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示范院校建设任务完成,青岛职业技术学院成为全国示范院校,是其作为一所高职院校发展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作为一个社会组织必须尽快确立新的战略目标,以推动学院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实现可持续发展。将富有特色的改革成果提升、浓缩成为“品牌”,以“品牌办学”作为未来发展的战略,是整体提升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的灵魂。
社会不断发展,文明不断进步,现时代是一个品牌的时代。品牌包含了品质、品位。品牌是质量,要求产品必须是精品;品牌是特色,要求独具品位;品牌是信誉,要求形质统一。青岛作为一个拥有“海尔”、“海信”、“青岛啤酒”等众多知名品牌企业的城市,正在创建现代化的宜居城市品牌,不仅包含了企业的品牌,也应包含环境品牌、人文品牌和教育品牌。作为全市唯一国办的高等职业院校,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创建高职教育品牌,走“品牌发展”的道路,既是城市发展的需要,更是学院自身发展的必然选择。
“品牌办学”是青岛职业技术学院秉持高职教育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根本宗旨,发扬时代精神,面向青岛未来发展规划而提出的学院发展战略。
我国实施改革开放,特别是加入WTO后,企业直接面对国际竞争,在对比和反思中,提出“技能振兴”计划[1],就是通过培养一大批掌握先进技术的技能型人才,大幅度提高生产工艺水平,促进国产品牌的竞争力。在这样的背景下,一大批高职院校应运而生。经过十多年的实践探索,开辟了一个区别于传统高等教育以学科知识传授为核心的教学模式的新领域,通过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初步形成了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为基本特征的办学模式框架,高职教育规模和效益各方面都得到显著发展。一大批高职院校,学习和借鉴国内外先进职业教育理论和模式,并根据各自学校的具体情况,在实践、摸索中形成了丰富多彩的高职教育办学模式和各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显现出了“千帆竞发”的势态,占据了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而且以其毕业生对职业工作适应性强的优势,得到了全社会、特别是用人单位的认可,高职教育正逐步成为高等教育的一个类型。然而,高职教育的本质和办学定位、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建构等深层次的问题仍不明确,高职教育未来如何发展?高职教学体系如何构建?青岛职业技术学院作为首批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应志存高远,创建高职教育品牌,实施“品牌办学”战略,是对此作出的响亮回答,即创建“高等”“职业”教育的品牌,促进“示范院校”尽快提升为“品牌院校”。高职教育首先是育人,而育人的模式、要求、目标又区别于其他教育,有类似企业生产产品的一些属性,借鉴企业“品牌”概念,将其嫁接到学校发展中来,符合高职教育的内涵要求。高职教育未来将在一大批高职“品牌院校”的基础上,争取在办学层次、办学模式等方面有更大的提升和拓展。
青岛职业技术学院是较早举办高职教育的院校之一,2009年通过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项目验收,成为全国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在示范院校建设期间,以国家重点专业为龙头,专业群组共建共享推动发展;以工学结合的课程改革、“双师”教师队伍建设、校企合作的实训条件建设为主要内容全面改革;以“致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和广泛深入的国际交流为优势提升办学水平,初步形成了“青职特色”。面对高职教育的新形势和青岛市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新机遇,如何推动学院的可持续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必须作出回答的问题。创建示范的历史任务告结,成为青职未来发展的新起点。学院的发展要实现办学水平的高度、教学改革的深度、社会影响的广度全面发展,通过“品牌办学”提高教学质量以提高办学水平,深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以延伸深度,以良好的社会信誉赢得社会影响。“品牌办学”就是指明了我们应当进一步深化改革,继续增强专业实力,提升学院的文化和学术水平的方向,推动学院成为本地区、全国及至国际高等职业教育的“品牌”院校,将“青职特色”升华而造就“青职品牌”。
按照组织生命周期规律,将大学组织周期划分为生成期、生长期、成熟期和蜕变期四个阶段,当组织发展进入成熟期后,为避免进入衰退期,必须通过主动调整和改变组织发展的方向和结构,求得自身发展的突破,使组织进入蜕变期。[2]学院在过去的十年,以“创建示范”作为组织战略目标,先后成为山东省骨干示范性职业技术院校、中央财政重点支持建设的示范院校、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最终成为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完成了学院发展历史上一个关键阶段的使命,进入组织的成熟期。在后示范时期,明确“品牌办学”战略方向,为学院的下一步发展注入动力和活力,恰是实现组织蜕变的关键时刻。“品牌办学”战略,是学院在新一届领导集体以高度的使命感,主动调整组织目标,实现组织蜕变的引擎,它意味着学院将进入一个历史新时期。
过去的半个世纪,我们继承学院开创者童第周、陆侃如作为著名科学家和国学家身上体现出来的追求真理和博大和谐的高尚品格,凝结了“卓越、唯是、协同、学习”的学院精神;在学习研究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基础上,实践探索而凸显以“修能、致用”为价值核心的高职教育理念。从促进全面发展的宗旨出发,关注高职教育动向,适时提出“技高品端”人才培养目标。“品牌办学”战略的实施,就是将这些精神财富进一步整合和提升,进行全面、系统、科学设计和有效的实践,将学院的先进理念和精神文化不断沉淀和浓缩在学院“品牌”中。示范院校建设过程中,学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用“实境耦合”准确地表达了高职教育的本质,在实践基础上总结、提炼产生了一大批教学改革成果和研究成果,初步形成了高职品牌的雏形。“品牌办学”战略,就是要在理念上开创办学境界,在理论上提升改革的层次,在结构上整合已有的改革模式,在内涵上丰富改革创新成果,在形式上突出改革的特色,使“青职学院”成为高等职业教育一个鲜明的标识。
“品牌”是学院人才质量的凭信,是学院特色文化浓缩的符码,是学院参与社会活动的名片。“品牌办学”既是学院指向未来的战略目标,也是日常工作的行动指南。实现“品牌办学”就是要通过“抓教学、抓管理、抓实训,促进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学院科研”来提高质量、凝聚特色、赢得信誉。
高等职业教育的本质就是培养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为此,要关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外部因素的变化趋势,关注国内外职业技术教育的最新理论成果和先进模式,关注我国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政策和其他院校发展的成功经验。高职教育已经走过了只重视技能的“功利性”培养阶段,学生的人格与品行的发展得到了普遍的关注。一所学校的办学质量,最终体现在她能否培养出“精品”学生,即“技高品端”的学生。随着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社会整体文明进步,对技能型人才综合素质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因此,“技高品端”人才培养目标,是“品牌办学”战略的核心要素。高职学生以其直面职业,对职业工作的先天的认同感和亲和力,更容易通过自身的努力,成为具有“一技之长”的品牌学生,走向社会。学院适应高职教育的新变化,推进人才质量的持续提升,使我们的毕业生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成为单位的“品牌”和行业的“品牌”,用优质的“品牌”学生,成就学院的品牌。
高等教育承担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的职能,高职院校更要凸显“应用型”人才培养,并与企业合作开展技术开发、推广以及员工培训、项目调研等服务。高职院校办学的“硬实力”体现为人才培养能力、技术开发能力和服务能力,这些能力最终必须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积累。构建适合高职教育的课程体系,对传统的教学过程、教育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育组织形式进行改革,以适应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高职教育开始探索,仍未能根本解决的问题。高职教育改革整体上实现了以知识传授为基点到以职业能力培养为基点的第一次飞跃,从着重培养熟练技能到促进全面发展,是教学改革面临的新课题,就是在完成“技高”任务的同时,培养职业信念、职业情感、职业意志而实现“品端”。实现这第二次飞跃,要求改变专业教学过分强调操作而忽视职业思维,过分强调技能训练而忽视职业行为习惯养成,过分强调工效而忽视内心体验的工具性职业教育模式。一方面,创造性地构筑专业人才培养新体系,保证实现“技高”的目标;另一方面,建立学生品德成长评价体系和思想品德教育立体教育体系,实现“品端”的教育目标。在改革和建设的过程中,造就“专业品牌”、“课程品牌”、“教师品牌”、“管理品牌”。
学院的学术和文化水平是学院办学的“软实力”。真正有效的教育是“润物细无声”,学院的学术氛围和文化浸润是学生成长的生态和土壤。高等教育培养人的过程,除了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教学活动外,大学的学术氛围和文化生态,对学生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它体现一种气质、体现一种精神、体现一种信念。高职院校的文化与学术特有的定位,既不是中小学式的纯课堂、书本教育,也不是普通大学研究型的形式,更应构筑求真务实、自然纯朴又自强不息、乐观文明的校园文化,营造坚持真理、重教尊师、真诚互助、好学上进的工作氛围。继续提升“求真务实、和谐上进”的精神,鼓励教师潜心教学改革,安心教学探索,静心科学研究,全心服务社会。通过请进专家举办高端学术演讲和学术活动,提升学院整体文化和学术水平,开阔师生视野;通过校内文化和学术讲堂等活动,促进不同专业的学术交流;树立学术信念和文化追求,构建高效、和谐的制度体系,促进教学、科研工作和文化建设,营造特色文化环境。促使学院不仅仅成为育人的品牌,也要成为文化品牌和学术品牌。
“品牌办学”战略的实现,需要动员最广大的师生员工,同舟共济,改善管理,整合校内外资源,为品牌建设提供现实支撑。
(一)切实增强“品牌意识”“质量意识”“特色观念”
大学是“底部沉重”的组织,“大量的思想群体是在基层工作水平上占有权力位置的”[3],深化改革必须把组织内的成员广泛动员起来[4]440。实现品牌战略,必须首先树立品牌意识,用创立“品牌”来提振信心,统一意志。高等院校是知识分子聚集的组织,必须使组织的意志与成员的个人愿望一致,才能有效的实现组织目标。加强理论学习,深入开展调研活动,大力宣传“品牌办学”战略思想和战略意图,形成“品牌办学”的舆论氛围,开展“品牌办学”战略大讨论,使这一战略思想深入人心,真正成为学院新时期的奋斗目标和共同意志,增强行动的自觉性。“品牌”的根本是质量,“品牌”的内核是特色,因此要进一步强化质量意识,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重点抓好教研室建设,突出学术的价值认同,重塑严谨的学风、教风,提高科研和教学质量和水平,创新人才培养特色。
在组织目标确立后,关键就是通过管理有效推进。服务于新的战略目标,必须对现有的管理体制、机制进行系统的改革,以改革为动力促进“品牌”建设。观念上理清政党权力、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的关系,组织上理顺纵向与横向的职能结构,在制度上保障有序、高效的状态,在运行中实现多方立体信息沟通和工作有机衔接。行政部门,应认真钻研业务,要把工作重点放在宏观政策制定和整体质量管控上来,增强服务意识,提高对二级院部的信息、技术服务水平,成就“管理品牌”和“服务品牌”;二级院部,在全力完成教学、科研任务的过程中,重点在于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增加积累,提高实力。教学过程的关键在于课程,它体现着专业的内涵,承载着教学行为的内容,记录着教学过程的轨迹,考量着教师劳动成果,规定着教学资源的配置。因此,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在于课程改革,全面推进课程改革,是品牌办学的必由之路,以课程改革引动教学模式的全面改革,创造性地凝聚专业教育特色,创新人才培养新方法、新途径,造就“育人品牌”。
“品牌办学”是战略方向,办成“品牌”也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要求我们大处着眼,立意高远;又要小处着手,扎实工作。造就学院各个层面的“品牌”,既是一个整体的战略目标,要求用战略眼光,进行顶层设计,相互协作;也是关乎每一项工作、每一个环节和每一个岗位的行动指南,要从日常的每一个细节做起。每一位教职工都要在自己的岗位以高标准、高质量,成为岗位的“品牌”。众多的岗位的品牌汇聚成为部门的品牌、学院的品牌,继而走出校园成为青岛的“品牌”、山东的“品牌”和全国的“品牌”、国际的“品牌”。
“品牌办学”战略的实施,人才培养目标以及各项工作目标的实现,都必须依赖资源的支撑。利用品牌效益整合校内外资源,合理配置校内人才资源和财力、物力资源,优化资源结构,改善资源配置方式,促进专业教学资源平台的建设与共享,释放资源潜能。[4]624资源管理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以基层为重点,以调动工作积极性为标准,以提高信息化水平为手段,以提高工作效率为最终目的,提高行政效率,简化行政程序,减少审批项目,节约管理成本,为“品牌办学”的战略实施提供可靠保证。
综上所述,“品牌办学”是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在创建示范后的新时期奋斗的总目标,也是全体青职人共同的行动准则,是推进全面改革和全面工作的指导方针。在“品牌办学”战略指导下,全院上下要通力协作,深化改革,开拓奋进,扎实工作,通过几年的努力,把学院建成质量过硬、特色鲜明的高职“品牌”。
The Strategic Thinking on“Brand School Operation”in Qingdao Technical College
(Qingdao Technical College,Qingdao, Shandong 266555,China)
Abstract: The task of constructing the exemplary vocational college for Qingdao Technical College has been accomplished. Being a national exemplary college is a milestone in the development history as a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As a social organization, we must establish a new strategic target as soon as possible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college to enter a new stage, and to achiev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o condense and promote the distinctive reform efforts to a "brand", and to use "brand school operation" as the development strategy for the future is the soul of promoting overall development pattern and realizing the scientific development.
Key words: Qingdao Technical College; brand school operati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1]陈宇.技能振兴:战略与技术[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9:85.
[2]宣勇.大学变革的逻辑(上篇)[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79.
[3][美]伯顿·R·克拉克.高等教育新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88:135.
[4]宣勇.大学变革的逻辑(下篇)[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