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深化改革,学生社团组织日益成为学生和学校、社会联系的纽带和桥梁,在学生的专业知识获取、思想道德建设、校园文化塑造等综合素质提升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本文中,笔者将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四个研究方面,以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社团组织为研究对象,对高职院校学生社团工作的重要作用、面临问题、发展现状和管理对策依次进行阐述。
近年来,不少用人单位在招聘大学生时,要求应聘者具有“社团工作经验”。这无疑为大学生参加社团活动平添了一份助力。学生作为教育的主体,借助形式多样的学生社团组织,实现其多样化的存在、多元化的发展和多层面的诉求。同时,学校以各类学生社团组织的构架作为载体,实现对学生的有效管理和全面培养。
以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西航职院”)学生社团工作为例,笔者认为:学生社团的主要作用有“四新”:即新阵地、新载体、新途径和新平台。
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除了课堂教学外,还在于日常生活中点滴的渗透教育。学生社团的兴起,日益成为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新途径。例如,西航职院团委宣传部和“马列主义青年学社”就相继组织开展了党团知识竞赛、“爱国爱校”平面设计大赛和十八大精神学习交流会等形式多样的思想教育活动,在一定层面上推动了学院思想教育工作的广泛开展。
学生社团逐渐成为校园文化的主力军和新载体。比如,西航职院通过开展社团文化艺术节、大专辩论赛、围棋友谊赛、书香校园演讲赛、英文歌曲大赛等活动,充分发挥了社团优势,对营造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起着重要作用。
参与学生社团是学生丰富校园生活,培养兴趣爱好,扩大求知领域,锻炼交往能力的重要方式。社团成员的构成,年龄、年级不同,专业不同,地域来源广,性格差异大,彼此间能够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学习多种技能,完善知识结构,有利于培养大学生在校求学期间的人际关系与团结协作能力;组织的凝聚力,成员间的互促力,宽松自由的社团文化氛围,能使学生获得安全感与归属感,有利于身、心同步的健康发展。
在团学工作的建设中,学生社团的发展有利于改变过去共青团指导下学生组织单渠道的团学组织管理结构,从而形成以共青团为“主体”,以学生会和社团联合会为“两翼”的管理结构,为学院团学工作的创新、有序开展提供了重要平台。
近年来,各高校的学生社团呈蓬勃发展的势头,社团活动受到越来越多在校师生的认可与欢迎,学生社团工作在校园文化建设中也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然而,现存的社团工作也面临着以下几个突出的问题:一、学生社团类型发展不平衡,文艺体育类社团多而就业创业类、科技创新类社团少;二、社团活动局限性强,活动的广度和深度不够,缺乏影响力;三、学生社团性质雷同、属性交集,活动重叠、造成浪费等等。针对这一现状,笔者所供职的西航职院团委特对本院学生社团的管理模式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整与重组,现举例说明:
1论语学社的蜕变(论语学社2005年10月25日)——(新宇就业创业服务社2012年1月1日)——(新宇创业服务社2012年6月1日)
应社团文化发展的自身需要,西航职院成立于2005年10月25日的“论语学社”在2012年1月更名为“新宇就业创业服务社”。其原因是:该社团的定位与社团名称不相符。原社名《论语学社》容易使人产生歧义,并联想到孔子、论语、国学等学术范畴,脱离了该社团原意是服务西航职院大学生就业创业的办社初衷。经过更名,“新宇就业创业服务社”消除了原有歧义。
然而,就业与创业毕竟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就业与创业在指导方向和社团建设方面有很大差异,为更好地彰显各自特色,经西航职院团委与招就处研究决定,“新宇就业创业服务社”进一步进行优化改革,于2012年6月将涵盖“就业”、“创业”的“新宇就业创业服务社”发展为两个独自的社团。将“就业”这个部分交给招就处,成立“招生就业文化服务社”;将“创业”这个部分在团委予以保留,变更为“新宇创业服务社”。这样,就使得社团的办社宗旨更加鲜明和准确,有利于今后工作的开展。
2林海集邮社的拓展(林海集邮社2005年9月1日)——林海收藏者协会(2012年9月1日)
集邮,是一项有益的社会文化活动,能够增加知识、开阔眼界,给人以美的享受。基于此,西航职院“林海集邮社”于2005年9月成立。然而,七年过去了。中国社会经济发生深刻变革,邮票已经基本退出流通市场,变成了价格较高的收藏品,不再适合没有经济独立能力的学生收藏,集邮社的发展和延续也因此受到威胁。为此,林海集邮社的范围拓宽,从单项的“集邮”延展至“收藏”,这样,明信片、电话卡、剪纸、宣传海报,一切都可以变成“林海收藏协会”的工作范畴,使受时代变革而濒临萎缩、淘汰的“林海集邮社”焕发出新的生命活力。
在2012年6月以前,西航职院共有社团26支,但比较混乱,彼此重重叠叠,社团活动经常撞车。为此,院团委开始进行优化整合,成立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艺术团,将艺术类的翔剧社、Freestyle舞蹈学社等艺术性社团归至院大学生艺术团;将主要用于宣传的团刊《南北风》、《晨声》报和马列主义青年学社等传媒类社团调整至院团委宣传部,使得社团类型更加明朗、有序。
经过不断的摸索与调整,西航职院社团建设的发展思路也逐渐明晰。那就是:一、突出科技创新型社团建设,以科技创新竞赛为载体,大力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全面提升西航职院大学生的科技水平和创新能力;二、加强就业创业型社团建设,“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积极探索就业创业新途径,全面配合、服务西航职院大学生的就业创业工作;三、优化文体艺术型社团建设,拓渠道、兴方法,深入推进大学生素质教育,形成文化育人新局面。
目前,经过整顿和改革,西航职院的学生社团组织共有22支,大致可以分为科技创新类、就业创业类和校园文化类三个类型:
1科技创新类旨在利用先进教育设备和手段,训练和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西航职院现有:蓝翔航模社、电子俱乐部、数学建模俱乐部、凌云电脑学社、数控技能学社、机器人梦工厂、3D动力协会、心印创意社共八支科技创新类社团。
2就业创业类旨在引导学生正确树立科学就业观、激发大学生创业梦想与激情。西航职院现有:新宇创业服务社、招生就业文化服务社共两支就业创业类社团。
3校园文化类旨在努力强化综合素质,充分展现当代高职院校大学生的青春风采:西航职院现有:汽车爱好者协会、龙魂武术社、渭源文学社、516轮滑社、幽玄棋社、影视爱好者协会、纵横辩论社、青竹书画社、英语学社、记者站、林海收藏协会和广播站共十二支文化艺术类社团。
截止目前,西航职院科技创新类社团由原有的5个增至现在的8个;就业创业类社团由原有的1个增至现在的2个;校园文化类社团总体数目没有变化,仍是12个。
为了使社团工作更加服务于学生的成长、成才,根据笔者多年来的社团管理工作体悟,现提出西航职院学生社团发展的管理思路如下:
让社团里每一个成员都有机会参加社团工作的决策、实施和总结,使他们在各富特色的社团组织、社团活动中提高自己多方面的能力,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
学生在社团活动中,既可以培养独立思考和钻研能力,还增强了服务意识和应变能力。值得注意的是:社团一定量的管理岗位,还特别有利于学生管理能力方面的培养,不少社团负责人进入社会后,很快成为优秀的管理人员。以我院青竹书画社的一名学生为例,他就是社团的社长并因为写得一手好字被单位看中,由一名工人调制单位团委担任干事,因工作出色,五年后成为单位管理中层。
我国高职院校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基地和摇篮,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由于科技创新类社团带有明显的“探究”特征,所以能无形中促进大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的提高、起着课堂教学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参加各项比赛、社会实践、科技下乡等实践活动,不仅能锻炼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还能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培养和磨练坚强的意志力和进取精神。
学生社团是营造良好校园文化氛围、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平台。紧跟学院发展大计,西航职院学生社团的管理模式也进一步深化。现举例说明:
设计并制作社旗,是利用标识文化树立西航职院社团形象的一项重要工作,社旗的使用可以产生良好的凝聚功能、激励功能和宣传展示功能。据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观察物体时,视觉获得的信息约占83%。醒目、鲜明的社旗可以使社团在进行活动时,使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产生“首因效应”;在社团对外活动期间使用社旗,可以使同学们对本社团的理念和目标、内涵和价值产生更为明晰的认识,提高归属感、荣誉感和自豪感。
注重创立与发展与西航职院专业方向相一致的社团组织,如蓝翔航模社、数控技能学社、机器人梦工厂等,对西航职院的办学前景和办学实力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我们正在尝试打造“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品牌社团”计划,通过社团活动,有效地提升西航职院相关专业学生的专业素养,使社团活动与学生的专业学习相一致、和未来的工作相挂钩。
指导教师在社团活动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对提高社团的活动质量,促使社团活动经常化、有序化、健康化、持续化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在指导学生社团活动的过程中,指导老师既要拿好“显微镜”,及时了解社团活动,参与社团建设,帮助社团制定发展规划;又要拿好“放大镜”,宏观审视、相信学生,把握社团总体发展趋势,不能控制得太死、管得过严,即做到“指导而不领导,献策而不决策”,保证社团的自主管理权在学生手中得到充分发挥。
当今,高职院校竞争的目标就是学生素质的竞争。有比较才能有鉴别、有提高,通过和外校学生工作的比较,就可以使西航职院的社团活动、社团建设有的放矢,可以了解到自己的不足与优势,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使学生在未来的竞争中占得先机。
总之,从素质教育的理念出发,学生社团活动是大学,尤其是高职院校课堂教育的补充和延伸,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特别是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了重要发展途径。当前,大学社团日益成为凝聚青年学生的有效载体之一,其活动在学生生活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在高职院校建设和发展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作为以院团委为核心的学生社团管理部门的一位老师,笔者会继续调查研究、总结经验与教训,使学生社团组织在学生教育培养工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01、吴康宁.《教育社会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02、王思斌.《社团的管理与能力建设》〔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3
03、裴娣娜.《教育研究方法导论》〔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3
04、殷子惠、赵明月.《新时期高校学生社团的管理与完善》〔J〕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