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提升大学生党员素质是基层党务工作者的重要职责,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高职大学生党员素质的培养必须与时俱进,与高职教育改革和人才培养目标相结合,从严格执行制度、发挥网络优势、立足职教特性、实施激励示范和加强队伍建设等方面构建高职特色的大学生党员素质培养途径,实现高职大学生在思想政治、道德品行、科学文化、工作能力和身体心理等素质的显著提升。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以增强党性、提高素质为重点,加强和改进党员队伍教育管理。”高校是人才培养的摇篮,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历史使命,提升大学生党员素质,把优秀的大学生发展成为共产党员,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工程[1],因此,构建高职特色的大学生党员素质培养途径,实现高职大学生党员在思想政治、道德品行、科学文化、工作能力和身体心理等方面素质的显著提升,具有重大而深远的现实意义。
高职教育一般学制三年,在第三年或第三年最后一个学期,学生就要外出找工作或者参加毕业实习。同时,许多高职大学生在发展成为预备党员的时候,就面临着外出就业实习,在实习期间还存在实习单位不固定,频繁跳槽等现象。与本科院校相比,高职大学生党员培养发展上存在在校党建教育学习时间短和组织培养考察时间短的“双短”缺陷。
当前,“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高职教育改革发展的趋势,强调高职大学生职业素养和职业岗位技能的培养,存在着教学场地、培养方式和学习环境的变换,这就要求大学生党建工作要与时俱进,改革创新,把大学生党员素质的培养与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有机结合。但是,当前高职院校的大学生党建工作仍以传统教育方式为主,缺少职业道德、职业文化和职业素养等相关内容的教育,与高职教育改革发展的步伐脱节,影响了高职大学生党员素质教育培养的活力。
网络载体已经成为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阵地之一,在培养和提升大学生党员素质教育上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也存在网络载体的内容和形式比较单一,更新速度较慢,吸引力和感染力不强,对国际国内社会热点事件的正面教育引导不足,缺少专职管理和服务人员,缺少运用网络载体来发挥党建工作主动服务意识等。
高职院校大多数是由中专或中职校升格而成,开展高职教育的时间短,党建工作队伍成员年轻,基本上没有职业教育专业背景,缺乏职业教育理念,对高职教育的改革发展内涵缺少充分的理解,因此,在开展大学生党员素质教育时,往往容易造成党建教育与职业教育培养目标脱节,致使党建教育工作缺少吸引力和活力,影响大学生党员素质的提高。
严格执行制度,保证党员质量是提升大学生党员素质的重要基础。首先,要严格执行党员发展制度,一方面要坚持党员选拔标准,按照党章对党员的要求,根据高职学生成长的特点和规律,把党章中党员的标准从思想政治、工作能力、现实表现和学习成绩等方面具体化和量化,平时表现和关键表现、自我评价和群众民主评议结合起来,全方位的考察大学生党员素质;另一方面要规范党员发展程序,在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预备党员接收和转正等关键环节上,要严格把关,彻底落实群众评议、民主投票和组织发展公示等措施,提高大学生党员发展的公开、民主和规范。最后,要严格执行组织生活制度。规范严谨的组织生活是加强党员教育和管理,规范党员行为,强化党员意识,提高党员素质的有力措施,可以不断警醒大学生党员纠正错误, 增强组织观念, 自觉提高思想觉悟和政治理论修养。
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中明确指出 “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使网络成为弘扬主旋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2]”网络通信终端包括个人电脑和手机,网络通信软件包括手机报、QQ、飞信、微博、微信和专题网站等,网络有全球性、创新性、即时性、交互性、开放性和匿名性等特点,深受大学生的喜爱,根据权威资料统计,在经济发达省份几乎100%的大学新生拥有手机和QQ号,70%左右的高年级同学拥有个人电脑,超过80%的同学使用微博、微信和飞信交流,平均每人每周上网时间超过20小时,大学生已成为当前接触网络最多、对网络依赖最深、使用网络最为熟练的群体,因此,利用网络普及、即时和交互的优势,占领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地,强化大学生党员后继教育,创新教育内容和方法,提升大学生党员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发挥网络优势提升大学生党员素质。首先,准确定位。利用网络载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要有准确的定位,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把握好网络舆情导向;针对国家和校园里突发的敏感事件,要发出正面的声音,对大学生进行正确正面的引导,保证大学生健康成长。网络载体的教育内容主题要鲜明,使之成为广大青年学子的精神家园。其次,以人为本。网络载体的内容要充分考虑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生理和思想特点,关注他们成人成才的需求,充分体现网络的服务、教育和引导功能。再次,有针对性。网络载体栏目设计、内容选择、语言使用要符合当代大学生的特点,针对时政热点和难点问题、职业资格、职业生涯规划,力求用生动形象的网络形式表现出来,增强网络载体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最后,规范管理。网络载体的建设和应用要有严格的规范制度,确保网络信息的真实、正确,没有政治上的错误。配备专职维护人员,确保网络载体正常运行。
高职大学生党员素质培养只有和高职教育特性相衔接才具有旺盛的生命力,才能培养出符合党章要求和社会需求的高端技能型人才。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办学思想指导下,高职教育把职业岗位所需的关键能力纳入到了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中,因此,高职大学生党员素质培养的内容不仅要包含理想信念教育、党史党建知识,还要包含职业道德、职业素养和职业文化等职业教育的相关内容,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职业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实现高职大学生党员素质教育与职业岗位能力培养的有机结合。
立足职教特性,重构高职大学生党员素质教育内容。首先,要有可操作性。高职大学生党员素质培养必须具体清晰、可操作。做具体教育活动策划时,一定要考虑职业教育的特质、青年学生的特点、党组织的结构以及其他相关因素,选择切实可行的方案和实施途径,使大学生党员素质教育活动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职业教育的特性,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其次,与职业生涯规划相结合。高职大学生党员素质教育要与职业生涯规划相结合,二者相互促进、相互交叉,使大学生党员素质培养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3]。再次,与专业培养相结合。高职大学生党员素质培养应明确受教育学生的职业特点,增强教育活动的职业针对性,深入挖掘高职大学生党员素质教育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衔接点,找准高职大学生党员素质教育在职业岗位群中的着力点。最后,突出“人文教育”作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高职教育改革强调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以实用性、技术性、职业性和工具性教育为主,大学生党员素质培养教育要发挥“人文教育”功能,突出其作为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有益补充功能,培养素质发展全面的人,避免单纯的职业“工具人”的培养[4]。
高职大学生党员素质激励机制的内涵是指,高校基层党组织在高等职业教育目标的指导下,正确的运用激励机制,满足高职大学生自我成长的需要,激发他们的动机,调动他们在思想、情感、道德等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其朝着党组织预期的目标前进,以此来实现高职大学生的个人成长目标与高等职业教育目标之间协调发展[5],它包括三个部分:第一,以满足高职大学生党员素质增值为出发点。第二,以采用灵活恰当的激励形式为核心。第三,以引导高职大学生党员的动机和行为符合党组织所期望的目标为目的。实施激励机制,首先,要把握激励的时效性,提升激励的效果。其次,要把握激励的灵活性,要因时、因地、因人而异的采取不同的激励措施,防止激励和需求的错位。再次,要营造良好的激励环境来支撑激励效果,包括优良的学习和生活环境,良好的校风、学风和教风以及和谐的校园人际关系等。
坚持示范引领就是要健全培养典型、发现典型、宣传典型的工作机制,坚持用身边优秀的大学生党员的形象和先进事迹教育引领青年学生。一是要搭建大学生党员服务师生和社会的平台,引导大学生党员立足本职,勇挑重担;二是要引导大学生党员积极投身社会实践,砥砺品质,锤炼作风,磨练意志,增长才干,扩大在青年学生中的影响力。三是要选拔树立先进典型,充分发挥他们可亲、可学、可近、可信的特点和优势,使大学生党员成为广大青年学生比、学、赶、帮、超的目标和榜样[1]。
大学生党建工作队伍是学生党建工作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实施者。没有高素质的大学生党建工作队伍就没有高质量的党建工作和高素质的大学生党员队伍[1],因此,必须加强大学生党建工作队伍建设,提升大学生党建工作水平。首先,要健全组织机构设置,根据高职教育专业设置和学制特点,优化和调整党组织结构,使大学生党员培养发展和毕业转出合理稳定流动,保证党建工作连续高效。其次,建好党建工作队伍,选配好大学生党支部书记,重视发挥辅导员、班主任、离退休老党员和学生干部在党员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最后,加强党建队伍培养培训,培训内容不仅要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咨询、资助育人、就业指导、突发群体事件和大学生事务管理等专业专题理论的学习,还要包括职业教育认知学习,不断提升大学生党建工作队伍的政治理论水平和职业教育育人能力。
高职大学生党员素质的教育、培养和提升是基层党组织的重要职责,是关系到党和国家命运前途的大事。高职院校基层党组织必须根据高职教育改革发展内涵、人才培养目标和时代要求,以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迎难而上,主动创新,从严格执行制度、发挥网络优势、立足职教特性、实施激励示范和加强队伍建设等方面构建高职特色的大学生党员素质培养途径,开创高职大学生党员素质培养的新局面,培养政治过硬、道德高尚、知识宽厚的高端技能型和高素质的大学生党员队伍。
[1].沈健.在全省大学生党员素质工程推进会上的讲话[J/OL]. http://www.ec.js.edu.cn,2012-06-13.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N]. 中国教育报,2004-10- 15.
[3].杨晶,周堡垒,王汉林.高校大学生党员素质培养规划的思考[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4):47-49.
[4].张荣香.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应立足于职业教育根本[J].教育与职业,2012(5):42-43.
[5].王易,张莉.试论激励法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7):78-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