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全国高职高专院校书记论坛,今天是:  
首页 论坛简介 通知公告 新闻动态 媒体聚焦 书记视点 论坛资料 联系我们
论坛资料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论坛资料 >> 正文 >>
体验式教育在民族团结教育中的实践探索以上海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为例
2013-12-10 20:21:40   来源于:

体验式教育在民族团结教育中的实践探索

以上海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为例

上海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耿铭 杨美

摘要:把体验式教育运用到民族团结教育中去是一件新的尝试。上海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从学校实际出发,从学生实际出发,开拓思路,创新办法,积极创设各种教育情境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工作,形成了一些有效的工作思路和方法。学生的生活适应、学习适应得到了有效改善,校园民族团结和谐的文化得以造就,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得到增强,爱国情怀得到夯实。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体会到要更好的完成党和政府赋予的培养为少数民族培养人才的光荣任务,必须要做到“三个有机结合”,即把集体体验和个体体验有机结合起来,把全面真实体验与提升认识有机结合起来,把学习体验和生活体验有机结合起来。

关键词:体验式教育;民族团结教育;实践探索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上海支援内地建设任务的不断深化,上海高校承担起越来越多的为内地少数民族培养人才的工作。以上海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为例,学校先后承担了为新疆和西藏培养相关医学技术人才的艰巨任务。尤其自2010年起,学校连续三年举办内地西藏班,迄今共有三个年级近400名西藏学生,约占学校学生总数的十五分之一,集中在护理专业学习。做好团结教育工作,尤其是民族团结教育工作,是保障藏族同学在沪学有所获、学有所成的基础性工作。面对如此集聚、人数众多的少数民族学生群体,如何有效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如何引导师生牢固树立“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相互离不开”的民族团结观念,则是一项艰巨而紧迫的任务。把体验式教育模式应用到民族团结教育中来,不失为一种有益的尝试。

一、体验式的民族团结教育的内涵及其特征

体验是人类心理生活的普遍现象,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纽带,是个体在亲身经历的基础上,通过内在生命与外在世界的融合所生成的一种存在方式。体验式教育是教育领域的特定概念,强调的是教育者综合运用各种教育要素或教育资源,形成良好教育背景与氛围,激发学生的情感,引导学生采用联想、感受、体会、领悟、欣赏、品味等体验性方式,去获得对客观世界的深刻认识和促使自身素质的内在发展与完善[1]。

民族团结教育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内容,具有思想政治教育的一般特征,同时民族团结教育强烈的现实性和民族间经济、地域、文化巨大的差异性又决定了民族团结教育必须面对外部复杂形势的现实挑战,也必须在相互尊重中达到理解与沟通。体验式教育尊重生命的生成性、独特性、自主性,以及注重知情融合的特征,它是一种以图景转换为主的思维活动,有利于突破常见的单纯以语言文字符号的逻辑转换为主的逻辑思维为特征的民族团结教育生动性、实效性不强的问题。

体验式的民族团结教育可以定义为在民族团结教育过程中,施教者按照体验式教育模式的要求,积极创设各种教育情境,让学生作为主体参与整个教育过程,引导学生由被动到主动、由依赖到自主、由接受性到创造性地对教育体验活动进行感悟,达到激发学生感情、促进学生对民族团结价值理念的感知和认同,进而达到维护民族团结的自觉行为,达到知行统一目的的教育模式。

二、体验式的民族团结教育的实践运用

在体验式民族团结教育理论的指导下,上海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从学校实际出发,从学生实际出发,开拓思路,创新办法,积极创设各种教育情境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工作,形成了一些有效的工作思路和方法。

(一)营造关怀氛围,把关爱融入学生心里

学校积极组织和调动各种资源,营造出校园整体的、全方位关怀民族学生的氛围,让学生在被关怀中,体验到真诚的、温暖的关爱之心。

学校紧抓领导关怀的契机,把领导关怀作为民族学生体验关爱的最隆重、最正式的活动。组织学生认真准备,精心策划,在接受上级领导带来的礼物的时候,把洁白的哈达、感恩的歌声献给领导,表达对党和政府感谢。

学校积极组织校内力量,把校内师生的关怀作为民族学生体验关爱的最直接、最生动的方式。学校形成了“职能部门负责,全校师生参与”的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的工作机制。在职能部门的协调组织下,学校先后有多个党支部、民主党派和西藏班结对,和西藏班学生结对,帮助班级或学生个人解决学习生活中的困难。汉族学生组成志愿者队伍,开展“志愿者进寝室”活动,指导西藏班学生学会适应城市生活和集体生活,开展普通话讲授、教他们学习简单的上海方言,帮助西藏班学生快速地适应学校的学习和生活。

(二)搭建展示平台,增强民族学生的自信力

西藏学生刚到上海,普遍存在羞怯胆小、自信心不强的特点。针对这一弱点,学校组织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月”活动。通过组织开展民族团结专题讲座,民族学生座谈会,民族风情图片展,民族手工艺品制作展评,参观、征文、电影展映、文艺汇演等活动,展示中华各民族的风俗人情和民族团结事业发展,丰富民族学生的文化生活,从中感悟中华民族精神内涵,提高对加强民族团结重要性的认识。

学校还建立了民族团结教育工作室。工作室的志愿者利用课余时间分批进入少数民族学生的教室里,开展系列专题活动。志愿者或定期到寝室、教室与民族学生结对子、搞活动,促进了各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或采用图文展示的形式,展示改革开放的成就,形成民族团结的温馨氛围。在活动过程中形成了“五湖四海来相会,民族团结一家亲”的和谐氛围,让“三个离不开”思想深入学生心中,也让少数民族学生亲身体验到学校对民族团结的重视和生活在民族团结大家庭当中的温暖。

学校以西藏班学生为主体,组建了舞蹈队和合唱队。成立以来,在艺术教育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多次参加校内外艺术活动和比赛,并获得嘉奖。民族学生在艺术展演中展示自我、体验成功,意识到自我存在的价值,从而树立了坚定的自信心。民族学生在对自己本民族的文化有了更加深入了解的同时,也体验到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多样与丰富,视野得到了开拓、素养得到了提升、胸襟得到了拓展。

(三)组织参观访问,体验认知上海

学校利用节庆假日,组织学生们参观上海的主要景点,科技馆、世博纪念馆、鲜花港、长风公园……让少数民族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看见上海的建设成就,亲身体验上海大都市的气息,让学生们体会到“上海也是我的家”、“上海就是我的家”,让他们从心底里真正融合到上海的都市环境中去。

学校组织少数民族学生走进社区,与社区居民共度元宵佳节、藏历新年和端午节,体验上海的社区文化和居民生活。让少数民族学生体会到来自于社会的关爱,让其更好的融入到生活的环境中。

(四)建立志愿团队,感悟社会责任

学校组织少数民族学生积极参加各种志愿者活动。他们和其他同学一起,或到希望小学教授小学生功课、或到养老院慰问孤老、或者成为成分献血志愿队成员。志愿者实践活动的经历中,一双小学生渴求知识的眼睛,一张老人饱经风霜的脸庞,都会给留下了深刻印象,参与志愿活动的同学也为能通过这样的活动回报学校、回报社会和国家而由衷感到自豪与快乐!

通过志愿者活动使得少数民族学生更快地融入到学校所处的环境中,更好地了解学校的文化,并在活动中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价值,感悟到自己肩上与其他民族的学生一样承担的社会责任。通过志愿者活动也让社会上各种群体体会到少数民族学生的关爱,能更深刻地感受到“三个离不开”思想的内涵和重大意义。

三、体验式民族团结教育取得实效

通过开展一系列的体验式教育活动,西藏班的学生发生了较大变化,体现出教育活动的成效。

(一)学生的生活适应问题很快得到解决

西藏班的学生由于受到自然环境和生活习惯的影响,许多同学的卫生习惯和上海的环境要求是有较大差距的。刚到校时她们就不能适应公共浴室的洗浴,一进公共浴室她们要么立即离开、要么红着脸不敢抬头。这种生活细节的不适应都有可能对他们造成巨大的影响,严重的会使个别学生产生厌学、弃学的想法。

在少数民族的老生中选拔志愿者开展“大手牵小手”活动,让本是来自于同一个地方的学生们畅谈自己的经历,以及在适应过程中所经过的心路历程,进行言传身教,让学生们能真正愿意从自己原来的生活习惯中慢慢走出来,适应新的环境。不久以后,我们发现喜欢经常洗澡的同学多了,在寝室和教室里随地吐痰、吐瓜子壳的同学越来越少了,用厕的文明习惯也提高了。

(二)学生的学习适应得到了有效改善

学校志愿者队伍专门成立学习互帮互助小组,带领少数民族学生每天进行晨读,在训练提高他们的汉语水平的同时,也帮助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互助小组的志愿者由不同类型的学生组成,但是那些从西藏班学生中选出来的志愿者效果最明显。其中原因大约是由于他们有着和其他同学相同的地缘和生活背景,容易形成榜样的示范效应。这些志愿者在行动中体验成功的快乐,在成功的快乐中获得成就感和自豪感。这样的正能量通过他们,很容易传递给那些成绩较差但意义努力向上的同学,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信心,促进群体的提高。三年来,学校没有一位西藏班学生因为学习的不适应而退学。

(三)校园民族团结和谐的文化得以造就

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少数民族学生已经成为学校学生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和谐的民族关系,为学校和谐校园增添了靓丽的色彩。

少数民族学生渴望与他人交往,希望自己能很快融入新的环境之中,在与其他同学学习和交往的过程中不断地调适自己;他们更期待其他学生与他们能和谐相处。民族团结体验式教育的系列活动能满足少数民族学生交往的需要,使少数民族学生们虽然远离父母,却没有远离亲情的温暖,深刻感受到中华民族文化的血脉相连。

(四)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得到增强,爱国情怀得到夯实

民族团结体验式活动,通过组织少数民族学生走进社区、服务社区群众的方式,让少数民族学生亲身体验社区文化、上海文化,从而更深入地了解国情、民情、社情,在潜移默化中增长了自己的才干,锻炼自己的能力,并在社会能力、人际交往、公共关系等方面得到发展。

丰富多彩的民族团结体验式教育活动,使得少数民族学生的风采得到了展示,让学生们互相认知了各民族的文化,形成了心灵上互助和依赖的情感;通过各种亲身经历的活动,让少数民族学生深刻感受到党的深情、感受到学校和国家的培育之恩。

正是由于学生感受到了来自学校、社区,老师、同学,党和政府的无限关怀,当学生收到挑拨民族关系的有害短信时候,主动向老师报告,旗帜鲜明表示不相信谣言,更有同学主动帮助其他学校的民族学生不信谣、不传谣。

四、对体验式民族团结教育实践的思考

在对上海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开展的体验式民族团结教育实践进行回顾总结的过程中,我们注意到要把民族团结教育工作做得更好,必须要做到“三个有机结合”,即把集体体验和个体体验有机结合起来,把全面真实体验与提升认识有机结合起来,把学习体验和生活体验有机结合起来。

把集体体验和个体体验有机结合起来。学校在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时,采用了不少集体体验教育的方式,但同时也不忽略个体有特质的教育体验。比如,学校宣传部、团委支持西藏班一位女生想用相机留住自己在上海的记忆的心愿,联系上海《青年报》采访该生,并寻找热心资助人为她购买了数码相机。

把全面真实体验与提升认识有机结合起来。学校在组织学生参观上海所取得的建设成就时,也鼓励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上海建设发展中还存在的不足和缺憾,更是特别引导学生要看到上海的成就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是靠生活在上海人民付出艰苦的努力、不断的奋斗得来的。

把学习体验和生活体验有机结合起来。开展体验式教育的一个有效基点是教育活动要根植于生活之中,但作为学生,完成好学习任务仍然是其天然的使命。民族团结体验教育的最终目的依然是要培养出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有能力为人民做出贡献的人。所以,在开展这一工作的时候,必须把促进学生有效完成学业任务作为重要目标,这样才能最终完成好党和政府赋予的培养为少数民族培养人才的光荣任务。

民族团结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复杂艰巨而长期的工作,也是一项政治性强、政策性强,涉及知识面广的教育工作,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不断学习和更新民族团结教育理念,在实践中不断改进民族团结教育模式与方法,通过民族团结体验式教育活动努力把各族青年学生紧密凝聚在党的周围,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智慧和力量。

参考文献

[1]陈飞.《论体验式思想政治教育》[J].《教育评论》,2010,(3):64页。

新闻动态 更多>>
通知公告 更多>>
书记视点 更多>>

指导单位: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 全国高专高专党委书记论坛主任委员会
承办单位:杨凌职业技术学院
联系电话:02987083908 投稿邮箱:gzsjlt@163.com 技术支持:杨凌贝塔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