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科学发展观体现了与时俱进的精神,是指导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思想。本文概述了科学发展观对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指导作用,分析了目前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提出了提升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的方法、对策:科学制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总体目标;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体制;建立健全、完善学生教育工作制度;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改进和完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机制。
科学发展观要解决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之一是实现人文社会发展的可持续,即通过社会主义的思想、文化、道德和和谐社会建设,实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社会与人的全面可持续发展。高校的核心任务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树立科学发展观理念、落实科学发展观精神、实践科学发展观方法是提升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全面促进大学生可持续发展的保证。
科学发展观在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重要指导作用
科学发展观突出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将人的发展放在了最主要的位置,追求“合理的发展”,关注“发展的意义”,即“应当怎样发展”和“为了什么而发展”,为高校人才培养的目的性指明了方向。高校作为传承文明的教育单位,遵循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理念,确认人是发展的最高目的,将大学生成长发展的长远利益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遵循人的发展变化规律、特点,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循序渐进、不断改善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是实现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
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把发展的目的归结到了人的生活本身,从人们的“美好生活”的高度来审视发展,确认发展从属于、服务于人们的美好生活,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确定指明了方向,高校要将科学文化教育和人文文化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将大学生智商的培养和情商的培养有机结合起来,同向促进,通向提高,全面提升大学生创造幸福生活和美好未来所需要的综合素质。
3.指导高校科学地制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则
科学发展观追求的是发展文明、全面进步,体现在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一是要建立统筹兼顾的工作机制,各方协调配合,齐抓共管;二是在学生发展方面要统筹兼顾,一方面使所有学生都要得到发展、每个学生的各方面都得要到发展,另一方面要特别关注弱势群体,注重保障弱势群体的权利和权益,最终实现全体学生发展、共同提高。
“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精神,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时间维度上的应有状态。作为一项综合性工作,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涉及目标的确定、制度的设计、方法、途径以及评价机制的选择,事关大学生可持续发展和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观、坚持“可持续发展”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综合要求,只有坚持可持续发展,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才能够更好地体现“以人为本”的价值观,才可以促进学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断迈向新台阶。
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缺乏明晰的目标,主要体现在这样几个方面:一是学校的规划和年度工作要点中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的内容往往都是务虚的,导致院系和基层辅导员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缺乏明晰的目标概念和阶段概念,二是学校(院)分管领导或部门领导的变更往往导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点出现较大差异,从而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涵盖了对大学生的实现、品德、观念、情感、态度等多方面的教育,不是一个一蹴而就的过程,而高校现行的思想政治教育强调的更多的是“要让学生进步”、“要让学生进步得更快”,抛开了“合理发展”的科学性,忽视了“点滴进步”和“循序渐进”的客观性,强调“外化”的影响,忽视“内化”的作用;不注重研究“应当怎样发展”和“为了什么而发展”,把人的发展等同于经济增长,片面追求“发展的效率”,制约了“全面发展”,影响了“可持续发展”。
(三)传统的管理体制制约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协调开展
目前,高校普遍存在的情况是校(院)长主管教学工作,具体由教务部门执行,党委书记主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体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门和学生工作部门执行。这一体制注定高校在机构设置、人员安排、经费拨付及校级领导分工上互不隶属,各自独立制定工作计划,不利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统筹规划,缺乏彼此协作整体推进德育工作的动力,导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能很好地在一个统一的思路和框架下进行。
除中央制定的大学生思想政教育制度法规外,各高校根据工作实际也都制定了一系列思想政治教育制度,但在学生教育和管理的过程中仍存在法律空白点,人治现象较为普通;许多高校现行的规章制度形式上丰富多彩,内容上却忽视了学生真正的生活,严格的单向控制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大学生自主管理的积极性;部分法规政出多门,口径不同、标准不一,应急性、临时性的意见、通知、办法与法规并存,削弱了制度的威严性,增加了学生工作的随意性;一些规章制度早已过时却未根据环境变化、工作实际进行修订、修改,使某些学生管理工作无章可循。
学校制度文化的缺陷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德性培育功能与教化作用的失落,影响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
(五)思政教育队伍素质不能完全满足当前思政教育的需要
目前,高校思政教育队伍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部分辅导员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认识达不到要求,没有看到辅导员事业的发展,未将育人的伟大和魅力融合为自己的人生事业;大多数班主任身兼教学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多时候主要精力放在专业教学工作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自然成为从属工作;相当辅导员班主任的理论素养低、工作方法仍停留在说教、灌输的状态,缺乏施教技巧;部分班主任、辅导员缺乏敬业精神,功利主义思想仍然普遍存在。
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以社会为本位现象普遍存在,思想政治教育质量考评仍然更多地强调结果,重视任务评价考核;管理办法以奖惩激励为主要内容,致力于惩处、纠正学生的错误行为,不重视过程管理,忽视了学生的内心世界,对学生“可持续”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三、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提升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的方法途径
科学发展观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大创新,包含价值取向的创新、整体格局的创新和实践模式的创新,作为一种战略思想,只有将其转化为社会实践中的正确思路、工作能力和政策措施,才能发挥其指导实际工作的作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提升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必须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大学生成长成才、发展的思想观念,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突出问题。
“以人为本”的第一要素是满足人的自然需要,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要影响人的行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确定思想政治教育目标首先必须要了解人的需要,要将教育机制建立在对人性进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高校可以通过建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等研究平台,加强跨学科、综合性研究,在尊重事实、尊重客观规律的原则下,大胆探索,准确认识当前大学生成长的发展环境、大学生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以及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全面揭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科学性,在此基础上科学制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和规划。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的提升是一项系统工程,优化管理意识,统筹兼顾、整合学校资源、完善和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体制是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的重要保障。
1.建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决策系统和信息系统,科学决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高校可建立由党委书记、分管副(院)校长、学生处长、团委书记以及分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学生管理、心理健康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的领导为主要成员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决策系统,负责决策、领导、指挥和控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建立良好的信息通道,通过各级层、各方面全面搜集大学生思想动态、行为发展信息,为科学制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决策提供客观依据,避免“一厢情愿”产生的盲目性。
2.建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委员会,全面协调学生事务与学术事务、党务部门与行政部门之间的配合,并将之制度化和系统化;书记和校(院)长等学校主要领导定期召开学生事务部门与学术事务部门联席会,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大问题进行研究、统筹、部署和控制。
3.建立日常工作会议制度,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出现的疑难问题进行集中沟通、交流、讨论,寻找突破口,解决突出问题。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只有实现法制化、规范化才能保证成效,高校要根据国情、校情建立健全思想政治教育的法规、制度,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规范化、标准化,减少随意性,杜绝任意性,制度法规的建设要体现人性化,突出大学生发展需要;与时俱进,对现行法规、制度进行修订,对其中不合时宜的部分要进行修正和废止,保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科学、先进、人文的制度环境下进行。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保证,推进思政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是提升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的重要基础。
1.确立辅导员队伍建设职业化发展、专业化培养的发展方向,开展多层次的专业化培养工作,努力打造专业化、专家型的思想政治教育骨干队伍;充分发挥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体作用,选拔学校高年级优秀学生干部作为辅导员的助手,一方面减轻辅导员的事务性工作,使辅导员更加专注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另一方面有利于辅导员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使辅导员更加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2.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尝试实行班级导师制,将校(院)领导、中层干部包括各二级单位教学管理主要领导作为班主任力量的重要补充,指导班主任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定期召开座谈、交流、分析会,研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积极推广好的做法,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质量。
3.根据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拓宽思路,创新班主任、辅导员培训学习的内容和方法,加强班主任、辅导员有关教育学、心理学、伦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知识的学习;加强培训,提高班主任、辅导员的思维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调查分析能力、协调沟通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心理教育能力、职业指导能力、信息技术能力、文字写作能力、危机处理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提升班主任、辅导员的艺术修养、生活技能水平;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案例分析、班会或学生活动观摩和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提高班主任、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技能。
4.加强学校人事改革,建立与辅导员工作特点相适应的岗位设置、管理、考核、奖惩、流动等机制,通过科学的人事管理体系促进辅导员队伍发展,调动辅导员的工作积极性,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
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各种管理办法都要强调尊重人、解放人、依靠人、为了人和塑造人的价值取向,根据“人的本质”来规范和引导大学生发展、实现大学生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主体,打破“课程化”的教育模式,摒弃说教、灌输的落后教育方式,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把教育引导学生与服务学生结合起来,将理想、信念的教育通过“进公寓、进社团、进课堂”的方式融入到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不断满足大学生对全面发展的新期待;构建学校、社会、家庭互动的一体化教育平台,将思想政治教育延伸到学生学习、生活的各方面;注重开展具有实用性的道德实验,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提升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让大学生体验到提升素养和品位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带来的快乐。
科学发展观在价值目标上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在价值评判上内含生产力标准和人的标准两重尺度,因此,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树立正确的时代观、政绩观、人才观和文化观,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改变以任务结果为主要评价内容的做法,注重过程考核和质量提升考核;让大学生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评判的主体,结合社会、家庭评判,真实反映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水平。
高校重要使命之一是为中国梦培养德才兼备的建设者,在社会软实力、文化力、精神力、道德力、政治力建设中承担着重要角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必须要落实科学发展观、实践科学发展观,坚持继承性与发展性、科学性与价值性的内在统一,变革不利于或不适应大学生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思维方式,尊重事实、尊重客观规律,全面推进和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促进大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实现高校的历史和社会担当。
[1]周光迅、谢嘉梁.近年来科学发展观理论研究述评.《社会科学管理与评论》[J].2011年3期
[2]杨元华,夏科家,张端鸿,解超.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制和机制创新研究.《思想理论研究》[J].2008年2期
[3]王学风.中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制比较及启示.《思想理论教育》[J].2009年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