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郝建锋,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党政办副主任,应用外语系副教授。
电话:0771-4213067;手机:13768404649;E-mail:hjf@gxzjy.com.
【摘要】本文从组织建制、工作程序与方式、活动质量、党员教育管理与先进性作用发挥现状、组织发展、支部书记积极性调动、活动经费的保证等方面客观分析了高校基层教工党支部建设存在的问题,并试图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对应地探析加强和优化其党建工作的七大对策。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正在经历教育理念、教育体制、教育内容、人才培养模式等一系列的重大改革,教工党支部建设如何适应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如何不断强化战斗堡垒作用,显得尤为重要。但当前,高校基层教工党支部建设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本文试图系统剖析当前高校基层教工党支部建设存在问题的根源,探讨加强基层教工党支部建设的新途径,以期为增强高校基层教工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推进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创新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从目前高校基层组织建制看,教工党支部一般分为两大块,一是以基础学院或系部为单位组成的党总支,下设教师党支部和学生党支部,其组织形式有以专业相近教研室成立联合党支部或以科研课题组教师和学生党员组成的党支部。一是机关党支部,其组织形式,一般以部门来设置,人数少的则联合组成党支部。以我院为例,教工党支部共有17个,其中教学系党总支7个,直属机关党支部7个,教学部党支部3个,组织机构比较健全,范围覆盖全校。应该说,教工党支部组织机构健全、责任明确、渠道畅通。从党员教师的比例看,全院在职教职工中的党员大概占在职教职工总数的2/5。党组织已成为联系和团结广大教职员的桥梁和纽带,成为学校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的战斗堡垒及推动我院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宣传者、推动者和实践者。但从近几年的工作实际情况来看,由于受整个社会大气候的影响,各党总支(支部)建设重业务,轻党建思政工作的现象仍较突出,教工党建相对学生支部党建已成为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中的一个薄弱环节。
(一)基层党政领导共同负责的工作程序与方式不明确,导致高校基层党组织的工作角色难以把握。《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规定了党总支(支部)的政治核心作用、保证监督作用和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明确了相应的工作职责,但由于没有党政合作程序性及决策方式上的具体规定,使得高校基层党组织的工作角色难以把握。比如基层单位强调党政分工合作负责制,但涉及到具体事项,分工的界限与合作层度就很难把握。例如制定和实施专业发展计划,党组织是否参与?以什么方式参与?参与的广度与深度是多少?是阶段还是全程参与?在参与中如何发挥保障监督作用等,都没有规定,也难以规定,其尺度的把握往往因单位而异、因人而异。党建工作开展的情况往往与党政主要领导的职权地位、个人素质、思想倾向、工作情趣、相互关系等因素有很大关系,使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难以融入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业务中。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业务工作人员,往往视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为累赘和负担,产生“两张皮”的现象,影响了工作效果。
(二)基层党支部活动质量还不够高,效果不明显。有的党支部工作制度坚持不够,开展活动往往走过场。有的活动由于主题把握不好,变成干部聊天会、党员牢骚会;有的活动采取单一的会议形式,读读报、念念文件,发发言了事,即使过组织生活,也搞表面化、形式化一套,教师党员之间矛盾不外露,表面上一团和气,事实上缺乏严肃认真的党内组织生活;一些联合党支部活动存在“三难”现象:一是时间难保证,二是人员难凑齐,三是制度难坚持。加之支部联系群众工作不够,群众对党支部工作无从了解,党员群众不满。个别支部班子不够团结,形不成坚强的政治核心和战斗堡垒,缺乏凝聚力和对群众的吸引力。
(三)党员教育管理松懈,思政工作形式化、机械化。不少支部对教师党员的教育管理抓得不紧,甚至不去管、不愿管、不会管、不敢管,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自由、粗放、松软等问题。思想政治工作形式呆板、方法落后,难以生动活泼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解答师生员工党员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理论难点和实践热点问题。我院曾对基层党组织进行调查显示:有93%的教工党员认为党的组织生活只是组织学习报纸和文件,58%的教工党员希望党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另有42%的教师表示喜欢电化教育、党校培训和专家讲座等其他形式的教育,在调查中没有一人表示喜欢照本宣科地学习文件。
(四)少数党员党性不强、先进性作用发挥不够。个别教工党员组织纪律性较差,执行党组织决定不够自觉积极,甚至不讲政治、不讲正气、不讲原则。有的教师党员片面追求个人利益和个人价值的最大实现,要待遇多、讲奉献少,在分房、奖金、职称评定、课题选定等涉及个人利益的问题上患得患失、斤斤计较。总的表现是轻政治、重业务,轻集体、重个人,轻奉献、重索取,在教学、科研中不能起到先锋模范作用。
(五)教工党员发展工作缓慢,中青年教师入党积极性不高。
党组织发展中重学生、轻教师的现象比较普遍。党组织对大学生的培养教育非常重视,但对教职工中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力度明显不足。高校教师党员发展工作存在“一低二少三难”情况,即青年教职工党员比例低,申请入党人数少、发展人数少;启发难、培养难、发展难;而民盟、民进、九三学社等民主党派逐渐把发展重点放在高校优秀青年教师身上,对青年教师吸引较大。
(六)党支部书记的积极性调动不够,作用没有完全发挥。究其原因,一是教工党支部书记选配困难,兼职现象比较普遍。一些组织上认为合适的,教职工本人却不愿当支部书记;有的党支部,出现在支部换届时谁也不愿意当支部书记,尤其是机关党支部,甚至出现党员轮流坐庄的现象。调查发现,有的支部书记认为“在基层无法找到党支部的位置”,有的反映“行政工作参与多了产生矛盾,参与少了又起不到监督保证作用”,不少人感到基层党建工作在失落中困惑、在困惑中失落。因此,教工党支部书记兼职现象在各高校比较普遍。就我院2010年度统计数据表明,教工党支部书记17人(不含专职副书记),其中,专职书记仅6个,专职与兼职的比例为3.5:6.5(说明教工党支部书记大都是兼职的),而党政机关行专职书记仅1人,其专兼职比例为1.66:8.34,(说明机关教工党支部书记基本上是兼职的)。二是有的党支部书记思想认识有偏差,认为党支部工作就是打打擦边球,敲敲边鼓,无关紧要。三是有的认为党支部书记地位不高,相关待遇没有真正落实,有意无意地挫伤了他们(包括政工干部)的积极性。比如说学校制订的职称评聘、津贴和其他资源的分配政策,往往以业务上的成就为依据,忽视或根本不把他们在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中的贡献和表现考虑在内,导致他们埋头业务,不愿意做党的工作,即使做了,也很难有适度的投入。至于基层的专职党支部书记及政工干部比起教师和行政干部,在职务晋升、待遇以及外出考察、业务培训、学习进修的机会等方面又有相当大的差距,何况兼职的支部书记和政工干部就更不值得一提,其工作量增大,工作职责不容推卸,却无相应的劳务报酬与津贴。由于积极性受影响,由此,他们容易萌生出一种“用着的时候靠前,用不着的时候靠后”错觉,党支部工作在党支部书记个人的事务繁忙中、在一些思想认识偏差中变成一种“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可有可无的工作,以致出现了兼职支部书记和政工干部无人愿意认真干,专职支书和政工干部人才紧缺,现有人员出路偏窄,缺乏活力的局面。
(七)党支部活动没有经费保证。除学院有部分党建项目活动经费外,党支部既没有正常活动经费,也没有重大纪念活动专项经费开支,党支部要组织活动总体比较困难,需东挪西凑,或挤占行政开支、或占用评优获先奖金、或支部党员自筹资金解决。
以上的存在问题倘若放任,则基层党支部建设有弱化趋势,值得警惕和重视。
高校基层党的建设所遇到的问题,是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教育改革的深化出现的,在全国高校具有一定的普遍性。我们应该积极寻求对策,要以改革的精神,确实加强和改进新时期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使党的基层组织成为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成为坚强有力的战斗堡垒。
(一)提高认识,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责任人感、使命感。高校党支部是党领导高校的组织基础,处于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第一线,地位十分重要。因此,加强基层教工党组织建设是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党的凝聚力、战斗力的重要途径,是实施高校育人任务的可靠保证。为了使教工基层党组织明确加强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认识,增强工作的责任人感、使命感,应着力在以下四个方面下工夫:一是在加强学习型党支部建设中下工夫,通过各种有针对性和感染力的学习活动,不断加深对加强高校党支部建设重大意义的认识;二是在加强实干型党支部建设中下功夫,通过开展立足岗位做贡献及“党员典型示范”大行动等系列活动,让基层党支部及党员的自我价值在“三育人”的实践中得到充分体现,由此激发工作自豪感、责任人感;三是在加强服务型党支部建设中下功夫,坚持把对党员的教育、管理和监督,融入到为社会、为基层、为党员、为师生等系列服务活动之中,紧密联系机关党员的思想和工作实际,开展形式多样的服务活动,切实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由此增强工作的光荣感和使命感;四是在健全领导责任制上下工夫,并强化监督与考核,狠抓落实,在院(系)各级领导干部中形成“抓好党建是本职、不抓党建是失职、抓不好党建是不称职”的共识及舆论氛围,促使基层党组织负责人把重视党建工作,关注学校事业、塑造先锋形象、发挥堡垒作用,贯穿落实到具体工作中。
(二)进一步明确基层党政领导工作体制。明确院(系)党政工作的工作体制、工作制度、职责范围,强化党组织的功能,以制度来保证院系党总支的政治核心地位和保证监督作用的发挥是解决高校基层党组织工作难题的关键所在。就学校层面讲,要把教工党支部建设列入党建工作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将强领导和指导。建立和完善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具体指导、教务科研等相关职能部门协同配合,院(系)级党组织贯彻落实的工作机制。院(系)一级党政领导则要严格执行中央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的规定健全和完善党政联席会制,积极探索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的有效途径。一是明确会议议事范围。如“三重一大”事项,但要对其作出具体界定。同时,应明确院(系)党政正副职是党政联席会议的当然成员,议题需要时,可邀请其他人员参与。二是规范会议议事规则。包括议题的提出与确定、会议的主持与组织程序的敲定等都要有规可依、有章可循。三是切实加强监督检查。包括自觉开展本级党政相互监督检查;主动接受上级党组织的监督检查;公开接纳群众监督检查。同时,要建立健全与院(系)党政联席会议相配套的监督与检查制度,实行党政对会议议事程序及实施过程相互考核监督制,实施效果信息反馈制及互相考评制等,从合作程序与方式上用制度保证,以解决党政分工出现“两张皮”的现象。
党支部发挥战斗堡垒作用,落实制度是保证。我党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已建立了一整套比较完备的党支部工作制度,如“三会一课”、民主评议党员、争先创优、党员联系群众等。通过制度建设,保证党员长期受教育;通过严格党的组织生活,减少一些只交党费不过组织生活的特殊党员的出现;通过批评与自我批评,达到思想一致,行为一致;通过争先创优,形成争先进、学先进的赶超氛围;通过密切联系群众,反映群众呼声,解决群众困难,进一步调动群众的积极性,保证学校各项改革和建设的顺利进行。只有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各项工作制度以及党的先进性长效机制,党支部的凝聚力、战斗力才能体现出来。
长期以来,我们认为党务工作是“虚”的。“虚”在哪里?“虚”就“虚”在党支部没有人财物的支配权,不是站在教学、科研、管理、服务指挥的第一线。党支部如何在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工作中发挥作用?关键在于找准切入点。高校的基本任务是培养人才,中心工作是教学科研工作,教工党支部工作的切入点就应放在推动本部门实际工作的开展上,就是围绕中心工作服务于学校的改革、稳定与发展,竭力促成本部门各项任务的完成。基层党支部工作的指导方针,应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拓宽领域、强化功能,扩大党的工作的覆盖面,不断提高党的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在具体执行上,一要做到“三纳入一保证”,即把全力支持和保障完成党的中心工作及学校下达的中心工作任务纳入年度党建工作计划、纳入支部及党员年度目标责任书、纳入创先争优考评体系,为完成并达到预期效果提供思想、组织及服务保证。二是把开展“承诺联评”大行动同实施党政中心工作结合起来,纳入科学定诺、公开承诺、扎实践诺及其党支部、党员和群众互动联评之中,形成推进学校改革与发展的热情与合力,为确保中心工作顺利实施发挥引导与示范作用;三是把开展“典型示范”大行动同立足“三育人”岗位做贡献结合起来,通过在学校中开展以服务单位和窗口单位为重点的党员示范岗活动,树一批先进典型,展优秀党员风采,充分发挥党组织和党员在全校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以提高教学和科研质量的实际效果来检验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只有虚工实做,党建工作才能卓有成效地开展起来。否则党支部只是限于传达传达精神,学习学习文件,组织组织活动,不融合到学校及本部门的实际工作,党建工作就会变得虚无缥缈。
第一,要合理划分和设置党支部。对一些“三难”党支部、跨部门太多的联合党支部要从有利于组织生活和支部建设角度出发,重新进行合理的设置。
第一,要合理划分和设置党支部活动,这是当前我院打破党建工作沉闷乏力局面的一个突破口。过去由于思想保守及经济原因,党支部工作只限于室内的读报讨论活动,比较乏味。而随着当前对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视和投入的加大,应该说我们已具备开展这些活动一定的物质条件。比如在不违背党政分开原则的前提下,与教学行政系统协调,以党组织的名义分批组织各类人员外出旅游、考察或进修。这种带有奖励性质的活动,一方面寓教于乐,另一方面改变长期以来“党组织生活就是开会读报”的刻板形象,加强了党组织亲和力和感召力。
第三,确保一定数额的党支部建设经费,保证每名党员每年有30元的活动经费,经费列入预算中,保证这部分小钱发挥大作用。
第四,重视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选优配强培养好党支部书记,适当组织党支部书记外出学习考察交流。
第五,抓好“双培”工作,把优秀高学历、高职称人员培养成为共产党员;把优秀的高学历、高职称党员培养成党支部书记以及党的干部。
(六)加大党员发展力度,特别要加大在青年教师、双高人员中的党员发展工作
在党员的教育培养和发展中,对培养对象要看主流、看本质、看发展,不能因为一些非原则性的缺点把他们拒斥于党的大门外。要看教职工有无理想信念,看是否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看道德品质修养如何,把是否承认党的纲领和章程、自觉为党的路线和纲领而奋斗作为吸收入党的主要标准。不应过分拘泥于考察期的长短和书面汇报材料的多少。
建立和实施支部及党员目标管理考核体系,使得支部建设与党员表现,成为有形的、可量化考核的与定性评价的体系,能减少优评先凭印象、看感情、靠关系的水分,避免“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影响积极性的弊端,有利于调动积极性,增强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反之异然。当然要建立行之有效的考核体系,一要紧密结合学校和支部及党员工作岗位工作的任务和特点,确定达标目标,以增强工作针对性和实效性;二要制定科学合理的考核与评估指标体系及其配套的登记台帐,确保考核客观准确;三要组建专兼结合的考核队伍,定期进行目标考核及情况通报制;四要严格实施目标考核奖罚兑现制,使之真正发挥奖勤罚懒、奖优罚劣的作用。当然,能建立党政目标管理双考核制,实行双向考核,或对口考评,双管齐下,效果会更佳。
总之,党支部不仅在平时学校改革发展稳定等工作中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而且在遇到突发事件、面临复杂局面和政治风波时,也能显示出强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我们要真正把党支部建设成为学校各项建设和跨越式发展的坚强战斗集体。最后,按照胡锦涛同志讲话中“四个坚定不移、四个一定”的要求去做: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坚定不移地坚持解放思想;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坚定不移地落实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坚定不移地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奋斗。一定要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一定要戒骄戒躁、艰苦奋斗,一定要加强学习、勤奋工作,一定要加强团结、顾全大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