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全国高职高专院校书记论坛,今天是:  
首页 论坛简介 通知公告 新闻动态 媒体聚焦 书记视点 论坛资料 联系我们
论坛资料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论坛资料 >> 正文 >>
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研究
2013-12-10 19:30:59   来源于:

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研究

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 洪鹏鹏

摘要:大学生心理问题已经逐渐受到公众的重视。本文通过对2008年以来的有关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文献进行整理,以识别出学者们研究的理论关注点,在分析其研究特点及局限性的基础上,提出未来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可能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心理危机;心理危机干预

新世纪以来,大学生的心理危机问题已经成为国内学者十分关注的研究课题,其中尤为显著的是自2008年以来对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研究。笔者通过对《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DD)》收录的2008年以来级别为中文核心及CSSCI的学术论文进行综合检索发现:主题为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文献共有39篇,其中级别为CSSCI的学术论文仅有7篇,这说明学者们对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研究深度和广度还有待提高。检索到的39篇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文献研究程度大致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为对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体系、系统、机制、发展及探讨的研究,其相关内容的研究文献占全部文献的20-30%左右;第二层次为对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内涵、特点、过程、作用及模式的研究,其相关内容的研究文献占全部文献的10-15%左右;第三层次为对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定位、优势、方案、策略、思考及启示的研究,其相关内容的研究文献占全部文献的5%左右。对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文献研究程度三个层次的划分可以清楚地看出学者们对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这一领域的研究组成及重点,这也为学者们今后的研究提出了要求并指明了方向。

一、文献研究的理论关注点

通过对检索到的39篇相关研究文献的内容的分析、归纳与梳理,识别出学者们对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相关文献研究程度的三个层次,并以此总结出学者们研究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理论关注点。

(一)文献研究程度第一层次

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文献研究程度第一层次,是指对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特定内容的研究文献占其全部文献比例最高的层次,也是所涉及内容研究程度最深的层次。这一层次所体现的研究内容主要是有关构建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体系、机制、系统及对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发展的探讨等理论关注点。

学者们构建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体系、机制、系统及对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发展的探讨等理论关注点的研究成果相对丰富,具体如下:在心理危机干预体系的构建上,有学者强调在坚持预防和教育为主、科学识别、及时保密等发展性原则[1]的基础上从危机前的宣传教育预防系统、危机应急干预系统、危机后干预系统[2]来构建有助于梳理归纳大学生出现的心理危机的信号、征兆及严重程度[3]的心理危机干预体系,将会进一步提高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操作化、科学化水平。在心理危机干预机制的建构上,以多维评价、常态评价、双效评价、科学评价为评价路径[4],以心理危机干预领导小组工作职能的行使、转介知识的宣传教育、多层级心理危机干预等实现心理危机干预体系中的转介机制[5],建立和完善“监控预警、应对干预、跟踪服务”的心理危机全程干预机制[6]以提高心理危机干预的及时性、有效性、高效性[7]。针对当前大学生心理危机的现状,解决大学生心理问题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8],学者们结合高校的实际情况探讨了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机制的可行性[9],强调建构四级两线多层次、全方位的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体系[10],尤其从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成因探讨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机制[11],还有学者设计自杀意念量表为建立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管理系统提供可靠参数[12]以期有助于学生的自助和成长。在探讨心理危机干预的发展趋向上,探讨了加强预防性干预、应急性干预、维护性干预能力的建设[13],分析了社会支持作用机制模型[14]对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作用,指出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将呈现出从西方化趋向本土化、从单向干预趋向双向互动、从单一干预趋向三方联动、从危机预防与处置趋向危机后干预、从个体干预趋向对危机个体与周围相关学生干预的发展[15]态势。

(二)文献研究程度第二层次

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文献研究程度第二层次,是指对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特定内容的研究文献占其全部文献比例处于中间的层次,也是所涉及内容研究程度处于中等的层次。这一层次所体现的研究内容主要是有关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内涵、特点、过程、作用及模式的研究等理论关注点。

学者们对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内涵、特点、过程、作用及模式的研究成果并不丰富,表现如下:对心理危机干预内涵的理解上,普遍被接受的是指在心理学理论指导下对存在心理危机的个体或群体的一种短期的帮助行为,其目的是及时对经历个人危机、处于困境或遭受挫折和将发生危险的对象提供支持和帮助,使之恢复心理平衡[16]。虽然心理危机总是与生活中所遭遇到的困难、挫折和冲突有关,但并不会必然导致心理危机的产生[17]。心理危机干预的任务[18]就是要帮助存在心理危机的人提高应付能力,恢复心理平衡,获得成长和发展。我国大学生的心理危机干预较弱[19],源于干预主要集中在学校、院系层面上,这使得干预效果不深入、不及时。由于危机具有复杂性、突发性、紧急性、痛苦性、无助性、危害性[20]等特征,使得心理危机呈现出突发性、紧急性、痛苦性、无助性和危险性[21]的特点,这就要求心理危机干预的过程中应具备观察、总结、初步诊断、提出建议和解决心理危机[22]等特殊的能力特征。从危机爆发到危机缓解或解决的整个过程中,大学生心理危机发生的过程是一个逐步渐进的过程[23],对受害者学生的危机状况进行评估[24]是危机干预工作的重中之重,强调从理念、要素和过程三个层面[25]确立在心理危机干预中的人文关怀将实现在危机事后[26]的持续关注。因此,开展生命教育、实施危机预警、完善危机干预及后期跟踪[27]等全方位心理危机干预模式将在预防教育、早期预警、危机干预、后期跟踪[28]等各个阶段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文献研究程度第三层次

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文献研究程度第三层次,是指对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特定内容的研究文献占其全部文献比例最小的层次,也是所涉及内容研究程度最低的层次。这一层次所体现的研究内容主要是有关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定位、优势、方案、策略、思考及启示的研究等理论关注点。

学者们对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定位、优势、方案、策略、思考及启示的研究成果并不充分,体现如下:在心理危机干预过程中,学校辅导员应准确把握自身的角色定位,避免角色缺位、角色错位、角色越位和角色换位[29]以实现有效处理学生心理危机。心理危机干预的优势体现在宣传教育、预警预防[30]等从根本上可以减少大学生心理危机形成和暴发的作用上。依据扩展性心理危机干预理论,可知大学生心理危机的预防、预警和干预方案[31]能够使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干预更有系统性和针对性,以增强危机预测、防范和处理的能力[32]。因此,基于折衷模式下的心理危机干预策略不仅可以解决理论困惑和操作困难[33],还可以采用适当的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策略以适应社会转型期[34]。由此,有关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的启示[35]体现在思考如何引导大学生正确面对心理危机[36]、如何看待个人心理疾病[37]以期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38],维护高校安全稳定[39]。

二、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研究特点及局限性

通过对上述39篇研究文献的相关内容的分析、归纳与梳理,可以明确地看到当前我国学者对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研究特点及局限性。

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研究特点体现在:研究文献在数量上相对丰富,而其发表的期刊级别相对不高;研究成果多集中在构建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体系、机制、系统及对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发展的探讨等理论关注点上,即对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相关文献研究程度的第一层次,这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学者们对这一领域的研究现状及研究水平。

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研究局限性体现在:理论基础研究不充分,即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相关文献研究程度的第二、三层次,这种在理论基础研究不到位的情况下就进行更高一级层次的研究,势必会导致研究成果应用性不强以及相关研究较为混乱的情况出现,同时对这一领域的研究也缺乏实证支持,研究成果的准确性得不到保证。

三、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研究启示及展望

鉴于目前国内学者对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研究存在着以上特点及局限性,未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提高研究的深度。第一,强化对心理危机干预等相关基础概念的研究。对心理危机、心理危机干预等概念的内涵进行明确的界定及阐释,特别是对心理危机干预的外延范畴的理解,明确心理危机干预的特点、原则、优势、作用、模式、体系等内容。第二,加强对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基础数据的搜集和整理以期提高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研究的准确性和科学性。第三,运用适当的量化方法以及构建心理危机评价标准才能保证不同程度的心理危机都能得到有效的解决。第四,理清研究思路和逻辑顺序,以保证研究过程的严谨性及研究成果的可应用性。

参考文献:

[1]张海涛,苏苓.构建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体系探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5):55-56.

[2]杨稣,武成莉.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体系构建[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1):190-192

[3]马喜亭,李卫华.大学生心理危机的研判与干预模型构建[J].思想教育研究,2011,(1):103-107.

[4]朱春鹰.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体系评价机制的建构[J].中国成人教育,2008,44-45.

[5]马喜亭,刘立新.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体系中的转介机制[J].教育与职业,2012,(1):70-71.

[6]田硕.大学生弱势群体心理危机成因分析及干预机制的构建[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9):85-86.

[7]张平,李励恒.加强危机干预机制建设提高心理危机干预水平[J].思想教育研究,2009,(12):239-241.

[8]戴兆骏.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与和谐社会构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5):138-140.

[9]邵昌玉.大学生心理危机及干预机制的探究[J].中华文化论坛,2009,(7):173-175

[10]张瓅丹,罗玉华.基于“心理之家”四级模式下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机制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2,(10):85-86.

[11]周继重.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机制的探讨[J].中国人才,2011,(7):70-71.

[12]夏朝云,王东波,何旭东,叶华松.自杀意念量表信效度评价及其在大学生中的应用[J].中国学校卫生,2012,(2):144-146.

[13]柏祝玲,刘梅,钟小要.高校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核心力探讨[J].中国学校卫生,2012,(7):865-866.

[14]郭洪芹.社会支持对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价值探讨[J].教育学术月刊,2009,(10):55-57.

[15]朱美燕.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发展趋向[J].教育评论,2011,(2):70-73.

[16]叶华松.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管理系统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5):141-143.

[17]张艳霞.价值观视角下的大学生心理危机及其干预*[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4):135-140.

[18]许若兰,郭朝辉.认知行为疗法对高校心理危机干预的效果评价[J].中国学校卫生,2008,(1):10-11.

[19]韩秋莹.重大突发事件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0,(16):62-63.

[20]卓高生,吴志敏.大学生心理危机发生源考察及干预研究[J].理论月刊,2009,(12):179-181.

[21]张爱宁,徐光兴.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研究[J].教育探索,2008,(2):132-133.

[22]荆玉梅.辅导员在心理危机事件干预中的能力特征[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10):67-68.

[23]陈素云.思想政治工作者在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中的定位和作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6):105-107.

[24]吴丽玫.高职院校辅导员做好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救助方式[J].成人教育,2008,(6):81-82.

[25]朱美燕.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人文关怀[J].中国青年研究,2013,(4):79-83.

[26]许继亮.谈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成因及心理危机的干预[J].教育探索,2012,(2):144-145.

[27]陈东明,赖海雄,高倩.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模式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4):60-63.

[28]韦志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三级网络在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中的作用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09,(2):80-83.

[29]杨启梅.辅导员在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中的角色定位及应避免的问题探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9):62-63

[30]杜兰晓.谈共青团在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中的优势发挥[J].中国高等教育,2008,(20):51-52.

[31]杜彦杰,刘刚.论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方案的建构[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2):95-97.

[32]林琳,柯晓扬.积极心理学视野下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构想[J].教育探索,2013,(2):125-126.

[33]陈章龙,周红.基于折衷模式下的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策略[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9):82-86.

[34]朱元利,李靖.“社会转型”期大学生心理危机及干预策略研究[J].前沿,2010,(6):171-173.

[35]邓小琴.心理问题多症状共存现象对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的启示[J].广西社会科学,2012,(3):182-185.

[36]李爱琴.对大学生抑郁症进行心理干预的几点建议[J].教育探索,2009,(3):113-115.

[37]胡艳华.对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案例的解析与思考[J].中国青年研究,2011,(12):109-113.

[38]杨鑫铨.关于健全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体系的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8,(11):53-54.

[39]廖深基.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思考[J].思想教育研究,2011,(9):86-88.

新闻动态 更多>>
通知公告 更多>>
书记视点 更多>>

指导单位: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 全国高专高专党委书记论坛主任委员会
承办单位:杨凌职业技术学院
联系电话:02987083908 投稿邮箱:gzsjlt@163.com 技术支持:杨凌贝塔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