显提高。近年来毕业生一次就业率均达95%以上,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获取率达99%以上。此外,由于学院创新制定了用人企业全程参与定向班教学的订单培养模式,订单培养质量得到很大提高。如丰田班毕业的学生100%都到丰田企业就业,在丰田T-TEP年会上得到丰田公司和其他丰田学校的肯定,在全国丰田学校中得到了推广应用。
3、适应企业需求。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的人才培养质量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形成了报考率高、录取分数高、报到率高、就业率高、就业质量高的良性循环,先后荣获全国和福建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全国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50强”等荣誉称号,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满意度达90%以上。同时,学院实训基地具备了为企业服务的能力,通过承担企业培训任务,为企业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得到了企业持续不断的投入,使校内实训基地具备了造血功能,实现了社会服务和实训基地建设的良性互动。
如何在新形势下,做好高职思想政治工作,加强针对性,提高有效性,一直是各高职院校积极思考和探索的主题。研究探讨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互动融合的途径及其最佳结合点,有利于更好地强化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底蕴、内涵和氛围,从而实现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机制创新。
一是整体规划校园文化建设。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应处处突出“职”的特点,如将教学环境设计为教学工厂模式,在校园内树立有关职业及创造的名言牌,在教室里张贴企业家经典言论,宣传橱窗中展示学校创业成功的校友简介等,让学生感到耳目一新,信心倍增。二是建立校企共同教育体系。充分调动企业参与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性,研究学生思想政治情况的发展走向和可能出现的问题,建立适合其良性发展的教育管理运行机制。校企密切合作、内外协调推进,不仅有利于增强学校的活力和实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质量和水平,而且对企业的文化发展也会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三是形成校企文化对接的思想重视体系。高职学生企业文化的培育是一项长期系统工程,需要全校上下齐抓共管,持之以恒,全体教职员工必须统一认识,提高重视,使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对接在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中得以体现。
在校企文化共建活动中,要采取项目化运作方式,树立当代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品牌。坚持以“点面结合、资源共享、相互辐射、打造精品”的工作思路,精心策划、认真组织,重点培育扶持典型项目。在学术研讨、学术讲座、专题讨论、文艺演出、社会实践等活动中融入企业文化的相关内容,更多地体现职业认知、职业情感、职业道德和职业技能等职业文化。注重以项目化运作带动多层次、多内容的高职学生校企文化对接的主题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如开展“走向岗位,点滴做起”专题讨论会、举办“企业杯”学生科技活动和专业技能竞赛、开展企业文化调查和企业文化内容展示、邀请企业精英来校举办讲座、开办企业家讲坛等,帮助学生巩固专业知识,开拓视野,拓宽知识面,提高科学素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人文素质,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
高职院校要以思政教育和校企合作部门为重点,依托校内实训(验)室、工作室,校外高新技术企业,与政府机构、社会企事业单位合作,建设校企文化对接的高职思政教育和实践基地,着力搭建教育平台,为学生提供更为生动、丰富的教育素材,提供更多了解企业、接触社会的机会,从而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增强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信心。此外,要在校企文化对接基地设立校企文化合作实验班,探索进一步增强学生对企业文化、工作理念、企业发展历程等认识和了解的路径;要在校企文化对接基地建立理论创新研究平台,把学校教育与社会教学、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结合起来;要在校企文化对接基地设有专人从事企业文化的研究,开发系列实训教材,各个专业也要有专业教师进行相关职业或行业的企业文化研究;切实加强校企文化的基地化实施,抢占校企文化互动的制高点。
高职院校要把企业文化教育纳入高职教育的整体规划,统筹管理。要依托企业,紧紧依靠广大师生,成立有优秀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参加的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委员会,主要成员包括院校领导、思政教育和校企合作部门的管理人员、骨干教师、政府和行业部门的管理专家,定期或不定期组织校园文化建设专题会议。同时要落实工作责任制,从专业、部门、个人抓起,从小事抓起,开展检查、评议、调研,使校企文化融合培育真正成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大事,真正成为学校教育教学的大事,真正成为广大教师和学生的自觉行动。
物质化保障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载体,高职院校因为历史短、起点低、基础薄弱、投入不足等原因,绝大多数高职院校的硬件设施始终是发展中的薄弱环节。高职院校的物质校园文化的建设和发展要有自己的模式,必须在物质层次上呈现出明显的企业色彩,如高职院校不一定要有雄伟气派的教学楼、体育馆,但要有科学先进的实验楼、实训基地。此外,在高职校企文化互动融合活动中,要有物质条件为保障,要加大对项目活动的投入,如设置固定的活动经费,专款专用;为活动提供稳定的办公、活动场所;在政策上为活动的开展、场地的使用、专家人员的聘请等方面开方便之门等,切实营造校企文化互动融合的良好环境。
[1]张斯为.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刍议[J].教育与职业,2006(14).
[2]孙慧阳.构建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J].商业经济,2006(1).
[3]盛于兰.浅谈高职院校校企文化的互动及意义[J].长沙通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