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全国高职高专院校书记论坛,今天是:  
首页 论坛简介 通知公告 新闻动态 媒体聚焦 书记视点 论坛资料 联系我们
热点报道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正文 >>
国高等职业教育“校企一体化办学”经验交流 暨创新联盟成立大会在山东莱芜市举行
2014-11-25 18:59:06   来源于:

国高等职业教育“校企一体化办学”经验交流

暨创新联盟成立大会在山东莱芜市举行

聚焦职教内涵建设,破解校企合作难点

11月21日至22日,全国高等职业教育“校企一体化办学”经验交流暨创新联盟成立大会在山东莱芜市召开。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领导,山东省、莱芜市相关领导及部门负责同志出席会议。入选全国高等职业教育“校企一体化办学”优秀案例的50所高职院校和50家合作企业代表以及部分知名专家、中央和地方新闻媒体记者等共200余人参加了会议。

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司长葛道凯出席本次会议并作重要讲话。他代为转达了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同志对本次会议的重要指示。葛道凯指出,开展校企合作、推进校企一体化已成为学校和企业的共同选择。随着新生劳动力人口不断减少,已经出现了一批有远见的企业家,开始着力把企业人力资源早期开发与学校教育相结合,作为企业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

葛道凯指出,职业教育的现代性,包括目标任务的现代性即应该适应现代产业发展的要求,体系架构的现代性即应该适应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运行机制的现代性即应该由现代学校制度作为支撑,条件保障的现代性即学校技术装备应该和产业同步升级,为此,现代职业教育需要企业的参与、需要全社会的参与。葛司长非常形象的把现代职业教育比喻为一个舞台,这个舞台既是为院校长搭建的,也是为老师学生们搭建的,更是为企业家搭建的,为全社会的方方面面搭建的。在这个舞台上,如果都能找到自己的角色,演好自己的角色,各自的事业就都会有更好的发展。

葛道凯指出,“校企一体化”首先要通过人才这个纽带抓住学校和企业两个主体。而作为纽带的“人才”包括学生,还包括企业的员工;学校的老师是学校的人才,也应该是企业的人才。企业的技术管理人员是企业的人才,也应该成为学校的人才。“校企一体化”就是要推进学生培养和职工提升的融和、学校科研和企业生产研发的融合、社会服务和社会责任的融合。

葛道凯强调,“校企一体化”创新联盟,首先要做到校企利益和价值取向趋同,促进校企走向一体。创新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每一个学生、每一所学校、每一家企业,都可以创设出独具特色的合作空间。联盟在加强交流合作的基础上,要走出联盟,把好经验、好做法推广出去,带动更多的不同学校和不同企业走向“一体化”的道路,创造更多共赢的机会,让更多的成员受益。联盟要加强实践研究,努力把经验做法总结成制度,上升为政策,成为政府、行业都能够接受的行为规范和准则。

21日上午召开了全国高等职业教育“校企一体化”创新联盟成立大会(以下简称联盟)。大会审议并通过了《联盟章程》、联盟2015年工作要点,确定了第一届联盟主席团成员单位,确定了联盟秘书处单位,实行理事长轮值制。联盟专家组的成员以专题报告形式对联盟工作提出了建议。

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副司长王扬南到会并讲话,表示司里高度重视“校企一体化”创新联盟的成立工作,将该项工作纳入了2014年司里的工作要点,对联盟的成立表示祝贺。

王扬南指出,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关键,联盟的成立是应运而生,给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他希望联盟通过努力发挥职业院校优势,使企业进一步认识到职业教育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引导更多的企业积极主动地支持职业教育、参与职业教育。联盟要把深化和创新校企合作体制机制作为重点,善于整合利用各方资源,及时研究、总结和推广好的经验和做法,为职业教育战线提供示范和借鉴。联盟要加强自身建设,依照章程推进工作,真正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和改革发展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在21日下午的“校企一体化办学”经验交流会上,与会同代表围绕“校企合作,互惠共赢”这一主题,针对高等职业教育“校企一体化”育人过程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深入探讨了如何建立“校企一体化”育人长效机制。自2013年12月教育部职成司下发《关于征集高等职业教育“校企一体化”合作办学典型案例的通知》(教职成司函[2013]258号)以来,共征集到295所高职院校的405个典型案例,经认真评审,共评选出81个优秀典型案例并集结成册,本次会议从中选出了10个优秀典型案例作为大会交流材料。其中,徐工集团、大连机床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用友新道科技有限公司、杭州职业技术学院、芜湖职业技术学院等部分企业与高职院校代表分别在大会上作了典型发言。

与会代表还实地参观考察了莱芜职业技术学院“校企一体化”办学现场。莱芜职业技术学院得到了地方政府在政策措施、办学经费、人才引进、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大力支持下,学院干部和教职工艰苦创业、开拓创新、真抓实干,紧紧扭住校企合作这一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要素,针对莱芜市地域小、经济总量小,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结构不合理、产业层次低、发展方式粗放等核心问题;紧紧抓住莱芜市列入全国资源型城市发展规划的契机,围绕企业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提高产业发展质量,校企合力打造莱芜经济“升级版”,将企业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装备引入课堂,探索总结出了以“鲁缆模式”为代表的全方位、多专业“校企一体化办学”模式,校企双方双方共同招生招工、共同制订培养计划、共同设计教学内容、共同组织教学、共同安排学生就业、共同构建联络机制,得到教育部鲁昕副部长充分肯定和社会各界好评。

本次会议发出这样一个强烈信号:谋求深度校企合作已经成为企业和学校的共同选择,企业和学校都在作着深度思考和积极探索。《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首次提出,企业应发挥“重要办学主体作用”,要“健全企业参与制度”,并完善相应的支持保障性配套措施,从国家顶层设计层面明确并强化了企业在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及所应发挥的主体作用。

如何使企业对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具有主导性的话语权,已经成为全面提升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环节。如何用好企业的力量跟学校的教学相结合,让企业深度参与到课程开发、基地建设、专业建设等具体人才培养环节中,这是校企双方都应该考量的关键问题,也是破解校企合作难点的核心问题。

本次会议由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指导,全国高等职业教育“校企一体化”创新联盟主办,莱芜职业技术学院承办。全国高等职业教育“校企一体化”创新联盟(英文译名:National Innovation Alliance of Integrated School and Enterprise for Occupational Education,以下简称“联盟”)是在教育部支持和指导下自发形成的全国高职院校民间组织,目前由50所学校和50家企业组成联盟主席团,选举产生理事长并实行轮值制,联盟秘书处设在莱芜职业技术学院。联盟的宗旨是围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坚持“政府推动、市场引导,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原则,推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与产业转型升级衔接配套,推进校企一体化育人工作。

专家观点:

厦门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厦门大学高教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史秋衡教授:“校企一体化”育人抓到了职业教育的关键内涵,有很多工作需要和值得去做,加强实践总结和理论研究非常重要。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们的高级、中级和低级技术工人总体比例低且结构不合理,但更大的差距还是在培养方式和培养质量上。每一类教育、每一所学校都有存在的价值,但都要靠实力来说话,与经济社会结合最紧密的职业教育更是如此。

从战略层面我们已经非常重视职业教育了,现在最需要做的是该怎么样落地,联盟要关注职业教育的课堂教学、课外学习改革,认真研究学生在产学一体化中怎么样学得更好、做得更好。当前特别要关注职业院校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效果,关注职业院校学生专业认识、课程学习特点,这是校企合作进行人才培养必须关注的。

北京交通大学教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产学合作教席主持人查建中:“校企一体化”创新联盟是在做一件实事,产学合作育人是根本途径。从全球情况看,技工位于十大缺口人才之首,最主要原因是求职者缺乏能力和职场经验。从中职、高职到本科、研究生都应该是面向职场的专业教育,面向职场的文化环境有共同特征,完整的人才培养链包括:产业需求决定的专业教育培养目标;将职场文化环境引入教育全过程(师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方法、评价…);产业要把培养人才做为战略目标和己任;学校文化和产业文化的融合,既分工、又合作;需要政府、产业、教育、学生、家庭共同努力,等等。因此,光靠教育界培养不出合格人才的,这是全社会包括企业的共同责任。

“校企一体化”联盟的工作重在实践创新和研究,建议重点研究以下这些问题:学校首先要考虑能为企业解决什么问题、带来什么利益;产学合作必须以市场利益为纽带,实现双赢才能长久;可以利用企业中介机构形成市场化产学合作机制;为保证实习质量,每个企业接受的学生数量必须控制;高职院校要把中小微企业与大企业一样作为战略伙伴关系来经营。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教育行政教研部主任、职业教育研究中心主任邢辉研究员: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最大难题,现在要解决它也应该是最大的重点,是现代职业教育内涵发展、深化改革的战略突破口或战略着力点。

成立“校企一体化”创新联盟有利于产教融合的教育文化和企业文化氛围的营造,有利于校企合作的办学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有利于工学结合的教学过程和管理模式的深化改革,有利于知行合一的做中学和学中做的操作运行。在联盟这个平台,能够吸引政府、行业、企业、学校特别是企业的介入,让企业可以唱戏,联盟搭建的平台起到一个桥梁纽带的作用,联盟活动的空间特别是机制创新有很大空间。

联盟要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努力为全国高职院校,甚至应用本科高校的转型创造经验,起到引领辐射的作用,体现联盟的价值。职业教育的模式没有最好,只有适合,适合当地的,能够和地方经济、地方老百姓需求相匹配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

联盟最根本的意义在实践创新和研究,能够让企业很合理、很愿意、很自觉地进入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引领这样的一个教育战场上来。目前我国职业教育的理论研究还相对滞后,政策、理论和实践三者的步伐在很多问题上不尽匹配,产教融合呼唤理论的先期指导,需要实践创新、政策创新和理论创新。

吉林省职业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职业技术教育》杂志副总编陈衍教授:“校企一体化”创新联盟的成立是在回应全国职教会,回应转型的大背景下,高等职业教育何去何从的问题,也顺应了国际发展趋势。

“校企一体化”联盟需要思考与其他联盟之间的区别,联盟的角色是智库、是平台,上传下达,横向交流,就像蓄水池一样,好的模式通过这个平台进行孵化,在未来发展过程中还有很多的角色需要联盟去营造,体现政府指导、实践向导、研究领导。

联盟要有品牌的打造,也就是典型模式的塑造和推广,包括如何打造一个更有吸引力的高质量论坛。联盟还要考虑如何服务于我们的政府部门,向全世界展示中国职业教育的成果。要研究如何从“校企一体化”角度(程度)去评估、评判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发展排位。

联盟需要放低身段,整个高职教育的发展都需要放低身段,既要注重对职业教育宏观重大命题的拿捏、深思、透视,更要在微观层面(如文化层面上、过程层面、资源层面、员工层面等)如何实现“一体化”作针对性回答。

全国高等职业教育“校企一体化办学”创新联盟秘书处供稿

新闻动态 更多>>
通知公告 更多>>
书记视点 更多>>

指导单位: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 全国高专高专党委书记论坛主任委员会
承办单位:杨凌职业技术学院
联系电话:02987083908 投稿邮箱:gzsjlt@163.com 技术支持:杨凌贝塔网络