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培养模式探索高原特色农业高职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摘要:校企合作可发挥学校和企业的各自优势,通过工学结合,共同培养社会与市场需要的人才,是农业高职教育办学的显著特征之一。校企双方互相支持、互相渗透、双向介入、优势互补、资源互用、利益共享,是实现职业教育现代化,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人才,促进生产力发展,教育与生产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农业高等职业教育在青海省农牧业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它既有高等教育的一般属性,又有职业教育的鲜明特色。为了进一步探索青海省农业高职教育改革的新思路,深化农业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大力培养农牧业一线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青海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在服务青海高原特色现代农牧业的发展进程中,以国家示范校建设为契机,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在注重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同时,更加注重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逐步形成了体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具有高原特色农业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良好局面。
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变过程中,许多农业从业者知识与技能已难以满足新型农业的发展需求。加强农业科学技术与管理,尤其是高新技术成型成果的引进、推广和应用,刻不容缓。能够为这一产业直接服务,最具有推动力的便是面向农业一线的农业职业教育。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为所依托的区域、行业、企业服务也是高职院校的一项重要职能【3】。高职院校因企业的生存发展而生存发展,没有行业企业的支撑,高职院校也无法按照企业和行业的人才需求来实施人才培养工作;没有企业和行业的参与,更无从谈起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建立和实践。因此,要建立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首先必须和行业企业建立密切的“血缘”关系。只有突出特色,准确定位,和企业同呼吸、共命运,才能真正实践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青海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通过对高原地区涉农专业办学特点的研究和分析,结合新形势下青海特色农牧业发展的趋势,通过调查、分析,研究确立了科学的办学思想和办学定位,逐步明晰了发展思路,编制了合理的发展规划。提炼出了“脚踏实地,立足青海,依托行业、拓宽视野、面向现代化大农业,高起点,高标准,开放办学”的办学思想。确立了盯住“农”字创特色,打品牌,扩规模,争效益的发展定位。形成并完善了“以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能力培养为核心,产品质量来兴校”的办学理念和“做中教、做中学、做中会”的人才培养理念。以服务于青海农牧业经济为任务,以畜牧兽医、动物防疫与检疫、草原与饲料及农业经济管理专业为龙头,进一步做“精”、做“强” 农牧类专业。以就业为导向,以企业为依托,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全面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实现学校与企业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坚持走特色发展之路,做大做强青海农牧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基地,建设在青海职业教育起龙头作用的高水平职业院校。
高质量的技能型人才培养仅仅依靠学校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吸引和引导企业、行业参与,构建具有特色的职业院校建设新模式。青海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采用和企业联合、共建、融合等方式,将产教结合、工学结合,校企互动贯穿于高职教育全过程。一是深入行业、企业,掌握用人的第一手资料。组织教师积极深入企业考察、调研以及带队参加学生顶岗实训,了解企业文化,掌握各企事业单位人才需求的结构、学历层次等状况,主动参与行业的人力资源开发计划,为企业提供优质对路的毕业生,同时,也为毕业生就业工作打好基础。二是探索“多元式”办学的运行机制,实现“四个合作”。形成了以贵德县种猪场为主的“工学结合型”顶岗实训基地;与青海省天露乳业有限责任公司等 “校企结合型”生产性实训基地;以技术服务和科技推广为主,积极服务当地农牧业经济,建成以湟源县俊家庄奶牛养殖基地等“技术推广型”实训基地;与湟源县委县政府联合成立湟源畜牧业领导小组,建立了申中乡新泉良种肉羊繁育基地等“校政合作开发型”实训基地;以西宁市动物检疫站“校行结合型”实训基地;采取灵活多样的校企联合形式,积极拓展省外实习基地,与山东得利斯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实习协议。学院重视实训基地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创新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出台了《学院校外实训基地管理办法》等制度,提高了实训基地的软、硬件建设水平和服务能力。三是积极持久参与行业、企业的各项活动,搭平台拓渠道,坚持科技服务与社会生产实际相结合,突出高职教育特点,加强科技培训,在服务中找准学院的定位。学院举办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养殖业妇女骨干培训班等为经济社会服务的各类培训3.5万人次。先后被授予 “全国各族农村妇女双学双比竞赛活动先进集体”、“青海省农牧区妇女‘双学双比’先进集体”、“青海省十五创新立功竞赛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被确定为“青海省农牧区妇女养殖业骨干培训实习基地”, “青海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培训基地”。四是发挥学院培训的强项,拓宽服务渠道,提升服务水平,开展农牧业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等培训。举办大学生村官培训班、各类专业技术人员知识更新培训及继续教育培训等,为提高行业、企业职工队伍素质提供良好的服务。五是探索教学科研与区域农牧业生产特色相结合,催化产学研成果。学院教师参加了《动物营养与饲料》等近40门农业部规划教材的编写;《农业职业教育能力建设计划》等八项教学成果获全国农业职业教育教学优秀成果特等及一、二、三等奖;课题《农业职业院校教学管理队伍建设研究》获全国农业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教学成果三等奖;《农林高职教育对藏区区域经济发展的支撑研究》等9项课题已被教育部高职高专动物生产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立项研究,《示范性高职学院体育课程开发与建设研究》等11项院级教学研究课题正式立项。并与青海三江一力农业有限公司成功开发出PS面包草,在当地养殖企业和牧户中广泛推广,在生产性实习基地取得的科研成果,并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实践证明,高职院校教师和企业人员相互兼职,是保证校企密切合作的一种有效方法。“双师型”教学团队是教学改革和专业建设的实施者,优秀的“双师型”教师能够及时洞察、预测建设行业发展变化和人才供求信息,熟悉高职专业方向、课程设置、专业技能等教学内容,是沟通社会生产实际与教学改革的桥梁。教师可以发挥自身理论、技能双重优势,切实承担培训、指导任务,使学生活学活用,不断创新,满足其就业需求。同时,可根据社会和建设行业发展所需及时调整专业内容,切实满足学生就业岗位对理论、技能的双重需求【1】。青海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坚持“培养和引进齐抓、双师并重、专职和兼职结合”原则,创新教师培养、使用和激励机制,通过兼职、引进、送培等途径,倾力铸造“精品”师资,实施“优师、名师、双师”工程,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是每年大批外派教师深入企业考察、调研及带队参加学生的生产实训和顶岗实习,了解企业文化,提高对“工学结合” 教育模式的认识;二是每年安排教师半年以上深入企业挂职锻炼或进行技术指导,有力提升教师的实践动手能力;三是组织专兼职教师参加国际国内学术交流活动,提高专业教学水平;四是鼓励教师主持和参编教材,提高教师和学院在国内同行中的知名度;五是着力培养年轻教师,提升学历层次,进而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六是强化实践动手能力,打造精英专业教学团队;七是各专业教学团队和课程建设组与企业行业的专家、技术骨干和能工巧匠全程参与构建“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及其课程体系,着力培养教师的职业能力;八是与企业共同搭建中青年教师成长的平台,强化教师实践动手能力。同时,为了确保公共基础课教师与企业行业建立紧密的联系,学院将基础部全体教师分配到各个专业系,与专业教师一同深入行业、企业第一线,全程参与构建教学模式、课程建设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并随实训实习班级在实习基地集中进行职业辅导和授课,全面掌握学生实训实习和企业生产过程,为进一步深度“校企合作”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学院畜牧兽医专业教学团队被省教育厅命名为省级教学团队,动物防疫与检疫专业、草原与饲料专业、草原生态与旅游专业三个教学团队被确定为省级教学团队。
要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要适应社会、适应地方经济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必须也只有在课程上做出特色,才能践行工学结合理念,充分体现高职教育的类型特征。学院通过不断地学习与反复的探索,提出了“以精品课程建设为抓手,全面推进课程改革”的建设策略,将课程建设作为一个系统工程,从理念的树立、机制的健全、措施的落实等方面整体推进。邀请行业企业的专家、技术骨干和能工巧匠全程参与课程的开发,着眼企业发展,以工作工程为导向确定课程内容,开发教学、实训大纲等,组织编写配套完备、有所创新的课程教材。在示范建设期间,国家级精品课程、教育部动物生产类教学指导委员会精品课程、省级精品课程等建设取得了优异成绩。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教育思想,整中反映了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企业参与了育人的全过程,突出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知识教育与能力、素质训练的同步性,注重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共同培养具有职业能力的高素质技能人才【2】。青海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以服务于青海农牧业经济为己任,以市场和企业的需求为目标,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和实践教学新路子,根据职业教育的特点和要求,紧密结合青藏高原农牧业自然规律、区域经济特点和生产过程,充分利用校企资源,以培养学生职业技能为主,把学生的技能提升镶嵌在整个实践教学主线上,构建实施了畜牧兽医专业“技能递进五段式”、动物防疫与检疫专业“季节性生产岗位轮训”、草原与饲草专业“生产主线、工学交替”和农业经济管理专业“分块教学,技能递进1311”等具有青藏高原农牧业职业教育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实践教学,将企业的要求和标准引入教学,使教学过程与产品生产过程紧密结合,围绕企业一线生产标准和工作要求,把课堂搬到牧场和车间,实行半年以上的顶岗实习,实施“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法。采用理论实训一体、任务驱动、现场教学、案例教学、项目教学、讨论式教学等方法。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真正实现工学结合课程化。同时将校内考核与企业顶岗实习考评相结合。通过生产性实训和顶岗实习增强学生就业能力,有效提高了毕业生的就业率和企业的认可度。
校园文化是一个具有深刻内涵的复合体,是一个学校群体精神文化生活的总汇,它不仅包括长期以来形成的校风校貌,而且涵盖了包括教育思路、教育方法、价值标准、道德规范在内的许多方面。高职院校要引入优秀的企业文化,让职业价值观培养与职业精神塑造切实融入专业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要以专业对应的职业文化为建设内容,打造与企业紧密联系、具有职业特色的校园物质文化,让学生在校内也同样能够感受、体验职业氛围和企业文化【4】。青海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积极推进校企合作,引进和融合优秀企业文化,打造“青年志愿者活动”、“大学生文化艺术节活动”和“阳光体育活动”三大主题教育活动,搭建社会实践活动“进行业、进企业、进农村牧区”的三进平台、拓展思想政治教育“到宿舍、到实训岗位、到学生团体”的三个渠道,开展了“企业家创业与就业讲座进校园活动”,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行为习惯,帮助学生顺利实现从学校到企业的跨越。加强学校教室环境建设,使之成为职业氛围浓厚、专业特色鲜明的学习场所。重视实习实训基地环境建设,通过展示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服务一线的纪律、规范、流程,展示学生在实习实训中的优秀成果,展示行业劳动模范和学校优秀毕业生的事迹,加强学生的职业养成训练,增强学生立志成才的信心。培养学生树立牢固的职业意识,提高学生适应未来工作环境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
[1]张登宏,试论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2]尚宇梅,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探讨[J].农业职业教育研究.2011. 70-73
[3]张旭东,农业类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探索[J].商场现代化.2011. (12)88-89
[4]卫月琴.李榆梅,高职院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