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人才培养工程的首要任务,也是培养社会主义合格接班人的基础。但是, 目前大学生思想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本文以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暑期“三走进”活动为实践背景,系统阐述了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创新的实施方法和积极意义, 并对其关键点进行了分析。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生命线工程。当前,在我国社会发展深刻变革、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很多新问题、新挑战。因此,如何更好地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提高其说服力、感染力,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亟待解决的命题。
近年来,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全面贯彻落实中发16号精神,紧密结合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际,大力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上水平、出创新。自2010年开展“三走进”活动以来,学院每年暑期组织党务干部、学生工作干部和思政课教师深入社会、企业和学生家庭,进行专题社会调研,了解用人单位人才需求状况,摸清学生思想实际,紧密契合“校风、教风、学风”建设,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丰富了学校、企业、社会、家庭四位一体育人模式,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和中宣部、教育部等《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 》(教思政[2012]1号)精神,陕西工院始终坚持“服务学生成长成才,服务学生顺利就业”的目标,开展“走进社会、走进企业、走进学生家庭”活动,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形成了“以‘三走进’带动‘三结合’,以‘三结合’促进‘三提升’”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制。即活动开展与解决学生思想实际相结合、与促进学生就业相结合、与关心学生学习生活相结合,有效地提升了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整体合力、提升了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提升了毕业生就业质量,全面体现了“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的“三全”特色。
学院党委专门成立由主要领导担任组长,宣教部、学工部、就业处、思政部和各二级学院分工负责的“三走进”活动组织架构,并多次召开协调会议、划拨专项经费、制定实施方案、组织调研活动、撰写调研提纲。同时,在舆论宣传、后勤保障、通联推广等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
在全院党务干部、学生工作人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遴选150多人组成26支调研队伍,分赴陕西、四川、重庆、北京、天津、长三角等地区的94家用人单位和陕西境内120多个学生家庭进行主题教育、毕业生回访和学生家访实践活动。
走进社会——先后组织思政教师、党务干部、学工干部赴延安、习仲勋陵园、马栏革命纪念馆、八路军驻西安办事处纪念馆、黄帝陵和华西村、南京、上海、杭州等地,通过听取专家辅导报告、分组研讨、参观革命旧址、感受现代文明等形式系统地接受国情民意和革命传统教育。既开阔了思政教师、党务干部的工作视野和思路,又丰富了做好思政教育教学的素材和经验,增强了思想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走进企业——走进各类企业开展毕业生“跟踪回访”,了解学生实际工作能力、听取企业对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见和建议、搜集校企合作的意向和最新用人信息、推介应届毕业生资源,服务学生顺利就业、指导学生正确择业、帮助学生自主创业。
走进学生家庭——精心选取陕西籍的困难学生家庭作为调研样本,学生辅导员克服重重困难走进学生家庭,向家长反馈学生在校学习生活情况、与家长共商学生教育的对策、为困难学生家庭送去温暖和关怀,帮助弱势学生群体顺利完成学业。
各调研分队本着认真细致和高度负责的态度,走进社会、用人单位和学生家庭,获得第一手资料和信息,累计举办学习辅导讲座近20场、组织专题座谈会40场、回访企业94家、走访困难学生家庭120户,撰写调研报告100余篇。《陕西日报》、《华商报》、《咸阳日报》等社会媒体纷纷予以关注。另外,学院还组织专家对调研报告进行评审,将优秀调研报告整理汇编并予以表彰奖励。
连续三年扎实推进“三走进”活动,开阔了党员干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视野,拉近了学院与用人单位的距离,充分地了解了国情民意和学生思想实际,有力地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提升了学院的社会知名度和美誉度。
通过“三走进”活动,引导教师自觉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育人全过程,促进了思政教育整体合力的形成。广大党员干部、思政教育工作者在活动中,扑下身子抓学习、深入基层做调研,普遍接受了一次思想上、心灵上的洗礼,党性观念得到增强、理想信念得到升华、团队凝聚力得到提升。同志们以“三走进”活动为动力,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落实在“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做人民满意的教师”上,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社会需要、家长满意的合格人才。
2.关心、关注、关爱学生群体,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明显提高。
学生工作人员、思政课教师到学生家庭走访,实地了解学生思想状况,真心实意帮助学生解决思想上、学习上、生活上的困惑和难题。三年来为学生发放国家助学贷款风险补偿、减免学费、勤工助学、困难补助等5300余万元,资助学生10万余人次,全方位营造了充满人文关怀的育人氛围,有效提升了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首先,“爱党爱国、勤奋学习、立志成才”已成为我院学生的思想主流,学院校风纯正、学风优良、教风严谨,师生关系融洽,校园平安和谐。其次,大学生普遍关注与国家和民族利益相关的大事,能主动以优良的品质和卓越的能力承担社会责任,主流的价值观、道德观已成为师生言行的标准,明辨是非能力显著提高。第三,一大批毕业生响应国家的号召,服务西部和基层,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近三年就有70多名毕业生参与“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14人报名参加省委组织部“选聘生”录考,56人应征入伍, 15460名学生接受了党的知识教育培训,70%的青年学生申请入党,学生党员占在校生的比例达到6%以上。
3.准确掌握人才供需状况,学生就业竞争力不断增强。
紧扣高职教育的属性与特征,我院大力实施文化荣校战略,培育具有工学结合为特色的高职校园文化。随着“三走进”活动的深入推进,校园里涌现了一批批品学兼优、能力突出的优秀学子,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明显提升。陕西工院的毕业生以“知识基础扎实,专业技能过硬,发展前景广阔”的特质备受用人单位青睐: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连续五年保持在97%以上,许多强势专业已经实现100%就业;毕业生安心一线工作,诚信履行协议率达到99%;就业质量稳步提升,供需比达1:2.6,仅2013届中就有38.1%的毕业生在世界500强和国有大中型企业就业,用人单位反馈毕业生岗位适应率99%,优良率78%。
“学生就是学校的招牌”。陕西工院始终坚持“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用辛勤的汗水浇灌出丰硕的成果,学子们不断刷新学院的社会知名度和美誉度。2008年建成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并先后获得“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全国文明单位”、“全国机械行业校企合作与人才培养优秀职业院校”、“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先进单位”、“陕西省平安校园”等荣誉,《中国教育报》、《中国青年报》、《陕西日报》等媒体给予关注和多次报道。
一是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结合办学属性、贴近师生实际,形成全员参与、全员谋划、全员共享的局面。以思政教育整体合力助推校园文化建设,培养出更多德才兼备的高级技术技能型人才。
二是校园文化建设必须贴近学校实际,积极探索长效机制。将整体规划与分步实施相统一,将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建设相统一,科学谋划,突出重点,持之以恒,长抓不懈,服务学生成长成才和顺利就业。
三是充分发挥实践活动的引领功能,创造“文化品牌”效应。要创设一些综合性强、参与面广、影响深远的品牌文化活动,以文化引领实践活动、以活动厚实文化积淀,二者相得益彰,提升师生思想道德素质和人文精神素养。
[1]滕建勇.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探微[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01.73-75
[2]董祥林.秋实 陕西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成果汇编[M]. 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2008.130-131
[3]师帅朋,杨航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制度创新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7):24-25,35
[4]罗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及其改革探究[J].教育与职业, 2013,(5)
在我国社会发展深刻变革、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才能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和中宣部、教育部等《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 》(教思政[2012]1号)精神,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坚持“服务学生成长成才,服务学生顺利就业”的目标,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利用每年暑期组织党务干部、学生工作干部和思政课教师深入社会、企业和学生家庭,进行专题社会调研,了解用人单位人才需求状况,摸清学生思想实际,丰富了学校、企业、社会、家庭四位一体育人模式,形成了“以‘三走进’带动‘三结合’,以‘三结合’促进‘三提升’”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制。即活动开展与解决学生思想实际相结合、与促进学生就业相结合、与关心学生学习生活相结合,有效地提升了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整体合力、提升了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提升了毕业生就业质量,全面体现了“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的“三全”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