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职文化建设既是推动高等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全面提升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迫切需要,也是高等职业院校履行大学职能,办好让人民满意的高等职业教育的必然要求。高职院校应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开展文化建设,准确把握高职文化建设的内涵,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高职文化。
关键词:高职院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文化建设;特色
课题来源:2012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课题“高等职业院校大学文化建设研究与实践”(课题编号:12JD710082)。
高职文化是高职院校广大师生员工普遍认同的价值观念以及由这种价值观念所决定的一种无形的理念、品质和自觉行动,是体现在全体师生员工身上的精神风貌。现代大学是民族振兴的基石,高等院校承担着培养人才、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职能,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职文化建设既是推动高等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全面提升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迫切需要,也是高等职业院校履行大学职能,办好让人民满意的高等职业教育的必然要求。
一、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职文化建设是时代的呼唤
(一)高职院校内涵发展时期需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的高职文化建设。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建设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党的十七大指出要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党的十八大进一步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目前,我国的1200多所高职院校已经初步完成了规模发展,继续发展将面临着提升内涵与质量,形成品牌与特色的问题。高职教育培养的是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既要重视技能培养,更要重视职业素质养成教育。内涵发展新阶段对高职院校在办学理念、发展战略、发展方向、专业建设、师资队伍、教学管理、学生管理、校企合作与社会服务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高职院校要紧贴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通过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和水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通过调整专业结构,努力建设与地方主导产业紧密联系的现代专业体系,形成专业特色和群体优势;通过规范化和精细化的内部管理,提高管理水平;紧密结合人才培养需要提升校企合作层次,强化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培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这些内涵发展的新要求需要高职院校建设独具特色的高职文化,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导学校的科学发展和教育实践,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学校发展和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融入学校办学模式、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模式改革的具体实践,渗透到学生培养教育的各个环节,使之成为全体师生员工自觉遵守的共同价值理念和积极进取、共同进步的精神纽带,使广大师生员工人心凝聚,对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职业教育充满信心和力量,保证内涵发展的方向,协调内涵发展的节奏,加快内涵发展的步伐。
(二)当前,社会现象纷繁复杂,社会思潮空前活跃,大学文化建设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的不断深入,各种文化交流的日趋频繁,我国社会的经济类型、组织形态、就业方式、分配形式日趋多样,人们思想的独立性和差异性不断增强,高等职业教育面临着意识形态领域内严峻的挑战。虽然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是健康积极向上的,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国内,我们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转方式、调结构,经济体制深刻变革,利益格局不断调整与变化,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体制尚不完善;国外,一些敌对势力一直虎视眈眈地利用各种手段攻击我们的意识形态,思想领域内的杂音、噪音不断,国际国内各种思潮交汇,各种主流与非主流意识、错误与正确思想、腐朽落后文化与健康先进文化激烈交锋。同时,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日益成为各种思潮和利益诉求的集散地,网络信息错综复杂、良莠不齐、非主流文化乘虚而入,对价值思想和行为的影响越来越广泛,这些现象势必对高职文化建设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在当前文化大交融的社会转型期,高等职业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承担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旗帜,是符合中国国情的核心价值体系,因此,高等职业院校要积极主动地占领文化阵地,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职文化建设,通过先进、正确、积极、主流的文化建设来教育和培养人才。
(三)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职文化建设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需要。我国的职业教育与发达国家相比,发展不平衡,社会认可度低,缺乏吸引力,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能力较弱。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当前职业教育工作的战略目标和重要任务。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根本特征就是面向人人、面向社会;根本目的是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满足人民群众终生教育需要;重点在于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的沟通与衔接、学历教育与社会培训的并举并重、“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制度性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为人的个体发展提供各种不同的教育服务,满足不同的教育需求,使更多的人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和发展空间,通过职业教育使人学习技能与本领,从而顺利就业,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力资源保障。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能够促进社会进步,实现社会和谐,在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进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经过20多年的实践,已经发展成为一种重要的教育类型,办学方向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清晰,在管理与改革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由于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时间短、底子薄等各种因素的影响,高职院校发展不平衡、师生员工的文化自觉意识较弱、有些学校人才培养过分强调职业技能、与中等职业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联系不密切、社会服务与社会培训能力不强等等,这些都会影响和阻碍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顺利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扎根中华民族深厚传统文化土壤、与中国实际紧密结合的核心价值体系,这种核心价值体系增强民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增强民族的凝聚力和创造力。为此,我们必须形成一种文化共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职文化建设,形成符合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实际的办学理念和价值准则,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引导全体师生员工正确认识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现状和规律、正确把握学校发展水平,正确对待取得的成绩和面临的困难,形成科学严谨的管理制度,调整发展结构,坚持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并举,全日制教学与社会培训并重,面向社会、面向人人,开放办学,认真探索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做好与中职及普通高等教育的衔接,构建符合中国国情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提高职业教育的发展质量与品质。
高职文化是高等职业院校的灵魂,是学校治校办学、改革发展的精神支撑。我们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准确把握高职文化建设的深刻内涵和基本要求。
一要准确把握高职文化建设的宗旨。文化导向是文化建设的前提,高职文化建设必须坚持正确的文化导向。高等职业院校在文化建设中要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和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确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高职文化建设中的指导地位,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职文化建设。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立足学校实际,积极吸纳优秀的地方传统文化、产业文化、职业文化和企业行业文化,围绕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和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办学宗旨,努力凝练高职精神,弘扬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在吸纳、继承、发扬的基础上不断创新特色鲜明的高职文化。在人才培养方面要坚持高等职业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以人为本,立德树人,努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要不断加强教师的培养培训工作,不断提高全体教师的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努力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要积极建设格调健康向上、内容丰富多彩、形式生动活泼、底蕴深厚、特色鲜明的高职校园文化,努力建设关爱师生、和谐健康的校园文化氛围,促进学校各项事业科学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
二要准确把握高职文化的内涵。高职文化也是大学文化,是我国先进文化的一部分。这种文化彰显人的理想和抱负,追求的是真理和知识,崇尚的是道德和学术自由,提倡的是理论联系实际,特点是严谨、包容、大度,并具有强烈的批判精神。高职文化是围绕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活动建立起来的一整套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制度体系和环境氛围等的集合体。因此,较之大学文化,高职文化因高等职业教育具有高等性和职业性的双重属性,其文化要素必然要融入职业、产业、企业、行业特征,具有鲜明的职业化特质。高职文化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精神是高职文化的核心与灵魂,行为准则是精髓,制度体系和物质存在是高职文化的基础和保障。这四个方面是一个相互联系、互相贯通、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是高职院校健康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职业教育的根本保障,建设特色鲜明的高职文化,不可偏废其中的任何一个方面。
三要准确把握高职文化建设与人才培养和学校发展的关系。高等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经济社会发展和需要的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服务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同时也承担着传承创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任务。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借鉴吸收传承创新人类文明的有益成果,融入职业文化、企业行业文化和产业文化的高职文化,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促进学校的健康发展,是高等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动力。高职文化不可以游离于学校的人才培养而独立存在,如果说,学校人才培养水平和发展水平体现的是高职院校的硬实力,那么高职文化体现的就是学校的软实力,两个实力必须同步,二者不可或缺其一。因而,高职院校要以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为目标,通过规范科学的制度管理体系,建设起优良的高职校风、教风、学风,优化教育教学环境,积极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青年学生成长成才。只有这样,才能保障学校的健康发展,才能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才能提升中华民族的文明水准,才能更好地促进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
三、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职文化建设的路径探析
高职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职文化建设的过程就是高等职业院校围绕学校长远发展目标,服务学校发展大局,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育人的全过程。高职文化建设就是要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中最本质的东西引领高职文化发展方向,构建高职文化的整体体系,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化到师生的血液里,转化为全体师生员工的根本价值取向和价值准则,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健康发展。
(一)高职院校的精神培育与弘扬。高职精神文化的培育要深入挖掘高职院校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宝贵经验,引导高职院校全体师生员工追求卓越,崇德尚能,开拓进取,实事求是,脚踏实地,勇于创新,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智力和人才支撑。为此,一要加强学习,全面系统准确地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神实质,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广大师生员工,运用多种形式开展富有层次和针对性的学习和研究工作,在党员干部中树立良好的学风和文风,开展思想道德教育,全面提升师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建设和谐校园,营造风清气正的校园环境。二要深入探索高职发展规律,主动借鉴发达国家和发达地区高等职业教育以及先进的企业行业文化发展经验,着力弘扬求真务实、追求卓越的精神,倡导理论与实践并重、技术与人文融通的办学理念,通过各种校园文化活动和专业教学活动,促进师生增强高职文化的自觉意识。三要对高职精神、办学传统、校训、校风等精神文化的内涵进行认真梳理、深入阐释与广泛宣传,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精神文化主题教育活动,使高职理念精神得到广大师生员工的普遍认同。
(二)高职院校的行为准则。高职院校的行为准则是约束学校和师生员工的标准原则,体现的是一种行为自律,在这种自律中,树立高职院校的良好形象。学校层面要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立德树人,培养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动手能力强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服务学生成长成才,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教师的行为准则在于如何促使高职院校的全体教师更好地履行权利和义务,以实现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基本职能。因而,爱国守法、敬业爱生、严谨治学、服务社会、为人师表就是对高职院校教师行为的最基本要求。教师的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所以,在自身修养上,要自觉维护社会稳定和校园和谐,不能有损害国家利益和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言行;要关爱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要清廉从教,以身作则,树立优良的学风和教风。在业务上,要努力提高执教能力,因材施教;主动参与社会实践和顶岗锻炼,提高自身双师素质;要恪守学术规范,不能有学术失范和不端行为;要勇担社会责任,积极为社会和他人提供专业服务。我国教育的根本方针是 “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是高职院校存在的价值和发展的基点。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这就要求高职学生在政治理论素养和理想信念方面,有坚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和理想,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在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方面,爱党爱国,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团结友爱,弘扬传统美德,遵守社会公德,尊敬师长,友爱同学,豁达宽容,积极向上。在法律素质和道德素质方面,遵守宪法、法律法规,遵守公民道德规范,遵守《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遵守学校管理制度,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热爱劳动,生活俭朴,坚决杜绝各种浪费。在学习方面,追求真理和知识,勤奋刻苦,积极实践,勇于创新,更多地学习和掌握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在身体素质方面,积极参加文体活动,保持心理健康,提高身体素质,以充沛的精力投入到学习和工作中。
(三)高职院校的制度体系建设。内涵发展的新阶段,高职院校要认真审视自身发展历程,建立起完善的管理机制。一是对制度体系进行科学的顶层设计,对学校的办学性质、发展方向、发展战略、办学体制、内部管理体制以及运行方式等原则性问题进行规范。确立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坚持专家治学、民主管理,尊重民意,凝聚人心。二是围绕教学中心建立系统的管理制度体系。高职院校要围绕人才培养这个主体,围绕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目标,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坚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在教学管理、学生管理、行政服务等各个方面建立起一整套切实可行的,有利于人才培养、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有利于更好的开展社会服务的制度体系。三是围绕教师队伍的成长培养建立系统的制度体系。要以人为本,建立内有动力、外有压力的教师成长促进、激励和退出机制,为青年教师的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为教学名师、优秀教学团队的脱颖而出创造实践土壤;要加强师德建设,制定教学、科研、管理等不同岗位的职业道德规范,完善教育教学规范、学术研究规范,把师德规范落实到教师日常工作中,激励广大教师爱国守法、敬业爱生、教书育人、严谨治学、服务社会、为人师表。
(四)高职院校的物质文化建设。高职院校的物质主要是指专业、课堂、课程、校园网、学生的社会实践和校园环境建设等等。在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上,高职院校要始终常抓不懈,要积极主动地在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中融入职业文化、企业行业文化和产业文化,积极发挥课堂教学在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中的主渠道作用,加强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积极开展各种校园文化活动,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加强学生职业素质的养成教育,支持和鼓励学生积极参加高水平的职业技能大赛,营造有利于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浓厚氛围,培养具有较强动手能力和实践精神的准“职业人”。在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上,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导网络建设和管理,开发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建立网络舆论反馈机制,倡导时代精神,弘扬社会正气,发挥网站滋润心灵、陶冶情操的作用,使网络成为既提高思想宣传工作效率又抵制负面影响的新阵地。在学生的社会实践方面,要通过开展专业实习、社会调查、志愿服务等社会实践活动,培养青年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在校园环境建设上,要着力体现人文精神和职业要素。要在学校的硬件建设中体现人文职业精神,使高职院校的校园具有浓郁的职业氛围和较高的文化品味;要增强可持续发展意识,节能减排,建设“绿色校园”;要以兼容并蓄的开放胸襟,积极吸收先进的企业行业文化、产业文化和国外的优秀文化,积极与企业、行业合作,营造职业文化氛围,使校园环境处处渗透学校的办学理念和精神追求,淋漓尽致地体现学校的文化素养和价值追求。
[1]韩宪洲.以文化建设推动高职院校发展[N].光明日报,2012-11-26(16)
[2]范唯,郭扬等.探索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基本路径[J].中国高教研究,2011.12
[3]李大健.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大学校园文化建设[J].高校理论战线,2011,(2).
[4]董刚.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工作的思考[EB/OL]. 人民网(天津视窗),2008-6-25.http://www.022net.com/2008/6-25/4936383527706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