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人以渔
——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白生瑞
“鸡司晨,犬守夜,蚕吐丝,蜂酿蜜”世间万物都有其存在的意义。同样,任何社会组织或机构也都有其存在的职能,把这种职能用最简约、最准确、最扼要的话表达出来,便是这个组织的使命格言。使命源自职能,但职能只是未经疏理和提炼的任务而已,使命是对组织的各类职能的高度概括和核心提示。只知道职能而弄不清使命,往往会导致一个组织领导团队奋斗方向和工作目标的模糊不清。比如国家对高等院校提出的任务是:科学研究、培养人才和服务社会,如果我们笼笼统统拿这三句话来指导延安职业技术学院的工作,就难免要犯教条主义错误。科学研究显然不应是职业学院的主业,培养人才和服务社会则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培养人才的目的是服务社会,服务社会的手段是培养人才。说来说去,职业学院的核心职能是培养人才。廓清职业学院的使命,必须紧紧围绕培养人才这一核心问题来思考。
延安职业技术学院的使命究竟该如何界定和概括?这个问题曾经让我苦思冥想半年之久。最终还是老古人的一句话——“授人以渔”使我收住了思索的脚步。我以为就目前认知能力而言,再也找不到比“授人以渔”更能恰切地表达职业技术学院使命的词汇了。“授人以渔”就是我们无须争论的使命格言。
“授人以渔”是老子的一句名言。他是把两个意义不同的同音字放在一起用比较的方法,告诉人们“授人以鱼”和“授人以渔”的不同作用。其语言之凝练巧妙,寓意之精准深刻,历千古世事而无懈可击。时至今日,仍被教育、培训界奉为至理名言。
“授人以渔”具有长远性。“授人以渔”最直接的否定对象就是“授人以鱼”的短期行为。老子的原话大意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授人以鱼只供一餐,授人以渔可享一生”。前者考虑和解决的是一顿饭或一日三餐的短期问题;而后者考虑和解决的则是一生一世的长久问题。职业技术学院正是以教给学生终生赖以生存的生活本领为使命,它要给与学员的不是一张简单的大专文凭,而是一套系统的谋生之道;它奉献给社会的不是“高不成,低不就”的“半成品”人才,而是具有高度敬业精神的技术人才。为学员终生成材奠基,是职业技术学院的管理者和教职工矢志不移、孜孜以求的奋斗方向和终极目标。
“授人以渔”具有实用性。“授人以渔”的本意是教给人从事渔业生产的技能。职业技术学院的办学宗旨是为社会培养有技术专长的劳动者。它的目标定位很明确,就是要造就一批又一批经济社会发展所急需的实用人才,甚至要培养出如庖丁、如卖油翁、如鲁班、如养由基那样身怀绝技的特殊人才。他们通过实实在在的体力劳动而服务社会,他们凭借勤劳的双手来创造财富,获取报酬,他们仰仗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立身立业,发家致富。正因为如此,职业技术学院的学员,从一踏入校门开始,就面临全新的人生机遇。他们首先摆脱的第一大困扰,便是过去十余年间由于文化成绩落后而导致的挥之不去的尴尬处境,从此可以轻松而快乐地在学习运用实用技术中找到自信和自尊;他们摆脱的第二大困扰,是乏味枯燥和令人焦虑的各类作业、考试以及接踵而至的排名褒贬过程,从此可以把主要精力和心思用在参加各类以动手为主的操作实践活动中,从中找回自己渐行渐远的生存价值;他们摆脱的第三大困扰,是学习内容和方式上的巨大变化,衡量一个学生好坏的标准不再是过去的分数第一,而是学生动手能力和操作技术的精湛程度,技术上的精益求精和态度上的一丝不苟将成为学员追求的两大目标,也是全部目标。一切教学活动和教育方法,都将围绕实用技术的掌握和运用展开,这是职业技术学院在履行“授人以渔”这一使命中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授人以渔”具有针对性。眼下中国高等院校的结构形态已呈“头重脚轻”之势,其数量与规模已使大学教育失去了精英教育特征,各类本科大学生难以就业已成普遍现象。越来越困难的就业形势,使无数青年和家长一筹莫展。究其原因无非是供求矛盾日益突出而已,大学生太多,而需要大学生的岗位太少。恰恰相反,社会各行各业所严重短缺的是有一技之长的实用人才。在这种大背景下,我们举起“授人以渔”这面旗帜,让更多的普通青年学生聚集到职业技术学院来,脚踏实地潜心学习实用技术,应该是一种冷静而负责任的选择。“人往高处走”,但“高处不胜寒”;“水往低处流”,但水润万物,“上善若水”。人应该克制自己,但不能泯灭天性,不能避长扬短。有幸进入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绝大多数文化基础较差,又缺乏学习兴趣,用世俗的观点来看,这些人似乎就是同时代人中的“残次品”。但他们忘记了天才诗人李白的那句话:“天生我材必有用”。其实每一个身体健全的人,都可能是一颗未曾发射的“原子弹”。我们一定要懂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闪光点,而这个群体的闪光点之所以迟迟不曾闪光,主要原因就在于过去的教育制度持久地压抑了他们的长处。现在我们改变一下教育方法,遵循扬长避短原则,把培养的着力点放在动手能力的开发上,或许他们完全有把握成为超过普通本科大学生的特殊人才,这也是我们提出“授人以渔”这一学院使命的重要依据。
“授人以渔”具有创新性。“授人以渔”既是学院的核心使命,又是学院办学理念的集中体现。要不折不扣地履行使命,践行理念,必须有一系列创新活动作支撑。首先在价值观上要有根本性转变。学院的每位教职员工都要确立新的判断标准,这就是学员的优劣取决于敬业精神和实践能力,而不再取决于文化课成绩的高低。其次是在教学方法上要大力倡导实践第一的理念。要对“知”与“行”的用力比例进行重大调整,把主要精力投入到组织各种实践教学活动上,至少做到七分实践三分灌输,教师备课的方式,学生作业的内部都要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把实践活动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第三是在教学硬件设施的配置上必须充分适应各类实践教学活动的要求。一方面要按照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配齐配足实验实训设施设备;另一方面学院内部各处系都要开动脑筋,创造性地建立健全有助于学生敬业精神和动手能力培养的实训实践体系。这个体系建设应以多形式、大容量、因陋就简为原则,不求整齐划一,只求广泛参与。第四是按照新的判断标准建立新的考核评价体系。要尽快研究出台能够体现职业技术学院使命特点的考核评价办法,建立学员实践档案,详细记录每个学员在校期间参加各类实践活动的态度和绩效,通过各种形式的技能比赛,造就更多身怀绝技的优秀学员。
总之,作为一所学校,必须把学生作为自身赖以生存发展的最为宝贵的资源,也可以说是唯一资源,善待每位学生,“授渔”给每一位学生,这是事关学院生存与发展的头等大事;作为一所地方性职业院校,必须有屹立于全国同类院校前列的雄心壮志,但实现这一雄心壮志的立足点不能放在依赖外部或上级的关照上,而要放在自己“产品”质量的培育和提高上。只有秉承“授人以渔”的学院使命和办学理念,扎扎实实培养出既有一丝不苟的劳动态度,又有身怀绝技的从业本领的优秀实用人才,学院才能植根于社会需求的肥土沃野之上,才能立于不败之地,进而越过时空限制,成为全省乃至全国同类院校中经久不衰的驰名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